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島語記

    通氣孔及後面的鏤空設計,可讓一部分氣流從風鏡罩內透過不至於堵塞從而降低阻力,在彈射時進入頭盔的氣流可由這些通氣孔排出,減輕對頸椎的縱向拉扯造成的傷害。

  • 2 # 蛋科夫斯基

    你說的是頭盔瞄具吧。

    戰鬥機這種瞄具主要是為了讓雷達快速指向飛行員頭朝的方向。別看戰鬥機的雷達在雷達罩裡,有一些其實也是需要扭來扭去指向目標的。

    在交戰時,這種雷達也需要設定掃描方式以及角度。超視距較遠的時候,掃描範圍大,耗時更長。在近距離作戰的時候,可以使用垂直掃描方式。如果進入纏鬥,那麼這種雷達就需要你手動設定掃描角度,這樣有了頭盔可以指向,飛行員就可以更快的將雷達指向目標。這種方式僅僅用於近距離纏鬥。

    還有直升機也用類似的雷達可以輔助飛行員調整武器朝向。不過新一代戰鬥機的雷達日趨先進,可以掃描的範圍越來越大,精度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可能以後就不需要頭盔瞄具了。

  • 3 # 一坑四彈

    主要是防止氣流吹襲,減輕頸椎受力,要不然可能拉斷脖子。

    也不是所有的飛行員頭盔上都有這個洞,這個洞主要見於俄羅斯和中國的頭盔。美系戰鬥機頭盔是沒有這個洞的。

    飛行員的頭盔除了保護頭部不受撞擊之外,上面還有防眩目眼鏡、語音通訊介面和氧氣面罩介面,現代的先進戰鬥機頭盔,還有頭盔顯示功能,飛行員的頭盔已經從一個簡單的防護用具發展為一套戰術裝備。

    國內常見的飛行員頭盔,有tk11和tk12兩種型號,這兩種型號都是仿俄羅斯的。下面這兩張圖可以看出,與俄羅斯頭盔基本出自一門。最明顯的區別,俄羅斯飛行頭盔上有5個洞,中國的頭盔上有三個洞。

    俄羅斯頭盔和中國在其基礎上改進的TK12

    平時佩戴,這五個洞並沒有什麼用,這五個洞開口的部位是護目鏡那一層,不是直接開在內層,內層另有開口,內層的開口可以用來給腦袋排汗通風散熱。

    外層的這幾個洞的用處主要是彈射出艙時降低頭盔受力。

    戰鬥機的彈射救生包線(能保命的救生範圍)速度都在1000公里/小時以上,俄羅斯K36彈射座椅據說可以實現M2.5的安全彈射,這麼大的速度,迎面的氣流吹襲可以扯斷人的脖子。這幾個洞的作用就是降低氣流吹襲,在氣流吹襲的時候讓一部分氣流從這幾個洞流過去,儘快洩壓,防止頭盔被氣流帶著往上飄。如果氣流太大,頭盔頜帶甚至會割開脖子。彈射出來了也是個死,相關圖片太血腥,就不貼出來了。

    美軍F35的頭盔

    新一代戰鬥機頭盔基本都是全包圍頭盔,從嘴巴開始把整個頭顱都包圍起來,防護效能更好,眼前還帶顯示和瞄準功能,經過科學的設計和實驗能保證飛行員在各種條件下的安全彈射。

  • 4 # 諸葛小徹

    當軍演時一架架飛機飛過的時候,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戰鬥機的氣勢磅礴,同時也對駕駛艙的飛行員充滿了好奇。他們每每可以將龐大而機密的戰鬥機操作的遊刃有餘。而他們在機艙裡的裝備也是十分的酷炫。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大多數飛行員的頭盔上都會有幾個孔洞。那麼這些洞的作用是什麼呢?

    用於透氣散熱。這是許多人都會想到的原因,確實這種頭盔是一年四季使用的,這樣的設計可以在炎熱的夏季起到散熱的效果。讓飛行員不至於感覺悶熱出汗阻擋視線。

    平衡氣壓。其實也不排除這個原因,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高空中,密閉的戰鬥艙的氣壓基本是不會影響到飛行員的。但是開孔的設計確實會平衡飛行員與機艙之間的氣壓值。保證飛行員在機艙內不受氣壓影響造成操作失誤。

    還有風鏡罩後也會開孔,風鏡罩後面的孔洞連同後面的鏤空設計,可以在下落的過程中讓空氣更好流通從而減少阻力。而且減少風鏡在下落時所受的壓力。如TK2A式頭盔可以讓飛行員的1000公里空速之內跳傘減小阻力且保護眼睛。

    對於飛行員的保護可以說是無微不致了,小小的孔洞也是為了讓飛行員更好的生存下來繼續在戰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畢竟飛行員的價值往往要大過飛機,造飛機需要的是錢,而培養飛行員需要的是時間。在戰爭中時間往往就是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坑開挖需要哪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