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字接頭

    漢末豪強紛起,大家都知道主因是中央集權控制力下降,這個下降過程很慢,不是一個或幾個事就促成了。

    但以大眾喜歡的規律來說,不找幾個人或者事,恐怕不好解釋。

    第一個就是黃巾起義,這是最為根本的。一方面,黃巾起義不像一般的農民起義,比較複雜,從地方到中央,都有地方家族甚至官員的變相參與。另一方面,為了鎮壓起義,各地豪強可以正大光明的結兵擁兵,積攢實力。這是後期豪強起家的基礎。

    第二個就是何進同志的作死。兩個後果,一是朝政的混亂,二是董卓的進京。

    尤其是董卓,給各地豪強做了表率,大家突然發現原來還可以這麼玩。

    這是漢末豪強騷動的開始。

    呂布也是其中一個。

    他死的時候天下騷動已久。

    而且,呂布之死,在那段歷史上並不是什麼大事。

    實力一般,能力一般,志向一般,這樣的小諸侯,小豪強,實在說不上能夠影響歷史。

  • 2 # 路遙lgy

    東漢末年,群雄紛爭的原因是:外戚專政,宦官專權,黨錮之爭日子激烈,公開化。公元184年,張角等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雖然經過九個月左右的圍剿和鎮壓,黃巾起義失敗,但是東漢王朝的權勢為嚴重削弱,威信不再。

    公元188年,黃巾起義殘部又一次大面積的起義,漢靈帝再也沒有能力鎮壓,他不得不將各地刺史改為牧,讓自己的宗室任職,以鞏固自己的政權。並讓各地自己招募軍隊,抵抗黃巾殘部,這樣使各地有野心的將領和官員,就有了擁兵自重和形成割據勢力的機會。

    呂布是公元199年被曹操打敗殺死的。在這之前,河北袁紹已經定冀州,在攻打公孫瓚了;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討伐了張繡,又討伐呂布了;孫策已經打下江東六郡,獨霸江東了;荊州劉表,劉璋都已經完成了自己創業期。

    呂布,只是東漢末年,各地諸侯並起裡的一個,或者說他根本不算一方諸侯,他應該是一個偷機者,最終沒有成功。所以,東漢末年,諸侯並起,與呂布的死沒有任何關係,他的生死,對歷史並沒有什麼影響。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豪強騷動已久,呂布一死各諸侯豪強之間微妙的牽制關係被打破。以此為突破點各方諸侯並起,互相爭奪地盤壯大自己。當然之前,呂布死前各諸侯也有互相攻伐,但都屬於小打小鬧;而呂布死後,整體趨勢向三足鼎立發展。

    諸侯割據

    各諸侯之間互相牽制,袁紹實力最強但是轄區多與公孫瓚及曹操相鄰;曹操勢力僅次於袁紹,轄區與袁紹、呂布、劉備相鄰;而呂布、劉備轄區又與曹操、袁術相鄰;而袁術和劉表又互相牽制。各方諸侯都不敢制動挑起戰爭,防止被第三方趁虛而入。

    呂布之死

    曹操視徐州的呂布為心腹大患,想要兵攻呂布又怕袁紹大軍襲擊後方。而袁紹確給了曹操一個絕好的時機,袁紹寫信給曹操借兵借糧欲要討伐公孫瓚,曹操大喜。曹操手下謀士荀彧建議曹操同意袁紹後,趁袁紹全力攻打公孫瓚時,除去徐州呂布之患。曹操圖謀徐州已久,正好趁袁紹北上之時攻打徐州。這一戰呂布兵敗身死。

    失衡

    呂布的死只是個契機,各諸侯之間的牽制發生變化失去平衡。袁紹為了防止曹操繼續壯大,借曹操挾天子為由,釋出檄文譴責曹操並發動官渡之戰。而曹操這邊,曹操命劉備阻擊袁術,曹操親自率軍北上抵禦袁紹。官渡之戰袁紹大敗,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 4 # 鄉村黃員外

    東漢末年,朝廷羸弱,各地群雄紛紛擁兵自重,軍閥混戰,各路英雄紛紛出山,天下大亂。

    這是大環境,與呂布是否死亡無關,呂布也只是眾多軍閥之一。

    當然,呂布的武力值冠絕三國,技壓群雄。呂布死後,其他武將少了一個難以超越的大敵,等於搬開了一座長期壓在頭上的大山,壓力無形中減小了不少。畢竟,沒有誰想在戰場上與呂布單挑。

    但是,呂布的影響也僅此而已。呂布並不是諸如曹操、孫權、袁紹等勢力強大的一方諸侯,其他人只是忌憚呂布的個人武力值而已,並不忌憚呂布的勢力,所以,呂布對天下豪強的影響非常有限。

    更有一些武藝高強,勇冠三軍的武將諸如張飛、趙雲、典韋、許褚等人,即使與呂布單挑也不併害怕,能與呂布大戰數百回合難分勝負,所以,天下豪強是否騷動與呂布無關,無論呂布是死是活。

  • 5 # 棒槌襖襖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將呂布刻畫成一個武力極高、威名極盛的人物。這一點是符合歷史事實的。但是要說呂布能鎮服天下諸侯,一言九鼎,那就有點勉為其難了。呂布只是東漢末年眾多割據勢力中的一支,他要在亂世中生存發展,也是異常艱辛的。

    在《三國志》中,陳壽對呂布的評價是:“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氣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陳壽的這句考語還是相當客觀精準的。

    呂布字奉先,是五原郡九原縣人。年少時就因為勇猛有武藝被幷州刺史丁原看中,擔任主簿一職。後來董卓亂京都,呂布受董卓利誘,殺死丁原,投靠董卓,被提拔為騎都尉。呂布深受董卓寵愛信任,兩人立誓結為父子。

    這是呂布的第一個失策之處。當時董卓帶西涼兵進入洛陽,擅自廢立皇帝,殺害大臣,姦淫后妃宮女,已經引起人神共憤。關東州牧、刺史、郡守都在厲兵秣馬、摩拳擦掌準備討伐董卓,清除穢亂。此時的呂布毫無政治頭腦,不及時和董卓劃清界限,反而冒天下之大不韙,認賊作父,自然成了天下諸侯的敵人。

    史載呂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有這麼一身好武藝,在亂世中自然十分吃香。於是在董卓的提攜下,呂布升任中郎將、都亭侯。這時,呂布又犯了第二個錯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董卓待呂布恩重如山,情同父子,呂布竟然幹出這等蠢事。話說回來,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憑著董卓對呂布的寵信,對此事不予追究 ,把這個侍婢賜給他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可是,呂布心不自安,一錯再錯。

    司徒王允以同鄉身份來和呂布套近乎,趁機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呂布再次中計,親手刺死董卓,被王允保奏為奮武將軍、溫侯,共掌朝政。這次呂布除掉了董卓,雖然立了大功,但是又得罪了涼州人。導致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聚集人馬攻陷了長安城。王允身死,呂布只得出逃。

    呂布犯的這兩次錯誤使他的信用喪失殆盡。去投奔袁術,袁術不予接納,只得去投袁紹。起初還能和袁紹和睦相處、並肩作戰,後來由於呂布不能約束手下兵將,和袁紹產生了嫌隙。袁紹暗殺呂布不成,呂布又匆忙逃走去投張楊。

    呂布在張楊手下混得也不如意。正好此時曹操部下的張邈、陳宮叛變曹操,佔據濮陽,迎奉呂布擔任兗州牧。呂布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但是好景不長,不久,曹操擊敗呂布,收復兗州。呂布又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呂布到徐州後,依然沒有收斂反覆無常的個性,時而聯結袁術驅趕劉備,時而聯結劉備攻打袁術。雖然後來佔據了徐州地盤,又和謀士陳宮意見相左。對陳宮的謀劃言不聽計不從,最終被曹操和劉備聯合攻滅。

    呂布勇武異常,但是政治頭腦簡單,沒有智慧超群的謀略。雖然手下有陳宮、高順、許汜、張遼這樣的智士猛將,並且坐擁兗州、徐州這些富庶的地盤。怎奈自身反覆無常,威信掃地,且沒有長遠的戰略目標,最終被強者所滅。可以說是將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何談號令群雄、鎮服諸侯啊!

  • 6 # 阿康同學

    雖然以呂布為中心的幷州軍事集團,是一支特殊的軍事力量,在東漢末年的戰爭時代,他們擁有最強勁武裝的割據力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各諸侯早已有了躁動的心,所以,並非呂布死後才躁動起來,只是呂布死後,各諸侯躁動的心更明顯了些。

    第一,袁術稱帝所引起的躁動

    當時,在公元197年,袁術稱帝,建號仲氏(又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但袁術治理國家無方,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勢力變弱。與此同時,剩下的諸侯勢力,實力較為最大的就是袁紹還有曹操,又因為袁術的稱帝,使各諸侯的野心也逐漸顯露出來,所以各諸侯就更加躁動起來。

    第二,各諸侯約制點的消失

    曹操對徐州情有獨鍾,曾幾次攻打徐州,因為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地處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黃海以西,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北接幽燕、西連中原、南望荊襄,是一個進兵極為便利的通道。在三國時來看,徐州往北可攻青幽二州,往西可抗冀州袁紹,往南可圖江南袁術及荊襄劉表之地,背靠東海有水利之便。所以,當曹操把呂布殺掉後,各諸侯約制點也就消失了。

    第三,因為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在當時在地理、文化、政治、資源上的戰略意義都太大了,對各地諸侯來說充滿了誘惑力,誰能拿到徐州,不僅僅是在戰略上取得了先機,更能到大量的人才,而且徐州的文化背景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也是意義非凡,不僅如此在徐州還能補充到打仗最重要的兵力錢糧,能夠大大的提升自身的實力。所以才有曹操不顧一切要得到徐州的行為,也有四方諸侯甘願先後入局的情況,任何一個諸侯能夠得到徐州,就能夠迅速極大的提高他們的實力。

     總結

    呂布的死後,各諸侯的野心就逐漸暴露,隨著袁紹兵敗於官渡,曹操一統中原定大局,劉備倉惶逃亡荊襄去,至此亂世大幕徹底開啟,三國格局初步顯現。

  • 7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因為呂布僅僅是一個小點,只不過這個小點讓天下的稱都平衡起來了。

    呂布的小人物大作用

    簡單來講,往往我們可以透過動用一粒米或者動用一根頭髮絲兒來改變整個天平上的動態和佈局,而呂布就是這一粒米或者一根頭髮絲。

    如果把這一點描繪出來的話,那就是呂布所能夠產生的巨大威懾力,而這個巨大威懾力指的是對曹操。

    因為呂布攻佔了徐州,而徐州又屬於曹操的心腹大患,所以曹操一直想要把呂布給滅掉。

    但是曹操不可以把呂布滅掉,因為曹操一旦率領軍隊去進攻呂布的話,北方的袁紹就有可能率兵來進攻自己。

    而這個時候,北方的袁紹又不可以率兵來進攻曹操,因為袁紹的旁邊還有一個公孫瓚,公孫瓚在想趁著自己不在家的時候把自己滅掉。

    與此同時,與呂布相對應的也不想去進攻任何人,因為一旦進攻很有可能被劉備偷了徐州。

    簡單來講,因為一個呂布牽扯到北面的曹操,公孫瓚和袁紹又牽扯到了南面的劉備。而除了這些之外,又與北方的野蠻之人和某些地區的高階軍閥有著密切聯絡,因為劉備、曹操、公孫瓚和袁紹絕不單單是一個人,絕對不單單是一條線,而是一個網路。

    呂布威名遠揚

    在上文當中我們得知,如果曹操冒險進攻呂布,自己的大本營就有可能不保,而曹操進攻呂布的時候,袁紹趁著這個空當進攻曹操就很有可能腹背受敵,進而袁紹面臨公孫瓚的進攻。

    所以說呂布活著就能夠處在一個動態平衡當中,大家誰都不敢亂動。

    除此之外呂布還有兩項高科技的武器,第一個是方天畫戟,第二個是赤兔馬。

    在古代能夠有一個趁手的兵器,對於一個大將軍來說所起到的作用,簡直就是如虎添翼。

    再加上古代沒有飛機,火車,坦克這樣的運輸工具,一匹好馬,能夠起到常人無法想象的作用。

    憑藉著這兩樣物件兒,再加上呂布本身的能力又比較強,一時之間根本沒有人敢搶他的風頭。

    呂布一死,天下的動態失衡

    曹操為什麼敢打呂布?

    在前文當中我們也講過了:如果曹操進攻呂布的話,袁紹極有可能趁著自己不注意偷襲自己。

    那麼為什麼曹操還敢打呂布呢?是因為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准許,那個人就是袁紹。

    原因很簡單,袁紹曾經寫了一封書信給曹操,希望曹操能給他一點糧草,然後他去打公孫瓚。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雙方之間一分為二,變成了曹操和呂布之間的戰鬥,以及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戰鬥。

    呂布一死,曹操開始大展宏圖

    作為自己的心腹之患,呂布死掉的時候,曹操就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可以放心大膽地搞事情。

    而這個時候袁紹和公孫瓚還在血拼,慢慢的曹操掌握了主動權。

    再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及消滅西涼人。天下開始大亂,而在這一次大亂之後,就變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歷史小彩蛋

    簡單來講,呂布一死,曹操、袁術和公孫瓚以及劉備這些人都開始放飛自我,是因為呂布恰好處在那個節點上,這個節點叫做天平的動態平衡節點。

  • 8 # 聾王異史

    感覺呂布死後豪強騷動!這絕對是被《三國演義》之類的文學作品帶黑豆地裡了。呂布就是一個目光如鼠,貪婪女色,任人擺佈的跟屁蟲子,在群雄並起的東漢末年根本排不上號,頂多算是鍋裡的一顆老鼠屎,看著噁心而已。呂布是個好色的政治投機者

    呂布武功高強,年少時被幷州刺史丁原相中,收作義子。董卓佔了京都為非作歹時,政治眼光短淺的呂布只看到董卓氣勢逼人,沒有看到其政治根基不穩固,擅自廢立皇帝,殺害大臣,姦淫后妃宮女,已經引起公憤,很多大臣都在找機會誅殺董卓。呂布卻忘恩負義殺死丁原,認董卓為父,被提拔為騎都尉。

    司徒王允看出呂布胸無城府,貪婪女色的本性,利用自己豢養的歌姬貂蟬,使用美人計和連環計,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和董卓兩個人制造隔閡,然後授意貂嬋在董卓府中勾引呂布。呂布就像一個任人擺佈的玩偶,在鳳儀亭和貂蟬偷情被董卓發現。看到呂布調戲自己的女人,董卓怒氣沖天抄起呂布的大戟向他們扔了過去,由此二人反目。後來在王允的挑唆下呂布再次背叛,親手殺了還不解恨,在董卓肚臍眼裡插了根燈芯點了天燈。

    正史中雖然沒有貂蟬這個人物,但有類似的記載。

    “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合,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見司徒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時允與尚書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因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也?”布遂許之,乃於門刺殺卓。”——《後漢書》

    正史中也呂布好色成性,與董卓小妾偷情,被王允利用。呂布再次認王允為義父,由此留下“三姓家奴”的惡名。

    群雄騷動和呂布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東漢末年宦官亂政,政治腐敗,經濟蕭條,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減弱,少數民族在邊境侵擾加劇,農民揭杆而起,諸侯蠢蠢欲動,各方勢力都找機會蠶食天下,河北袁紹佔據冀州,與公孫瓚打得熱火朝天;先是董卓之後,後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討伐張繡等不安定因素,平定叛亂;孫策割據六郡,獨霸江東;就連賣草鞋的劉備翻出被皇室忘記了十五代的親戚關係,拉桿子建立隊伍爭奪江山,個個都有氣吞山河的野心。

    而呂布胸無大志,心無韜略,只憑借一杆大戟跟在乾爹身後逞威風。

    陳壽在《三國志》裡呂布的評價很低:“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氣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呂布憑藉自己高強的武功,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但可悲的是他自己卻認識不到這一點,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輕易打敗,丟了長安城後,沒有覺悟,依然反覆無常。當年劉備送給他小沛給他做安身之地,如果能安下心來打跟著劉玄德一起對付袁術,也許會改變他的命運,但他卻利用袁術的威脅趁人之危向劉備秀肌肉,還趁機搶奪劉備地盤,結果哪一方也不領他的情,等到白門樓呂布被捉後,想求劉備替他說情,得到的只是:“君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呂布武功高強,卻一身毛病,勇長智短,反覆無常,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靠一身武功只能一時稱勇,不可能征服天下,在群雄霸的年代,需要的是超群的智慧,是博大的胸懷,堅強的意志,遠大的目標,對於政治頭腦簡單,政治站位不堅定的呂布來說,根本不具備稱雄稱霸的基本素質,因此豪強都起來騷動和呂布無關,但這粒噁心人的老鼠屎必須清除。

  • 9 # 南政昔風
    ▲中央混亂

    漢末三國時期,群雄逐鹿天下紛爭,呂布性情多變,他曾任董卓手下武將,之後又叛反董卓將其擊殺在城中。

    ▲董卓之亂

    在董卓死之後,李傕郭汜崛起,此二人將呂布打敗又挾持天子,在李傕郭汜之亂後呂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地方勢力割據一方。

    ▲李傕郭汜之亂

    可以說各地豪強騷動是大勢所趨,中央動亂地方也會跟著動亂,中央穩定地方也很難崛起,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呂布

    所以說豪強騷動不該歸於呂布的身上,而是應該歸類到天子的身上,大漢天子輾轉各地、縹緲不定,正是天下英雄崛起之時、用武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慢慢變老的心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