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是學術名著,也在相當範圍內被視為經典。作者彭慕然(Kenneth Pomeranz)在學術上被歸類到加州學派(California School),這本《大分流》也一直被稱為加州學派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但其實認真讀過的人並不多。
彭慕然早前接受《東方歷史評論》採訪時曾說,他給自己取的中文名是「彭慕然」,但他的著作在中國翻譯出版時,編輯將他的名字寫成了「彭慕蘭」,這個錯誤的名字廣為中文世界所知。
有一個好玩的細節。英國著名學者麥克法蘭在清華大學講課時,問在場的學生,有誰聽說過彭慕然寫的《大分流》,居然沒有學生吱聲。考慮到當時清華大學有包括李伯重教授在內的同屬於加州學派的重量級學者,去聽麥克法蘭課程的學生也以人文社科為主,現場竟然沒有人聽說過彭慕然的《大分流》,只能說,這相當……有趣。
2000年,《大分流》甫一面世,即激發國際學術界巨大爭論。很多人都寫文章批評,其中一些人,國內讀者或許熟悉,比如黃宗智教授及趙鼎新教授。彭慕然也有迴應。總而言之,你來我往,爭論的不可開交。直到2015年,國內有媒體,遇到了彭慕然,還要抓住教授,採訪他對這些批評或質疑的看法。
▲彭慕然教授
按理說,這本書的話題,相當專業,普通讀者不容易著迷。但圍繞這本書的爭論,卻超出了學術圈。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加州學派與彭慕蘭的問題意識,能觸動普通華人。
他和加州學派,一直喋喋不休地論證:東方不落後、西方沒奇蹟。他在書裡,拿英格蘭與中國的江南地區比較,認為18世紀中葉以前,英格蘭與江南沒有實質差別,無論生活水準、平均壽命、商業化、勞動分工程度等。
到19世紀會出現「大分流」(英格蘭發生了工業革命從此發達起來、而江南則沒有)是偶然的:
1.英格蘭「偶然的」具有地理優勢:煤礦離經濟發達中心近;
2. 英格蘭有殖民地「福利」:海外殖民地可供移民、貿易及輸入原材料。
總而言之,「歐洲中心論」不對,東方人「祖上曾經闊過」,西方只是偶然情況下領先了東方。我們似乎應該感激他們,感激他們照顧我們東方人脆弱的自尊心。
但是,毫不客氣的說,這種問題意識,拉低了我們對人類世界的理解水平。
因為,可以增進我們對世界瞭解水平的,不是啥「東方壓倒西方」或者「西方壓倒東方」這類問題。就算彭慕然論證了東方不比西方差,也成就不了東方:既改變不了東方的過去、更成就不了東方的未來。
或許唯一成就的不過是東方的虛榮。
何況,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人類社會分出了東方與西方兩個互相對立、時時刻刻要一較雄雌的主體,而是現代化所造就的奇蹟。今天人類社會所享受到的種種物質便利,其神奇之處,是傳統時代人類所不能想象的。這個奇蹟產生於人類社會傳統與現代的分離、現代世界與「舊制度」(托克維爾)的分離。
我們知道,過去一萬年以來,人類世界只有兩件大事:
一是一萬年前開始學會定居農業、敷衍繁殖,最後成了地球的霸主物種;
二是500年前隨著大航海開始的現代化,人類開始有能力脫離農業文明,到了今天甚至能向星辰大海進發探索。
這兩件大事,在視野上都超越了東方-西方這樣狹窄的角度。在兩件大事裡,人類是一個整體,無論東方或者西方。尤其第二件大事,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息息相關。
所以,理解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更應該問的問題,是對包括東方西方在內的全部人類世界發問:
人類的現代化怎麼開始的?
為啥工業革命就發生了?
人類世界是如何逃離農耕桎梏?
諾獎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說過,愚蠢的問題,當然會得到愚蠢的答案。
彭慕然與加州學派,他們的問題意識來自於對「歐洲中心論」的不屑。可是,為了否定歐洲中心論,他們交出來的答案,如同約瑟夫.M布萊恩特所評價的,只是「社會學上的花言巧語」。拿著放大鏡,對著東方找優點、對著西方找弱點,學術上下了功夫,把人類五百年現代化發展歷史活生生弄成了羅生門,捲入了一批優秀的學者,也跟著他的問題意識去辯論西方是如何領先於東方。
其實,東方或許西方,究竟誰領先了誰,以人類的整體視角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人類作為整體的領先。一萬年前,農業定居讓人類領先了地球上其他物種;500年前,現代化開啟,讓人類開始超越自己。
在這兩個過程中,無論地處東方還是西方,作為人類整體的一部分,我們都是受益者,都需要為之努力。
讓我們再默唸一遍重點:重要的不是東方還是西方誰領先,而是我們以何種方式迎接現代化、融入現代化,不管在東方還是在西方。
一句話,別讓《大分流》弄迷糊了。
《大分流》是學術名著,也在相當範圍內被視為經典。作者彭慕然(Kenneth Pomeranz)在學術上被歸類到加州學派(California School),這本《大分流》也一直被稱為加州學派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但其實認真讀過的人並不多。
▲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原作名: The Great Divergence作者: [美] 彭慕然譯者:史建雲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04彭慕然早前接受《東方歷史評論》採訪時曾說,他給自己取的中文名是「彭慕然」,但他的著作在中國翻譯出版時,編輯將他的名字寫成了「彭慕蘭」,這個錯誤的名字廣為中文世界所知。
有一個好玩的細節。英國著名學者麥克法蘭在清華大學講課時,問在場的學生,有誰聽說過彭慕然寫的《大分流》,居然沒有學生吱聲。考慮到當時清華大學有包括李伯重教授在內的同屬於加州學派的重量級學者,去聽麥克法蘭課程的學生也以人文社科為主,現場竟然沒有人聽說過彭慕然的《大分流》,只能說,這相當……有趣。
2000年,《大分流》甫一面世,即激發國際學術界巨大爭論。很多人都寫文章批評,其中一些人,國內讀者或許熟悉,比如黃宗智教授及趙鼎新教授。彭慕然也有迴應。總而言之,你來我往,爭論的不可開交。直到2015年,國內有媒體,遇到了彭慕然,還要抓住教授,採訪他對這些批評或質疑的看法。
▲彭慕然教授
按理說,這本書的話題,相當專業,普通讀者不容易著迷。但圍繞這本書的爭論,卻超出了學術圈。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加州學派與彭慕蘭的問題意識,能觸動普通華人。
他和加州學派,一直喋喋不休地論證:東方不落後、西方沒奇蹟。他在書裡,拿英格蘭與中國的江南地區比較,認為18世紀中葉以前,英格蘭與江南沒有實質差別,無論生活水準、平均壽命、商業化、勞動分工程度等。
到19世紀會出現「大分流」(英格蘭發生了工業革命從此發達起來、而江南則沒有)是偶然的:
1.英格蘭「偶然的」具有地理優勢:煤礦離經濟發達中心近;
2. 英格蘭有殖民地「福利」:海外殖民地可供移民、貿易及輸入原材料。
總而言之,「歐洲中心論」不對,東方人「祖上曾經闊過」,西方只是偶然情況下領先了東方。我們似乎應該感激他們,感激他們照顧我們東方人脆弱的自尊心。
但是,毫不客氣的說,這種問題意識,拉低了我們對人類世界的理解水平。
因為,可以增進我們對世界瞭解水平的,不是啥「東方壓倒西方」或者「西方壓倒東方」這類問題。就算彭慕然論證了東方不比西方差,也成就不了東方:既改變不了東方的過去、更成就不了東方的未來。
或許唯一成就的不過是東方的虛榮。
何況,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人類社會分出了東方與西方兩個互相對立、時時刻刻要一較雄雌的主體,而是現代化所造就的奇蹟。今天人類社會所享受到的種種物質便利,其神奇之處,是傳統時代人類所不能想象的。這個奇蹟產生於人類社會傳統與現代的分離、現代世界與「舊制度」(托克維爾)的分離。
我們知道,過去一萬年以來,人類世界只有兩件大事:
一是一萬年前開始學會定居農業、敷衍繁殖,最後成了地球的霸主物種;
二是500年前隨著大航海開始的現代化,人類開始有能力脫離農業文明,到了今天甚至能向星辰大海進發探索。
這兩件大事,在視野上都超越了東方-西方這樣狹窄的角度。在兩件大事裡,人類是一個整體,無論東方或者西方。尤其第二件大事,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息息相關。
所以,理解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更應該問的問題,是對包括東方西方在內的全部人類世界發問:
人類的現代化怎麼開始的?
為啥工業革命就發生了?
人類世界是如何逃離農耕桎梏?
諾獎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說過,愚蠢的問題,當然會得到愚蠢的答案。
彭慕然與加州學派,他們的問題意識來自於對「歐洲中心論」的不屑。可是,為了否定歐洲中心論,他們交出來的答案,如同約瑟夫.M布萊恩特所評價的,只是「社會學上的花言巧語」。拿著放大鏡,對著東方找優點、對著西方找弱點,學術上下了功夫,把人類五百年現代化發展歷史活生生弄成了羅生門,捲入了一批優秀的學者,也跟著他的問題意識去辯論西方是如何領先於東方。
其實,東方或許西方,究竟誰領先了誰,以人類的整體視角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人類作為整體的領先。一萬年前,農業定居讓人類領先了地球上其他物種;500年前,現代化開啟,讓人類開始超越自己。
在這兩個過程中,無論地處東方還是西方,作為人類整體的一部分,我們都是受益者,都需要為之努力。
讓我們再默唸一遍重點:重要的不是東方還是西方誰領先,而是我們以何種方式迎接現代化、融入現代化,不管在東方還是在西方。
一句話,別讓《大分流》弄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