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鳴

    世界十大古典吉他名曲為:

    1. 《愛的羅曼史》

    它幾乎成了“吉他”的代名詞,旋律優美,是流行最廣的一首吉他曲;

    2.《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的作品,是吉他“輪指”技巧的代表作。

    3.《阿斯圖利亞斯的傳奇》

    原來是西班牙作曲家阿爾貝尼斯的鋼琴曲,被改編成吉他曲後效果反而更加出色。

    4.《阿拉伯風格綺想曲》

    也是泰雷加的作品,旋律頗具東方色彩,流傳很廣。

    5.《偉大的獨奏》

    氣魄宏大,讓人感覺吉他就是一個管弦樂團!

    6.《魔笛主題變奏曲》

    根據莫扎特的歌劇《魔笛》中的一段改編的變奏曲,在那個年代是吉他的“高難度技巧”的代名詞。

    7.《月光》

    西班牙作曲家索爾寫的一首清新的吉他小品。

    8.《大教堂》

    著名作曲家巴里奧斯的代表作之一,第三樂章體現了音樂性和技巧性。

    9.《雨滴》

    形象地描繪了雨後的場景,很好運用了“滑音”等吉他特有的技巧。

    10.《大霍塔》

    彙集了吉他的各種演奏技法,以難度大著稱。

  • 2 # 君安行汽車電子

    奧古斯丁.皮歐.巴里奧斯(Agustín Pío Barrios 1885-1944 巴拉圭)

    1.阿爾汗布拉宮的回憶----塔雷加 這是被尊稱為"近代吉他音樂之父"的西班牙著名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塔雷加的一首最有名的代表作品。樂曲描繪了作曲家對西班牙格拉納達城的一座宮殿的印象。全曲的旋律從頭至尾都用輪指來演奏,同進配有分解和絃的伴奏,顫的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無論從演奏技巧或是表現意境方面都有相當的深度。既精妙地描畫出阿爾漢布拉宮宮殿的輝煌華麗的景緻,又給人以深的感受和回想。不瞭解吉他的人很難想像是由一把吉他的獨奏來完成的。

    2.阿蘭費茲協奏曲-----華金•羅德里戈馬德里東南30英里有一座小城名叫阿蘭胡埃斯,這裡原是波旁王朝的夏宮,西班牙作曲家華金•羅德里格60年前創作的一首吉他曲讓它名揚天下,名字就是阿蘭胡埃斯協奏曲。整個樂曲充滿一種西班牙式的憂傷,絕不同於歐洲其他地方的那些傷感音樂,具有無比倫比的震撼力,被譽為三大吉他協奏曲之一。

    3.大教堂------巴里奧斯說到大教堂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作者巴里奧斯。由於歷史的淵源,南美給人的印象首先要跟西班牙掛上鉤:激烈熱情的西班牙吉他,粗獷奔放的性格和熱辣的 Tango。雖然其中具有南美的音樂元素,然而從這收標題音樂的題目就可以看出來,不同於南美的傳統風格,這是一首具有理性的、對於最高原則的思索和探求的曲目。也許這就是古典吉他的魅力,它可以在不同時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當中引起共鳴。《大教堂》被算做巴里奧斯4類作品中巴洛克風格的作品之一,然而曲子本身展現的對於人性的關懷和強烈的畫面通感又使其極具浪漫時期的人文色彩。全曲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D大調本屬於節奏明快的調性,卻展現出了略帶憂鬱的感覺。彷彿祈禱的人站在空曠的教堂中央,緩慢的度步,Sunny從巨大彩色的玻璃中透過來,使寧靜的教堂帶上了斑斕而溫暖的色調。 第二部分:這是屬於天國的聲音。莊重的和絃表現出最崇高的、不可違抗的上帝的律令。似乎在描寫天堂的同時勾勒出了人間的疾苦。人世的 難眾多,但是低沉、穩健的低音區奏出了堅強甚至有些悲壯的音符:頂著風雨前進: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這部分是最能夠引起人內心的傷 感同時又最能給予人力量的一部分。福田好啊。好啊。好的不能用語言形容啊。 第三部分:進入教堂祈禱的人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人都有各人的不幸,但是得到的答覆都是相似的:因為上帝的安慰不會因人而異。

    4.華爾茲----索爾 華爾茲是一種輕快的三拍子舞曲。這一首華爾茲在世界現代的吉他教材中很常見,指法並不難,但是很好聽。它可以幫助初學者找到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的層次感。

    費爾南度.蘇爾(Fernando Sor 1778-1839 西班牙)

    5.幻想曲----穆達雷 幻想曲史上最令人激動人心的吉它曲子,穆達雷的幻想曲沒有掃弦,沒有輪指,只是撥絃,只能靠曲子本身打動人心,但是他做到了,老練的撥絃手法,優美起伏的曲子令人神往。

    6.吉諾諾它第一號 十分舒緩悠揚的一首曲子,覺得更像是小品,不長,也沒有急迫的那種氣勢,適合人心情平和是來聽。

    7.卡門序曲之一------比才 法國作曲家比才於1874年創作的歌劇《卡門》中的前奏曲,是該歌劇中最著名的器樂段落,常單獨演奏。一般的歌劇序曲都是用交響方式縮寫或提示歌劇內容,這首序曲結構簡單,僅僅描寫了歡樂氣氛和劇中次要人物鬥牛士的英勇形象。

    8.卡門組曲------比才 法國作曲家比才於1874年創作的歌劇《卡門》,其中前奏曲是該歌劇中最著名的器樂段落,常單獨演奏。一般的歌劇序曲都是用交響方式縮寫或提示歌劇內容,這首序曲結構簡單,僅僅描寫了歡樂氣氛和劇中次要人物鬥牛士的英勇形象。開始呈示的快板主題選自歌劇第四幕鬥牛士上場時的音樂,生氣勃勃、充滿活力,表現了鬥牛士英武瀟灑的形象和鬥牛場內興奮活躍的氣氛。由於它帶有進行曲特點,故又稱《鬥牛士進行曲》。接下來樂曲從A大調轉為F大調,出現第二幕中《鬥牛士之歌》的副歌音調,具有凱旋進行曲特點,堅定有力的節奏和威武雄壯的曲調表現了鬥牛士的颯爽英姿。反覆時提高八度,使情緒顯得更為高昂。之後再現第一部分主題。結束部分出現卡門的音樂動機,帶有不祥的氣氛,在絃樂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為主的樂器奏曲悲劇性主題,暗示悲劇性的結局,最後在強烈的不和協音響中結束。

    9.骷髏之曲-----聖•桑 很鬼魅的一首曲子,一定得配合著大小提琴一起演奏才會有效果。曲子聽起來異樣的歡快,令人神往,高潮迭起,小提琴部分是高潮,吉它部分作為鋪墊。

    安德列斯 塞戈維亞(Andres Segovia 1893-1987 西班牙)

    10.魔笛變奏---索爾 西班牙著名的作曲家和吉他演奏家索爾被後世尊稱為"吉他史上的貝多芬"。《莫扎特"魔笛"主題變奏曲》是索爾根據莫扎特的歌劇《魔笛》第一幕第三場的主題所作的變奏曲。全曲分序曲、主題、五種變奏、尾聲等八個部分。各個部分均有不同的細膩技巧及豐富的音樂性格,只有本人是出色的演奏家才能創作出如此發揮樂器特性的器樂曲,此曲是吉他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亦常常作為吉他比賽中的規定曲目之一,以此來說明演奏者的技巧水平和音樂素養。可見此曲在吉他曲中的地位之一斑。 11.拉斯圖利亞斯傳奇-----阿爾貝尼斯 原曲由西班牙作曲家阿爾貝尼斯作於1896-1897年。原系鋼琴組曲《西班牙之歌》(Op.232)的第一曲《前奏曲》,但其寫法本身就受到吉它演奏法的影響。 主要以吉它獨奏曲廣為流傳。阿斯圖利亞斯地區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連山脈北側,這一地區歷史上經歷過多次戰爭,留下許多傳說。中輪掃奏法的運用,增強了樂曲前後段落強烈的節奏性和戲劇性。中間部主題的性格與前後部分形成鮮明對比。在徐緩速度上吟唱的中間部主旋律充滿內在的激情。《阿斯圖利亞斯傳奇》也是著名的古典吉他經典保留曲目

    12.瑪祖卡-----塔雷加 塔雷加在演奏技法上,尤其在彈弦上塔雷加別開生面。他還使泛音奏法尤其是八度的泛音奏法成為吉他常用的一種演奏技法而豐富了吉他在音色方面的表現效能。塔雷加創作的吉他曲約八十首,其中*《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阿拉 伯風格隨想曲》,*《前奏曲集》已成為吉他音樂的古典名作。此外抒情而高度發揮了吉他樂器獨特的表現效能的《晨歌》,《淚》,《阿德麗塔(瑪祖卡)》等吉他音樂小品也成為經常演奏大保留曲目。

    13.夢中森林----巴里奧斯 巴里奧斯的《森林之夢》是一首對吉他演奏者不論是技巧(尤其是輪指的技巧)上,還是音樂上進行全面考驗的曲子

    14.莫扎特小夜曲----莫扎特 莫扎特的音樂清明高遠,樂天愉快,淳樸優美,其摯溫暖,有如Teana一般。常常被譽為"永恆的Sunny"。SPring Spring (春泉)。莫扎特在嚴酷命運的摧殘之下默默地承受著、孕育著、奉獻著……象殉道的使徒般唱著溫馨甘美的音樂安慰著自己,安慰著整個世界。

    弗朗西斯科.泰雷加(Francisco Tarrega 1852-1909 西班牙)

    15.平安夜----弗朗茲•格魯貝爾 格魯貝爾的這首平安夜,也是異常出名的古典吉他名曲。平安夜降臨前聽著如此婉轉,神往的吉它曲子,不禁期盼來年的美好,也讓你思緒萬千,魂牽夢繞。其中的輪指雖然不多卻也異常好聽,特別喜歡結尾。

    16.西班牙舞曲----格拉納多斯 在那部舉世聞名的芭蕾劇《天鵝湖》裡面,柴可夫斯基引用了大量的各個國家的民族旋律,其中有西班牙、義大利、波蘭甚至中國旋律。而這首西班牙舞曲是裡面非常熱辣的一段,節奏飛快。

    17.西西里舞曲----雷史畢基 西西里舞曲也是相當動聽,似乎能將我們帶到中古世紀裡的意境中,非常地優雅安逸。

    18.夜光狂想曲 改編的夜光狂想曲,由吉他和著鋼琴的聲音,表現出寂靜的夜晚明媚的音樂光下作者澎湃的思緒,傾吐著內心的感受,確實適合晚上獨奏。

    19.憂傷圓舞曲----西貝柳斯 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J. Sibelius)宛如小型交響試的「憂傷圓舞曲」(Valse Triste, Op.44-1, 1904)原本是他為妻舅Armas Jarnefelt的劇作【死神】(Kuolema)譜寫的一段配樂,以伴隨死神趁著垂死老婦隨伺的兒子睡著之際,化身做其亡夫邀舞的情節;主題動機以相當隱喻的旋律展開預示死亡,中段的相當甜美的旋律延伸出高昂的情緒,象徵與亡夫相逢的喜悅,最初的陰沉旋律最後仍接管了一切,末尾三個不安的和絃意味死神 在兒子醒來的那一刻,帶走了他的母親。這種摻雜哀傷與歡樂的情緒正是人生的最佳寫照,加上此曲沙龍味十足,出版後成了當時歐洲咖啡屋的熱門曲目

    耶貝斯(Narciso Yepes 1927-1997 西班牙)

    20.月光----索爾 作者是19世紀傑出的吉他藝術家費爾南度•索爾,該曲指法變化不多,演奏速度較慢,技術難度不高,是首容易彈奏的曲子。但該曲展現了一幅田野、河流、村莊在朦朧的月光下,萬籟俱寂、大地一片銀光的美麗畫面,它與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有著異工同曲之妙,展現給人們一幅夢幻般迷人的景色。索爾被譽為"吉他史上的貝多芬"是受之無愧。《月光》也成為了古典吉他曲中的不朽名曲。

    21.愛的羅曼史----葉佩斯 《愛的羅曼史》這首樂曲,主旋律取材於西班牙傳統民謠。1952年,法國影片《被禁止的遊戲》的導演,邀請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葉佩斯,為這部影片配樂。耶佩斯別出心裁,只採用一把吉他為整部影片配曲,並且由他一人獨奏。該影片的主題音樂就是這首《愛的羅曼史》。影片《被禁止的遊戲》上映以後,《愛的羅曼史》廣為流傳,併成為所有知名吉他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樂曲優美純樸的旋律與清澈的分解和絃完全溶為一體,充滿溫柔和浪漫的氣息,《愛的羅曼史》甚至成為吉他的同義詞,是吉他曲中的一首不朽名作。

    22.悲傷西班牙----尼古拉.德.安捷羅斯 一首同樣憂傷但動聽的西班牙吉他曲

    23.鏡中的安娜----尼吉拉.德.安捷羅斯 浪漫柔美得吉他曲《鏡中的安娜》,這首名曲是法國吉他大師尼吉拉.德.安捷羅斯演奏的。尼古拉以此曲一舉成名,獨特的彈奏將吉他滑音的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分解和絃伴奏富有動感,與旋律有機的結合,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受,使人們越聽越能更深刻地理解它,是一首極其美麗的吉他曲。

    24.卡爾卡西練習曲-----卡爾卡西 在古典吉他的練習曲中,卡爾卡西的練習曲佔有相當的地位。而卡爾卡西的25首練習曲,作品第60號,則是卡爾卡西的代表作,也是學習古典吉他的學生從初級向中級邁進的重要練習曲目。這首樂曲就選自其中的第3號A大調《小行板》。由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構成這首樂曲,用分散和絃的三連音貫穿全曲,力度的強弱變化突出。

    米凱爾.劉貝特(Miguel Liobet 1878-1938 西班牙)

    25.綠袖子―――英國民謠 綠袖子,是一首英國民謠,在依麗莎白女王時代就已經已廣為流傳,相傳是英皇亨利八世所作 (他是位長笛 家),根據19世紀英國學者威廉•查培爾(William Chappell)所做的研究資料指出,《綠袖子》的旋律最早是 記錄在16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魯特琴曲集《WilliamBallet"s Lute Book》,歌詞部份則出現在1584年。然而 這首歌曲真正廣為流傳開來,則是在英國作曲家約翰•蓋伊(John Gay)將它編入為了對抗義大利歌劇所創作的 《乞丐歌劇》(The Beggar"s Opera,1728)中。這首民謠的旋律非常古典而優雅,是一首描寫對愛情感到憂傷的歌曲,但它受到世人喜愛的層面卻不僅僅侷限 在愛情的領域 ,有人將它換了歌詞演唱、也有人將它作為聖誕歌曲,而它被改編為器樂演奏的版本也是多不勝 數,有小品、有室內樂、有管絃樂…,而這其中又以上述的《乞丐歌劇》和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斯(Vaughan illiams)所寫的《綠袖子幻想曲》("Fantasia on Greensleeves")最具代表性。在《綠袖子》的諸多樂器版本中,最能表現此曲略為悽美的情境,除了最早的魯特琴版本、吉他版本一直以其獨特的音色佔有獨特的表現地位

    26.雨滴----林塞 《雨滴》是一首著名的典型吉他曲,它描寫了雨過天睛這後,漫步於林中小徑,聆聽枝尖葉梢滴水的情景.全曲沒有特別艱深的技巧,然而它所能表達的情緒與裝飾音的效果,除了吉他這外,沒有任何一種其它樂器代替得了.演奏時速度自由流暢,慢而不拖,快而不亂,形成自然地流動.

    27.悲傷禮拜堂----Vicente Gomez 作者此曲是為了獻給自己的父親,所以比較莊重,但也藏著深情,樂曲缺少了以往那種歡快的氣氛,轉而像是一種陳述,一種表達,一種懷念,不多說了,自己聽聽吧,

    28.淚----塔雷加 這是塔雷加的十分膾炙人口的小品之一。全曲僅有十六小節,但仍然發揮了吉他音色的多彩性。透過對吉他六條弦的交替彈奏,典型地表露在小品中追求吉他音調色彩的塔雷加的風格。優美的旋律並非是深沉的哀泣,更像是天真的孩子流出快樂而興奮的眼淚。

    29.小羅曼史----路易斯 華歌 露伊絲•娃可(Luise Walker, 1910-1998),1910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為20世紀吉他樂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演奏家之一。她在八歲時開始學習吉他,不久後就展現出驚人的天賦。14歲舉行生平第一次的獨奏會,觀眾為之瘋狂,隨即很快在歐洲名聲大振,並開始以職業演奏家的身份應邀到歐美各國演出。小的羅曼史》是露伊絲的作品之一,也是深受許多學生喜愛的吉他小品。以往曾經有文章介紹說此曲是講述一個失戀少女的故事,其故事雖然纏綿悱惻,其真實性卻有待推敲。全曲分為 A,B,C三個段落,每一段落均有反覆,後面有一段再現(A )段的尾奏(coda),所以可以稱為是單純的三段體曲式。樂曲一開始的A段(6/8拍子),這是一段酷似維拉羅伯士(H.Villa Lobos)>的主題,過去就曾見到有學生在音樂會上將這兩首作品"混為一彈",確實令人有些啼笑皆非。在這一段中,主題以"模仿大提琴"的效果在 5、6弦上緩緩的唱出略微感傷的旋律,譜上德文寫 Getragen Mitviel Ausdrucksvoll,其意就是"非常有感情地 "。樂曲進入B段後,節奏轉為4/4拍子,樂譜上提示出Lebhaft(活潑生動)的演奏要求,所以這一段的情緒明顯地要比A段來得輕鬆、活潑許多,使人感受到盎然的蓬勃朝氣。而在接下來的C段,節奏仍然維持在4/4拍子,這是一段全部為三連音分解和絃作成的主題,其中所運用的和聲及旋律,又與《愛的羅曼史》一曲有著幾分神似,充分地表達出吉他無窮的魅力。樂曲最後的尾奏短暫地再現了 A段的主題,隨後以四個中止式的和絃簡潔有力地結束全曲,整首作品優雅細緻、極具抒情色彩.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1941 澳洲)

    30.大霍塔 ----塔雷加 泰雷加一生創作的大量作品中有不少是不朽名作。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以突出吉他的音樂性、抒情性為主,唯獨《大霍塔舞曲》炫耀了吉他各種各樣的技巧,包括許多特殊技法:快速半音階,琶音,分解和絃,揉弦,輪指,上下行漣音奏法,滑音奏法,靠弦與不靠弦奏法,泛音奏法,左手單手漣音奏法,大鼓奏法,小鼓奏法,單簧管奏法,大管(巴松管)奏法等等。可以說這支曲子幾乎包括了古典吉他全部技法,彈奏這首樂曲需要相當的功底才能真正應付自如。

    31.櫻花變奏曲-----橫尾幸弘 日本名謠,橫尾幸弘改編為《櫻花變奏曲》,分前奏、主題、3個變奏、尾聲6個部分。

    32.大序曲 ----朱利亞尼 彈奏朱里亞尼的《大序曲》,需要有非常熟練的技巧和高度激動的熱情,才能把這首曲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序曲開始是15小節的序奏,a小調,4/4拍,行板,可分為三段,前4小節為第一段,樂曲一開始的第一個主和絃就給人以強有力的樂隊全奏的感覺,然後是分解和絃,漸弱之後到第二小節第二拍是一個突強的和絃,接下來第三小節是很弱的、模仿木管樂器演奏的分解屬七和絃。到第四小節第二拍,又是一個突強和絃,形成序奏第一段的小高潮。序奏的第二段是個過渡句,在力度上明顯地由弱到強,這三小節的過渡引出了序奏的第三小段。序奏的第三小段使用不斷重複的低音加上此起彼伏的分解和絃,把序奏引向高潮,然後又漸慢、漸弱,一直到序奏的結尾。

    33.舒伯特小夜曲-----舒伯特 小夜曲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採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篇譜寫成。"吉他是非常美妙的樂器,然而,能瞭解其中奧妙者,則寥寥無幾",這是舒伯特的一句話。他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美妙的吉他室內樂作品,如由吉他、橫笛、中音提琴及大提琴演奏的四重奏就是這一首作品。

    34.少女的祈禱-----巴達捷斯卡.太克拉 《少女的祈禱》是一首由鋼琴經典小品改編的古典吉他曲。該曲作於1859年,初刊登在法國巴黎一家音樂雜誌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脛而走,成為暢銷一時的名曲,此後相繼以八十餘種不同版本風行全球。作者芭達捷芙斯卡是一位女鋼琴家,她生於波蘭首都華沙,二十四歲時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一首名曲。雖然世人對於本曲的作曲經過已無從知曉,但這首樂曲在形式上只不過是簡單的變奏曲,卻由於命名為《少女的祈禱》而蜚聲世界,久盛不衰,也許應歸功於作曲者的匠心獨具,抑或是出版商的精明,總之,這不能不說是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蹟。樂曲的結構極其簡單,為速度適中的行板,以下行音為中心的四小節前奏之後,樂曲呈現出溫婉而幽麗的主題;此後是主題的四種變奏形式,最後一個變奏以三連音符為主,飽含熱情,和聲只是一些屬七和絃和主三和絃而已。本曲形象單純、手法樸素。俄國傑出的文學家契訶夫曾在他的著名劇作《三姐妹》中引用此曲作為配樂

    35.阿拉伯風格綺想曲-----塔雷加 阿拉伯風格綺想,也是有近代"吉他音樂之父"之稱的塔雷加的代表作品之一,曾被後人稱讚為"吉他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最合理的結合",全曲中小夜曲風格的主題與變化的旋律交替出現。悠然自得的主旋律和華彩樂段幾乎擴充套件到吉他的全部音域。充分發揮了吉他六根弦各個音區的不同音色特點,表現了吉他魅力之所在。塔雷加和別的古典派作曲家不同,很少寫奏鳴曲或協奏曲等室內作品,而專注于吉他小品之作曲和編曲,這首曲子中飄忽變化的旋律,表現了抒情悠揚的小夜曲風格,使人在廣闊音域中欣賞到吉他的美妙的音色。

    36.最後的顫音----巴里奧斯 巴里奧斯的《最後的顫音》,旋律優美、神秘悠遠而帶有沉思意境,在潺潺流水般的輪指下,像是悠悠地訴說著巴里奧斯生平的故事。

    37.阿狄利達----塔雷加 阿狄利達與〈淚〉一樣,學習塔雷加的初學者必須學習《阿狄利達》。此曲以較緩慢的速度演奏,曲中在明朗歌唱的部分採用高音部的滑音演奏法,這是吉他以外樂器所無法表現的。

    38.卡伐蒂娜----史坦利 梅耶 與另一隻吉他名曲《愛的羅曼斯》有驚人的異曲同工之妙。這隻樂曲出自英國作曲家斯坦尼.麥爾斯的筆下。在電影《獵鹿人》中,導演邀請了享有"吉他王子" 美譽的吉他演奏家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來擔任配樂演奏。樂曲在電影放映之後一舉風靡全球。 "卡伐蒂那"原意是指短小的抒情歌曲,在器樂上是指旋律優美動聽的小品。這隻樂曲也正是這樣一隻曲子。樂曲在輕柔的分散和絃的伴奏下奏出舒緩如歌的旋律,意境溫柔而浪漫,充滿了嚮往與憧憬,最後在無窮的眷戀中結束了全曲。這隻迷人的樂曲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涉及到的技巧內容要遠比《愛的羅曼斯》複雜的多。

    39.羅密歐與朱麗葉-----普羅柯菲耶夫 一個傳統的愛情故事,用一段音樂就真實地表現出來了。於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題很快風靡全球,並被改編成鋼琴、小提琴等多種音樂形式。現在,我們不妨從吉他中去感受這段憂鬱的旋律......

    佩佩.羅梅羅(Pepe Romero 1944 西班牙)

    40.小行板圓舞曲-----卡諾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安東尼•卡諾(Antoni Cano,1811-1897)生於洛爾卡。卡諾早年學醫,取得外科醫生資格後回故鄉行醫數年。同時學習音樂。此後,曾在宮廷演奏並任職。1813年索爾由於政治原因離開祖國,流亡巴黎。在巴黎他得到凱魯比尼(Linsi Cherabini,1760-1842),梅於爾(Etienne-Nicolas Aehul,1763-1817),貝爾東(Henri Montan Berton,1767-1844)等好友的熱烈支援。於是這位失意的軍人,又在諸友的勸慰下,再度重返藝術家的生涯。

    41.追想曲 -----阿蘭布拉 阿蘭布拉的《追想曲》被贊為歷史上最浪漫的追想曲,記得以前上海每天早上有一個廣播,主持人是裴子安,她主持的節目背景音樂放的一直是這首歌曲,確實是很優美。

    42. 隨想曲第24號--帕格尼尼 聞名於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是浪漫時期"琴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集,由於帕格尼尼亦是一位吉他演奏者,其作曲思維也受到吉他演奏法的影響,所以這二十四首隨想曲改編為吉他作品也很自然與小提琴比各有千秋,其中第二十四首無論是小提琴還是吉他都演奏的較多,它的一首變奏曲作曲手法很有新意、技巧高難,"琴魔"狂傲之氣盡現無遺。

    呂昭炫臺灣現在最重要的作曲家,被尊稱為“臺灣吉他詩人”、“臺灣吉他之父”。

    以上曲目都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古代戰馬那麼難養,如果喂戰馬吃雜草或莊稼收完的草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