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探討經文,亦有樂趣。中醫學是建立在樸素觀察、樸素思想、樸素經驗的基礎上,藉助古代哲學來說理的一門自然科學。古代經典著作,尤是如此,由於歷史久遠,傳抄失誤,或注家添油加醋,難免存在缺陷。但大道至簡,只要有一定臨證經驗,對某些疑難條文解讀也非難事。
解讀:
第20條:
1-經文: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釋義:
a、“太陽病,發汗”,指得了外感病,用藥後,發汗。
b、“遂漏不止”,指藥後致汗緩緩滲出不停。
c、“其人惡風”,主要指汗後損陽。(損傷陽氣不甚,所以說惡風)
d、“小便難”,主要指汗後損陽,膀胱氣化不力,亦有陰液損傷之次因。
e、“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主要指汗後損陽,陽氣敷布無力,亦有津液損傷之次因。(微----指輕微拘急,損陽氣、陰液不甚重)
f、“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故用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加附子溫經復陽。
綜上所述,本條講外感病後用汗劑(發汗不當或素體陽虛水盛),致汗液緩緩滲出不停,致陽氣損傷為主(也不甚嚴重,遠未至亡陽)兼有陰液損傷,且表證未解。故用桂枝湯解表,附子溫經復陽固表。
3-經文:“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4-釋義:
a、“傷寒脈浮”說明有表證(太陽中風)。
b、“自汗出,小便數”說明陽氣虛不能固護陰液。(自汗出,也是太陽中風之症)
c、“微惡寒”說明:①表證。②損傷陽氣。
d、“心煩,腳攣急”乃陽、陰俱傷臨床表現。
e、誤用桂枝湯,導致手足逆冷(陽氣失敷),咽中幹(陽氣失敷+陰傷),煩躁吐逆(影響心神、胃氣),用甘草乾薑湯(辛甘化陽)以復陽氣。
f、若手足轉溫(厥愈),腳攣急者,用芍草湯(酸甘化陰)以復陰液。
h、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i、 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較重,甘草乾薑湯不能勝任者)。
綜上所述,本條講太陽中風患者,汗淋離不止,小便頻多,怕冷,煩躁,腓腸肌痙攣,說明有陽氣、陰液損傷。若誤用桂枝湯攻表,隨時有陽脫(或陰陽兩脫)的風險。(下肢逆冷,咽中幹,煩躁,吐逆)據輕重程度:輕者,用甘草乾薑湯。重者,用四逆湯回陽救逆。若腳拘攣,用芍草湯,復陰液,解痙攣。若躁熱及裡(或過用陽藥),可少與小承氣湯輕瀉。
5-第30條經文、釋義,為第29條之說明。略之。
6-聯絡:
a、兩條均有陽氣損傷。第20條,陽氣損傷較輕,遠未至陽脫厥證,因尚有表證,故在桂枝湯解表和營基礎上,加用附子溫陽(若任其發展亦可有能出現29條那樣的證候)。但第29條,陽氣損傷較重,伴陰液損傷,隨時有陽氣脫或陰陽兩脫之風險。
b、兩條均有陰液損傷。第20條,陰液損傷輕,因“遂漏不止”,“小便難”,“四肢微急”。第29條,陰液損傷重,因“自汗出”,“小便數”,“腳攣急”。
c、兩條的病情輕重。第20條,只是損陽,故僅在解表基礎上加附子溫陽。第29條重,有亡陽氣脫風險,故重回陽救逆。
d、患者體質。第20條,還尚可,因“惡風”,“漏汗”,“小便難”。第29條,體質較差,因“惡寒”,“自汗”,“小便數”。
閒來無事,探討經文,亦有樂趣。中醫學是建立在樸素觀察、樸素思想、樸素經驗的基礎上,藉助古代哲學來說理的一門自然科學。古代經典著作,尤是如此,由於歷史久遠,傳抄失誤,或注家添油加醋,難免存在缺陷。但大道至簡,只要有一定臨證經驗,對某些疑難條文解讀也非難事。
解讀:
第20條:
1-經文: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釋義:
a、“太陽病,發汗”,指得了外感病,用藥後,發汗。
b、“遂漏不止”,指藥後致汗緩緩滲出不停。
c、“其人惡風”,主要指汗後損陽。(損傷陽氣不甚,所以說惡風)
d、“小便難”,主要指汗後損陽,膀胱氣化不力,亦有陰液損傷之次因。
e、“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主要指汗後損陽,陽氣敷布無力,亦有津液損傷之次因。(微----指輕微拘急,損陽氣、陰液不甚重)
f、“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故用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加附子溫經復陽。
綜上所述,本條講外感病後用汗劑(發汗不當或素體陽虛水盛),致汗液緩緩滲出不停,致陽氣損傷為主(也不甚嚴重,遠未至亡陽)兼有陰液損傷,且表證未解。故用桂枝湯解表,附子溫經復陽固表。
3-經文:“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4-釋義:
a、“傷寒脈浮”說明有表證(太陽中風)。
b、“自汗出,小便數”說明陽氣虛不能固護陰液。(自汗出,也是太陽中風之症)
c、“微惡寒”說明:①表證。②損傷陽氣。
d、“心煩,腳攣急”乃陽、陰俱傷臨床表現。
e、誤用桂枝湯,導致手足逆冷(陽氣失敷),咽中幹(陽氣失敷+陰傷),煩躁吐逆(影響心神、胃氣),用甘草乾薑湯(辛甘化陽)以復陽氣。
f、若手足轉溫(厥愈),腳攣急者,用芍草湯(酸甘化陰)以復陰液。
h、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i、 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較重,甘草乾薑湯不能勝任者)。
綜上所述,本條講太陽中風患者,汗淋離不止,小便頻多,怕冷,煩躁,腓腸肌痙攣,說明有陽氣、陰液損傷。若誤用桂枝湯攻表,隨時有陽脫(或陰陽兩脫)的風險。(下肢逆冷,咽中幹,煩躁,吐逆)據輕重程度:輕者,用甘草乾薑湯。重者,用四逆湯回陽救逆。若腳拘攣,用芍草湯,復陰液,解痙攣。若躁熱及裡(或過用陽藥),可少與小承氣湯輕瀉。
5-第30條經文、釋義,為第29條之說明。略之。
6-聯絡:
a、兩條均有陽氣損傷。第20條,陽氣損傷較輕,遠未至陽脫厥證,因尚有表證,故在桂枝湯解表和營基礎上,加用附子溫陽(若任其發展亦可有能出現29條那樣的證候)。但第29條,陽氣損傷較重,伴陰液損傷,隨時有陽氣脫或陰陽兩脫之風險。
b、兩條均有陰液損傷。第20條,陰液損傷輕,因“遂漏不止”,“小便難”,“四肢微急”。第29條,陰液損傷重,因“自汗出”,“小便數”,“腳攣急”。
c、兩條的病情輕重。第20條,只是損陽,故僅在解表基礎上加附子溫陽。第29條重,有亡陽氣脫風險,故重回陽救逆。
d、患者體質。第20條,還尚可,因“惡風”,“漏汗”,“小便難”。第29條,體質較差,因“惡寒”,“自汗”,“小便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