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
2 # 為人排憂解難
《傷寒論》第四條原文:“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上面條文,包含傳與不傳兩層意思。
一,指出傷寒的初期,屬太陽經表症,若脈象平靜者而沒有出現急數的脈象,就說明病情穩定,不再發展,屬輕症。
二,頗欲吐,嘔屬少陽經的一個症狀,苦躁煩,煩躁則屬熱傳裡,是陽明經的一個症狀,再加上脈現急數,說明疾病再發展,逐漸化熱入裡。張仲景在這裡指出了傷寒的傳變規律,如若在太陽經不解,有傳於少陽經與陽明經的兩個可能。要做好分經論治的準備。
-
3 # 腸炎鼻炎
張仲景的《傷寒論》所指的病包括病因和發病特點,病因分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分為風,寒,暑,溼,燥,熱等。其中風為百病之長,凡寒,溼,燥,熱之邪,多依附於風邪而侵犯人體,如外感風寒,風熱,風燥等。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從而導致腠理,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暑邪侵犯人體多直入氣分,使腠理開洩,津液發散於體表,而使大汗出,從而耗傷津液,溼邪為陰邪,侵犯人體,留滯於臟腑經絡,最易阻礙氣機,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常可見胸悶脘痞,小便短溼,大便不爽等症狀。
內部因素是指七情致病。七情致病可直接傷於臟腑,不同的情志則刺激不同的內臟,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脈是根據部位深淺,輕重緩急等分為遲沉,滑數,虛實濡緩等脈象以反映不同的疾病特點。
證是從疾病的病因,部位,性質和邪正關係上判定的。如氣血虧虛,風寒犯肺等屬於證的範疇。
治療疾病的過程就是"論治",就是辯證論治。
一、病
1、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
2、合病。
3、並病。
二、脈證
1、辨脈:
①常見脈象:浮、沉、數、遲、弦、緊、滑、澀、大、洪、小、細、微、弱、虛、芤、緩、動、長、短、促、結、代脈。
②其它表述:略。
透過辨脈以判斷血氣執行狀態及血氣(陰陽)的多少。
2、辨證:辨證候、症狀。
①提綱證:六病都有提綱證,但有些未完善。
②其它證:略。
透過辨證(症)以判斷相關型別。
三、治:
1、透過證脈先確立病:大範圍。
2、透過證脈再確立型別:小範圍。
總之,《傷寒論》透過人體對病邪的反應所表現的症、脈先確定病,再確定型別,然後選擇相關方劑(原方或加減應用)以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