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浪前行奮鬥不止

    女媧的原型和起源是什麼,為什麼女媧會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女媧是上古女神,也有真實原型,在《山海經》、《淮南子》、《楚辭》、《水經注》、《太平御覽》等古籍中都有她的影子存在,其實,女媧是中國上古母系氏族一位首領,她帶領族人生活在河南嵩縣池曼山西麓至汝水沿岸,她的偉大功績在於治水、讓族群繁衍壯大、建立婚姻制度、創造樂器。

    我們只聽說,女媧造人和女媧補天。卻沒有聽說,女媧是怎麼出現的。在屈原的《楚辭·天問》當中,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提出了一個疑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媧有著特殊體型,是誰將她造成這樣?”連兩千多年前的大詩人屈原都在問這個問題,都沒找到答案。可見問題的難度,不是一般人能回答的。可以說,女媧的原型和起源都無可考證,這個問題根本沒有確切的答案,只能靠猜測。

    在人類的早期信仰中,很多地方的先民,都將巨蛇作為圖騰去崇拜。比如說中國的女媧、希臘神話裡的厄客德娜、閃族神話裡的阿塔爾伽提斯等等神話人物。她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女性神靈,且都具有人的上半身和蛇的下半身。難道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先民都商量好了嗎?要不然怎麼會把自己的祖先,描述成人首蛇身的模樣?

    古人並不知道胚胎是如何成長的,更不知道這種奇怪的傢伙如何演變成人。但是豐富的聯想能力,還是讓他們把這種胎兒,聯想到男性的生殖器;或許在他們的眼裡,這些胚胎是男人的傑作。男性的生殖器,毋庸置疑,在某種形態下是有點兒像蛇的、或者說是像龍。因此,對於女媧的崇拜,更多情況下是一種生殖崇拜。

    在歷史神話傳說中,蛇被古人賦予美好善良的形象。比如人首蛇身的女媧,共工頭撞不周山,把天撞塌,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心人間受苦,煉出五色石補天。

    同時,由於蛇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是永恆生命的象徵。女媧與伏羲作為華夏民族的祖先,最早的形象均是人首蛇身。

    上古時期龍是神靈,通常也皇帝為真龍天子,皇帝的服飾上也刻畫著龍騰,表達一種力量的推崇,對皇族的敬畏。

    古人喜歡龍一類的東西,據說蛇修煉後飛昇就是龍.所以經常有蛇身的說法。他們是神話中的神,傳說他們在凡間時,因為凡世濁氣太重太濃,下身化為蛇尾。

    而蛇為龍的雛形,更能表達出女媧為人之造物主的形象。

    所以女媧則被塑造和虛化成人面蛇身,如電視劇中《仙劍奇俠傳》,《白娘子傳奇》出現的人面蛇身的形象就可以徹底解釋其緣由了。

  • 2 # 胖哥侃歷史

    今人總是根據現有的知識去理解和解釋上古傳說中的種種奇異之處,得到的答案未必是正確的。

    或許古代就存在著人首蛇身的種族,只不過他們數量稀少,最後因為種種原因,不再出現在人們視線當中了。

    當然,現代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女媧蛇身是出於古代的圖騰崇拜,具體的內容我就不多做複述。今天想說的是人首蛇身的並不是女媧一個人,而是一個族群。伏羲也是人首蛇身,水神共工也是人首蛇身,其手下的相柳也是人首蛇身。如果是圖騰崇拜,往往是虛構崇拜一個偉岸的個體,完全不需要虛構出整個族群都是一樣的統一特徵。

    當然,這些僅僅是猜想。但遠古時期缺乏文字資料記載,現在關於女媧的說法無非都是後人臆測猜想的結果。

  • 3 # 紅塵如鏡

    女媧,是華夏神話中的頭號女神,但其實她的傳說並非只是杜撰,而是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畢竟中國文化的源頭,如果一直追溯上去的話,其實就是神話。

    《說文解字》:“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女媧的傳說,反映了兩件事情,第一,當時尚處於母系氏族,女子為尊;第二,當時主流的圖騰崇拜是“蛇”。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說明。

    母系氏族

    所謂的母系氏族,乃是上古社會的一個階段,絕考證大約存在於後石器時代,而且至今仍然有很多如苗族、哈尼族、侗族、瑤族、門巴族等少數民族還存有其遺留的習俗。

    而所謂的母系社會,指的就是整個家族甚至部落都只源於一位女性——換句話說其餘所有人都是這位女族長的子孫,而且全家族都是以母方世系組成血緣集團,每個人都終身隨從自己母親的母系大家庭、家族及氏族。

    女媧,毫無疑問的就代表了當時掌握無數氏族的女族長,她未必是某一個人的原型,應該是成千上萬的“祖母”中抽象出來的。

    而作為三皇五帝——這些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中唯一的“女性”,尤其是經歷過後續長達三千年左右的父系氏族的打壓之後依然尚存,只能說明女媧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抹去。

    圖騰崇拜

    女媧的形象是人頭蛇身,這背後其實代表的是當時的“蛇”圖騰崇拜。

    早期的先民們由於生產力和科技的極度低下,導致他們對於風雨雷電等一系列自然現象無法解釋,只能認為是天神的行為,因此就有了許多的“自然”崇拜,也就是圖騰。

    而在當時南方的許多氏族之中,他們對於蛇這種沒有手腳卻爬得飛快,而且咬人就死的特性感到震驚和畏懼,然後逐漸就形成了崇拜,就是蛇圖騰,所以他們心目中的女神也應該是這樣“人蛇合體”的

    其實不光是女媧,她哥哥羲皇以及神農氏也都是一樣的型別,表明了在當時擁有這種信仰的種族不在少數。

    而蛇圖騰,其實就是我們漢族後期龍圖騰的雛形——只不過是加上了鹿角,牛頭等等五花八門的圖騰,才形成了一個本不存在的特殊生物,一直流傳至今。

    紅塵君說

    因此,女媧的存在並非子虛烏有的傳說或者是迷信,而是當時先民們的生產和文化背景的折射。

    它說代表的,正是當時“母系氏族”,以及“蛇神圖騰”的精神信仰。

  • 4 # 祗樹

    難道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先民都商量好了嗎?要不然怎麼會把自己的祖先,描述成人首蛇身的模樣?

    先民在探索未知領域的時候,或許發現了人首蛇身的祕密,因此才對她進行崇拜。

    既然如此,探索哪一個未知領域,才能發現人首蛇身呢?

    上古時期,遠古先民處於刀耕火種的時代,人的數量決定部落的存亡。想要擴大部落,必須提高生育能力。為此,當時的人們對繁衍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古人並不知道胚胎是如何成長的,更不知道這種奇怪的傢伙如何演變成人。但是豐富的聯想能力,還是讓他們把這種胎兒,聯想到男性的生殖器;或許在他們的眼裡,這些胚胎是男人的傑作。

    男性的生殖器,毋庸置疑,在某種形態下是有點兒像蛇的、或者說是像龍。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三國演義》裡的這一段關於龍的描寫,是不是非常眼熟呢?能大能小,能吞能吐,還能噴射異物;用的時候拿出來,不用的時候裝好。不僅龍如此,蛇亦如此。可能那個時候,龍還沒被古人瞎編出來,因此只好拿蛇充門面。

    因此,對於女媧的崇拜,更多情況下是一種生殖崇拜。

    剛剛我們也講到了,女媧這種人首蛇身的形態,是在觀察胎兒的胚胎之後發現的。胚胎是在哪裡發現的呢?女性的子宮。子宮的位置,在腸子的下邊。

    由於醫學知識的欠缺,在古人看來,男女雙方進行親密接觸時,男性的蛇進入女性的體內,將女性的腸子變作胎兒,經過十個月的培養,分娩出嬰兒。

    迫於部落規模的壓力,女性需要更多的生育後代,這樣才能使得部落延續下去。一個女性終其一生又能生下幾個呢?古人一合計,那就十個吧!因此,我們就看到了女媧之腸化作十位神人。

    邏輯與古籍是不是神奇的重合了?或許,古人真的是這麼想的。

    本文節選自《精神病院異聞錄》

  • 5 #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一句話,由於原始人很崇拜蛇,而女媧又是一個備受尊重的神人,所以將兩者合二為一愈加突出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和神往,實際上伏羲不也是人首蛇身嗎?至於古人崇拜蛇的原因嘛,也很簡單。

    其一是由於蛇繁殖才能很強,古代關於人的繁殖還是很重要的,因而古人對蛇敬重。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 6 # 煙火氣裡讀歷史

    現在的資料都沒有記載女媧的起源,所以只能是推測。

    曾有訊息傳出,馬來西亞中國報的中國記者,在吉隆坡武吉加里爾體育館場內採訪球員時,在玻璃窗展示館大廳意外發現人頭蛇身的標本。據說發現人頭蛇身怪物是在印尼東部的一個偏僻的深山裡頭。

  • 7 # 深夜聊齋

    女媧是傳說中上古時期的始祖首領,伏羲的妹妹,她人首蛇身,主要功績是捏土造人、煉石補天、積蘆灰止洪水等等。

    可見,人類一上來就是有差別的,有的是女媧親手捏的,而有的就是泥點子啊!

    而至於女媧為何是人首蛇身,則跟上古時期人們崇拜的圖騰有關。

    在龍的形象產生以前,中國的古人類將大蛇最為自己的崇拜物件和圖騰。

    當然,現在還有一種更加奇妙的說法,認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為蛇的這種生物,是上古時期造訪地球的外星人的形象。

    而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們從地球上絕跡,這個不得而知。

  • 8 # 古今事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女媧是大地之母、人類之母。據說她花六天時間創造了各種動物,又在第七天用泥土製作出與自己相似的人類。此外,在共工怒觸不周山,使得天空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時,也是她煉石補天,才終於拯救了凡間。

    在後世,女媧地位十分高,被尊為人文始祖、婚姻女神。

    和許多其他神話人物一樣,關於女媧的故事在歷朝歷代有著許多種不同的說法,無數文人學者對女媧的生平事蹟、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作為神靈,女媧的誕生和成長,直至創造並幫助人類征服自然的一生是相當不凡的。

    在許多故事裡,女媧都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登場。那麼,女媧的原型和起源是什麼,為什麼會是人首蛇身呢?

    早在成書於戰國至西漢的中國著名志怪書籍《山海經》中,就有著關於女媧的記載。不過書中卻並沒有直接描寫女媧,而是敘述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這十人是女媧的腸子所化,居住在廣闊的原野上。

    在目前發現的最早一版《山海經》,即晉代學者郭璞註釋的《山海經傳》中,對"女媧之腸"解釋道:"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與《山海經》最早成書的章節處在同一時代的著名詩人屈原也曾吟詠過女媧,在他的名作《天問》中,他感嘆道:"女媧有體,孰能匠之?"

    從這兩處記載可以看出,早在先秦時期,女媧的形象便已經是遠古時代的偉大女神了。至於她的生平事蹟,暫時還沒有人對此進行過記載。

    到了東漢時期,以博學多聞著稱的泰山太守應劭編寫了一本民俗著作,名叫《風俗演義》,其中不但有著許多百科全書似的知識,也蒐羅有不少妖魔鬼怪、神話傳說。也是在這本書中,"女媧造人"的故事最早出現,並由此被後世廣泛傳播,成為了其代表性的事件。作為一位女性神明,女媧身上有著濃重的母系社會烙印。

    一方面,她捏土造人,孕育了世間萬物;另一方面,《堯典》中還說女媧開辦"春社",讓人們趁著春天祭祀神明的機會談情說愛,以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和繁衍。

    上文提到過的《風俗演義》中也曾寫道:"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可見,女媧便是人類早期處於母系氏族時,德高望重的"一族之長"的象徵,這便是其原型。

    至於起源,早在先秦時期,民間關於女媧的傳說便已經廣為人知了。她的事蹟,大抵發源於民間,也興盛在民間。人們將其視為擁有生育、繁衍力量的偉大神明,對其十分敬畏。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口口相傳,以及文人們的各種記載和創造,女媧的形象逐漸清晰,也更加被人們尊敬。

    關於女媧廣為人知的"人首蛇身"形象,從屈原起便有對其具體模樣的追問。對於屈原"女媧有體,孰制匠之"的疑問,東漢文學家王逸評論道:"傳言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其體,如此,誰所制匠而圖之乎。"可知戰國屈原的時代,女媧還沒有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形象,而到了東漢之時,女媧人首蛇身形象的說法便已經初步推廣開了。

    除了史料典籍,我們也可以將目光放在文物上。

    漢朝時,畫像磚是記錄的重要載體,不管是歷史事件還是人物形象,畫像磚上都能夠進行記錄。而女媧作為人們心目中重要的神靈,也出現在了磚上。

    湖南長沙的馬王堆遺址因屍身千年不腐的女屍而知名,其實,墓葬中許多其它文物也十分具有價值,比如被郭沫若認為是女媧像的帛畫。

    儘管帛畫上的人物存在爭議,但是女媧的可能性很高。在漢朝其它畫像磚中,也存在有女媧和伏羲的人首蛇身像。要說為何女媧是這個形象,我認為這和蛇的生育特點有關。我們知道,蛇一般會一次性生下許多顆蛋,不久後蛋殼破碎,小蛇誕生。在古人眼裡,這是多子的象徵,而女媧作為生育之祖,有著蛇身更能體現其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股市大跌時,我們常說“蒸發xx億”,蒸發的錢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