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蝴蝶168059524
-
2 # PM宋先生
關於手機外觀抄襲這件事情,在中國市場主要有兩個非常經典的案例:
第一個是當年魅族推出的第一款智慧手機M8。作為中國產MP3的巨頭,黃章帶領魅族在2009年毅然進入智慧手機市場,端出了在中國產智慧手機跨時代的作品,以至於在當時形成了粉絲徹夜排隊搶購,一機難求的局面。但是M8因為外觀和系統操作介面與iPhone非常相似,被蘋果告上了法庭,也是蘋果唯一一個控告的中國手機廠商。第二年就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停產,最終導致魅族損失了幾個億的研發費用。
第二個是後期的OPPO R系列手機。從2015年的R9,一直到2017年的R11,連續三年的機型,OPPO在設計上都瘋狂致敬iPhone 6系列,包括UI上面也越來越靠近IOS。當然,這樣的設計帶來的就是OPPO手機在三四線以下的線下門店銷售亮出奇的好,一度給OPPO貼上了“廠妹機”的 稱號。以至於現在OPPO為了重新樹立品牌形象,洗清黑歷史,放棄了R系列該用Reno系列。
那麼話說回來,對於手機外形設計來說,有三個廠商的貢獻是舉足輕重的:HTC、三星、蘋果。我們就挨家挨戶來談一談。
HTC,大屏與金屬如今聊起HTC,只能用一句“恨鐵不成鋼”來形容。這家在90年代就開始自建工廠幫助戴爾、惠普代工製造PDA(掌上電腦)的廠商,對比起蘋果和三星來說,都有先發的優勢。比如說HTC自建工廠,先代工然後自己推出多普達品牌,在製造工藝上有自己的積累;比如說HTC在觸控裝置上的經驗,對於多點觸控手勢的理解,也要比蘋果和三星更早。
實際上在2008年到2012年安卓手機發展早期,HTC就一直是安卓陣營的旗艦機皇,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0%,把三星、摩托這些品牌甩在身後,市值一度超過了千億美元,風光一時。但是最後因為專利積累不足,被三星用專利戰攻擊;在產品線上也發力不足,後期開始打機海戰術,並且沒有拉開產品之間的差異,逐漸被三星在國際市場超越;在中國市場差異配置,定價偏高,逐漸也被中國產廠商超越。
不過HTC對於手機設計的影響,主要就在於大螢幕和金屬機身上。
在iPhone還在堅持3.5寸螢幕的時候,HTC就開始推出4.0、4.5這樣的巨屏機器,比如說當年號稱“刷機小王子”的HTC HD2,2009年用上了一塊4.3寸的螢幕,視覺觀感遠超同時期的其它產品。這也直接導致安卓廠商直接就跳出了喬布斯所謂“3.5寸螢幕是最完美的手機尺寸”的設定,利用大螢幕的優勢贏得了消費者。
在多數智慧手機還在用塑膠機身的時候,HTC由於之前在PDA行業積累起來的製造工藝,同時也有自己的工廠,更方便生產,率先開始使用金屬邊框的機身,以及後續推進的全金屬機身。2010年推出的HTC G7,採用金屬邊框,同樣是當年的安卓機皇,唯一可以與iPhone 4正面競爭的機型。2013年的HTC One(M7),是全金屬手機的巔峰作品,整個機身使用一整塊鋁板雕刻而成,整個加工耗時超過60小時,HTC做的不是手機,而是工藝品......
三星,塑膠與曲面玻璃三星電子,作為三星集團最賺錢的公司,在科技數碼領域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三星手機,從90年代的大哥大開始,一直到2G時代的功能機,3G時代的智慧手機,4G時代穩坐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廠商。應該是全球唯一一家成功跨越了整個移動通訊時代的品牌。
三星的機器能夠成功,核心是因為三星自己掌握了整個產業鏈上的設計和製造能力。處理器、螢幕、儲存晶片、相機感測器、電池,三星應該是唯一一個可以不依靠第三方供應鏈廠商,自給自足的手機生產商。有這樣的整合能力,三星在全球退出了很多價效比極高的千元機型,是的,你沒看錯,三星穩坐世界出貨量第一名,靠的不是S系列和Note系列,而是壓根不賺錢的A系列和J系列。
不過三星對於手機設計上的貢獻,主要是塑膠和玻璃上的全新應用。
從三星S系列誕生開始,一直到三星S5,真正6年左右的時間,其它手機廠商從塑膠變成了金屬,準備尋找第三種材料。但是隻有三星,被稱為“萬年塑膠”。雖然三星從S3開始,就從HTC的手中接過了安卓旗艦的位置,並且推出了更大螢幕的Note系列,但是三星在全金屬時代堅持使用塑膠機身,可拆卸電池結構,被不少消費者吐槽。但是三星在塑膠上的運用,不得不說還是非常出色,S3系列光滑的鵝卵石造型,Note系列的類皮革觸感,S5上更是把塑膠做出了金屬感覺......也算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三星並沒有加入全金屬手機的陣營,這一點我也不清楚當時南韓人到底是怎麼想的。但是三星憑藉其在供應鏈上的優勢,外加上傳聞從蘋果設計團隊高薪挖來了設計師,在Galaxy S6上,採用曲面螢幕和3D曲面背板機身的設計,算是真正開闢瞭如今玻璃機身的全新工藝。從此之後,三星旗艦系列一直就被視作為安卓旗艦代表,到了今天也是一樣。正面曲面螢幕+背面3D玻璃機身,中間嵌入金屬邊框,成為了至今都在使用的設計。
蘋果,內外結構代表說起智慧手機,不提蘋果肯定是不可能的。畢竟作為智慧手機行業貢獻最大的奠基者,蘋果對於智慧手機的產品定義,直接決定了我們現在使用手機的整個體驗框架。如果說當年喬布斯使用的是另一套邏輯,很難說我們現在的手機就一定是目前這樣的形態。
毫無疑問,iPhone的成功,在於本身對於使用者使用體驗上的極致最佳化。在iPhone之前,觸控式螢幕手機主要還是兩種:一種是諾基亞、摩托羅拉這些老牌企業推出的電阻式螢幕,依靠觸控筆指指點點;另一種是多普達這樣的搭載Windows Mobile系統的手機,同樣也是依靠觸控筆指指點點才行。但是iPhone搭載的IOS,從底層的互動上就是為手指操作所設計,自然也就更加易用,體驗更好。
不過iPhone在設計上的主要貢獻,核心還是蘋果對於工藝方面的追求。
如果你用過前三代iPhone,對比起其他競品,不難感覺蘋果在用料上的誠意。尤其是iPhone 3Gs,背面採用了類似鋼琴烤漆的工藝,摸起來非常舒服,弧度控制讓握持手感也更好,同時還有金屬邊框,正面是一整塊玻璃面板,加上回彈舒適的Home按鍵。iPhone 4也同樣如此,採用雙面玻璃設計+金屬邊框設計,整體配重非常有質感,用喬布斯的話來說:它看起來就像徠卡相機那樣精美。
外觀之外,還有蘋果對於機身內部結構上的不斷進步和最佳化。在iPhone 3Gs時期,蘋果採用的還是AB主機板,中間電池的設計。到了iPhone 4時代,蘋果開始嘗試整塊L形主機板的設計。從iPhone 5一直到iPhone 7,蘋果逐漸將L形主機板變成了I形主機板,整合度越來越高,主機板越來越小。到了iPhone X之後,蘋果正式採用雙層主機板的設計,能夠有更多的空間放下更大的線性馬達、外放喇叭等零部件。
無論你是否承認,我都不得不說,HTC、三星、蘋果,這三家廠商,在設計和工藝上,對智慧手機市場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除此之外還有小米的陶瓷機身,OV的升降結構等等。多點開花,相互學習,收益的是消費者,反而是一件好事情。
-
3 # 科技一格
隨著智慧手機的發展,手機外形的設計的也越來越趨同化。追求極致的全面屏,後置多鏡頭排布的設計,其實沒有誰在模仿誰,這是在智慧手機發展趨勢下的妥協。
為什麼消費者會產生各大手機廠商的設計越來越相似的感受呢?我們先從這幾年智慧手機外觀設計發展的來看:
2017年蘋果的iPhone X首次採用劉海屏和豎置相機排列設計,隨之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也開始使用這樣的設計,基本上2017到2018年大多數中國產手機採用了劉海屏的設計。當然其中也將只有蘋果和華為的劉海有3D結構光面部解鎖。2019年,各大手機廠商的產品開始採用水滴屏。另外一下手機採用彈出式前置攝像頭設計,讓手機開始從輕薄路線變成又厚又重。採用這樣的結構帶來了真全面屏,導致機身較重,目前看來依然是缺陷設計。而大多數手機的後置鏡頭也都採用“奧利奧”設計。2020年,我們看到各大手機廠商的旗艦機都採用了挖孔屏。目前可以看出挖孔屏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一來佔螢幕面積小所以非常容易適應,二來是不沉重,握持舒適,三是能省下更大的空間放下更多更好的元器件。手機後置攝像頭的也大多采用矩陣排布,應該是堅果 Pro3開始才用這樣的設計。除了螢幕和後置鏡頭的設計以外,還有直板屏與曲面屏之爭。
曲面屏最早是三星手機開始採用的,不過這幾年,慢慢的曲面屏開始成為安卓旗艦機必不可少的配置。
曲面屏的優點是更美觀,而且能讓手機顯得更薄,能夠打造出手機無邊框的視覺效果。曲面屏的缺點是還無法有效解決綠邊情況,會產生誤觸,成本較高。手機外形設計趨同化的原因有哪些?螢幕技術大幅進步、屏佔比越高手機正面就越一致。
之前手機的屏佔比在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之間,現在手機的屏佔比都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之前各大手機廠商基本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比如魅族手機的腰圓、小圓圈,努比亞手機的小紅圈等等,可現在為了高屏佔比,手機正面各家廠商基本上都差不多。為了提高屏佔比中框形態也必須是圓角矩形,帶來的視覺差異化遠沒有四年前各家百花齊放來的強烈。這其實就是為了配合高屏佔比,廠商削減自己正面獨有的工業設計的過程,同時螢幕技術停滯無法給螢幕形態帶來許多差異化。
目前三星、華為都開始發展摺疊屏手機,比如目前的三星Flod,華為Mate XS等,也能是未來手機的另外一種設計方式。今年三星最新發布的三星Galaxy Z Flip就讓人眼前一亮,復古的翻蓋設計配合摺疊屏技術,可以說既時尚又有科技感。
技術的進步,設計也會越來越多完善隨著手機螢幕技術的發展,很多手機廠商也會設計出一些頗具辨識度的產品,手機廠商也會逆流而上,設計的越來越好。
回覆列表
手機圈相互模仿是正常的事,無論是外觀還是系統,這麼多廠商總會有在某一方面突破的,比如蘋果的劉海屏、暗黑模式,OPPO的快充、華為的多攝像頭等,只要方向對,競爭對手就會跟上,方向不對模仿也沒用(4K螢幕、金屬機身、升降式攝像頭等)。
模仿雖然看起來不好,但會使產業鏈更成熟,手機的成本就會更低。因為手機廠商並不會獨自存活,要依靠供應鏈,每個元器件都是其他廠家生產的,產量高單價就會更低。
現在手機外觀看起來差不多,但還是有差異的,背殼的材質、紋理、曲面都不一樣,雖然沒多大用,但會影響手感。同樣都是浴霸攝像頭,有的就很順眼,有的就不和諧(Mate30與Nova5Z)。
現在華為三星都在發力摺疊屏手機,至於會不會成為主流還不好說,起碼是個不錯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