回覆列表
  • 1 # 我愛的人是你136

    我們知道古代男人也是劉發的,但我們有一個誤區,認為古代男人的頭髮會很長。其實並不是這樣。

    古代男人的頭髮往往是中間頭頂的部分留得比較長,而四周的頭髮相對要短一些,也是需要定時修理的,而古人在束髮的時候,會將四周的頭髮急於頭頂中心處,而由中心出的長髮纏繞四周的短髮,進而舒城一個合適的髻,有的會綰稱髻。

    但很明顯,光靠頭髮的速龍是沒有辦法梳好的。所以古人會用氈金等束髮工具。

    相對來說,發冠使用的是比較多的,但是在古人來說戴冠是需要年齡限制的,男人在20歲之前是不允許帶冠的,20歲之後叫及冠之年才可以戴冠。

    除了戴冠之外,古人也會用頭巾束住頭髮。頭巾的使用也比較多,尤其是秦漢之後,頭巾的使用會越來越多,而且是屬於日常生活當中所必備的

    至於用簪子,別投,這個是所有普通大眾所使用的一種方法,主要有點類似於現在女士帶簪子一樣。

  • 2 # 使用者101410415008

    束髮,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對清朝以前15歲至20歲這個年齡段的少年男子的稱謂。

    清朝以前的漢族男孩,到15歲後,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行成童禮,因此稱為束髮。

    所謂“總角”,就是男孩子在8、9歲至13、14歲的兒童期間,將頭髮左右對分,各在頭角處紮成一個結,就像對稱的兩個羊角,所以叫“總角”。到了15歲時,就要束髮為髻(盤在頭頂或腦後的髮結),到20歲時,就要把頭髮紮起來,並用某種頭飾包裹起來,並舉行冠禮,稱為弱冠,也叫成人禮。

    二是束,捆,繫結頭髮的意思,也就是要把頭髮紮起來。

    中國歷史上,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古代男子都束髮,直至滿清入主華夏。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人為的損傷,被視為不孝和一種很嚴重的處罰。 這就是歷史上為什麼會“割發可以代首”, 出現“髨刑”、以及清朝針對民眾抗爭實行“留髮不留頭” 強制手段的原因。

    這些都說明,對於古人來說,頭髮是及其神聖的。 古人注重禮儀,不允許大家披頭散髮,所以成年男子束髮戴帽就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回到正題,簪以外,雖然可以用來束髮的東西很多,但因身份、性別的不同,是不能違背綱常,擅自越禮,隨心所欲的。 如:

    天子、諸侯、卿、大夫用“冕”。

    官員用 “紗帽”。

    貴族、士人用“冠”。

    貴族子弟行加冠禮時用 “弁”。

    普通百姓包裹鬢髮、遮掩髮髻用“巾帕”、“ 頭巾” ,也叫“幘”。 也有用“雷巾”、“ 幅巾”、“ 葛巾”的,這個後來江湖人士常用。 講究點的,也有用布製成的束髮小帽“緇撮”, 如文人雅士、 休假官吏、退休閣老。

    滿清統治時期,男人都留辮子,於是用繩子扎辮子了。

  • 3 # 我愛的人是你136

    我們知道古代男人也是劉發的,但我們有一個誤區,認為古代男人的頭髮會很長。其實並不是這樣。

    古代男人的頭髮往往是中間頭頂的部分留得比較長,而四周的頭髮相對要短一些,也是需要定時修理的,而古人在束髮的時候,會將四周的頭髮急於頭頂中心處,而由中心出的長髮纏繞四周的短髮,進而舒城一個合適的髻,有的會綰稱髻。

    但很明顯,光靠頭髮的速龍是沒有辦法梳好的。所以古人會用氈金等束髮工具。

    相對來說,發冠使用的是比較多的,但是在古人來說戴冠是需要年齡限制的,男人在20歲之前是不允許帶冠的,20歲之後叫及冠之年才可以戴冠。

    除了戴冠之外,古人也會用頭巾束住頭髮。頭巾的使用也比較多,尤其是秦漢之後,頭巾的使用會越來越多,而且是屬於日常生活當中所必備的

    至於用簪子,別投,這個是所有普通大眾所使用的一種方法,主要有點類似於現在女士帶簪子一樣。

  • 4 # 使用者101410415008

    束髮,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對清朝以前15歲至20歲這個年齡段的少年男子的稱謂。

    清朝以前的漢族男孩,到15歲後,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行成童禮,因此稱為束髮。

    所謂“總角”,就是男孩子在8、9歲至13、14歲的兒童期間,將頭髮左右對分,各在頭角處紮成一個結,就像對稱的兩個羊角,所以叫“總角”。到了15歲時,就要束髮為髻(盤在頭頂或腦後的髮結),到20歲時,就要把頭髮紮起來,並用某種頭飾包裹起來,並舉行冠禮,稱為弱冠,也叫成人禮。

    二是束,捆,繫結頭髮的意思,也就是要把頭髮紮起來。

    中國歷史上,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古代男子都束髮,直至滿清入主華夏。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人為的損傷,被視為不孝和一種很嚴重的處罰。 這就是歷史上為什麼會“割發可以代首”, 出現“髨刑”、以及清朝針對民眾抗爭實行“留髮不留頭” 強制手段的原因。

    這些都說明,對於古人來說,頭髮是及其神聖的。 古人注重禮儀,不允許大家披頭散髮,所以成年男子束髮戴帽就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回到正題,簪以外,雖然可以用來束髮的東西很多,但因身份、性別的不同,是不能違背綱常,擅自越禮,隨心所欲的。 如:

    天子、諸侯、卿、大夫用“冕”。

    官員用 “紗帽”。

    貴族、士人用“冠”。

    貴族子弟行加冠禮時用 “弁”。

    普通百姓包裹鬢髮、遮掩髮髻用“巾帕”、“ 頭巾” ,也叫“幘”。 也有用“雷巾”、“ 幅巾”、“ 葛巾”的,這個後來江湖人士常用。 講究點的,也有用布製成的束髮小帽“緇撮”, 如文人雅士、 休假官吏、退休閣老。

    滿清統治時期,男人都留辮子,於是用繩子扎辮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描寫不忘初衷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