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95年的,現在是2018,所以年齡應該是在23歲左右吧,也就是大學畢業前後。

    呵呵,剛出校門就談工作狀況,從何談起。

    如果沒上大學。

    有的早已步入職場,當然啦,如今高學歷是普遍的情況,沒有高學歷只能在職場選定固定的東家而很難隨意跳槽或者被獵頭,除非業績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有的是從商或者創業,從商和創業對我而言是有點不同,從商就是選擇既有的行當進行貿易賺取利潤,創業則是投入選擇比較冒險和前景較為寂寞的道路進行開拓性的奮鬥;

    還有的就是繼續努力,工讀兼備,一步步提升自身的含金度。

    當然啦,其中也不乏優秀的人物出現,畢竟行行出狀元,只要肯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付出就會有回報。

    至於剛出校門,選擇繼續進修的也有,選擇步入職場的也有,還是那句話,腳踏實地,在起步階段打好基礎,基礎包括與社會的磨合,技能、知識實踐應用的熟練度等等,重點是如何成為一位合格的社會人。

  • 2 # 藍音

    日出朝霞,人群熙攘,

    你在哪兒?我看不見,但我知道你一定是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員,

    去辛勤的耕耘吧,努力的工作吧,美好的愛情,工作一定在前面等你,95後乃至95後的人們,未來屬於你們,加油,努力。

  • 3 # 二次元的三角形

    他們應該是剛畢業第一年工作,基本上第一年剛入職的新畢業生工作都不是很理想,因為各行各業對待新人,基本上都不是很高的待遇。但是體制內的就另當別論了,體制內的話好好混,這一輩子都無憂無慮了,反正不會失業。如果沒有進入體制內,在私企打工的話,那第一年是相當累的,因為你要學很多東西,如果你不學的話,那很快就會被其他人趕超被淘汰。因為每個新人總想著跳槽,沒有說在哪個公司能長期呆下去的,你跳槽的前提就是你在上一個公司學到了很多的經驗,才有跳槽的資本。

  • 4 # 環球人力資源智庫

    年初,“95後秒辭”的話題,空降熱搜,引發熱議。

    話題顯示:

    “95後離職率相當高,平均7個月就辭職。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95後不願意將就,他們更注重自我感受、能幹發揮個性。”

    熱評第一個說:這是進步。

    而前兩天剛剛秒辭的我表妹,她說她辭職的時候,80後女領導信誓旦旦告訴她:“你會後悔。”

    表妹拿著這個話題來問我,她到底該相信哪種說法。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疑惑,且聽每天姐為你慢慢解惑。

    01 90後鍾愛辭職?沒人會把跳槽當有趣。

    80後和90後之間的代溝,是90後不斷辭職的主要原因。

    前兩天,80後表哥問我表妹:

    “瀟瀟,你們90後是不是特愛辭職?辭職該不會是你們年輕人新潮流吧?”

    表妹白了他一眼,“你問這個問題,就是我辭職的原因。”

    顯而易見,表哥理解不了90後辭職原因,話裡話外,藏著一種偏見:

    90後熱愛辭職、任性自我、非我族類。

    從骨子裡,就是把90後割裂在80後之外的。

    表妹敏感的,正是這一點。

    而和表妹一樣,連年終獎都不要就辭職的年輕人,往往最恨別人這麼誤解他們。

    其實不管哪個時代,沒有幾個人會閒著沒事拿跳槽當有趣的。

    所謂“90後任性秒辭”這種刻板成見,很多時候確實是80後過分解讀了。

    如果願意去傾聽90後,你會發現,剛進公司的90後,沒有一個是打著混日子的盤算來的。

    相反,他們充滿激情,個個像打了雞血,都想幹出一番事業。

    那為什麼過了幾個月,你發現他們蔫了,過了幾年,你發現他們對領導都愛答不理,過了幾十年……不好意思,他們不會在一家公司待上幾十年。

    因為他們的激情,會被壓抑的環境,被不理解自己的領導,被沒有意義的專案等等等,磨沒了。

    而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我們會發現:90後全部進入社會,成為基層員工,大多數80後都已經成了管理層,決策者。

    那麼未來十年,員工與領導的矛盾,無非就是90後和80後的矛盾。

    90後辭職跳槽越來越頻繁,表明和80後的矛盾劇烈程度慢慢攀到頂峰。

    “我認我認為有能力的人,但這個人不是你,你說的話我不服氣。”這是90後。

    “你個小丫頭片子,小小年紀目中無人,以後有你吃虧的!”這是80後。

    90後在意的是,做她領導的人是否有足以征服她的能力。

    而80後在意的是,你挑戰了我的權威,讓我失了面子,我很不爽。

    兩者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是談不了傾力合作,同頻共振的。

    說到這裡,可能有小夥伴會說:

    既然90後這麼能幹,80後這麼壓抑他們,那辭退“礙事”的80後不就好了?

    每天姐告訴你,不能辭。

    02 清退35歲以上員工,從來都是下下策。

    2018年有句話火了大半年: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意見領袖在鼓吹清退35歲以上的中年員工。

    但每天姐想說,清退35以上員工,真不是一家人性化公司應該乾的事兒。

    拋開80後員工的個人能力,從時代的縱軸線上看,80後普遍的性格是中庸的、糾結的、端莊(又端又裝)的。

    大多數人只想守著小家安安穩穩過生活,心裡可能還保有著今天的90後們不屑一提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比如90後不太願意參加的團建活動,80後熱愛參與。

    但這些,很大程度上是時代賦予他們的性格。

    90後是網際網路初代使用者,真真正正的浸泡在網際網路中長大的。

    相較於80後,90後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得天獨厚。

    正因為這種得天獨厚,給予了大部分90後優越感。

    讓部分90後拿莽撞衝動當敢愛敢恨。

    每天姐是90後,這一點每天姐也認。

    所以當我覺察到自己體內這種缺點馬上要爆發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

    不能說因為我得天獨厚,我會拿鍵盤,所以我可以站在某個制高點,指責80後如何固執如何老派,反正他們不精通網際網路,無法在網路上為自己反駁。

    這有點兒沒風度。

    除此之外,90後總是迫不及待的想告訴世界,80後老了,90後的想法是新的,是對的。

    此處每天姐不得不給90後們潑盆冷水:

    這個時代做決策的還是80後。

    你的對,只有80後覺得對才對。

    90後的浮躁疏狂和80後的世故圓滑頻頻碰撞,往往會干擾工作,甚至讓公司陷入動盪。

    但絕不是說,淘汰了35歲以上的80後,就能讓工作順利進行,就能穩定公司,甚至把公司啟用。

    沒有唐僧他也能斬妖除魔。

    80後的集體主義精神、包括中庸之道,在集體中都是非常有益的存在。

    畢竟公司不是一個人的公司,而是一群人的公司。

    80後的存在,可以教會極具個性的90後如何更好的處理好人際關係,如何慢慢褪去骨子裡的自我和自私,如何求同存異……

    所以說,清退35歲以上員工,從來不是良策。

    用好35歲以上員工,才是良策。

    03 辭職不一定是唯一出路

    與其對立

    不如抱緊

    80後和90後常常預設為一種對立關係。

    換個主語:

    “90後永遠是白眼狼,80後永遠是薄情郎。”

    它也是所有職場人預設的共識。

    但這種共識,很可能會摧毀公司的員工關係。

    因為彼此心裡預設的對立,80後會直接無視90後的想法,90後也會選擇“花式”辭職。

    若是以前,辭了也就辭了。

    但今年“寒冬”凜冽,在各大公司都在裁員的情況下,辭職就不一定是唯一出路。

    特別是年前辭職。

    經濟寒冬,辭職是有可能短暫失業的。

    有個朋友就正經歷短暫失業的窘境:

    高不成,低不就,卡在想去和能去之間,一時難以入職。

    對於辭職,每天姐只有一個建議:

    如果你在猶豫是否要辭職,就說明你還是對公司抱有一線希望。

    既然有希望,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不妨給公司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

    好好學習如何與80後同事或領導相處。

    而對HR來說,自家公司可能也在裁員。

    招人已經非常困難,還要裁員,裁完了還要招,招來的很可能就是被別人裁掉的……

    所以說,與其大規模裁員,不如專注做好員工關係。

    透過團建,透過啟用老員工的工作熱情,透過促進員工之間的溝通,打破8090隔閡與代溝等等方式,來達到提升員工業績貢獻的目的。

    業績提升了,還需要裁員去降低企業成本麼?

    同樣的,業績提升了,90後還會辭職嗎?

    最後每天姐想說,關於95後秒辭會不會後悔,我不知道。

    是不是進步,也不好說。

    這種問題,只有時間才能給你答案。

    但每天姐能給你的答案就是:

    8090後只有彼此消除對立情緒,緊緊的抱在一起,才能更平穩的度過“寒冬”。

    這麼做你不會後悔,而且一定是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鍛鍊3歲寶寶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