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伯(龔錦堂)
《外》劇的大家長“康伯”是個和顏悅色的老人家,許多觀眾見到他時都親熱地叫他做“康伯”,而他也會很爽快地應一聲“你好!”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康伯”叫龔錦堂,是廣州話劇團的一名資深老演員,別看他如今在康家是個慈祥的老人家,但在70年代公演的熱門話劇《七十二家房客》中,他卻是那個神憎鬼厭的反動警察“三六九”……
“星”路歷程:“鄉下仔”登上大舞臺:
龔錦堂出生於廣州,出生後不久為躲避戰亂,被父母送回番禺老家,一直到九歲,龔錦堂才被父母接回廣州,插班進入二年級學習。剛入學時,龔錦堂便因為一口番禺話而被同學譏笑為“鄉下仔”。1958年,已經在廣州十三中就讀高二的龔錦堂,偶遇一位已經考上廣東戲劇學校的同學,那位同學以“考入戲劇學校吃飯不用錢,又有零錢花”為理由,不斷“慫恿”本來就因為整天勞動而“無心向學“的龔錦堂也去報考戲劇學校,在同學“糖衣炮彈”的引誘和攻擊之下,龔錦堂很快便動心了。“其實以前從來沒想過會當演員,因為自己在此之前一直都夢想考上上海交通大學,當一名造船工程師的!”當他來到戲劇學校報名考試時,儘管他對錶演一竅不通,但當時主持招生工作的廣東話劇團團長喬毅一眼便看上了他,原因是“身材夠高大(龔錦堂高二時已身高一米七五),不用化妝便可以直接演工人了”。
四年之後的1962年,廣州話劇團的前身羊城話劇團成立,龔錦堂成了該團的正式演員。一入團,龔錦堂就憑藉魁梧的身材和一臉的正氣演繹了話劇《奪印》中的男主角之一民兵隊長,在花縣、從化、東莞等地巡演成功後,他便在第二場話劇《千萬不要忘記》中躍升為男一號,飾演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工人丁少純。之後,龔錦堂的“星路”歷程異常順暢,演繹了話劇《南海長城》中的民兵隊長區英才,並開始嘗試跳脫工人等正面形象的窠臼,出演一些反面形象,如話劇《72家房客》中讓人厭惡的“三六九”等等。1986年,演技超群的龔錦堂開始“觸電”,出演了電視短劇《順意坊》裡的小市民“大粒墨”,並憑藉此角深深鐫刻在了許多觀眾的腦海之中。
“組建”康家:機緣巧合覓得“老伴”與“兒子”:
2000年,廣東電視臺籌拍室內輕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時,負責演員遴選的導演王崗首先選定已從廣州話劇團退休的龔錦堂為“一家之主”康伯的扮演者,此後,康嬸的表演者一直因各種客觀因素懸而未決,正當導演王崗為此頭痛不已時,龔錦堂想起了曾經合作過的珠影老演員黃錦裳,覺得她不但形象、演技都可以,而且還能講一口流利的粵語,於是便向王崗推薦,試片之後,導演組、領導一致同意龔錦堂和黃錦裳“結成一對”。
不久,導演又在為挑選“兒子”而苦惱,龔錦裳想起剛與其合拍電影《五福臨門》的青年演員徐若琪,便第一時間嚮導演推薦,最後又獲透過。每每回首這段往事,龔錦堂都免不了沾沾自喜一番:“我可真有眼光,不但為自己選了個好‘老伴’,還給自己選了個這麼聰明的‘兒子’!”《外》劇拍攝六年來,劇組上下團結一致,將《外》劇打造成了金牌電視劇,而“康家人”情同一家,“子女”、“媳婦”們也一早把龔錦堂當成了“大家長”,人前人後以“老豆”相稱。
日常生活:真正老伴並非“康嬸”:
不拍戲的時候,龔錦堂普通得跟一般公園裡打拳遛鳥的老爺爺沒什麼兩樣——因為生性低調的他,除了喜歡回番禺老家呼吸新鮮空氣外,還喜歡養鳥遛鳥,日常生活絕對不帶任何“星”味。番禺長大的龔錦堂有著濃烈的家鄉情結,不僅過年必回家鄉,平時不用拍戲時也很喜歡帶上老伴回家鄉走走親戚、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跟街坊鄰居侃上一段大山,心情頓時舒暢無比;不回番禺的話,他就會在家陪那七隻寶貝小鳥——包括相思鳥、桂林相思、畫眉、白燕在內的眾多“寵物”好好聊上半天。如果這樣也嫌悶的話,他便會步行到附近的廣州畫院,與一班書畫家老朋友交流作國畫心得,或乾脆現場揮毫作畫。
《外》劇中龔錦堂和黃錦裳的默契合作“忽悠”了許多電視觀眾,讓外人深信這兩老就是現實中的真夫妻,以致有路人見龔錦堂與真妻子散步時斥其“包二奶”。面對這一切,身為銀行會計的龔錦堂妻子表示非常理解,她認為“這是工作需要”,“自己絕對不會吃醋”。
康嬸(黃錦裳)
在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嬸”是個慈祥和藹的老人,飾演“康嬸”的演員叫做黃錦裳,是珠江電影製片廠的退休老演員。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在熒屏中和藹可親的“廿四孝母親”,演藝生涯的早期卻一直是個“反角專業戶”。
星路歷程:失魂學生變明星:
“康嬸”黃錦裳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從小便有良好的舞感和音樂感,秧歌扭得一級棒,一直都是學校舞蹈隊的文藝骨幹。初中畢業後,她在重理輕文的思想影響下,考入化工學校學習分析專業,畢業實習時,她一做分析實驗便丟三落四,不是試管掉進水,就是分析速度太慢,常常分析了一整天大汗淋漓還未把結果算出來。這時,她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未來之路,覺得自己實在不適合從事化工分析職業。這時,廣東省文藝界大招生,南方日報刊登了招生啟事,親戚看到後,便提議其前去報考,誰知道演了一個群演的小品後,她便糊里糊塗地被珠江電影製片廠招收為演員。不久,她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一學就是四年。
從《情滿珠江》中慈祥的才嬸到《外》劇中和藹可親的康嬸,黃錦裳在熒幕中留給別人的始終是笑容可掬的慈母形象。其實黃錦裳早期的藝術形象多為反角,如電影《一雙繡花鞋》裡神憎鬼厭的女特務,如電影《亞馬哈魚檔》裡貪錢的珠珠媽,如電影《鄉情》裡頭的覺悟低下的廖一萍……為了拓寬戲路,黃錦裳一直期待著有一天能在藝術上“撥亂反正”,演回好人。一直到90年代廣東電視臺拍攝電視劇《情滿珠江》,黃錦裳才透過才嬸一角成功“撥亂反正”,而也正是從此劇開始,觀眾印象中的黃錦裳成了“好媽媽”的代名詞。
廿四孝母親:每日清晨送油條
《外》劇拍攝了六年多了,在這六年裡頭,許多時候黃錦裳不僅在戲裡做“廿四孝母親”,在戲外也得經常扮演大家長角色。有時拍上午的戲,黃錦裳一般都會提著珠影門口最好吃的油條豆漿回到劇組,給戲裡的兒子兒媳婦人手一根,讓他們有足夠精神拍好《外》劇。回憶起當初“嫁”入康家的往事,黃錦裳分外感慨,她說2000年的一天晚上,一個名叫關聰的陌生人打了個電話給她,他自稱是廣東電視臺的製片,說有一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粵語電視劇要請她演媽子,但是片酬不高,問她願意不願意。一直都在影視作品中以普通話表演的黃錦裳,覺得自己應該抓住這次機會,拓寬自己在粵語表演方面的戲路,於是便爽然答應了。《外》劇開拍之後,黃錦裳才知道原來自己是曾與自己在某部戲裡有過幾面之緣的龔錦堂介紹進劇組的,她說,儘管《外》劇已經拍了六年了,但直至如今她都對“伯樂”兼“老伴”龔錦堂感激萬分。
寵物情緣:同時養育5只狗
在《外》劇中,黃錦裳是在本色演繹康嬸一角,因為她跟康嬸一樣,也是個廚藝高超、非常顧家的中國傳統婦女。不過說起這廚藝高超、操持家務的本領,還是拜年輕時與丈夫兩地分居所賜。黃錦裳的丈夫是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同班同學,1961年,兩人還在讀大學一年級時便情投意合,開始拍拖。畢業後,兩人各分東西,劉延分到了北京電影製片廠,而黃錦裳則回到了珠影,雖然分居兩地,但兩人還是結婚生子,並透過書信鴻雁傳情。在分居兩地期間,黃錦裳一方面要照顧小孩子,一方面又要工作,家庭的重擔壓了下來,原本連羊毛衫都不懂得怎麼織的她,便開始學習廚藝,並很快成了個廚藝高手。直到後來,丈夫調到了珠影,兩人才正式結束了分居兩地的生活。
除了烹調外,黃錦裳平時都醉心於照顧自己的寵物松鼠狗,據說黃錦裳愛動物愛得如痴如醉,當年最高紀錄是在家裡養了五隻狗、N只貓,而松鼠狗則是自己的寶貝兒子送給她的禮物,說讓退休後的她心裡有個寄託。沒事的時候,黃錦裳就會帶上自己的松鼠狗出門溜達溜達。除了這隻狗外,黃錦裳還在家裡養了一隻金錢龜,大有把家裡改造成動物園的勢頭。
姓名: 蘇志丹
戲名:康祈光
英文名 :dany
性別 : 男
身高 :176
體重 : 78
星座 :天歇座
所在省份: 廣東
職業 :演藝業
演出經驗 :從藝二十多年,技藝精湛,國家二級演員。
幕後工作經驗 :導演,編劇,配音,製片等。
生日日期 :11月14日1956年
出生地點 :廣州市
家庭成員 :妻子,女兒
所懂語言 :國語,粵語
教育水平 :高中
最想告訴大家的特別事情 :娶了個能幹的太太,生了個可愛的乖乖。
自我推薦 :宜奸,宜忠,能老,能小。
我的興趣:娛樂活動, 旅行, 演戲, 戶外活動, 閱讀, 遊戲, 唱歌
我的專長:語言天才, 演戲
我最想加入的行列:導演, 節目主持
簡介:
《外來媳婦本地郎》裡的康家“大哥”康祈光性格老實內向,文化程度比較低,因此經常被身邊的人欺負。就連康家人也經常拿他開玩笑,這時候“老爸”往往會出來幫他一把。習慣被欺負的老好人阿光經常會有自卑感,偶爾也想爭口氣,想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佩。於是他暗地裡也學弟弟們趕趕時髦,玩玩高科技,自以為揚眉吐氣了一回,結果當然是鬧出更多笑話來。戲裡的康家大哥“阿光”是個憨厚老實的老好人,用他“老婆”香蘭的話說:“簡直蠢得不正常!”現實中的“阿光”蘇志丹不僅不笨,而且非常精明。他真正的老婆虎豔芬說:“他要真那麼笨,我早就不要他了!”
蘇志丹真人比電視上顯得更加高大壯碩,完全沒有劇中那股傻勁。唯一相似的是,他在言談之間經常會發出爽朗的笑聲,和“阿光”一樣給人親切憨厚的感覺。《外》劇很多演員都透露,蘇志丹戲裡戲外性格差別很大。“祝師奶”和“香蘭”都說他“其實很精明”。
談自己:老實不是笨
蘇志丹已經演了近三十年的戲,曾經擔任廣東話劇院喜劇團團長,是國家二級演員。演技精湛的他自稱“宜忠宜奸,什麼角色都可以演”。儘管老實人“阿光”這個角色被他演得如此真實自然,但是他同樣也演過奸角,那就是在廣東電視臺拍的長劇《香港地恩仇記》裡就演了個海盜。問到演忠角難還是演奸角難,蘇志丹說:“演戲要演忠演得好是最難的。奸角反而容易出彩,因為夠特別,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談到“阿光”這一形象,蘇志丹馬上強調:“真人當然沒有那麼傻啦!我自己做人的宗旨就是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不要那麼輕浮,但是老實不是傻。”
從事演藝事業近三十年,本身是喜劇團出身,演過無數喜劇小品,輕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更為他贏得不少名聲,但是蘇志丹說自己更喜歡演些有深度的戲。“無論正劇也好,悲劇也好,我喜歡一些有深度的東西。我最喜歡自己在《首富人家》中演的那個角色,因為人物形象比較完整,講一個農民企業家的發家史。其實作為演員來說,連續六年演一個角色沒什麼新意,我希望挑戰更多的角色。”
談老婆:她很潑辣,也很坦誠
“大哥”和“二嫂”才是一對,很多觀眾都不敢相信。對此,蘇志丹表示並不尷尬,反而覺得很好。“觀眾覺得我們不是夫妻,覺得她和阿昶才是夫妻,這就是一種肯定。我們平時出去的時候,她就會跟人解釋說,那個(郭昶)是白天的老公,這個(蘇志丹)是晚上的老公。哈哈!”
蘇志丹和虎豔芬這對明星夫妻實在很有趣,他們一起合演過無數話劇、電視劇和電影,幾乎沒有分開演出過。兩人都是演員的夫妻檔在演藝界裡應該說並不少見,但能像他們倆這樣,結婚十幾年都能同出同入一個劇組從沒分開過,倒是非常罕見。虎豔芬笑稱這是“夫婦秤不離砣,砣不離秤,戲裡戲外從不分開”。然而最奇怪的是,他們竟然從沒搭檔過一次“戲裡夫妻”。對此,蘇志丹雖然也覺得遺憾,但是他表示:“並不是特別期待和她在電視劇裡面演夫妻,因為演員就是要適應角色。”
談到自己的太太,蘇志丹的眼神立刻變得特別溫柔。“她真人當然沒那麼兇啦,但是她的性格也是比較潑辣的型別。她是屬於急性子的人,不過心地很好,絕對不會去欺負、作弄別人的,她是很想去幫人的。而且她很敬業,這是我最佩服我老婆的地方。作為老公,我最欣賞她的地方就是她很坦白、很坦誠,心裡藏不住東西,有什麼都會跟你講。”蘇志丹還透露,夫妻倆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會一起看《外》劇,互相交流一下感受,說說對方哪裡演得好,哪裡演得不好。這就是這對明星夫妻的樂趣。
姓名:丁玲
戲名:常香蘭
英文名:darling
性別:女
身高:165
體重:50
星座:射手座
職業:演藝業
演出經驗:曾參加劇團演出大戲,小品共百餘場。 參加電視劇《姐妹》的拍攝。 參加廣東電視臺《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拍攝。參加影視和平面的廣告拍攝。
幕後工作經驗:曾參加電影電視的配音工作。《玉女神駒》、《綠野仙蹤》、《奧爾特城堡飯店》、《小丸子》、《新三字經》
生日日期:11月30日xxxx年
出生地點:山東,青島
家庭成員:爸,媽
所懂語言:普通話,廣東話
教育水平:中專
最想告訴大家的特別事情:除了拍戲我還有另外一個可以賺額外收入的機會可以與大家分享。
自我推薦:只要給我機會我可以嘗試各種角色。但我不會空等機會。
我的興趣:旅行, 喜歡結交朋友。
我的專長:語言天才, 演戲, 由於配音的緣故,可模仿些人與小孩的聲音。
我最想加入的行列:美食家
扎著醜醜的馬尾、穿著土土的衣裳、一口一個“俺”、滿臉掛著“憨”、勤勤懇懇地操持著家裡的大小活……這就是《外來媳婦本地郎》裡大嫂香蘭的角色,很多《外》劇都很喜歡香蘭這個角色,並且認準了香蘭的淳樸和善良。丁玲,一個率直的山東妹子,1992年,廣東話劇院去青島招生,因為對錶演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於是便報了名,同年10月份來到完全陌生的廣州,開始了三年的表演學習課程,沒想到一住就是十幾年,在這邊還成了家。作為《外》劇中香蘭的扮演者,她是這樣定位這個角色的:一個從農村出來的打工妹,在這個大家庭裡,又是一個外來媳婦,首先是語言不通,其次是總感到自卑,覺得自己穿的衣服什麼的都比不上別人。
結緣《外》劇純屬偶然
一部《外來媳婦本地郎》,讓大嫂香蘭走進了珠三角千家萬戶,也讓丁玲從話劇舞臺走上了熒屏,但香蘭這個角色落入丁玲之手卻純屬偶然。在《外來媳婦本地郎》挑選演員時,大嫂香蘭的角色讓劇組有點頭疼:到哪去找滿嘴河南話、演戲又靈光的河南妹子呢?這時,二嫂虎豔芬忽然想到了丁玲,嚮導演推薦:我們團裡(虎豔芬和丁玲是一個劇團的)有個山東妹子,不如讓她試試。原以為丁玲只會說山東話,沒想到試鏡時她一口河南話味正腔圓。導演一錘定音,丁玲加盟康家。
除了外型之外,導演看重的可能還有她的口音。因為山東跟河南比較近,有些語種還是比較相似。丁玲卻說:“很多人一見我就說:哎呀,你的河南話說得很好。我都回答他們:其實地道的河南人一聽就知道我是屬於那種模仿的。”
生活中的丁玲屬於一個既能動起來,也能靜下去的人。儘管不是很愛動,但是該動起來的時候還是不會靜著。而且她說:“我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劇組,大家都沒有把我當香蘭待,而是一種比較寵的感覺。”儘管性格各方面差異很大,但是可能因為天生的兩面性,加上劇本和導演對劇情和人物的解釋她都是比較清楚的,“所以也沒有覺得特別難演。而且一開始演的時候,導演就說:行,你就按照這個方向走。我一聽,心裡就有底了嘛,就這樣走下來。”
很多觀眾都認準了香蘭的淳樸和善良,這對演員來說,一方面是被認可的喜悅,而另一方面則可能是面臨熒幕形象被定型的擔憂。這一點丁玲也考慮過,後來接拍了《柴米新人類》,她在裡面的角色就是跟香蘭的反差較大的。那段時間《外》劇和《柴》的拍攝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兩個小時前,丁玲還在這裡拍《外》劇,然後立刻戴了頭套去拍兩個小時《柴》。但這種角色的快速轉換並沒有使丁玲感到混亂,她很自然地適應不同身份的變化。
大家真的就像是一家人
從2000年開始,“康家”在一起生活了好幾年,甚至拍廣告以及其他節目也很多是“全家出場”,使他們相互產生特殊的感情。丁玲說:“我們私底下感情好得不得了,大家真的就像是一家人。”《外》劇幾乎每天都要開拍,跟自己家裡人呆的時間還不如在劇組的時間多,跟劇裡的演員呆久了,就連私底下見了康伯、康嬸就會叫“老爺、奶奶”(廣州話),而不是叫他們的名字,或者稱呼他們為某某老師什麼的。然後是“二嫂”、“二哥”、“么叔”,而其他人也一樣叫她“香蘭”或者“大嫂。
拍了這麼久《外》劇,丁玲覺得前60集的劇本都是寫得比較飽滿一些,拍起來覺得比較過癮吧,包括戲的結構和內容,都是印象比較深刻的。雖然天天拍戲,但是每天都有印象深刻的東西。而最深刻的不是拍戲,而是第一部拍完準備讓《柴》代替播出的時候,忽然有家庭要分開的感覺,“我們一幫人在一起吃飯,心裡有一種抑制不住的難過,我們幾個媳婦抱在一起哭個不停,很不捨得。”她說,“不過幾個月後大家又聚在一起拍戲。現在也經常分分合合,大家也就習慣了,不像原來那樣傷心。”
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親
丁玲現實生活中的丈夫是比她年長13歲的省話演員張琳。(曾在《外》劇中飾演過大嫂的同鄉)其實,當初他倆的結合是面臨許多壓力的,如年齡差異太大,別人覺得他們生活會有許多摩擦。但是,對愛情忠誠、專一的丁玲堅定地選擇自己所愛的人,1998年與張琳正式結婚。今年3月,丁玲誕下了一個健康的胖寶寶,當上了幸福媽媽
姓名:郭昶
戲名:康祈宗
英文名:guochang
性別:男
身高 :173
體重 :55
星座:天歇座
所在省份:廣東
幕後工作經驗:導演,副導演,編劇,劇務等等賣力的工作。
生日日期:10月31日1956年
出生地點:瀋陽
家庭成員:妻子,女兒
所懂語言:普通話,粵語
教育水平:初中
最想告訴大家的特別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自我推薦:瘦高,人又老,又黑又瘦,又鞋揪。
我的興趣:娛樂活動, 旅行, 演戲, 戶外活動, 閱讀, 廣泛
我的專長:語言天才, 演戲, 文學創作, 樣樣專
我最想加入的行列:演員, 導演, 有錢就行
郭昶,這位經常帶給我們笑聲的老朋友走了,他所飾演的《外》劇老二阿宗的形象,給許許多多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多次向郭昶提供演出機會的陸曉光導演和一些熟悉他的朋友那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熒屏以外的郭昶。
“在廣州市演個體戶就他最強了”
郭昶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他怎麼這麼瘦?”正是他這種瘦削的形象讓陸曉光導演覺得和個體戶的形象最接近,甚至揚言“阿宗這個角色非郭昶莫屬”。《外》劇裡的阿宗經常為大家制造笑料,不時還創造一些經典的“宗式語言”,網路上甚至還有人為他寫語錄,因而觀眾都以為他是地道的廣東人。其實郭昶是在瀋陽出生的,不過從小就極具演戲天賦,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最喜歡扮鬼扮馬”,演起廣州小市民也像模像樣。和很多演員不一樣,郭昶並不是一開始就走演戲這條路的,之前從事過很多不同的工作,還當過電臺的少兒節目主持人。後來由於獲得一些意外的演戲機會後,郭昶才慢慢在演戲道路上越走越堅定。
陸曉光就是最開始為郭昶的演戲道路製造機會的人。陸導演介紹說:“當時我還是副導演,大概是84、85年,我們臺在拍一部搞笑劇,叫《特殊情況》,需要有一個小偷,比較搞笑的,在東方樂園裡面追來追去。當時省話的黃導演說有一個人演小偷很在行。黃導說他在青年文化宮,是社會上的人,不是專業演員,樣子很有趣,瘦瘦高高,而且給人的感覺演小偷很在行。”後來,郭昶飾演的小偷果然受到好評。演完小偷之後,直至1986年《萬花筒》開始的時候,需要一個人演“嬌媽”的兒子,找了很多人都不理想,當時陸導演就介紹郭昶來演。大家看了都覺得不錯,於是郭昶就開始演嬌媽的兒子雄仔。說到郭昶的演技,陸導演自然讚不絕口:“那時候他的發揮創作能力就很強,經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出來,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好演員,他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發揮能力都很好。”
後來到了《外》劇找演員時,陸導演再次推薦郭昶,卻受到一些人的質疑。“有一些創造人員不同意,持有懷疑的態度。後來我給了他們一句話:在廣州市演個體戶就他最強了。演其他角色覺得我不敢保證,但如果是演個體戶,演那些整天耍花樣的角色非他莫屬。我敢說,郭昶是全廣州最適合演阿宗這個人物的。後來一拍出來,大家都覺得效果非常好。”時至今日,陸導演依然非常滿意自己當時的選擇,對自己的眼光充滿信心。
《外》劇是他的精神支柱
郭昶本人其實與劇中角色反差很大,劇中的康祈宗市儈狡猾、追名逐利,郭昶本人則稱自己對名利看得不重。他多次在媒體面前強調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演員,拍戲空閒時喜歡獨處,潛心研究角色。郭昶認為對藝術的態度要精益求精,這樣才能做到每一個環節都不能讓人看出破綻,他說:“我是一個有什麼說什麼的人,所謂明星,只不過是給你一個定位,演員只是一個職業,與工人、醫生沒什麼區別,如果把自己定位為明星,那就大錯特錯。”
郭昶的敬業精神是有口皆碑的。據介紹,即便他病得沒有精神,但是一到片場,他就會像充滿電一樣生龍活虎,表演自然生動,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豐富而且到位,跟休息室裡疲憊的郭昶判若兩人。觀眾根本無法在熒幕中發現他抱病在身。他和“阿嬋”虎豔芬的對手戲尤其精彩,幾乎可以說是即興演出,你一句我一句,“夫唱婦隨”,十分有默契。難怪有觀眾送了他們八個字:“草根夫妻,黃金搭檔。”這份真摯的讚美讓郭昶非常感動,據說他後來把這八個字裱了起來,端端正正掛在了書房中。
在一起拍戲6年多,郭昶跟劇組人員已經培養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據說,拍完800集的時候,郭昶就在攝象機鏡頭前情不自禁地哭著問:“這個戲過了1000集以後,我們還做不做?我們這個劇組如果散夥了,該怎麼辦?”濃濃的不捨之情顯而易見。正如郭昶自己說的,他希望這部片一直拍下去,一千集以後再接一千集。
姓名:虎豔芬
戲名:蘇妙嬋
英文名:eva
身高:160
體重:46
星座:天枰座
生日:10月12日1968年
籍貫:四川省
出生地:廣州市
職稱:國家二級演員。
榮譽獎項:榮獲過廣東省第四屆藝術節表演獎,99年全國小品大賽“金獅”獎,獲90年度全國電視“飛天獎”提名。
演出經驗:從藝十八年來參加過近千部(集)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主演過多臺大型話劇。
幕後工作經驗 :當過場記、 副導演、服裝、化妝等。 配音、擬音、廣播劇。 (曾為多部經典好萊塢鉅作進行配音工作,以及錄製多臺廣播劇)
所懂語言:粵語、國語
最想告訴大家的特別事情 : 當演員好累!
自我推薦 :擁有一個沒有“人性”的姓氏。能飾演男,女,老,少各不同階層的人物。喜,怒,哀,樂施展自如。
我的興趣:娛樂活動, 逛街, 上網, 旅行, 演戲, 跳舞, 戶外活動, 閱讀, 打扮, 遊戲, 唱歌,。
我的專長:語言天才, 演戲, 跳舞, 化妝, 文學創作
我最想加入的行列 :導演, 節目主持
口味:本人喜歡吃辣的,越辣越過隱。
穿著:只要不漏出不該漏的部位,什麼款式都敢穿。
顏色:喜歡比較溫和一些的。如粉紫、粉藍、米色。
格言:大肚可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二嫂”虎豔芬出生於廣州的623路。由於有個叔叔在斗門從事演藝事業,耳濡目染之下,她愛上了表演。鐵路中學初中畢業後,虎豔芬憑藉著個人靈氣,考入廣州市話劇團話劇培訓班。13歲那年,人小鬼大的她,隨團赴北京參加話劇《十字街相逢》。雖然只是在劇中出演一名小學生。但這次的表演經歷,卻成了她踏上演藝道路後的處女秀,意義非同尋常。從藝18年來,她共參加過《萬花筒》、《香港地恩仇記》、《浚海人》、《冼夫人》、《情暖荊途》、《沙煲兄弟》等近千集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也主演過多臺大型話劇,如:《望子成龍》、《三姐妹》、《扮嘢金龜婿》、《慾望大廈》、《都市夢尋》、《櫃中緣》等
出色的演員:
虎豔芬於2000年加盟《外來媳婦本地郎》,將二嫂阿嬋市井潑辣的性格,演繹得入木三分。並藉此迅速成為廣東家喻戶曉的嶺南笑星。戲中的“康伯”龔錦堂滿意地介紹說,虎豔芬當時在話劇團做學員的時候就已經是非常勤奮、虛心、肯學,經常向老演員學習。她的戲都演得挺好。而且她心胸開闊、對人坦成,跟戲中的二嫂非常不同。另外,《外》劇剛開始的時候,“二哥”跟“二嫂”並不是主戲,只是襯托。但是虎豔芬不放過機會,跟“二哥”郭昶發揮幽默本色,經常搞搞新意思,充分、深刻地展現二哥、二嫂兩人的星斗小市民性格,從而慢慢將戲份爭取過來。
賢淑的妻子:
二嫂在戲中的歌詞是“最怕日日要煲靚湯”,但是,虎豔芬現實中的丈夫——“大哥”蘇志丹說她在家一直是廚藝高手,是位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好妻子。每天回到家,不管多晚、多累,她都會煲湯或者煲涼茶。此外,雖然虎豔芬已貴為人氣笑星,但是
康伯(龔錦堂)
《外》劇的大家長“康伯”是個和顏悅色的老人家,許多觀眾見到他時都親熱地叫他做“康伯”,而他也會很爽快地應一聲“你好!”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康伯”叫龔錦堂,是廣州話劇團的一名資深老演員,別看他如今在康家是個慈祥的老人家,但在70年代公演的熱門話劇《七十二家房客》中,他卻是那個神憎鬼厭的反動警察“三六九”……
“星”路歷程:“鄉下仔”登上大舞臺:
龔錦堂出生於廣州,出生後不久為躲避戰亂,被父母送回番禺老家,一直到九歲,龔錦堂才被父母接回廣州,插班進入二年級學習。剛入學時,龔錦堂便因為一口番禺話而被同學譏笑為“鄉下仔”。1958年,已經在廣州十三中就讀高二的龔錦堂,偶遇一位已經考上廣東戲劇學校的同學,那位同學以“考入戲劇學校吃飯不用錢,又有零錢花”為理由,不斷“慫恿”本來就因為整天勞動而“無心向學“的龔錦堂也去報考戲劇學校,在同學“糖衣炮彈”的引誘和攻擊之下,龔錦堂很快便動心了。“其實以前從來沒想過會當演員,因為自己在此之前一直都夢想考上上海交通大學,當一名造船工程師的!”當他來到戲劇學校報名考試時,儘管他對錶演一竅不通,但當時主持招生工作的廣東話劇團團長喬毅一眼便看上了他,原因是“身材夠高大(龔錦堂高二時已身高一米七五),不用化妝便可以直接演工人了”。
四年之後的1962年,廣州話劇團的前身羊城話劇團成立,龔錦堂成了該團的正式演員。一入團,龔錦堂就憑藉魁梧的身材和一臉的正氣演繹了話劇《奪印》中的男主角之一民兵隊長,在花縣、從化、東莞等地巡演成功後,他便在第二場話劇《千萬不要忘記》中躍升為男一號,飾演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工人丁少純。之後,龔錦堂的“星路”歷程異常順暢,演繹了話劇《南海長城》中的民兵隊長區英才,並開始嘗試跳脫工人等正面形象的窠臼,出演一些反面形象,如話劇《72家房客》中讓人厭惡的“三六九”等等。1986年,演技超群的龔錦堂開始“觸電”,出演了電視短劇《順意坊》裡的小市民“大粒墨”,並憑藉此角深深鐫刻在了許多觀眾的腦海之中。
“組建”康家:機緣巧合覓得“老伴”與“兒子”:
2000年,廣東電視臺籌拍室內輕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時,負責演員遴選的導演王崗首先選定已從廣州話劇團退休的龔錦堂為“一家之主”康伯的扮演者,此後,康嬸的表演者一直因各種客觀因素懸而未決,正當導演王崗為此頭痛不已時,龔錦堂想起了曾經合作過的珠影老演員黃錦裳,覺得她不但形象、演技都可以,而且還能講一口流利的粵語,於是便向王崗推薦,試片之後,導演組、領導一致同意龔錦堂和黃錦裳“結成一對”。
不久,導演又在為挑選“兒子”而苦惱,龔錦裳想起剛與其合拍電影《五福臨門》的青年演員徐若琪,便第一時間嚮導演推薦,最後又獲透過。每每回首這段往事,龔錦堂都免不了沾沾自喜一番:“我可真有眼光,不但為自己選了個好‘老伴’,還給自己選了個這麼聰明的‘兒子’!”《外》劇拍攝六年來,劇組上下團結一致,將《外》劇打造成了金牌電視劇,而“康家人”情同一家,“子女”、“媳婦”們也一早把龔錦堂當成了“大家長”,人前人後以“老豆”相稱。
日常生活:真正老伴並非“康嬸”:
不拍戲的時候,龔錦堂普通得跟一般公園裡打拳遛鳥的老爺爺沒什麼兩樣——因為生性低調的他,除了喜歡回番禺老家呼吸新鮮空氣外,還喜歡養鳥遛鳥,日常生活絕對不帶任何“星”味。番禺長大的龔錦堂有著濃烈的家鄉情結,不僅過年必回家鄉,平時不用拍戲時也很喜歡帶上老伴回家鄉走走親戚、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跟街坊鄰居侃上一段大山,心情頓時舒暢無比;不回番禺的話,他就會在家陪那七隻寶貝小鳥——包括相思鳥、桂林相思、畫眉、白燕在內的眾多“寵物”好好聊上半天。如果這樣也嫌悶的話,他便會步行到附近的廣州畫院,與一班書畫家老朋友交流作國畫心得,或乾脆現場揮毫作畫。
《外》劇中龔錦堂和黃錦裳的默契合作“忽悠”了許多電視觀眾,讓外人深信這兩老就是現實中的真夫妻,以致有路人見龔錦堂與真妻子散步時斥其“包二奶”。面對這一切,身為銀行會計的龔錦堂妻子表示非常理解,她認為“這是工作需要”,“自己絕對不會吃醋”。
康嬸(黃錦裳)
在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嬸”是個慈祥和藹的老人,飾演“康嬸”的演員叫做黃錦裳,是珠江電影製片廠的退休老演員。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在熒屏中和藹可親的“廿四孝母親”,演藝生涯的早期卻一直是個“反角專業戶”。
星路歷程:失魂學生變明星:
“康嬸”黃錦裳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從小便有良好的舞感和音樂感,秧歌扭得一級棒,一直都是學校舞蹈隊的文藝骨幹。初中畢業後,她在重理輕文的思想影響下,考入化工學校學習分析專業,畢業實習時,她一做分析實驗便丟三落四,不是試管掉進水,就是分析速度太慢,常常分析了一整天大汗淋漓還未把結果算出來。這時,她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未來之路,覺得自己實在不適合從事化工分析職業。這時,廣東省文藝界大招生,南方日報刊登了招生啟事,親戚看到後,便提議其前去報考,誰知道演了一個群演的小品後,她便糊里糊塗地被珠江電影製片廠招收為演員。不久,她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一學就是四年。
從《情滿珠江》中慈祥的才嬸到《外》劇中和藹可親的康嬸,黃錦裳在熒幕中留給別人的始終是笑容可掬的慈母形象。其實黃錦裳早期的藝術形象多為反角,如電影《一雙繡花鞋》裡神憎鬼厭的女特務,如電影《亞馬哈魚檔》裡貪錢的珠珠媽,如電影《鄉情》裡頭的覺悟低下的廖一萍……為了拓寬戲路,黃錦裳一直期待著有一天能在藝術上“撥亂反正”,演回好人。一直到90年代廣東電視臺拍攝電視劇《情滿珠江》,黃錦裳才透過才嬸一角成功“撥亂反正”,而也正是從此劇開始,觀眾印象中的黃錦裳成了“好媽媽”的代名詞。
廿四孝母親:每日清晨送油條
《外》劇拍攝了六年多了,在這六年裡頭,許多時候黃錦裳不僅在戲裡做“廿四孝母親”,在戲外也得經常扮演大家長角色。有時拍上午的戲,黃錦裳一般都會提著珠影門口最好吃的油條豆漿回到劇組,給戲裡的兒子兒媳婦人手一根,讓他們有足夠精神拍好《外》劇。回憶起當初“嫁”入康家的往事,黃錦裳分外感慨,她說2000年的一天晚上,一個名叫關聰的陌生人打了個電話給她,他自稱是廣東電視臺的製片,說有一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粵語電視劇要請她演媽子,但是片酬不高,問她願意不願意。一直都在影視作品中以普通話表演的黃錦裳,覺得自己應該抓住這次機會,拓寬自己在粵語表演方面的戲路,於是便爽然答應了。《外》劇開拍之後,黃錦裳才知道原來自己是曾與自己在某部戲裡有過幾面之緣的龔錦堂介紹進劇組的,她說,儘管《外》劇已經拍了六年了,但直至如今她都對“伯樂”兼“老伴”龔錦堂感激萬分。
寵物情緣:同時養育5只狗
在《外》劇中,黃錦裳是在本色演繹康嬸一角,因為她跟康嬸一樣,也是個廚藝高超、非常顧家的中國傳統婦女。不過說起這廚藝高超、操持家務的本領,還是拜年輕時與丈夫兩地分居所賜。黃錦裳的丈夫是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同班同學,1961年,兩人還在讀大學一年級時便情投意合,開始拍拖。畢業後,兩人各分東西,劉延分到了北京電影製片廠,而黃錦裳則回到了珠影,雖然分居兩地,但兩人還是結婚生子,並透過書信鴻雁傳情。在分居兩地期間,黃錦裳一方面要照顧小孩子,一方面又要工作,家庭的重擔壓了下來,原本連羊毛衫都不懂得怎麼織的她,便開始學習廚藝,並很快成了個廚藝高手。直到後來,丈夫調到了珠影,兩人才正式結束了分居兩地的生活。
除了烹調外,黃錦裳平時都醉心於照顧自己的寵物松鼠狗,據說黃錦裳愛動物愛得如痴如醉,當年最高紀錄是在家裡養了五隻狗、N只貓,而松鼠狗則是自己的寶貝兒子送給她的禮物,說讓退休後的她心裡有個寄託。沒事的時候,黃錦裳就會帶上自己的松鼠狗出門溜達溜達。除了這隻狗外,黃錦裳還在家裡養了一隻金錢龜,大有把家裡改造成動物園的勢頭。
姓名: 蘇志丹
戲名:康祈光
英文名 :dany
性別 : 男
身高 :176
體重 : 78
星座 :天歇座
所在省份: 廣東
職業 :演藝業
演出經驗 :從藝二十多年,技藝精湛,國家二級演員。
幕後工作經驗 :導演,編劇,配音,製片等。
生日日期 :11月14日1956年
出生地點 :廣州市
家庭成員 :妻子,女兒
所懂語言 :國語,粵語
教育水平 :高中
最想告訴大家的特別事情 :娶了個能幹的太太,生了個可愛的乖乖。
自我推薦 :宜奸,宜忠,能老,能小。
我的興趣:娛樂活動, 旅行, 演戲, 戶外活動, 閱讀, 遊戲, 唱歌
我的專長:語言天才, 演戲
我最想加入的行列:導演, 節目主持
簡介:
《外來媳婦本地郎》裡的康家“大哥”康祈光性格老實內向,文化程度比較低,因此經常被身邊的人欺負。就連康家人也經常拿他開玩笑,這時候“老爸”往往會出來幫他一把。習慣被欺負的老好人阿光經常會有自卑感,偶爾也想爭口氣,想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佩。於是他暗地裡也學弟弟們趕趕時髦,玩玩高科技,自以為揚眉吐氣了一回,結果當然是鬧出更多笑話來。戲裡的康家大哥“阿光”是個憨厚老實的老好人,用他“老婆”香蘭的話說:“簡直蠢得不正常!”現實中的“阿光”蘇志丹不僅不笨,而且非常精明。他真正的老婆虎豔芬說:“他要真那麼笨,我早就不要他了!”
蘇志丹真人比電視上顯得更加高大壯碩,完全沒有劇中那股傻勁。唯一相似的是,他在言談之間經常會發出爽朗的笑聲,和“阿光”一樣給人親切憨厚的感覺。《外》劇很多演員都透露,蘇志丹戲裡戲外性格差別很大。“祝師奶”和“香蘭”都說他“其實很精明”。
談自己:老實不是笨
蘇志丹已經演了近三十年的戲,曾經擔任廣東話劇院喜劇團團長,是國家二級演員。演技精湛的他自稱“宜忠宜奸,什麼角色都可以演”。儘管老實人“阿光”這個角色被他演得如此真實自然,但是他同樣也演過奸角,那就是在廣東電視臺拍的長劇《香港地恩仇記》裡就演了個海盜。問到演忠角難還是演奸角難,蘇志丹說:“演戲要演忠演得好是最難的。奸角反而容易出彩,因為夠特別,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談到“阿光”這一形象,蘇志丹馬上強調:“真人當然沒有那麼傻啦!我自己做人的宗旨就是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不要那麼輕浮,但是老實不是傻。”
從事演藝事業近三十年,本身是喜劇團出身,演過無數喜劇小品,輕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更為他贏得不少名聲,但是蘇志丹說自己更喜歡演些有深度的戲。“無論正劇也好,悲劇也好,我喜歡一些有深度的東西。我最喜歡自己在《首富人家》中演的那個角色,因為人物形象比較完整,講一個農民企業家的發家史。其實作為演員來說,連續六年演一個角色沒什麼新意,我希望挑戰更多的角色。”
談老婆:她很潑辣,也很坦誠
“大哥”和“二嫂”才是一對,很多觀眾都不敢相信。對此,蘇志丹表示並不尷尬,反而覺得很好。“觀眾覺得我們不是夫妻,覺得她和阿昶才是夫妻,這就是一種肯定。我們平時出去的時候,她就會跟人解釋說,那個(郭昶)是白天的老公,這個(蘇志丹)是晚上的老公。哈哈!”
蘇志丹和虎豔芬這對明星夫妻實在很有趣,他們一起合演過無數話劇、電視劇和電影,幾乎沒有分開演出過。兩人都是演員的夫妻檔在演藝界裡應該說並不少見,但能像他們倆這樣,結婚十幾年都能同出同入一個劇組從沒分開過,倒是非常罕見。虎豔芬笑稱這是“夫婦秤不離砣,砣不離秤,戲裡戲外從不分開”。然而最奇怪的是,他們竟然從沒搭檔過一次“戲裡夫妻”。對此,蘇志丹雖然也覺得遺憾,但是他表示:“並不是特別期待和她在電視劇裡面演夫妻,因為演員就是要適應角色。”
談到自己的太太,蘇志丹的眼神立刻變得特別溫柔。“她真人當然沒那麼兇啦,但是她的性格也是比較潑辣的型別。她是屬於急性子的人,不過心地很好,絕對不會去欺負、作弄別人的,她是很想去幫人的。而且她很敬業,這是我最佩服我老婆的地方。作為老公,我最欣賞她的地方就是她很坦白、很坦誠,心裡藏不住東西,有什麼都會跟你講。”蘇志丹還透露,夫妻倆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會一起看《外》劇,互相交流一下感受,說說對方哪裡演得好,哪裡演得不好。這就是這對明星夫妻的樂趣。
姓名:丁玲
戲名:常香蘭
英文名:darling
性別:女
身高:165
體重:50
星座:射手座
所在省份: 廣東
職業:演藝業
演出經驗:曾參加劇團演出大戲,小品共百餘場。 參加電視劇《姐妹》的拍攝。 參加廣東電視臺《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拍攝。參加影視和平面的廣告拍攝。
幕後工作經驗:曾參加電影電視的配音工作。《玉女神駒》、《綠野仙蹤》、《奧爾特城堡飯店》、《小丸子》、《新三字經》
生日日期:11月30日xxxx年
出生地點:山東,青島
家庭成員:爸,媽
所懂語言:普通話,廣東話
教育水平:中專
最想告訴大家的特別事情:除了拍戲我還有另外一個可以賺額外收入的機會可以與大家分享。
自我推薦:只要給我機會我可以嘗試各種角色。但我不會空等機會。
我的興趣:旅行, 喜歡結交朋友。
我的專長:語言天才, 演戲, 由於配音的緣故,可模仿些人與小孩的聲音。
我最想加入的行列:美食家
簡介:
扎著醜醜的馬尾、穿著土土的衣裳、一口一個“俺”、滿臉掛著“憨”、勤勤懇懇地操持著家裡的大小活……這就是《外來媳婦本地郎》裡大嫂香蘭的角色,很多《外》劇都很喜歡香蘭這個角色,並且認準了香蘭的淳樸和善良。丁玲,一個率直的山東妹子,1992年,廣東話劇院去青島招生,因為對錶演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於是便報了名,同年10月份來到完全陌生的廣州,開始了三年的表演學習課程,沒想到一住就是十幾年,在這邊還成了家。作為《外》劇中香蘭的扮演者,她是這樣定位這個角色的:一個從農村出來的打工妹,在這個大家庭裡,又是一個外來媳婦,首先是語言不通,其次是總感到自卑,覺得自己穿的衣服什麼的都比不上別人。
結緣《外》劇純屬偶然
一部《外來媳婦本地郎》,讓大嫂香蘭走進了珠三角千家萬戶,也讓丁玲從話劇舞臺走上了熒屏,但香蘭這個角色落入丁玲之手卻純屬偶然。在《外來媳婦本地郎》挑選演員時,大嫂香蘭的角色讓劇組有點頭疼:到哪去找滿嘴河南話、演戲又靈光的河南妹子呢?這時,二嫂虎豔芬忽然想到了丁玲,嚮導演推薦:我們團裡(虎豔芬和丁玲是一個劇團的)有個山東妹子,不如讓她試試。原以為丁玲只會說山東話,沒想到試鏡時她一口河南話味正腔圓。導演一錘定音,丁玲加盟康家。
除了外型之外,導演看重的可能還有她的口音。因為山東跟河南比較近,有些語種還是比較相似。丁玲卻說:“很多人一見我就說:哎呀,你的河南話說得很好。我都回答他們:其實地道的河南人一聽就知道我是屬於那種模仿的。”
生活中的丁玲屬於一個既能動起來,也能靜下去的人。儘管不是很愛動,但是該動起來的時候還是不會靜著。而且她說:“我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劇組,大家都沒有把我當香蘭待,而是一種比較寵的感覺。”儘管性格各方面差異很大,但是可能因為天生的兩面性,加上劇本和導演對劇情和人物的解釋她都是比較清楚的,“所以也沒有覺得特別難演。而且一開始演的時候,導演就說:行,你就按照這個方向走。我一聽,心裡就有底了嘛,就這樣走下來。”
很多觀眾都認準了香蘭的淳樸和善良,這對演員來說,一方面是被認可的喜悅,而另一方面則可能是面臨熒幕形象被定型的擔憂。這一點丁玲也考慮過,後來接拍了《柴米新人類》,她在裡面的角色就是跟香蘭的反差較大的。那段時間《外》劇和《柴》的拍攝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兩個小時前,丁玲還在這裡拍《外》劇,然後立刻戴了頭套去拍兩個小時《柴》。但這種角色的快速轉換並沒有使丁玲感到混亂,她很自然地適應不同身份的變化。
大家真的就像是一家人
從2000年開始,“康家”在一起生活了好幾年,甚至拍廣告以及其他節目也很多是“全家出場”,使他們相互產生特殊的感情。丁玲說:“我們私底下感情好得不得了,大家真的就像是一家人。”《外》劇幾乎每天都要開拍,跟自己家裡人呆的時間還不如在劇組的時間多,跟劇裡的演員呆久了,就連私底下見了康伯、康嬸就會叫“老爺、奶奶”(廣州話),而不是叫他們的名字,或者稱呼他們為某某老師什麼的。然後是“二嫂”、“二哥”、“么叔”,而其他人也一樣叫她“香蘭”或者“大嫂。
拍了這麼久《外》劇,丁玲覺得前60集的劇本都是寫得比較飽滿一些,拍起來覺得比較過癮吧,包括戲的結構和內容,都是印象比較深刻的。雖然天天拍戲,但是每天都有印象深刻的東西。而最深刻的不是拍戲,而是第一部拍完準備讓《柴》代替播出的時候,忽然有家庭要分開的感覺,“我們一幫人在一起吃飯,心裡有一種抑制不住的難過,我們幾個媳婦抱在一起哭個不停,很不捨得。”她說,“不過幾個月後大家又聚在一起拍戲。現在也經常分分合合,大家也就習慣了,不像原來那樣傷心。”
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親
丁玲現實生活中的丈夫是比她年長13歲的省話演員張琳。(曾在《外》劇中飾演過大嫂的同鄉)其實,當初他倆的結合是面臨許多壓力的,如年齡差異太大,別人覺得他們生活會有許多摩擦。但是,對愛情忠誠、專一的丁玲堅定地選擇自己所愛的人,1998年與張琳正式結婚。今年3月,丁玲誕下了一個健康的胖寶寶,當上了幸福媽媽
姓名:郭昶
戲名:康祈宗
英文名:guochang
性別:男
身高 :173
體重 :55
星座:天歇座
所在省份:廣東
職業:演藝業
幕後工作經驗:導演,副導演,編劇,劇務等等賣力的工作。
生日日期:10月31日1956年
出生地點:瀋陽
家庭成員:妻子,女兒
所懂語言:普通話,粵語
教育水平:初中
最想告訴大家的特別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自我推薦:瘦高,人又老,又黑又瘦,又鞋揪。
我的興趣:娛樂活動, 旅行, 演戲, 戶外活動, 閱讀, 廣泛
我的專長:語言天才, 演戲, 文學創作, 樣樣專
我最想加入的行列:演員, 導演, 有錢就行
簡介:
郭昶,這位經常帶給我們笑聲的老朋友走了,他所飾演的《外》劇老二阿宗的形象,給許許多多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多次向郭昶提供演出機會的陸曉光導演和一些熟悉他的朋友那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熒屏以外的郭昶。
“在廣州市演個體戶就他最強了”
郭昶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他怎麼這麼瘦?”正是他這種瘦削的形象讓陸曉光導演覺得和個體戶的形象最接近,甚至揚言“阿宗這個角色非郭昶莫屬”。《外》劇裡的阿宗經常為大家制造笑料,不時還創造一些經典的“宗式語言”,網路上甚至還有人為他寫語錄,因而觀眾都以為他是地道的廣東人。其實郭昶是在瀋陽出生的,不過從小就極具演戲天賦,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最喜歡扮鬼扮馬”,演起廣州小市民也像模像樣。和很多演員不一樣,郭昶並不是一開始就走演戲這條路的,之前從事過很多不同的工作,還當過電臺的少兒節目主持人。後來由於獲得一些意外的演戲機會後,郭昶才慢慢在演戲道路上越走越堅定。
陸曉光就是最開始為郭昶的演戲道路製造機會的人。陸導演介紹說:“當時我還是副導演,大概是84、85年,我們臺在拍一部搞笑劇,叫《特殊情況》,需要有一個小偷,比較搞笑的,在東方樂園裡面追來追去。當時省話的黃導演說有一個人演小偷很在行。黃導說他在青年文化宮,是社會上的人,不是專業演員,樣子很有趣,瘦瘦高高,而且給人的感覺演小偷很在行。”後來,郭昶飾演的小偷果然受到好評。演完小偷之後,直至1986年《萬花筒》開始的時候,需要一個人演“嬌媽”的兒子,找了很多人都不理想,當時陸導演就介紹郭昶來演。大家看了都覺得不錯,於是郭昶就開始演嬌媽的兒子雄仔。說到郭昶的演技,陸導演自然讚不絕口:“那時候他的發揮創作能力就很強,經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出來,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好演員,他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發揮能力都很好。”
後來到了《外》劇找演員時,陸導演再次推薦郭昶,卻受到一些人的質疑。“有一些創造人員不同意,持有懷疑的態度。後來我給了他們一句話:在廣州市演個體戶就他最強了。演其他角色覺得我不敢保證,但如果是演個體戶,演那些整天耍花樣的角色非他莫屬。我敢說,郭昶是全廣州最適合演阿宗這個人物的。後來一拍出來,大家都覺得效果非常好。”時至今日,陸導演依然非常滿意自己當時的選擇,對自己的眼光充滿信心。
《外》劇是他的精神支柱
郭昶本人其實與劇中角色反差很大,劇中的康祈宗市儈狡猾、追名逐利,郭昶本人則稱自己對名利看得不重。他多次在媒體面前強調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演員,拍戲空閒時喜歡獨處,潛心研究角色。郭昶認為對藝術的態度要精益求精,這樣才能做到每一個環節都不能讓人看出破綻,他說:“我是一個有什麼說什麼的人,所謂明星,只不過是給你一個定位,演員只是一個職業,與工人、醫生沒什麼區別,如果把自己定位為明星,那就大錯特錯。”
郭昶的敬業精神是有口皆碑的。據介紹,即便他病得沒有精神,但是一到片場,他就會像充滿電一樣生龍活虎,表演自然生動,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豐富而且到位,跟休息室裡疲憊的郭昶判若兩人。觀眾根本無法在熒幕中發現他抱病在身。他和“阿嬋”虎豔芬的對手戲尤其精彩,幾乎可以說是即興演出,你一句我一句,“夫唱婦隨”,十分有默契。難怪有觀眾送了他們八個字:“草根夫妻,黃金搭檔。”這份真摯的讚美讓郭昶非常感動,據說他後來把這八個字裱了起來,端端正正掛在了書房中。
在一起拍戲6年多,郭昶跟劇組人員已經培養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據說,拍完800集的時候,郭昶就在攝象機鏡頭前情不自禁地哭著問:“這個戲過了1000集以後,我們還做不做?我們這個劇組如果散夥了,該怎麼辦?”濃濃的不捨之情顯而易見。正如郭昶自己說的,他希望這部片一直拍下去,一千集以後再接一千集。
姓名:虎豔芬
戲名:蘇妙嬋
英文名:eva
身高:160
體重:46
星座:天枰座
生日:10月12日1968年
籍貫:四川省
出生地:廣州市
職業:演藝業
職稱:國家二級演員。
榮譽獎項:榮獲過廣東省第四屆藝術節表演獎,99年全國小品大賽“金獅”獎,獲90年度全國電視“飛天獎”提名。
演出經驗:從藝十八年來參加過近千部(集)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主演過多臺大型話劇。
幕後工作經驗 :當過場記、 副導演、服裝、化妝等。 配音、擬音、廣播劇。 (曾為多部經典好萊塢鉅作進行配音工作,以及錄製多臺廣播劇)
所懂語言:粵語、國語
最想告訴大家的特別事情 : 當演員好累!
自我推薦 :擁有一個沒有“人性”的姓氏。能飾演男,女,老,少各不同階層的人物。喜,怒,哀,樂施展自如。
我的興趣:娛樂活動, 逛街, 上網, 旅行, 演戲, 跳舞, 戶外活動, 閱讀, 打扮, 遊戲, 唱歌,。
我的專長:語言天才, 演戲, 跳舞, 化妝, 文學創作
我最想加入的行列 :導演, 節目主持
口味:本人喜歡吃辣的,越辣越過隱。
穿著:只要不漏出不該漏的部位,什麼款式都敢穿。
顏色:喜歡比較溫和一些的。如粉紫、粉藍、米色。
格言:大肚可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簡介:
“二嫂”虎豔芬出生於廣州的623路。由於有個叔叔在斗門從事演藝事業,耳濡目染之下,她愛上了表演。鐵路中學初中畢業後,虎豔芬憑藉著個人靈氣,考入廣州市話劇團話劇培訓班。13歲那年,人小鬼大的她,隨團赴北京參加話劇《十字街相逢》。雖然只是在劇中出演一名小學生。但這次的表演經歷,卻成了她踏上演藝道路後的處女秀,意義非同尋常。從藝18年來,她共參加過《萬花筒》、《香港地恩仇記》、《浚海人》、《冼夫人》、《情暖荊途》、《沙煲兄弟》等近千集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也主演過多臺大型話劇,如:《望子成龍》、《三姐妹》、《扮嘢金龜婿》、《慾望大廈》、《都市夢尋》、《櫃中緣》等
出色的演員:
虎豔芬於2000年加盟《外來媳婦本地郎》,將二嫂阿嬋市井潑辣的性格,演繹得入木三分。並藉此迅速成為廣東家喻戶曉的嶺南笑星。戲中的“康伯”龔錦堂滿意地介紹說,虎豔芬當時在話劇團做學員的時候就已經是非常勤奮、虛心、肯學,經常向老演員學習。她的戲都演得挺好。而且她心胸開闊、對人坦成,跟戲中的二嫂非常不同。另外,《外》劇剛開始的時候,“二哥”跟“二嫂”並不是主戲,只是襯托。但是虎豔芬不放過機會,跟“二哥”郭昶發揮幽默本色,經常搞搞新意思,充分、深刻地展現二哥、二嫂兩人的星斗小市民性格,從而慢慢將戲份爭取過來。
賢淑的妻子:
二嫂在戲中的歌詞是“最怕日日要煲靚湯”,但是,虎豔芬現實中的丈夫——“大哥”蘇志丹說她在家一直是廚藝高手,是位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好妻子。每天回到家,不管多晚、多累,她都會煲湯或者煲涼茶。此外,雖然虎豔芬已貴為人氣笑星,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