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夜傳媒問答

    一九四二的元旦節,中國美國英國蘇聯差不多26個國家在美國的華盛頓集體開了會,共同研究並簽了《聯合國家宣言》,也就意味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了。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使二戰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反法西斯取得最後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併為聯合國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德、意、日將法西斯戰爭和法西斯暴政強行給予歐洲人民,加快了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和德國戰爭爆發的那天,丘吉爾發表演講,表示對蘇聯給予援助,老美也表示了願意援蘇。1941年7月3日,斯大林格勒釋出演講,表明蘇聯保衛戰“將同各華人民爭取他們的獨立、民主自由的鬥爭匯合在一起”

  • 2 # 馬Dame

    謝邀,國際反法西斯同盟與軸心國不同它經歷了相當漫長的過程,在它形成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發生了中日戰爭,德波戰爭,西歐戰爭,蘇德戰爭,太平洋戰爭!發起同盟國建議的是羅斯福總統!1942年1月1日,美蘇英中等國家簽訂了聯合國家宣言,終於使分散的區域性戰爭結成統一戰線,參加宣言的各國國家領導人圍繞打敗德意日羅匈等軸心國開始統一制定作戰計劃。參加聯合國家宣言最初是26個國家,至戰爭結束時共有47個國家加入反法西斯陣線,凡加入該協定的即為同盟國。如果說1937年是對抗軸心國的戰爭,那麼從1942年起就為反法西斯戰爭!

  • 3 # 戰史解碼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並不是因為英美等國的良心發現,最初只是為了共同利益而結盟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德國入侵波蘭就已經爆發,但針對軸心國的反法西斯聯盟直到1942年才正式成立,而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初也不是什麼正義之戰,這其中有著太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為什麼如此呢?反法西斯聯盟又如何成立的呢?這不得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開始談起

    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不僅喪失了大面積的領土,還要償還英法鉅額的賠償,德國民眾倍感屈辱,迫切希望國家再一次強盛起來。希特勒就是利用了民眾的這一心理,逐漸掌握了國家的政權,不得不承認的是德國確實在希特勒的帶領下確實逐漸強盛了起來。強盛起來的德國難免會希望突破一戰帶給德華人的枷鎖(或者說德國根本不服英法同盟)。

    為此,德國開始擴充軍隊,增強軍事實力(英法的縱容害人害己),以便在一次與英法叫板。從這方面來講,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是一戰的繼續,其本質仍然是因為歐洲資本主義列強之間利益不均而爆發的。(除了這一點,20世紀初席捲各國的經濟危機也促進了二戰的爆發

    作為反法西斯同盟中重要一方的蘇聯最初為了自身利益,並沒有反對德國法西斯,甚至還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與德國一道瓜分了波蘭。在歷史界,一般將德國閃擊波蘭作為二戰的開端,可照此看來,蘇聯也是二戰爆發的罪魁禍首。

    美國在二戰的初期,更是因為中立法的存在,而對德國不問不問,甚至還向戰爭雙方倒賣軍火,大發戰爭財。直到英法聯軍在歐洲戰場被德軍打得潰不成軍,美國才漸漸意識到,如果任由德國繼續發展壯大,勢必將會威脅美國的國際地位,這才決定站到英法一邊與德國對抗。

    在二戰爆發之時,作為軸心國的日本早已侵略中國多年,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法西斯的行徑早已暴露無疑,可英法美也只不過口頭上喊喊反對而已。

    二戰初期的局勢與一戰何其相似,所以筆者認為,二戰的爆發仍然是列強之間的利益之爭。

    那麼這場戰爭是如何演變成反法西斯戰爭呢?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後,將三國徹底綁在了一起,意圖共同瓜分世界。緊隨其後的巴巴羅薩計劃,更是使德國與蘇聯決裂。面對一時橫行霸道的軸心國集團,各方已經無法獨立應對,迫切需要團結起來,共同抵抗軸心國。

    在此情形下,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向正義之戰轉變,以中英美蘇為首的各國開始放下各自的利益糾葛,排除政治偏見逐漸站到一起,共同對抗法西斯集團。反法西斯同盟正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誕生的。

    當然即便如此,因為這一聯盟內部的各國社會制度不同,作戰目的也不完全一樣。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企圖在打敗德、意、日的同時,也希望削弱蘇聯和各國的人民革命力量。因此,在反法西斯聯盟內部一直存在著矛盾和鬥爭。

    但不管如何,經過這次戰爭的洗禮,世界上的所有具有正義性質的國家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戰線,即: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 4 # hording

    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是指二戰時期為了對抗軸心國集團而建立的國家聯盟。國際反法西斯同盟主要的國家包括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加拿大、澳洲等幾十個國家。

    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中的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國旗

    波蘭敗亡後,1939年11月,美國國會修改中立法,允許外國在付現款和自願條件下購買美國武器。這實際上有利於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畢竟制海權還是在英國手中)。

    1936年德意“柏林-羅馬軸心”形成,11月,德日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11月,義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Treaty of Triply Alliance),1941年12月德意日三國又簽署了《德意日聯合作戰協定》,這標誌著德意日法西斯軍事同盟正式形成,加速了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德意日軸心國的國旗與軍旗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投降以後羅斯福在1940年12月發表演講,要進一步援助英國,“成為民主國家的大兵工廠”。這樣,1941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正式名稱為《促進美國國防的法案》,An Act to Promote the Defense of the United States),授權總統可以用出售,轉讓,交換或者租借的方式把戰爭物資提供給英國、法國、中國以及蘇聯和其他盟國。大部分的援助是免費的,一些物資向船隻在戰後是被歸還。作為回報,美國獲得了盟國領土上的陸軍和海軍基地的租借權。這樣美國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但在實際的行動中,已經是站在了德意日軸心國的對立面。

    租借法案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蘇德戰爭爆發當天,丘吉爾發表演講,宣佈給蘇聯以力所能及的援助,美國也發表了願意援助蘇聯的宣告並開始借英國之手給予蘇聯軍事援助。1941年7月斯大林發表講話表明蘇聯衛國戰爭不僅是為了保衛蘇聯,而且要幫助那些,被法西斯奴役的歐洲各華人民。從這個角度說,包括英美在內,給予蘇聯的軍事援助是蘇聯能夠擊敗德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西洋憲章》的簽署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範圍進一步擴大,英美需要進一步協調反法西斯戰略,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在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紐芬蘭不進的美國軍艦上舉行了會晤。1941年8月13日兩位首腦簽署了《大西洋憲章》並在14日正式公佈。大西洋憲章共八條,宣佈了對德作戰的目的和戰後處理德國的方式並表明雙方不追求領土和其他方面的擴張,不承認法西斯侵略擴張造成的領土變更,強調民族自決、貿易平等、公海航行自由、削減軍備,尊重各民族自由選擇政府形式的權利。《大西洋憲章》對於動員世界各華人民,加強反法西斯同盟,打擊德意日侵略,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尤其是美國作為非交戰國與英國發表這個宣告,對德意日是個沉重打擊。1941年9月24日九個被佔領的歐洲政府(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盧森堡、荷蘭、挪威、波蘭、南斯拉夫和自由法國)簽署這一憲章。同日,蘇聯發表宣告贊同憲章的基本原則。這表明《大西洋憲章》不僅表明英美兩國在反法西斯基礎上建立聯盟,而且是反法西斯各國進行反法西戰爭的綱領性檔案,也是後來聯合國憲章的基礎。

    漫畫:《大西洋憲章》

    1941年9月22日,美國總統特使哈里曼、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與英國軍需大臣比弗布魯克召開三國莫斯科外長會議,商討如何有效援助蘇聯作戰。這對推動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促進英美蘇三國戰時合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英美對日宣戰,德意也向美國宣戰,美國正式參戰,中國也向德意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這一背景下,1941年12月22日英美首腦倡議所有對軸心國作戰的國家簽署同盟宣言。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表明贊成《大西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強調戰勝共同敵人的重要性,保證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和德意日法西斯作戰,與盟國合作,不單獨和敵人媾和。《聯合國家宣言》簽署和發表,標誌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到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加入反法西斯同盟的國家達到52個。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以上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髮變白了以後,還能自然變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