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的興盛時代
-
2 # 時代電商雜談
威馬是黑馬還是套路,是否真的募資200億,這200億又都真的是融到的純金額麼?這些問題都要從威馬的成立背景與融資概況著手。
今年2月份,沈輝表示威馬只是募資200億。瞭解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都知道,這個圈子的募資可不僅僅只是指股權融資,偷換概念造成外界混淆可以說就是威馬的套路之一。
再來比對威馬和同行的投資方,目前威馬只公佈了A輪、B輪的投資,B+輪暫且沒有公開資訊。從中可以看到威馬的投資方可以說是相當少了,資訊顯示至少有7家。反觀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它們的投資方都是至少20家上下,資方少於同行,公佈的募資金額卻遠超過同行,這樣一說來威馬的投資方數量明視訊記憶體在反常的偏少。
而且將威馬排名國類網際網路汽車企業中第一高估值的獨角獸榜,內部人士很多都知道那上面上榜的很多企業真實的估值報價不過就在100億——130億之間,其中的水分可見有多大。
威馬沒有公佈的最新一輪融資情況,以及相比獲得的鉅額投資,投資方數量顯然不匹配,可以說是疑點重重,量產車還沒上市,是不是黑馬不好說,但可以看出威馬深諳套路啊!
-
3 # 摩羯小哥愛新聞
研究了一下威馬要推出的車型,尤其是內部的中控臺,看起來有點兒特斯拉的味道。是不是可以說,中國汽車製造的背後,尤其是新能源車,還跳不出模仿他人、他國的軌道?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道路上,模仿其實也不可怕,關鍵是要從模仿中有所學習、吸收,然後創新,進而走一條自己的創新之路。在這條發展的道路上,融資是必不可少的,但融資不能成為發展的噱頭,而應成為發展的助力。也不能成為以此判斷其是否是業界黑馬的衡量指標。
所以說,對於新創企業而言,通常不能看在多長時間內融到多少資本而判斷企業的發展前景,尤其是現在的我們還處於一個過剩資本無處安放的時代,而要看其創新的亮點、支撐發展的核心,有沒有獨特的技術,比如特斯拉其先進的和高效率的電控技術(電動車關鍵在於電池、電機和電控)和未來發展的潛力,也就是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才是支撐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融資只是一個指向性的變數,很多企業成也資本,敗也資本。資本嗜血的本性難移,通常是耐心不足。只要能拿回自己的那部分,或者是該得的那部分,其他的會成為浮雲。摩拜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且就在眼前。
-
4 # 八月的記憶94
很多人都說,車從來不是錢堆出來的,車是正真意義上慢工出細活的東西,先不說威馬的募資200億元人民幣到底是真是假。資金只是次要的東西,大家都知道汽車行業一直是個比較燒錢的行業,充足的資金只是必要而不充分條件,貴在創新和堅持。我不知道沈暉帶領的威馬能走多少年,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5 # 念著你763
這幾年,冒出來了許多的星型電動車品牌,動不動就開始釋出新車,就拿威馬釋出的EX5來說,說其是創新,但這種創新在其他企業身上早已出現。在威馬汽車亮相釋出會當晚,號稱要做好產品的威馬並沒有過多地介紹首款量產車型EX5,而對於外界最為關心的三電技術以及產品續航等也是避而不答。從中也可見端倪了吧,請威馬不要一直停留在模仿階段。
-
6 # 遇見八月86
我只是很好奇,一年半就能募資200億元,募資真的有那麼容易麼?可以在短時間募資那麼多錢,這個速度的確令我有些詫異了,此外,造車真的有那麼簡單麼?感覺就像是流水線生產一樣,幾秒就是一輛車,未免也太嚇人了。為一條電路,路徑,零部件都有寫不完的測試,我只想問威馬是怎麼做到的?
-
7 # 相識夏末620
其實威馬也不是像大家說的那樣,是從零開始的企業,威馬可以說還是比較低調的,從13年即開始籌備造車了,4年的時間也足夠一臺整車的誕生流程了吧,此外沈暉本身就是做汽車供應鏈管理出身的,整個公司團隊多數也是來自主機廠,專業性還是很強的,我不知道威馬的未來是怎麼樣發展的,但我表示很期待。
-
8 # 在遠方240
威馬如何發展,還是保持在一個觀望的態度吧!新勢力造車之間的競爭,的確有些意思,創始人資本123456ok的持續性以及團隊,都是新勢力造車的必要的三點,威馬的潛力我不敢說,一切還靠威馬能否找到消費者的痛點,找準市場。是逆襲成黑馬,還是曇花一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回覆列表
題主既然說到了威馬上了獨角獸名單,那又是否知道,這份獨角獸名單,其實是一所民營諮詢機構撰寫的,公信力可謂是大大存疑。
與此同樣的存疑的還有威馬對外宣稱的募資200億,我們來看威馬和蔚來的融資情況。
行業內有個不成文的說法,拿不準時就跟投BAT三位網際網路大佬。百度與騰訊都是兩家都投了,但明顯對蔚來的投入比例都更大,跟風的小投資人自然會跟著大方向站隊,那麼威馬是遠超同行拿到200億的呢?可以說是套路滿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