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江水月傾落星河
-
2 # 十月蘇葉
一、登高
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畫質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金秋時節,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鍊身體的活動。

二、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三、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風箏)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四、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五、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六、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

七、踏青
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清明)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節日,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間有清明節“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八、享宴求壽
重陽節的求壽之俗,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學作品。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
九、飲菊花酒
飲菊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十、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越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溼、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插茱萸等古俗則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為,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藥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適應自然氣候變化。
回覆列表
九九重陽節除了登高望遠,佩戴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賞菊習俗外,還有的地方辦螃蟹宴,舉行菊花燈謎詩會等習俗。
重陽節正是秋天收穫的季節,此時湖中河裡的螃蟹正肥,這個時節正是品蟹的最好季節,不少人蒸上螃蟹,邀三五知已或親朋好友一起品蟹嚐鮮。重陽節時逢菊花盛開,有些文化風雅的人還會聚在一起賞菊鬥詩,揮毫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