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佳木春生

    《紅樓夢》中薛寶釵在入宮選秀失敗後,轉而來到了姨母王夫人處,在王夫人、薛姨媽一干人的策劃下,開始了“金玉良緣”的傳言,直到在《紅樓夢》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中,薛寶釵才在賈寶玉混沌中,在王熙鳳的偷龍轉鳳的計劃中,成全了這段“金玉良緣”。

    也正是在這一節中,倉促的沖喜,讓大婚的禮儀異常簡單,而在求情的過程中,薛寶釵的表現則讓人深思。多以不語來描述,雖古時女子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事男女不具備決定權,但薛寶釵自小失去父親,哥哥薛蟠又是有名的“呆霸王”,薛姨媽依仗女兒,所以薛家的當家人實際就是薛寶釵,在這段婚姻上,是有自主權的。

    雖然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姻從元春賜給二人同樣的物品開始,薛寶釵不可能完全不知道長輩們的這種策劃,但眾所周知她是一個嚴格遵循封建禮教、循規蹈矩的淑女,即便她也蕙質蘭心、冰雪聰明,知道賈寶玉不是一個追求正途、經天緯地、堪當丈夫的良人,但在家族的利益面前,她別無選擇,只有接受。

    薛姨媽雖恐寶釵委屈,然也沒法兒,又見這般光景,只得滿口應承。鴛鴦回去回了賈母,賈母也甚喜歡,又叫鴛鴦過來求薛姨媽和寶釵說明原故,不叫他受委屈。薛姨媽也答應了。便議定鳳姐夫婦作媒人。大家散了,王夫人姊妹不免又敘了半夜的話兒。次日,薛姨媽回家,將這邊的話細細的告訴了寶釵,還說:“我已經應承了。”寶釵始則低頭不語,後來便自垂淚。薛姨媽用好言勸慰,解釋了好些說。寶釵自回房內,寶琴隨去解悶。

    而後文中,也講述了薛姨媽看出了薛寶釵的不願,這中間的理由,一則是為沖喜而嫁寶玉,一旦有所閃失,薛寶釵必然是要如李紈一般清淨度日,不理俗務的,對於具有管家之才、熟知經濟之道的薛寶釵,無疑是斷送後半生的決定,薛寶釵當然不喜;二則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心心相印,早已經你儂我儂,薛寶釵固然對怡紅公子,賈府中眾人追捧的人有好感,或許也有少女的情懷心思,但遠不比林黛玉的深情,知曉寶黛二人情根深種,不願意嫁給不愛自己愛別人的丈夫也是人之常情;三則賈寶玉愛與丫鬟胡鬧,也不走功名正途,本就和薛寶釵的正統觀念不同,不堪託付終身的特徵,她不可能沒有預料,不願意在這種情況下潦草終生大事,也是正常之舉。

    但也只是一個念頭,最終還是要服從這種大局的,為了家族做出犧牲,本就是如賈元春之類名門閨秀的必然宿命,薛寶釵也只是聽天由命罷了。而薛姨媽也清楚自己女兒的個性。

    便是看著寶釵心裡好像不願意似的,“雖是這樣,他是女兒家,素來也孝順守禮的人,知我應了,他也沒得說的”。

    所以,薛寶釵有過放棄金玉良緣的念頭,但也無用。

  • 2 # 小草115

    《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處世哲學就是務實,她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她本身具有青雲之志,但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那個社會,她所有的理想,所有的抱負,都無法自我實現,只有依靠一個階梯來幫她,寶玉就變成了她的最佳人選。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薛寶釵,因為和黛玉相比總感覺她缺少了那份“真性情”缺少了那份“本真”,她的“目的性”太強,寶玉第一次去梨香院看她,她不施粉黛,衣著樸素大方,透出一身的貴氣,可是作者卻筆鋒一轉說她“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既然大家都看出她在“裝愚”,她的賢良淑德是裝出來的,聰明率真的寶玉豈會不知,她自己在如何辯解“守拙”,都沒有意義。藉著丫環鶯兒之口說出“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寶玉立刻明白她的醉翁之意,岔開話題,於是引出了“冷香丸”。每次讀到這裡,都不得不佩服作者曹雪芹此處所運用的暗喻簡直是登峰造極,暗喻薛寶釵這是熱毒發作,該吃冷香丸了。此時“心較比干多一竅”具有七竅玲瓏心的黛玉進來了,作者借黛玉之口表明這是一場算計。

    雖然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但真情終究不是能夠演出來的。因為史湘雲的特殊身份,寶釵主動交好,和她迅速成為閨蜜,當詩社成立,湘雲要做東道的時候,寶釵迅速給史湘雲洗腦,講出湘雲背後的苦楚與無奈,出謀劃策,用了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費大擺“螃蟹宴”款待眾人,原本只是幾個人的一個詩社,寶釵卻藉著史湘雲的名義把整個榮國府宴請一遍,於是史湘雲把寶釵當成最可以依賴的人,果斷的從黛玉那搬到寶釵那居住,寶釵做足了人情。

    假如是史湘雲告知了黛玉自己的困境,她一定會慷慨解囊,幫助她做一個有實際意義的東道,像探春一樣幾碟果子,不超過1兩銀子,就可以讓大家開心的不亦樂乎,何必如此鋪張浪費,其背後有寶釵自己的用意,可憐史湘雲識人不清。在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為了避嫌迅速的搬離了大觀園,她走後還不讓史湘雲繼續住在蘅蕪苑,這一切,讓史湘雲看不懂了,在經歷種種事情之後,她終於抱怨寶釵可恨。

    人最可怕的就是深交之後的陌生,信任背後的利用,站在山峰之上和站在山腳之下,地位雖然不同,但在彼此眼中同樣的渺小,何必要迷失本真,何不隨心所欲一些,“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揮袖從容, 暖笑無殤”豈不是更好!

  • 3 # 佳木春生

    《紅樓夢》中薛寶釵在入宮選秀失敗後,轉而來到了姨母王夫人處,在王夫人、薛姨媽一干人的策劃下,開始了“金玉良緣”的傳言,直到在《紅樓夢》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中,薛寶釵才在賈寶玉混沌中,在王熙鳳的偷龍轉鳳的計劃中,成全了這段“金玉良緣”。

    也正是在這一節中,倉促的沖喜,讓大婚的禮儀異常簡單,而在求情的過程中,薛寶釵的表現則讓人深思。多以不語來描述,雖古時女子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事男女不具備決定權,但薛寶釵自小失去父親,哥哥薛蟠又是有名的“呆霸王”,薛姨媽依仗女兒,所以薛家的當家人實際就是薛寶釵,在這段婚姻上,是有自主權的。

    雖然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姻從元春賜給二人同樣的物品開始,薛寶釵不可能完全不知道長輩們的這種策劃,但眾所周知她是一個嚴格遵循封建禮教、循規蹈矩的淑女,即便她也蕙質蘭心、冰雪聰明,知道賈寶玉不是一個追求正途、經天緯地、堪當丈夫的良人,但在家族的利益面前,她別無選擇,只有接受。

    薛姨媽雖恐寶釵委屈,然也沒法兒,又見這般光景,只得滿口應承。鴛鴦回去回了賈母,賈母也甚喜歡,又叫鴛鴦過來求薛姨媽和寶釵說明原故,不叫他受委屈。薛姨媽也答應了。便議定鳳姐夫婦作媒人。大家散了,王夫人姊妹不免又敘了半夜的話兒。次日,薛姨媽回家,將這邊的話細細的告訴了寶釵,還說:“我已經應承了。”寶釵始則低頭不語,後來便自垂淚。薛姨媽用好言勸慰,解釋了好些說。寶釵自回房內,寶琴隨去解悶。

    而後文中,也講述了薛姨媽看出了薛寶釵的不願,這中間的理由,一則是為沖喜而嫁寶玉,一旦有所閃失,薛寶釵必然是要如李紈一般清淨度日,不理俗務的,對於具有管家之才、熟知經濟之道的薛寶釵,無疑是斷送後半生的決定,薛寶釵當然不喜;二則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心心相印,早已經你儂我儂,薛寶釵固然對怡紅公子,賈府中眾人追捧的人有好感,或許也有少女的情懷心思,但遠不比林黛玉的深情,知曉寶黛二人情根深種,不願意嫁給不愛自己愛別人的丈夫也是人之常情;三則賈寶玉愛與丫鬟胡鬧,也不走功名正途,本就和薛寶釵的正統觀念不同,不堪託付終身的特徵,她不可能沒有預料,不願意在這種情況下潦草終生大事,也是正常之舉。

    但也只是一個念頭,最終還是要服從這種大局的,為了家族做出犧牲,本就是如賈元春之類名門閨秀的必然宿命,薛寶釵也只是聽天由命罷了。而薛姨媽也清楚自己女兒的個性。

    便是看著寶釵心裡好像不願意似的,“雖是這樣,他是女兒家,素來也孝順守禮的人,知我應了,他也沒得說的”。

    所以,薛寶釵有過放棄金玉良緣的念頭,但也無用。

  • 4 # 小草115

    《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處世哲學就是務實,她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她本身具有青雲之志,但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那個社會,她所有的理想,所有的抱負,都無法自我實現,只有依靠一個階梯來幫她,寶玉就變成了她的最佳人選。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薛寶釵,因為和黛玉相比總感覺她缺少了那份“真性情”缺少了那份“本真”,她的“目的性”太強,寶玉第一次去梨香院看她,她不施粉黛,衣著樸素大方,透出一身的貴氣,可是作者卻筆鋒一轉說她“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既然大家都看出她在“裝愚”,她的賢良淑德是裝出來的,聰明率真的寶玉豈會不知,她自己在如何辯解“守拙”,都沒有意義。藉著丫環鶯兒之口說出“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寶玉立刻明白她的醉翁之意,岔開話題,於是引出了“冷香丸”。每次讀到這裡,都不得不佩服作者曹雪芹此處所運用的暗喻簡直是登峰造極,暗喻薛寶釵這是熱毒發作,該吃冷香丸了。此時“心較比干多一竅”具有七竅玲瓏心的黛玉進來了,作者借黛玉之口表明這是一場算計。

    雖然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但真情終究不是能夠演出來的。因為史湘雲的特殊身份,寶釵主動交好,和她迅速成為閨蜜,當詩社成立,湘雲要做東道的時候,寶釵迅速給史湘雲洗腦,講出湘雲背後的苦楚與無奈,出謀劃策,用了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費大擺“螃蟹宴”款待眾人,原本只是幾個人的一個詩社,寶釵卻藉著史湘雲的名義把整個榮國府宴請一遍,於是史湘雲把寶釵當成最可以依賴的人,果斷的從黛玉那搬到寶釵那居住,寶釵做足了人情。

    假如是史湘雲告知了黛玉自己的困境,她一定會慷慨解囊,幫助她做一個有實際意義的東道,像探春一樣幾碟果子,不超過1兩銀子,就可以讓大家開心的不亦樂乎,何必如此鋪張浪費,其背後有寶釵自己的用意,可憐史湘雲識人不清。在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為了避嫌迅速的搬離了大觀園,她走後還不讓史湘雲繼續住在蘅蕪苑,這一切,讓史湘雲看不懂了,在經歷種種事情之後,她終於抱怨寶釵可恨。

    人最可怕的就是深交之後的陌生,信任背後的利用,站在山峰之上和站在山腳之下,地位雖然不同,但在彼此眼中同樣的渺小,何必要迷失本真,何不隨心所欲一些,“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揮袖從容, 暖笑無殤”豈不是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霸王別姬,劇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