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辭北南下

    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所起的名號。秦始皇自以為其統治可傳萬世,因此以世系為廟號。漢代恢復古札,以“祖”或“宗”為廟號,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遼太祖、金太祖等;開國皇帝之後的嗣君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體來說,對於唐代以前的歿世帝王,稱呼他們的諡(shi)號,例如漢武帝、魏孝文帝、隋煬帝;對於唐代以後的歿世帝王,稱呼他們的廟號,例如唐太宗、宋高祖。明代宗;到了清代,則一般稱呼他們的年號,例如“雍正帝、”“乾隆帝”、“光緒帝”。

    年號:是封建帝王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最早的年號是從漢武帝時開始的,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以致有的皇帝只有一個年號,如唐太宗年號“貞觀”、明成祖年號“永樂”、清世宗年號“雍正”;有的皇帝有兩個年號,如宋高宗年號“建炎”“紹興”、元世祖年號“中統”“至元”;有的皇帝有多個年號,如唐高宗有14個年號、武則天有17個年號。自西漢武帝劉徹在公元前140年定為建元元年起,至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宣統年號被廢止,歷朝諸帝皆立年號紀元。

    諡號:是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所給予的帶有褒貶性質的稱號。“溢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帝王將相之諡在西周時即已出現,秦始皇為突出帝王的尊嚴,不允許群臣和後人對自己有所評議和指摘,下令廢去對皇帝之諡。西漢呂后當權時加以恢復,一直沿用到清末。諡號一般是在皇帝死後由禮官擬定,報請新皇帝裁定公佈。在改朝換代之際,也有由新王朝為前朝末帝定諡號的,如清朝建立後,曾為明朝的崇禎帝朱由檢定諡為莊烈愍皇帝。表褒的稱號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晉文公、秦穆公、漢武帝;表貶的稱號有靈、厲、煬、哀等,如:周厲王、隋煬帝。

    尊號:是對當權者尊敬的稱號。以前的帝王稱為天子、帝、皇、王、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正式把最高統治者的尊號定為“皇帝”,以顯示自己的獨尊地位,併為後代最高統治者所沿襲。但“皇帝”之稱並不能滿足帝王們的自我尊崇之心,於是便在“皇帝”之前冠以一系列形容詞加以潤色,使之更加崇高和神秘。尊號開始時,字數尚少,越到後來,尊號越長。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宋太祖乾德元年受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聖德皇帝”;清乾隆皇帝全部稱號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 2 # 春暖花會開ing

    廟號是指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是時所起的名號。年號是封建帝王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諡號是指皇帝給死去的大臣所賜的封號。好是隻對當權者的尊敬的稱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噴火娃哪吒和紅孩兒的“工作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