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秦王嬴政的王后?——迎娶楚夫人的由來
已如前述,藤田勝久先生推測扶蘇的母親當是楚夫人,我深表贊同。藤田先生進而推測聯結楚夫人、扶蘇和項燕的關鍵人物是昌平君,我大受啟發。嫪毐之亂中,楚國公子昌平君為何身在秦國,受命領軍平叛?藤田先生的推測說,恰在這個時候,秦王嬴政迎娶楚夫人,昌平君由楚國護送楚夫人來秦,故有緊急受命平叛之事,也是一種可能的解釋。
秦王嬴政何時立王后成大婚,史無記載。以嬴政的曾曾祖父秦惠王為例,惠王十九歲即位,二十二歲行冠禮成人,二十三歲迎娶魏夫人立為王后成大婚。惠王所行之冠禮婚禮,當為秦王室的成例。秦王政九年,嬴政二十二歲,行冠禮,正是沿用王室成例。准此,嬴政迎娶楚夫人立為王后成大婚,當在嬴政二十三歲時,也就是秦王政十年。昌平君在秦王政九年已經在秦,當與護送楚夫人到秦無關。
以秦國成例而言,秦王之婚姻,多由太后決定。太后為子王選定的王后,往往是自己的出身國孃家。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是魏國夫人,她為武王迎娶的是魏國夫人。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是楚國夫人,她為秦昭王迎娶的夫人是楚國夫人。孝文王(安國君)的母親是唐八子,出身不明。不過,安國君入繼大統,是補嫡長兄王太子突然死亡的缺。當時,宣太后尚在,安國君能夠成為太子,華陽夫人之所以成為他的正妻,應當都是出於以宣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集團的意願。
安國君與華陽夫人之間無子,過繼秦始皇的父親子異為養子以繼承王位。子異認華陽夫人為養母時,已經在趙國首都邯鄲娶趙姬為妻生下了嬴政,這些都是要得到華陽夫人認可的。子異即位以後,華陽夫人被尊為太后,成為宣太后以來一直掌控秦國政權的楚系外戚集團的核心。
嬴政十三歲即位,委政於太后和大臣。當時的太后,一共三位,嬴政的養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和生母帝太后。三位太后中,真正能影響政局的是華陽太后。在華陽太后身邊,則是由來久遠,勢力龐大的楚系外戚集團,昌平君和昌文君,應當都是這個集團的重要成員。根據筆者的考察,昌平君和昌文君出生於秦,生長於秦,他們一直滯留在秦國,是在秦國政權中樞長期掌握大權的王親大臣。秦王嬴政尚未親政時,在太后們的攝理下,受委託代行國政的大臣們,除了相國呂不韋外,尚有昌平君和昌文君。呂不韋后來罷免相國以後,昌平君就正式作了秦王嬴政的丞相。昌平君的姓名,應當叫作熊啟,就是1982年在天津的破銅爛鐵中發現的銅戈“十七年丞相啟狀戈”上所銘刻的丞相啟。
明白於此,我們對嫪毐之亂的背景和真相,以及為什麼楚國公子昌平君和昌文君會成為領軍鎮壓叛亂的主要人物的疑難,就可以有一個合情合理的理解了。簡單而言,嫪毐之亂爆發,三位被委以國政的大臣受命鎮壓,平叛的軍事行動,由昌平君和昌文君主持,而在他們背後的核心人物,真正的主政者,則是華陽太后。關於嫪毐之亂的細節和複雜背景,又是一番兩千年來說不清的事情,我準備另外撰文專門論述,這裡且不多說。還是言歸正傳,回到秦王嬴政的婚姻上來。
嫪毐之亂爆發時,夏太后已經過世。嫪毐之亂失敗後,嫪毐及其同謀者皆被誅殺流放,帝太后也被逐出咸陽,遷徙到雍城,對於秦國政局和秦王嬴政完全失去影響。在這個時候,能夠左右政局,能夠決定嬴政婚姻的人,唯有華陽太后了。華陽太后是楚系的夫人,他為孫子嬴政所選定的王后,應當是楚夫人了。據此,我們可以補充史書記載之缺,“秦王政十年,迎楚夫人。”
誰是秦王嬴政的王后?——迎娶楚夫人的由來
已如前述,藤田勝久先生推測扶蘇的母親當是楚夫人,我深表贊同。藤田先生進而推測聯結楚夫人、扶蘇和項燕的關鍵人物是昌平君,我大受啟發。嫪毐之亂中,楚國公子昌平君為何身在秦國,受命領軍平叛?藤田先生的推測說,恰在這個時候,秦王嬴政迎娶楚夫人,昌平君由楚國護送楚夫人來秦,故有緊急受命平叛之事,也是一種可能的解釋。
秦王嬴政何時立王后成大婚,史無記載。以嬴政的曾曾祖父秦惠王為例,惠王十九歲即位,二十二歲行冠禮成人,二十三歲迎娶魏夫人立為王后成大婚。惠王所行之冠禮婚禮,當為秦王室的成例。秦王政九年,嬴政二十二歲,行冠禮,正是沿用王室成例。准此,嬴政迎娶楚夫人立為王后成大婚,當在嬴政二十三歲時,也就是秦王政十年。昌平君在秦王政九年已經在秦,當與護送楚夫人到秦無關。
以秦國成例而言,秦王之婚姻,多由太后決定。太后為子王選定的王后,往往是自己的出身國孃家。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是魏國夫人,她為武王迎娶的是魏國夫人。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是楚國夫人,她為秦昭王迎娶的夫人是楚國夫人。孝文王(安國君)的母親是唐八子,出身不明。不過,安國君入繼大統,是補嫡長兄王太子突然死亡的缺。當時,宣太后尚在,安國君能夠成為太子,華陽夫人之所以成為他的正妻,應當都是出於以宣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集團的意願。
安國君與華陽夫人之間無子,過繼秦始皇的父親子異為養子以繼承王位。子異認華陽夫人為養母時,已經在趙國首都邯鄲娶趙姬為妻生下了嬴政,這些都是要得到華陽夫人認可的。子異即位以後,華陽夫人被尊為太后,成為宣太后以來一直掌控秦國政權的楚系外戚集團的核心。
嬴政十三歲即位,委政於太后和大臣。當時的太后,一共三位,嬴政的養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和生母帝太后。三位太后中,真正能影響政局的是華陽太后。在華陽太后身邊,則是由來久遠,勢力龐大的楚系外戚集團,昌平君和昌文君,應當都是這個集團的重要成員。根據筆者的考察,昌平君和昌文君出生於秦,生長於秦,他們一直滯留在秦國,是在秦國政權中樞長期掌握大權的王親大臣。秦王嬴政尚未親政時,在太后們的攝理下,受委託代行國政的大臣們,除了相國呂不韋外,尚有昌平君和昌文君。呂不韋后來罷免相國以後,昌平君就正式作了秦王嬴政的丞相。昌平君的姓名,應當叫作熊啟,就是1982年在天津的破銅爛鐵中發現的銅戈“十七年丞相啟狀戈”上所銘刻的丞相啟。
明白於此,我們對嫪毐之亂的背景和真相,以及為什麼楚國公子昌平君和昌文君會成為領軍鎮壓叛亂的主要人物的疑難,就可以有一個合情合理的理解了。簡單而言,嫪毐之亂爆發,三位被委以國政的大臣受命鎮壓,平叛的軍事行動,由昌平君和昌文君主持,而在他們背後的核心人物,真正的主政者,則是華陽太后。關於嫪毐之亂的細節和複雜背景,又是一番兩千年來說不清的事情,我準備另外撰文專門論述,這裡且不多說。還是言歸正傳,回到秦王嬴政的婚姻上來。
嫪毐之亂爆發時,夏太后已經過世。嫪毐之亂失敗後,嫪毐及其同謀者皆被誅殺流放,帝太后也被逐出咸陽,遷徙到雍城,對於秦國政局和秦王嬴政完全失去影響。在這個時候,能夠左右政局,能夠決定嬴政婚姻的人,唯有華陽太后了。華陽太后是楚系的夫人,他為孫子嬴政所選定的王后,應當是楚夫人了。據此,我們可以補充史書記載之缺,“秦王政十年,迎楚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