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掌心記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其來由主要有這幾個傳說。一曰點彩燈避難求平安;二曰漢文帝紀念平呂;三曰道教的“三元說”;四曰與東方朔有關,五曰與佛教文化有關。具體是麼典故,可詳細參考百度。這五種說法,我覺得都有道理,但我個人覺得還是與佛教文化關聯更大,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畢竟佛教對中國民間習俗的形成影響還是很大的。

    據記載,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充套件開來。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節的活動當然主要點燈,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吃的獨特食品就是水煮元宵了,我們這兒平時一般稱之為湯圓,元宵節才稱為元宵,用米酒煮著吃,看來我們這兒的老百姓並不買袁大總統的帳呀。其它的活動主要有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等。這幾項活動,小時候每年元宵節都有,連跳帶唱,走街串巷,走村串戶的,好不熱鬧,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已屬於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 2 # 心平氣和71791

    由於中國歷史悠久,由此也誕生的許多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開始於距今2000多年的漢朝,它的來歷是,農曆的元月又稱正月,正月十五日則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人又稱“夜晚”為“宵”,所以正月十五元宵節由此而來。

    而古代歷王又把元宵節確定為主要節日,所以元宵節能流傳到現在。傳統習俗為吃元宵,賞圓月,逛花燈,猜燈謎,燃放鞭炮,耍獅子等民俗表演,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漸漸的保留了更加環保、節能的形式來紀念元宵節。隨著大部分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對中國傳統節日也加入現代流行文化,讓節日更有意義,更有流傳價值。

  • 3 # 樂不思命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呂即呂后呂雉,那位能與武則天並稱“呂武”的傳奇女性。

    之後各種相關擴充套件延伸有很多,一如很多傳統節日的祭祀以及求道拜佛等等。

    重點,上元節即元宵節好像才是中國古代真正的情人節,幸而剛才看到除了放花燈猜燈謎之外,似乎也有類似火把節,所以,元宵節還是好好猜燈謎放花燈而不要“人約黃昏後”吧……

    打趣完,不喜勿怪。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 4 # 浩然文史

    關於元宵節的起源,大概有三種說法:太一神祭祀起源說、道教節日起源說和佛教祭祀起源說。

    第一種認為元宵節起源於漢代祭祀太乙之俗,宋代人即在文章寫道:“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他認為漢代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祭祀太一。但這一說法已被今日的學者所否定,正月上辛日按科學的歷法推算應該為正月的初一到初十的某一天,不可能是正月十五這一天,所以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太一神形象

    而第二種說法則認為元宵節起源於道教。這種觀點認為元宵節的產生和道教的產生髮展密切相關,甚至於在一些後人撰寫的道教書籍中都記載道教的祖師爺級別的人物張道陵是出生於正月十五這一天的。但這一點從來沒有被確鑿的史料所證明過,而將張道陵的生辰與元宵節聯絡在一起,只不過是後人為了提升道教的地位而神化了張天師的生日而已。

    道教祖師張道陵形象

    至於說元宵節起源於佛教的這個說法,《歲時廣記》中引用它書記載:

    西域十二月三十日 ,乃中國正月之望, 謂之大神農變月 。漢明帝令燒燈,以表佛法大明。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漢代明帝下令點燈以表明佛法的偉大光明,而這也成為此說法的直接證據。但是在學者考證下,這一句話也是疑點重重:記載這句話的原書根本便是一部偽書,其說法難辨真偽,無法成立。佛教作為外來宗教,其必然要對自己的很多事情作出重新解釋,以使其既與中國本土文化相適應融合,又能超越中國本土教派從而吸引更多的信徒。所以書裡寫的漢明帝下令燒燈以明佛的說法是根本不可能的。

    佛燈

    以上的三種說法在經過嚴謹的論證後都無法成立,那麼元宵節到底是由何而產生的呢?學者韓梅提出:元宵節的產生與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它起源於農業祭祀,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農業豐收的美好盼望以及對生活美好的祝福。相比於附會的各種宗教起源說,這樣的觀點無疑是更加真實可信的。畢竟某一個時點之所以能夠成為節日,併產生相對固定的節俗,還是要從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去追本溯源吧。

    祭祀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活動,圖為孔廟祭

  • 5 # 辣條與泡麵君

    記得之前在聽郭德綱元宵節相聲時,他提起過元宵的來歷,為了仔細回答又去複習了一遍,2013年郭老師《樂在元宵》: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楚昭王,楚昭王在正月十五遊長江時,發現江上有白色漂浮物,切開之後,外白內紅,便請教孔子,子曰(哈哈,昨天剛看的武林外傳)“此浮沉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當然這只是聽相聲聽來的民間傳說,僅供大家參考。

  • 6 # 就是我的小竹筍

    據說古代晚上有宵禁,由於古時房屋都是木質結構,所以特別是燭火之類晚上是不允許點蠟燭,但是正月十五這天,漢文帝登基以後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將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晚上可以通宵點燈籠,以示慶祝。隨著發展,元宵節晚上的活動節目也越加豐盛,猜燈謎,吃元宵,舞獅子,踩高蹺等等。而且這天也允許家中女子出來戲耍,成為俊男美女花前月下的最佳時機,因此,元宵也是中國最傳統的情人節。

  • 7 # 烹煮時間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一個節日。道教稱這一天為三元中的“上元節”,正月又名元月,夜為宵,故上元節的晚上稱為元宵節。元宵節在最初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傳說有很多,可信度不大,當成故事聽解悶足以。但是有一個故事個人覺得還是有那麼幾分真實!

    這個故事是這樣說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呂后把持了朝廷大權。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江山變成了呂氏天下, 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呂氏宗親呂產聞訊派灌嬰率兵迎擊,灌嬰至滎陽屯兵,使計與劉襄結和。後來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與開國老臣周勃誅滅諸呂。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都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

    而這個皇家與民同慶的日子經歷了漢朝幾百年的傳承,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了一個重大的傳統節日,改朝換代後,歷朝歷代的皇帝也不會取消一個慶祝天下太平節日的。並且會把這個節日辦的越來越盛大,這才能體現出當朝的繁榮昌盛,因 國強民安之!

    個人見解 不喜勿噴

  • 8 # 風向標392

    元宵節有何來歷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這有很多過元宵節的習俗,俗言道:年小月半大(月半指正月十五),元宵這一天都吃元宵,放鞭炮,舞獅子和長龍,還有彩蓮船。大人和小孩都到集鎮上去看燈會,特別是晚上就更是熱鬧,到處一片燈小通明,鑼鼓宣天,天上飛的是孔明燈,地下游的是火龍,熱鬧非凡。

  • 9 # G玫子

    元宵節的來歷,你知道嗎?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俗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農曆正月的第十五天,也是新年的第一次滿月,象徵著和睦和團圓。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很多傳說:

    第一、元宵姑娘“團圓”之說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時,救下了叫元宵的宮女。

    在正月十五這天,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第二、中國“狂歡節”之說 :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放煙花、吟燈聯、猜謎語、跳秧歌、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吃元宵等盛況空前,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享受和熱愛。

    第三、中國“情人節”之說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封建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第四、道教“三元說”之說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

    第五、“點燈敬佛”之說

    元宵節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隨著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有了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然最重要就是全家團圓吃湯圓啦!

    元宵節佳節將至,帶上我誠摯的祝福,願所有的朋友:在元宵佳節張燈結綵之際,帶著幸福,牽著開心,抱著團圓,擁著吉祥,願你平安健康!

  • 10 # 馬博士健康團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要來了,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上元節、燈節,由來已久。我們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過元宵節,元宵節又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早在漢代,就開始有了元宵節這個節日。約在公園前180年,周勃、陳平於正月十五幫助漢文帝平復了呂氏家族之亂,擁護漢文帝劉恆登基。每到此天,漢文帝出宮遊玩,與百姓同樂。古代的時候,正月又稱為“元月”,夜即是“宵”,因此,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全民慶祝的節日“元宵節”。後來,司馬遷在建立《太初曆》的時候,也將元宵節列為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隨著時代的變遷,慶祝元宵節仍是我們的傳統習俗。

    元宵節具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氣息,這天是新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春回大地,很多地方都有許多慶祝活動,如舞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吃元宵或是湯圓也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環節。作為中國重要的民俗節日,元宵節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

    張娜 營養學博士

  • 11 # 有緣人153832681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固傳統節曰,在古時候元宵又叫上元節或上元佳節,

    早上2000多年前秦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太一神(主宰宇由一切神仙)",的祭祀活動就定為正月十五,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代稱夜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又叫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燈節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是元宵節重大的民間習俗。是萬家團圓,歡樂祥和的節曰。圖片來於網路。

  • 12 # 環球網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今天對華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日子,因為今天是元宵節。元宵節又叫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有了,相傳,漢文帝為慶祝正月十五平定叛亂,每逢正月十五,都要與民同樂,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叫元月,所以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晚上就叫元宵。司馬遷《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每年的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習俗有吃湯圓,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不管是叫元宵還是湯圓,都有有團圓美滿之意。

    湯圓是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元宵分為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的有鹹、甜、葷、素等品種,反正就是品種比較多。

    猜燈謎,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遊戲。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是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賞花燈,元宵放燈的習俗是由宮廷流傳到民間的。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清代,滿族入主中原,燈會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 13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元宵節的來歷、哲理和操作

    元宵節到了,大家都在互相祝願家人親友們家庭像湯圓一樣“團團圓圓",心態丶財源像湯圓一樣“越滾越大…...,但其來歷及哲理是什麼?怎麼操作才能達到這一目的?為什麼要吃湯圓? 我來簡單地說一說:

    元宵節這一中國傳統節日是原始文明社會傳下來的一條龍系列節日之一。正月十五,應用數學丶龍文化的意思是,人的頭腦領導從正月初一正位,到十五圓滿,有驕傲自滿,以一十的工作權,壓制以交換丶票決為首的龍五的傾向,大家各奔東西,會產生不團結的現象。因此要不忘記過大年一元復始的初心的"元",️即多聽不同意見(二丶元字頭),既明白自己的生“肖"位子,又要有忘“我”生肖的團結精神(宵字意思),團結成一條龍五,這是十五吃元宵湯圓的哲理和操作:湯圓為頭腦領導意志,像魚一樣,離不開像公平湯水一樣的機體、親人和人民群眾。

    祖先還怕後人不明白,又設一年俗"觀燈”,返三舉一,意思是,用對立競爭(三火)出有公平外短板(八水)之長的人才和方案這一統一的亮"火"花,制約人的頭腦領導正月初"登"大位的權力,這是人自己與家庭和集體團結成一條龍創新的指路明"燈(燈字繁體)",其源由是用她(氵三火)制止人與家庭和集體過於公平自"由”(八水)散漫,不團結,軟弱無力的狀況,“油”然而生思祖崇龍的明白之心。

    在此,祝大家元宵節圓圓滿滿,團圓團結快樂!

  • 14 # 郭璽清

    傳說很早以前,莆州城裡有惡勢當道,城皇廟裡的香菸把藍天門燻壞,上天打發一個神仙來到人間察看,倒底怎麼會事兒。

    這一天神仙道人模樣兒出現在人們面前,化著緣,處世不堪。

    一家門上叫了聲,但見主婦應喏:放的苦不去受,百家門上吃便宜,省下了身子。說話間端來半鍁兒糞土,神仙接了舍施,來到河邊,把糞土倒到水,從此水再不清澈了。

    上天聞報,甚是腦怒,決定把莆州用天火燒壞,烈火中新生。一道聖旨下來,火神立刻施法動律。但又一想,若大的地面從那裡燒起?於是又察看放火路線,這一看大吃了一驚。莆州城壞人少,好人多,怎好下得了手?火神真君心腸一一一

    莆州城皇廟的廟官半夜夢醒,大汗淋漓,心跳不止。原來夢中受火神點化,天火焚燒莆州。為救生靈不得不瞞天過海。

    正月十五這天夜裡,滿城煙火,所有的人們都在火堆裡跳躥。

    後來神仙善後,來到莆州發現沒有天火的痕跡,火神東窗事發,斬將臺上吃了刀玄。

    正月十五跳冒火,永遠的傳世下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裡總是有人追著我跑是怎麼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