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解憂心理醫生

    我想這是許許多多人都面臨的問題,或許是現在,或許是曾經,坦誠的講,我想我也有過。我在諮詢中也遇見過!我就結合心理學、自己積累、諮詢助人經驗,來分享些。

    認識自己的性格,理解自己的性格!

    性格內向,焦慮,悲觀,小心眼。該如何改變?

    心理學、心理諮詢,不管是精神分析還是認知行為,家庭治療,都有對應的理論去理解這樣的問題,透過心理師與來訪者合作,尋找專業的解決方案。

    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性格內向,焦慮,悲觀,小心眼,不好,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想改變對不對?我想我現在是這樣的人,我是怎樣的感受,我遇到這樣的人我是怎麼樣的感受?

    ……

    我設身處地的想了好幾分鐘這樣的自己!

    然後我又想了下我期望的樣子!

    這兩種真的差異很大!這也是我在諮詢助人中常用的方法,學名叫EFT情緒聚焦療法(Emotion Focused Therapy, EFT)。不管什麼樣性格的人,什麼情緒,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奇蹟般變化。

    那如果是前者怎麼辦呢?

    我想至少有兩種辦法:

    一種就是自己調節;一種就是現代專業的心理諮詢成長。

    不管是那種,我們一起往下看看,找到你的好感覺,找到屬於你的答案,看後或許就好了,或許也為理解自己,為後續專業治療做些鋪墊。

    性格內向,焦慮,悲觀,這不是一天兩天形成,背後有很多意義。

    我們剛才體驗了兩種不同的的性格、情緒,感受瞬間不同。但是我們知道性格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的結果,影響因素也多。

    心理學研究表明,影響人格形成與發展的7大因素有:生物遺傳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家庭環境因素、早期童年經驗、自然物理因素、學校教育因素、自我調控因素。那性格成因就更多了,不止這些因素。所以性格的形成是複雜的!

    “一娘生九子,九子連娘十條心”就是說每個人的性格脾氣都不同。

    性格的成因複雜,表現多樣,如果自己是性格內向,焦慮,悲觀,也要理解。這樣的性格,不是一天兩天形成。她們存在本身背後有很多意義。

    原因和意義,都可以幫助我們去深入理解自己。

    假如從小生活在家庭環境輕鬆,父母性格開朗,孩子的性格傾向性是不是外向呢?反之內向,也可以理解了!

    至於情緒,那就更明顯了!

    性格和情緒的形成雖然說有漫長的時間,深層次心理原因,但是還是可以改變的。情緒的改變快一點,性格的改變慢一點。

    鑑於此,我的建議是,性格可以不急改,內向性格也有他的價值,可以考慮怎麼發揮它的優勢!情緒可以改變下,畢竟焦慮和悲觀,不太好,而且情緒好改。

    下面的心理學家艾莉絲提出的合理情緒ABC模型就可以幫助改變!音樂療法,FT情緒聚焦療法,都是非常塊的,如果是淺表性的情緒問題,效果立竿見影。如果是深層次原因,精神分析可以很好解決。當然出了心理療法,還有藥物療法,具體看治療方案自己選擇了,總之放心,有方法的!

    焦慮,悲觀,偶爾這樣沒問題,長期這樣就會影響生活,可以改。

    偶爾的焦慮沒問題,比如第一次做某事,焦慮,這很正常,不是大問題。而悲觀,遇到天塌下來,你悲觀一下,沒事。但是長期的焦慮和悲觀,不管是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就要改了!不然多影響生活。

    性格內向倒不用改,看怎麼愛上這種性格,發揮這種性格優勢,過好性格內向人的好生活。

    我們知道人就有人是內向這種性格,而且這種性格的人生活的也挺好,就沒必要改。如果還為此煩惱,不妨我們思考這樣性格怎麼做好工作,過好生活吧!

    全球知名演說家,行銷大師,潛能激勵權威,楊濤鳴老師,他就說過他自己是內向的人,一度想改,最後發現這種性格也有它的優勢,最後他應該開悟了,他說:內向的人不必改變性格。

    在這我們心理學者看來,非常好的,認識自己的性格,理解自己的性格,改變能改變的,接納不能改變的,發揮存在即合理的優勢。愛上自己的性格!

    按照心理學來講,內向和外向也是相對的,沒有誰是100%是內向或外向的。

    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勳也說:經驗上人們判斷一個人的內向性格或者外向性格是從行為與情緒型別來判斷的。這個判斷不太可靠,因為人的行為可以是後天透過學習與強化得到,人的情緒也可以因為經驗和年齡變得和諧。在心理學含義上,內向和外向主要指人的精神指向,比較關注內心的是偏內向,比較關注外部世界的是偏外向。關注內心的人著力發展自我感,首要面對的是如何喜歡自己;關注外在的人著力發展能力,首要面對的是被人喜歡與被環境認同。兩種力量對每個人都必不可少。

    其實,這個世界內向和外向的人都有他們的魅力。其實歷史上很多內向的人也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比如很多作家、音樂家、科學家、哲學家、畫家、心理學家、醫生,就是性格偏內向的人。他們都是把這種性格的優勢出來了!

    所以內向的朋友們不要焦慮悲觀絕望。愛上自己的性格!愛上自己的感覺我真的感覺很美!

    每個人都是一枚獨一無二的水晶。

    ——卡爾·榮格,瑞士著名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李子勳——內向性格的力量

    我選擇自心理學家李子勳《人生困境整理術》,分享如下,願您可以找到自己的好感覺。

    自己愛自己,從內心世界去找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快樂是隨時可以自給自足的。

    經常遇到內向的人為自己的個性煩惱,其實這樣的人應該感謝上帝讓他獲得如此重要的個性傾向。仔細想想,沒有內在肯定和自我認同的人不可能有持續的力量去發展朝外的進取與奮鬥,一個只關注外界從不自省內心的人也不可能獲得成功。內向的力量是樹根與樹幹,外向的力量是枝葉、花蕾與果實。這兩種心理力量恰好是並存相依的。

    文化習慣把外向的人想象為樂觀、開朗、熱情、自信、進取,把內向者聯想為保守、壓抑、退縮、不安、膽怯、不合群。差不多會識字的人都會說外向是社會歡迎的,內向卻不那麼好。當然,內向的人很自我、內省、另類、不按常規出牌,自然難得文化的喜歡。外向的人從眾、合群、不堅持己見,喜歡分享,依賴規則,服從環境,追求社會認同,自然容易成為文化價值導向下的可愛一族。

    區別內向與外向的一個簡單可信的依據是問問自己的快樂從哪裡來。內向把心理能量指向自己,因此快樂也主要由心而生,不那麼依靠外部世界的認同與讚許;外向把心理能量指向外部世界,喜歡人際接觸,好奇,富於冒險精神,對主流文化比較認同。內向為主的人比較有意志、理想、個性追求、特色的美感、興趣,愛學習,沒事偷著樂,不管外界有多大的變化、干擾,甚至打擊,都妨礙不了他生活的目的與信念。為了一個夢想或觀點常常會獨自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外向為主的人比較靈活、順從,不跟別人和自己找麻煩,審時度勢,喜歡順水推舟,不好逆水行船。

    很多人陷入社交的煩惱,害怕人際關係,膽怯、退縮,自認為是內向的。其實他正好缺少內在的精神指向,內心根本就沒有快樂,期待透過被別人喜歡、認同來獲得快樂,這樣的人恰好是外向的,也恰好缺乏內向的心理能力。

    人的一生兩種個性力量是同時存在的,不誇張地說內向的個性能力是獲得外向個性能力的前提。人的個性是複雜的,不可能像文化標定的那樣單一。社會是個舞臺,只要喜歡,人可以表演出不同的個性色彩。如果真能單一的話,我猜單一的內向還是比單一的外向好。很多科學家、哲學家、偉人、藝術家、創業者都因為發展了很好的內向能力而讓自己能在浮躁的社會里沉靜下來,獨立思考,富於創意,最終獲得成就。

    人只有發展好內向的力量,讓心靈成為快樂的源泉,外向的個性才能慢慢有根基,既沉靜得下來,也能放得開去。不喜歡自己,不接納自己,你的靈魂會遠離你終生漂泊。自己愛自己,從內心世界去找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快樂是隨時可以自給自足的

    總結:存在有它的意義,人的潛能是如此之大,您想要 是什麼樣呢?生命在成長,一切自動到來。

    不管是什麼性格,什麼情緒,存在都有它的意義。我們可以思考它的深層次心理動力。這也是理解他,與它和平相處或改變的前提!

    心理諮詢師常說的一句話:症狀是問題的反應。它不是莫名其妙的來。我們恐懼,是我們太匆忙於追求外在,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內心。它的到來,剛好是一種提醒!我們可以藉助這個機會探索下自己。

    哲學家蘇格拉底不是說過嘛:未經審視的生活是毫無價值的,未經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思考後,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愛上完整的自己。如果自己調節困難,還可以找專業人士協助。大學都有心理學本碩博專業人才,中國有非常優秀的心理學家、諮詢師,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專業的服務。

    我見證好多朋友患者,性格內向又焦慮和悲觀,透過諮詢和自我調整得到奇蹟般的變化。

    人的潛能是如此的大,您想要是什麼樣呢?自我調控,專業治癒,生命在成長,一切自動到來。

    至於小心眼,可以接納,改變,最後都可以進化昇華掉。完善人格,達到心理學家馬斯洛說的:人效能達到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能造亞洲一流戰機,為何還要重金買美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