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06065577610

    德軍在中後期軍事實力被蘇軍超過,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精銳之師損失殆盡。戰爭拖得越長對德軍越不利。這就為庫爾斯克戰役失敗埋下伏筆。該戰役發生的時候,蘇軍已正確判斷德軍動向,調集優勢兵力嚴陣以待。此時希特勒依然固執己見,親掌東線兵權。軍事失誤不斷顯露。德軍往日鋒芒一去不復返,失敗是必然的。雖說德軍研製了虎式坦克,豹式坦克,但數量有限,而蘇軍坦克質量雖說不如德軍,但以數量換質量,實施人海戰術,取得了巨大勝利。

  • 2 # 歷史扒糞機

    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的庫爾斯克戰役分為德軍進攻的堡壘行動和蘇軍反攻的庫圖佐夫行動、魯緬採夫行動。前期堡壘行動的德軍處於進攻方,天然的具有先佔戰場主動權的優勢,即對進攻時間、地點、方向、投入兵力的多少有選擇權,更由於德軍的指揮、技戰術能力、武器裝備水平強於蘇軍,堡壘行動中的德軍給防禦的蘇軍造成的損失是超出蘇聯人自己想象的。但這也僅限於7月12日的普羅霍羅夫卡坦克戰前,此後的戰事無論甩鍋帝強行推動的羅蘭行動或莫德爾防禦奧廖爾、甩鍋帝防禦哈爾科夫德軍都已失去戰場主動權而只是被動應付,雖對蘇軍造成重大殺傷,但由此的損失也不夠自己承受。

    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德軍投入了第2、9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叢集。因第2集團軍名義上雖擁有7個步兵師,但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純屬打醬油角色,在庫爾斯克戰役的前後都可忽略不計,德軍的進攻主要在北線的第9集團軍和南線的第4裝甲集團軍、肯普夫戰役叢集。

    第9集團軍的進攻集中在蘇第13集團軍當面和第48、70集團軍的側翼,主要有兩個突擊點,即東面的波內裡和西面的奧利霍瓦特卡。依莫德爾最初的想法是先期突破奧利霍瓦特卡蘇軍防禦而不是波內裡,在這方向受挫後,其投入重兵于波內裡方向,由此波內裡之戰成為“庫爾斯克的斯大林格勒”。波內裡之戰的失敗註定了莫德爾北部攻勢的破產,其後再轉移到奧利霍瓦特卡純屬垂死一搏而不得。

    第4裝甲集團軍原計劃沿奧博揚公路突向庫爾斯克,但無論黨衛軍第二裝甲軍還是第48裝甲軍,正面的突擊行動都使自己的坦克裝甲車輛損失嚴重,由此霍特決定偏離主要進攻方向,向普羅霍羅夫卡機動,實施側翼包抄並先行阻斷蘇軍的增援路線。12日的普羅霍羅夫卡之戰後,觀戰的霍特自己都認為堡壘行動已無法實現。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當德軍喪失進攻勢頭也是其災難的開始。整個堡壘行動德軍也僅佔有些許主動權,更不談後期在蘇軍大反攻中的狼狽不堪了。甩鍋帝向來自欺欺人的認為勝利指日可待,自己的羅蘭行動又如何?

  • 3 # Ssjun

    城堡行動,三德子從來就沒佔過優勢,這一點只有莫德爾與古德里安看的清楚。初期雖然毛子沒有加強防禦,但是南線經歷了42~43年的冬春季血戰,北線經歷了火星行動,試問三德子能拿得出多少進攻兵力?小鬍子一直在補充,但是到了城堡前夜,第九集團軍也不滿編就說明問題了。一句話,三德子最應該做的是像42年夏天在哈爾科夫那樣先讓毛子進攻,再防守反擊,爭取主動權,而不是主動進攻一個寬闊的堅固防線。

  • 4 # 紅色手電筒

    庫爾斯克會戰是德國試圖爭奪現場主動權的最後一次努力,而這場戰役的整個程序是按照蘇聯人的計劃進行的。蘇聯方面的計劃就是防守反擊,首先用頑強的防禦消耗德軍的實力,等到德軍人困馬乏的時候,蘇軍的反攻就開始了。這個是德軍的庫爾斯克會戰的計劃,這是一個標準的,教科書式的作戰計劃。蘇軍最後行動的地圖,蘇軍的反擊是整個作戰計劃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德軍的進攻一停止就意味著蘇軍反攻的開始,按照克勞塞維茨的說法就是閃閃發光的復仇利劍揮過來了。

    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在北部的攻勢在一週後就已經是無法進行了,莫德爾的後心是被蘇聯人用槍頂著的,德軍的攻勢一停止,蘇軍馬上就開始了進攻,蘇軍的第11近衛集團軍沒有參加庫爾斯克的防禦作戰,總兵力在10萬人以上,而且這個集團軍部署的位置就在奧廖爾突出部的根部。德軍在庫爾斯克,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老虎豹子,但是3,4這種坦克還是有不少。這時的3,4這種坦克透過換炮,已經和T34可以相互摧毀,但是能夠相互摧毀也就意味著誰的數量多,誰就贏面大。

    德軍在庫爾斯克的戰役意圖是南北對進,鐵鉗合圍,北邊的鐵鉗已經被折斷了,那麼南邊的鉗頭雖然是比北邊的更強,但是面對蘇軍大縱深的防禦縱深也是一籌莫展,按照西方人的說法,在普羅霍羅夫卡,蘇軍的損失是遠遠大於德軍,但是德軍在普羅霍羅夫卡戰鬥以後,進攻也就趨於停頓,而蘇軍雖然損失嚴重,但是蘇軍打不動德軍,蘇軍便象刺蝟一樣蜷縮起來,在步兵的配合下,把德軍前進的道路變成了一道道銅牆鐵壁,這種銅牆鐵壁是德軍最頭疼的,德軍對於堅固的防禦陣地一直都是十分怵頭的。蘇聯坦克藏到了掩體裡邊,德軍對於這種情況也是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是一個一個的硬啃。蘇軍在庫爾斯克是部署了大量的部隊,構築了堅固的工事,按照英華人的說法,蘇聯人是詳細瞭解了第一次阿拉曼戰役中英軍的佈防情況,什麼大面積高密度的雷場,高密度的反坦克火炮,都是參考了英軍的做法。蘇軍投入庫爾斯克會戰的兵力相當多,戰前的兵力對比德軍90萬,蘇軍133萬人中,蘇軍的這133萬隻是羅科索夫斯基和瓦圖京手下的,後邊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都沒有算上,科涅夫的部隊特別規定是在反攻階段才能使用,而莫德爾那邊,蘇軍的西方面軍也投入了反攻,這是典型的群毆,德軍最後投入的兵力遠遠不如蘇軍多。而當進攻的德軍精疲力盡以後,就被從後方趕來的以逸待勞的蘇軍一路趕到了第聶伯河。

    德軍的南北兩個鐵鉗都已經陷於停頓,這種情況下,德軍繼續進攻實際上已經是沒有什麼意義,只能說是暫時爭取時間,為撤退做好準備吧了,根本談不上什麼把主動權拱手相讓,是蘇軍憑藉自身的巨大數量優勢來贏得了戰場的主動權,而德軍憑藉著自身的質量優勢,雖然重創了蘇軍的一部,但是自身也是損失嚴重,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這種情況下,擁有眾多後備兵力的蘇軍就已經是從德軍手裡奪取了戰役的主動權。

    關於進攻是有一個頂點的,這個頂點就是進攻的一方停止進攻以後能夠守住自己已經奪取的地盤的時候就要停止進攻,再打下去實際上就已經是越過了進攻的頂點,德軍在庫爾斯克中實際上就是已經超過了自己進攻的頂點,戰役的主動權自然是被蘇軍獲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典吉他在發展過程中有哪些能體現古典吉他特色並經常在演奏會上演奏的著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