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知事

    今天丹水君給你聊聊趙雲怎麼變成“四千歲”的。

    趙雲,被稱為三國第一帥的男人,以長坂坡之戰 七進七出聞名與世界。

    最讓人可惜是,這麼牛逼的人物,怎麼就沒有和劉備結拜呢?

    不結拜怎麼行?必須結拜!一個頭磕在地上,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

    這就是觀眾的態度,觀眾的態度就是我們的創作靈感!

    其實,關羽和張飛也不是劉備的二弟和三弟!

    《三國志》裡面,也沒有說三人義結金蘭什麼的,只是說劉備和這兩人情同手足,親密異常。

    多麼異常呢?

    三個人親密到一張大床上睡覺。

    至於三個人在床上還有什麼活動,請自行腦補。

    漢武帝和衛青霍去病也喜歡一張床睡覺,也許這是皇帝拉攏下屬的一種手段吧!

    曹操可不敢和人一起睡,睡晚腦袋沒了算誰的!

    和曹操一起睡,曹操害怕被殺(曹操經歷的刺客真多),曹操旁邊的人也怕被殺(曹操喜歡夢中殺人)。

    也許,曹操無法滿足關羽同床共枕的要求,關羽之後千里走單騎了。

    說會趙雲,要想擠進這張三人床,太難了!

    可是,老百姓不在意這些,戲曲的觀眾不在意這些,劉備必須是和手下將領稱兄道弟的好哥哥。

    於是,趙雲榮譽升級“尼古拉斯趙四”。

  • 2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桃園三結義,後續趙子龍。一直認為劉關張桃園結義,而趙雲當年是公孫瓚於手下大將。公孫瓚戰敗歸降劉備,因趙雲一直在劉備身邊,且武藝高強,所以民間往往把趙雲當作劉備的結義兄弟。

  • 3 # 井夫子

    首先所謂戲曲,與小說一樣,同樣更喜歡新增一些野史或是演義,畢竟這樣更具有張力。

    在正史如何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關鍵。

    然後就有了所謂的劉關張結義以後又認識的趙雲,於是和趙雲結義為四兄弟。

    而按照中國的習慣,皇帝是萬歲,皇帝的兄弟就是王爺稱為千歲。

    這樣關羽是二弟,所以是二千歲。

    張飛是三弟,所以是三千歲。

    趙雲是老四,被稱為四千歲。

    而說起什麼時候,從秦朝就已經有秦始皇稱呼自己為萬歲的說法,而被世人演義,不過正如中國古代向來吧不允許稱頌前朝,所以三國亂世時候,應該還沒有這般吸取,必定天子未定,百姓不敢多說。

    而後的晉朝本是脫胎於魏,自然也不會有,直到南朝,劉姓復歸,為了鞏固地位,自然會歌頌劉氏歷史,想想恐怕這時候可能就會有劉備的戲曲出現,而其中趙雲四千歲為了增加戲曲的傳唱,很有可能也會出現。

  • 4 # 邏輯文史游

    看了一下其他人度娘之後的答案,也是醉了,首先連題都不省,要知道中學語文老師告訴過我們,無論是閱讀理解還是作品先看好這道題的考點在哪裡。很顯然此題問的是關於趙雲“四千歲”的稱呼之由來。樓下的幾位同學均給出了含含糊糊的摘抄類答案,也是讓人無可奈何~

    那照你們的意思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後來趙雲入夥,劉備認其做四弟,所以就管他叫“四千歲”?我想你們這是在搞事情吧!那既然這樣的話按照你們的思路皇叔就是“一千歲”,二爺是“兩千歲”,三弟是“三千歲”咯?

    所以說不要為了騙流量去做問答,要探究實情,需要先知道子龍的“四千歲”最早的出處。最早將子龍稱之為“四千歲”還是出自申鳳梅大師的越調《收姜維》中,當時是由臺上的諸葛亮(申鳳梅飾演)唱的:

    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聽山人把情由細說端詳~想當年長坂坡你有名上將~一杆槍戰曹兵無人阻擋~

    諸葛亮和趙雲的上下級關係大家都知道,小說中孔明雖敬佩趙雲,且天水之戰趙雲年紀也不小了,但也不至於把趙雲捧得這麼高,這個謎團就得繼續去申大師的作品中去找尋了。在申老系列越調《諸葛亮》之中她總用四千歲、四將軍來稱呼趙雲,我們繼續看戲詞,看看還有沒有什麼“破綻”。果然,在在劇中還有這麼一句:

    說什麼打了敗仗臉無光~ 兩軍陣上一 單 等著 四王 千歲 凱歌還~

    從這部劇的背景、基調,以及唱法的停頓,我們可以分析到其實四千歲是一個省略的稱呼,他的全名叫做“四王千歲”。這個如何理解呢,在戲曲文化中,作者往往把朝堂內的老臣、王爺稱之為“千歲”,因此順理成章的,在《收姜維》中趙雲在劉禪執政期間被封了王,自然而然可以以“千歲”相稱。而“四王”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就不要多想了,確實是因為劉備把子龍當作四弟,因此劉關張趙的四天王排名也就被世人所認可了~

    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聽山人把情由細說端詳~

  • 5 # 聽戲聽戲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吧,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點!

    我們經常聽過說書人說這麼一句話:“桃園三結義,後續趙子龍”。那麼劉關張分別是老大老二老三,後續的趙子龍自然就要是老四了。

    那麼有人會問,要是這樣說趙雲就是四千歲的話,那麼關張二人分別就是二千歲個三千歲了,怎麼小弟比兩個哥哥都厲害了?這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那麼這個四千歲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這應當是一個縮寫,實際應當是“四王千歲”,而在戲詞中為了對仗工整的需要而唱成了“四千歲”。

    我們先看一下《收姜維》中關於這個的一個唱段

    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

    聽山人把情由細說端詳

    想當年長坂坡你有名上將

    一杆槍戰曹兵無人阻擋

    這樣前兩句看,要是用用“四王千歲”的話,效果肯定是不如“四千歲”好。這畢竟只是我的一個推測,所以我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證據來佐證我的推測。

    我又過了一遍戲詞和影片,一開始沒發現什麼。後來找到了一個版本的戲詞,這是1977年版本的《收姜維》,在裡面還真讓我找到了兩處,摘錄如下:

    開頭部分:七十三歲打勝仗…啊!不愧常勝,將一員。乘勝智取、天水郡…… 單等著四王千歲,凱歌還

    末尾勸降部分:我與他計就計,七星臺上, 東風起…架孤舟我轉回下江。 差丁奉、和徐盛,把我來趕上, 只遇見四王千歲、戰將子龍射斷風蓬繩索他、喝退,兒郎。

    從以上兩個片段可以看出,四千歲應當就是四王千歲的縮寫,只是為了在劇中的押韻和對仗,會根據上下戲詞進行選擇來出現。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大多都是開頭部分的“四王千歲”被“虎威將軍”替換,末尾勸降部分的“四王千歲”就直接去掉了。

  • 6 # 天山月3

    這是民間老百姓追逐善美的一種心理願望,以期錦上添花,才把忠義勇猛,完美無缺的趙子龍,補缺到千古傳頌的桃國結義之中,讓他成為劉備的四弟。小說中似有這種暗示,出於關羽之口。五虎大將受封時關羽曾道,"翼德吾弟也,子龍久隨吾兄,亦即吾弟也…",可見關羽已把趙雲當作兄弟看待了。只是趙雲非江湖草莽英雄之輩,對劉備執禮甚重,才突顯了君臣關係。戲曲舞臺上多突出封建社會的宗法關係,才使得趙四弟與劉、關、張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於機械的電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