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世交往時,切忌心直口快。心直口快的人,往往容易得罪人,不管你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只要經你的口說出,就可能對別人造成無形的傷害。那麼,在與人交往中如何說話才能既表達自己的意思又不得罪人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法則就是——如果要說難聽的話,一定要注意場合、時機與表達方式。許多人不注意這一點,只圖個痛快,衝著別人滔滔不絕,事後又擔心朋友的面子掛不住,或是埋怨朋友沒有贊成自己的觀點。一來二去,事端也就生出來了,矛盾也就在所難免,好端端的朋友會很快成為死對頭。 小劉與小李在同一車間工作。一次,小劉向小李借了100元,事後好長時間都沒有還對方,並且對此事隻字不提。這讓小李非常納悶,他想張口問對方,又怕因此傷了對方的面子,也顯得自己小家子氣;不問吧,對方又好像忘了這件事。所以,這件事讓小李很傷腦筋。其實小劉從來就沒有忘記這件事。那他為什麼就是不還小李錢呢? 話還得從一年前說起。一年前,小李剛來車間時,小劉為小李墊付過100元飯錢,事後,小李竟把這件事給忘了。好一段時間,小劉也像現在的小李一樣矛盾,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於是向小李借了100元。 按道理,只要一方把事情說明了,相信大家誰也不會計較什麼。但小李卻是個急性子,見小劉沒有還錢的意思,於是逢人便說。一次,他們在一塊吃飯時,小李聲稱自己的飯卡沒錢了,並順口問小劉:“哦,上次你是不是借我100元錢?” 小劉很爽快地回答說:“我想起來了。不過,你去年也借過我100元。” 然後小劉幫他回憶了當時借錢的情景,小李也突然想起這件事來。於是小李急忙說:“那還還什麼呀。” 此時,雖然兩個人依然能夠坐到一起,但是明顯可以從中感覺到一些不和諧。從此,兩個人再也沒有金錢往來,關係也越來越差,並且都說對方小心眼兒。 話又說回來,本來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問題就在於他們在這件事情的做法上欠妥。試想,如果當初小李忘了還小劉的錢,小劉也不應該將計就計,把錢再借回來,並且故意不還,同時,小李也不應該直接追問對方,而應該選擇一種更理智的方式。接下來,我們試著探討一下更為合理的處理方式。 對於小劉,如果小李忘記了還錢,可以委婉地提醒對方:“飯卡又沒錢了,回頭我得存點錢。”如果對方因此反應過來,即使面子上有些不好看,但他只要主動說:“想起來了,我還借過你的錢呢。”事情就好辦了,接下來,小劉完全可以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作答。 對於小李,如果確實忘記了自己也借過對方的錢,也不要急於當面追問,而要找一個適當的時候,如發工資等,然後調侃似的說:“錢真不經花,除了還別人又得藉著花。” 如此,才能把這件事情處理好;否則,就會讓雙方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生活中的許多矛盾,都源自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可見,說話是要講究學問的。尤其在處理一些敏感問題時,話既要說得到位,還要說得中聽。但是,若以一種直白的方式達到這種效果很難,所以,一定要學會說“話中話”。以下介紹幾種方法。
在處世交往時,切忌心直口快。心直口快的人,往往容易得罪人,不管你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只要經你的口說出,就可能對別人造成無形的傷害。那麼,在與人交往中如何說話才能既表達自己的意思又不得罪人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法則就是——如果要說難聽的話,一定要注意場合、時機與表達方式。許多人不注意這一點,只圖個痛快,衝著別人滔滔不絕,事後又擔心朋友的面子掛不住,或是埋怨朋友沒有贊成自己的觀點。一來二去,事端也就生出來了,矛盾也就在所難免,好端端的朋友會很快成為死對頭。 小劉與小李在同一車間工作。一次,小劉向小李借了100元,事後好長時間都沒有還對方,並且對此事隻字不提。這讓小李非常納悶,他想張口問對方,又怕因此傷了對方的面子,也顯得自己小家子氣;不問吧,對方又好像忘了這件事。所以,這件事讓小李很傷腦筋。其實小劉從來就沒有忘記這件事。那他為什麼就是不還小李錢呢? 話還得從一年前說起。一年前,小李剛來車間時,小劉為小李墊付過100元飯錢,事後,小李竟把這件事給忘了。好一段時間,小劉也像現在的小李一樣矛盾,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於是向小李借了100元。 按道理,只要一方把事情說明了,相信大家誰也不會計較什麼。但小李卻是個急性子,見小劉沒有還錢的意思,於是逢人便說。一次,他們在一塊吃飯時,小李聲稱自己的飯卡沒錢了,並順口問小劉:“哦,上次你是不是借我100元錢?” 小劉很爽快地回答說:“我想起來了。不過,你去年也借過我100元。” 然後小劉幫他回憶了當時借錢的情景,小李也突然想起這件事來。於是小李急忙說:“那還還什麼呀。” 此時,雖然兩個人依然能夠坐到一起,但是明顯可以從中感覺到一些不和諧。從此,兩個人再也沒有金錢往來,關係也越來越差,並且都說對方小心眼兒。 話又說回來,本來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問題就在於他們在這件事情的做法上欠妥。試想,如果當初小李忘了還小劉的錢,小劉也不應該將計就計,把錢再借回來,並且故意不還,同時,小李也不應該直接追問對方,而應該選擇一種更理智的方式。接下來,我們試著探討一下更為合理的處理方式。 對於小劉,如果小李忘記了還錢,可以委婉地提醒對方:“飯卡又沒錢了,回頭我得存點錢。”如果對方因此反應過來,即使面子上有些不好看,但他只要主動說:“想起來了,我還借過你的錢呢。”事情就好辦了,接下來,小劉完全可以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作答。 對於小李,如果確實忘記了自己也借過對方的錢,也不要急於當面追問,而要找一個適當的時候,如發工資等,然後調侃似的說:“錢真不經花,除了還別人又得藉著花。” 如此,才能把這件事情處理好;否則,就會讓雙方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生活中的許多矛盾,都源自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可見,說話是要講究學問的。尤其在處理一些敏感問題時,話既要說得到位,還要說得中聽。但是,若以一種直白的方式達到這種效果很難,所以,一定要學會說“話中話”。以下介紹幾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