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58134898603

      郅都為官忠於職守,公正清廉,對內不畏強暴,敢於對抗豪強權貴;對外積極抵禦外侮,使匈奴聞名喪膽。後人對他評價皆很高,並把他與戰國趙國的廉頗、趙奢等名將並列,譽為“戰克之將,國之爪牙”。

      郅都,西漢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漢景帝時期,是西漢最早以嚴刑峻法鎮壓不法豪強,維護封建秩序的名臣。

      漢文帝時,郅都踏入仕途,初任郎官,為文帝侍從。漢景帝繼位,郅都被晉為中郎將。他性格耿直,“敢直諫”,也能拋開情面,“面折大臣於朝”。有一次隨景帝打獵,隨行的賈姬如廁,突然一頭野豬衝進茅房。景帝以目示意郅都去救賈姬,郅都一動不動,景帝自己拿了兵器去救,郅都伏地說:“死了一個女子又會有另一個女子進宮,天下像賈姬這種女子少嗎?陛下如此輕視自己的安危,將社稷和太后置於何地?!”景帝退下之後,野豬走了,只是虛驚一場。太后聽說這事後很高興,賜郅都百金,從此開始重用郅都。所謂酷吏,和後世的理解不同,漢代時酷吏是對皇帝忠誠,以社稷和皇帝的利益為最高,對犯罪的人嚴懲不貸到冷酷無情甚至冷血的地步。

      《史記·酷吏列傳》:郅都者,楊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時,都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嘗從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卒入廁。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柰宗廟太后何!”上還,彘亦去。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郅都成名,是從鎮壓豪強開始的。漢初,漢政府倡行“無為而治”,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有的居然橫行地方,蔑視官府,不守國法。如濟南郡的閒氏家強,仗著宗族戶多人眾,稱霸地方,屢與官府作難。地方官循於常法,“莫能制”,於是漢景帝拜郅都為濟南太守。郅都針對不法豪強目無國法、肆行無忌的特點,採取了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到任即捕殺閒氏首惡,推行嚴法,開西漢以嚴厲手段打擊豪強之先河。濟南郡首惡被誅,“餘皆股慄”,不敢再與官府對抗。他在任一年多,號稱難治的濟南,形勢非常安定,“郡中不拾遺”。郅都雷厲風行地摧折濟南豪強,影響極大,周圍十幾郡太守對他衷心敬服,視他如上司。

      《史記·酷吏列傳》:濟南瞷氏宗人三百餘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乃拜都為濟南太守。至則族滅瞷氏首惡,餘皆股慄。居歲餘,郡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

      漢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遷升為中尉,掌管京師治安,親領北軍。他執法不阿,從不趨炎附勢,或視權臣臉色行事。當時統治者一意恢復國家的經濟實力,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因而人民受的剝削較輕,安居樂業,極少有百姓觸犯法律之事,犯法者多為皇親國戚、功臣列侯。郅都行法不避權貴,凡犯法違禁者,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可謂是景帝手中一把利刃。郅都為人勇敢,有氣力,公正廉潔,不翻開私人求情的信,送禮,他不接受,私人的請託他不聽。他常常自己說:“已經背離父母而來當官,我就應當在官位上奉公盡職,保持節操而死,終究不能顧念妻子兒女。”列侯宗室對郅都是又恨又慎,見他皆側目而視,背後稱他為“蒼鷹”,喻指他執法異常兇猛。

      《史記·酷吏列傳》: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常自稱曰:“已倍親而仕,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

      郅都遷為中尉。丞相條侯至貴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

      漢景帝原太子劉榮,因其母慄姬失寵被廢為臨江王。漢景帝中元二年(前 148年),他又因侵佔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給他刀筆,欲寫信直接向景帝謝罪,郅都不許。竇太后堂侄魏其侯竇嬰派人悄悄送給一劉榮刀筆,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在中尉府自殺。竇太后聞訊大怒,深恨郅都不肯寬容,責景帝將他免官還家。

      《史記·五宗世家》:……坐侵廟壖垣為宮,上徵榮。榮行,祖於江陵北門。既已上車,軸折車廢。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吾王不反矣!」榮至,詣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責訊王,王恐,自殺。葬藍田。燕數萬銜土置冢上,百姓憐之。

      《史記·酷吏列傳》:臨江王徵詣中尉府對簿,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間與臨江王。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殺。竇太后聞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歸家。孝景帝乃使使持節拜都為雁門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

      當時匈奴鐵騎比年南侵,漢朝無得力邊疆大吏,沿邊數郡久不安寧。因此郅都還家不久,漢景帝又派專使到郅都家鄉,拜郅都為雁門郡太守,命他抗擊匈奴,並特許他不必按常規赴朝面謝,由家中直接取道赴任,“得以便宜從事”;一切事情,酌情裁定,先行後奏。匈奴人親聞郅都節操威名,得知他就任雁門太守,驚恐萬分。郅都才抵達雁門郡,匈奴騎兵便全軍後撤,遠離雁門。至郅都死,尚不敢靠近雁門郡。匈奴首領曾用木頭刻成郅都之形,立為箭靶,令匈奴騎兵飛馬試射,眾騎兵因極其畏懼郅都,竟無一人能夠射中。匈奴對郅都恨之入骨,乃遣人深入內地,四處散佈不利於郅都的謠言,竇太后聽到後,不加追究分辨,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漢景帝心知郅都冤枉,說:“郅都忠臣。”準備釋放郅都。竇太后不忘孫兒劉榮之死,說:“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嗎?”在她的蠻橫干涉下,郅都終於被殺。郅都死後不久,匈奴騎兵復侵入雁門。

      《史記·酷吏列傳》:匈奴素聞郅都節,居邊,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匈奴至為偶人象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匈奴患之。竇太后乃竟中都以漢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釋之。竇太后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於是遂斬郅都。

      郅都為官忠於職守,公正清廉,對內不畏強暴,敢於對抗豪強權貴;對外積極抵禦外侮,使匈奴聞名喪膽。他為官有一句名言“以倍親而仕,當奉職死節於官下,總不顧妻子”,是他為官做人的最好寫照。後人對他評價皆很高,司馬遷稱讚他:“伉直,引是非,爭天下大體。”漢成帝時,大臣谷永在一道給漢成帝的奏摺中,曾論及郅都,說:“趙有廉頗、馬服,強秦不敢窺兵井陘;近漢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並把他與戰國趙國的廉頗、趙奢等名將並列,譽為“戰克之將,國之爪牙”。後人的這些讚譽,當是對郅都最中肯的評價。

      《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訟湯曰:“臣聞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仄席而坐;趙有廉頗、馬服,強秦不敢窺兵井陘;近漢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鄉沙幕。由是言之,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也。……”

      《舊唐書》記載:唐中宗時,右補闕盧俌上疏中稱:“漢拜郅都,匈奴避境;趙命李牧,林胡遠竄。”

      即使是到了現代,郅都的“伉直”,及其“行法不避貴戚”,“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的廉潔奉公的品德,和“居歲餘,郡中不拾遺”的治績,以太史公的話說:“其廉者足以為儀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仙花什麼時候開花在溫暖的季節才開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