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車架尺碼與你身高不匹配。比如身高一米65左右騎14.5或15寸的車架、一米7左右騎16寸車架,一米75左右騎17寸的車架,一米8左右騎18寸車架。車架的尺寸是關鍵,不同尺寸,會導致整車與你是否相配。比如我高一米73,騎美利達挑戰者900,15寸的,感覺身子縮著放不開,爬坡時使不上力;換成17寸的後感受明顯改觀。
2,幾個重要配件的尺寸也要匹配:坐墊的高度(怎麼調到適合自己的高度,網上有教程)、把立的長度(以山地車而言,常用的有70mm、80mm、90mm、100mm,比如我的胳膊比其它一米73的人要長一點,因此最後確定的是90mm長的把立)、車把的形狀(分直把和燕把、直把一般是580mm-680mm的長度,適合平地高速和爬坡,燕把在720mm-800mm,適合越野騎 提高操控性)、龍頭的高度(有幾個墊圈是可以上下調整的;龍頭高了,適合高速下坡,但爬坡、頂風、平路的發力踩踏都會用不上勁)、此外,坐墊的前後位置是可以移動的、以上各種長度的把立,各有正6/7 °、0 °、負6/7 °、負10 °、負17 °的上揚或下俯的角度,可以改變車把的高度,這些屬於微調。。。
3,怎麼選、網上也由教程 比如根據自己胳膊長度選把立的長度等,有計算公式的。調的話 找有經驗的老騎友或車店師傅、我是去車店花了400塊做了fitting(靜態fitting、自己身體的和所適配的車架和配件的尺碼引數,都有專業裝置和師傅測得),現在是一天可以玩越野50公里,除了體力要虛脫(畢竟四張幾的人了)外,沒有任何不適,感覺人車配合特好。
4,你說的“腳踏車”,如果是普通坤車、買菜車、共享單車,那肯定是不舒服不好騎的,換一輛帶變速系統的、一兩千塊的混合型城市運動車或山地車(比如捷安特、迪卡儂的),肯定有改善。如果按上面所說,配好尺寸,買輛三四千的更好騎。七八千的則越騎越有力,它不但輕而且對路面的力回饋好,好比穿運動鞋在馬路上跑步(不好騎的,好比在沙地上跑步,它洩力)
下圖,我的幾輛山地車車、第一輛是越野(已被第三輛取代)、第二輛是現用的“山馬”(即山地車壓馬路,照片是車把沒調低之前的,實際要低)、第三輛是現在越野的,三個的車架、前叉、輪子、把立、把橫、坐墊高度等尺碼都不同,特別是第三個,車把明顯高於坐墊(附近有個山坡,有時去放坡騎,車把必須高,坐墊必須低,下坡時才好控制);和第二個山馬車比,它的輪胎粗、飛輪大但牙盤小,是因為越野、走坑窪爛路,經常要用輕踩踏的低速度。這就是說,車 要和自己的用途以及經常去的路面匹配才好騎。第一個車,即可以越野也可以山馬,但兩者都不能盡興或說好騎,因此被換掉了。
車架的“幾何引數”,很重要,要懂的一些。不用管那麼多的引數,有關自己身高、胳膊長、腿內高的三個尺碼,就幾個引數知道即可,上網搜可以學到。不想了解的話,只需要看廠家推薦的尺碼即可,比如第一張和第三張都寫明瞭不同尺碼適配的不同身高。
1,車架尺碼與你身高不匹配。比如身高一米65左右騎14.5或15寸的車架、一米7左右騎16寸車架,一米75左右騎17寸的車架,一米8左右騎18寸車架。車架的尺寸是關鍵,不同尺寸,會導致整車與你是否相配。比如我高一米73,騎美利達挑戰者900,15寸的,感覺身子縮著放不開,爬坡時使不上力;換成17寸的後感受明顯改觀。
2,幾個重要配件的尺寸也要匹配:坐墊的高度(怎麼調到適合自己的高度,網上有教程)、把立的長度(以山地車而言,常用的有70mm、80mm、90mm、100mm,比如我的胳膊比其它一米73的人要長一點,因此最後確定的是90mm長的把立)、車把的形狀(分直把和燕把、直把一般是580mm-680mm的長度,適合平地高速和爬坡,燕把在720mm-800mm,適合越野騎 提高操控性)、龍頭的高度(有幾個墊圈是可以上下調整的;龍頭高了,適合高速下坡,但爬坡、頂風、平路的發力踩踏都會用不上勁)、此外,坐墊的前後位置是可以移動的、以上各種長度的把立,各有正6/7 °、0 °、負6/7 °、負10 °、負17 °的上揚或下俯的角度,可以改變車把的高度,這些屬於微調。。。
3,怎麼選、網上也由教程 比如根據自己胳膊長度選把立的長度等,有計算公式的。調的話 找有經驗的老騎友或車店師傅、我是去車店花了400塊做了fitting(靜態fitting、自己身體的和所適配的車架和配件的尺碼引數,都有專業裝置和師傅測得),現在是一天可以玩越野50公里,除了體力要虛脫(畢竟四張幾的人了)外,沒有任何不適,感覺人車配合特好。
4,你說的“腳踏車”,如果是普通坤車、買菜車、共享單車,那肯定是不舒服不好騎的,換一輛帶變速系統的、一兩千塊的混合型城市運動車或山地車(比如捷安特、迪卡儂的),肯定有改善。如果按上面所說,配好尺寸,買輛三四千的更好騎。七八千的則越騎越有力,它不但輕而且對路面的力回饋好,好比穿運動鞋在馬路上跑步(不好騎的,好比在沙地上跑步,它洩力)
下圖,我的幾輛山地車車、第一輛是越野(已被第三輛取代)、第二輛是現用的“山馬”(即山地車壓馬路,照片是車把沒調低之前的,實際要低)、第三輛是現在越野的,三個的車架、前叉、輪子、把立、把橫、坐墊高度等尺碼都不同,特別是第三個,車把明顯高於坐墊(附近有個山坡,有時去放坡騎,車把必須高,坐墊必須低,下坡時才好控制);和第二個山馬車比,它的輪胎粗、飛輪大但牙盤小,是因為越野、走坑窪爛路,經常要用輕踩踏的低速度。這就是說,車 要和自己的用途以及經常去的路面匹配才好騎。第一個車,即可以越野也可以山馬,但兩者都不能盡興或說好騎,因此被換掉了。
車架的“幾何引數”,很重要,要懂的一些。不用管那麼多的引數,有關自己身高、胳膊長、腿內高的三個尺碼,就幾個引數知道即可,上網搜可以學到。不想了解的話,只需要看廠家推薦的尺碼即可,比如第一張和第三張都寫明瞭不同尺碼適配的不同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