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文茶客
-
2 # 迷彩派軍事
二戰期間,英國能夠擊退德國的原因很多,歸納一下的話大概有這麼幾點:
首先,英國有堅決抵抗德國入侵的決心。事實上敦刻爾克撤退之後,英國的戰爭能力受到很大的削弱,雖然撤回了34萬軍隊,但重灌備幾乎全部丟失,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依舊絕不投降,而且全國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沒有留給德國太多的機會。
比如美國透過《租借法案》之後,英國可以透過租賃的方式獲得美國的軍事裝備,為了能夠讓國家更多的換取戰爭物資,英華人捐贈了大量錢財物資,包括金銀首飾,甚至銀製慘劇都捐出來;而在不列顛空戰期間,德國空軍對英國城市進行狂轟濫炸,從倫敦到利物浦,到處都是火海,但是英國市民也沒有屈服,甚至連國王都拒絕離開白金漢宮,這對穩定民心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國對海獅計劃信心不足。雖然德國制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但事實上德軍對這個計劃沒有什麼信心,援引就是德國海軍中看不中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海軍除了潛艇部隊對英國造成較大麻煩之外,水面艦艇的戰果並不多,尤其是德國海軍將為數不多的主力艦浪費在破交戰上,對海上作戰形成不了決定性作用。
(圖)很多人都忽視了德國無法實施海獅計劃的根源是在於德國海軍太弱,不可能獲得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俾斯麥號被皇家海軍以近乎於羞辱的處決方式擊沉就是證明。
而海獅計劃首先要面對的是英國的皇家海軍,面對壓倒性的海上劣勢,德國海軍比一戰時那個存在海軍強不到哪裡,沒有制海權,就不存在所謂的渡海作戰,因此德國只能採取一個辦法:利用空軍的轟炸迫使英國投降。
第三,德國在不列顛空戰中失利。這是二戰著名戰役,英國皇家空軍在雷達的幫助下,取得了對德軍空戰的資訊優勢,再加上德軍自己犯傻,將皇家空軍消耗到極限的時候跑去轟炸城市,給了皇家空軍喘息的機會,最終導致空戰的失敗。
第四,巴巴羅薩計劃在即,希特勒和斯大林雖然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時刻都在準備進攻對方,希特勒已經預感到蘇聯可能想搶先動手,因此他必須儘快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將主要兵力調往東線,入侵英國的計劃也就作罷。
-
3 # 古風93814281
謝謝邀請,事實上,英國擊退納粹德國的入侵也艱難也容易。說艱難是當時德國兵勢如日中天,東邊與蘇聯結盟,瓜分了波蘭,西邊幾乎佔領了整個西歐,南邊有義大利和西班牙為盟友,北邊有芬蘭為援手,整個歐洲基本都控制在德國手中,而美國此時民眾仍陷於孤立主義的情緒中,即使羅斯福有意也暫時不能提供直接的軍事力量。以大英帝國的本土英倫三島在歐洲抗擊德國的力量,確實壓力很大。說容易,就是那條最狹窄處僅34公里的英吉利海峽。英國在當時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之一(另一個是美國),這甩出德國N條街,同時很快又控制了已戰敗投降法國的海軍,解除了後顧之憂。德國的空軍雖然強大,但是缺乏戰略轟炸力量,英國還研製成功了雷達,可以有效預警。英國的空軍雖疲於奔命但還是有效地攔截了德國的轟炸機編隊,最終贏得了不列顛空戰,挫敗了希特勒的“海獅計劃”。丘吉爾曾說:“在人類戰爭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情況,那麼多人的生死依靠那麼少人的拼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希特勒從來沒有把英國視為不共戴天的敵人,而是一心一意要消滅蘇聯。因此最終在沒有戰勝英國的情況下,又開啟了侵略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當這個計劃實施的那一刻起,英國本土被德國入侵的可能性就基本消失了。希特勒帶領他的納粹德國像其先輩一樣,再次投入到兩線作戰中,而當他的豬隊友日本在1941年不合時宜地發動了珍珠港事變之後,不要說入侵英國,德國最終必將失敗的命運也確定了。難怪丘吉爾在聽到珍珠港事變訊息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勝利了!
-
4 # 平凡168228278
法國投降後,德國指定海獅計劃,即進攻英國本土,並且積極準備,奪取制空權是戰役的關鍵,英國空軍頂住了,德國空軍的進攻,自己付出巨大的代價,取得勝利。制空權由英國掌握,德國久攻不下,轉身去打蘇聯。隨著,美國的參戰,戰爭形式,發生變化,英美打擊德國,取得最後的勝利
回覆列表
法國投降後,納粹德國制定了海獅計劃,該計劃就是入侵英國本土,但首要任務是先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才能保證登陸的順利進行。
於是1940年爆發了不列顛戰役,英國佔據了地理優勢,德國梅塞施密特戰鬥機雖然效能優異,但航程過短,飛躍英吉利海峽後,在英國上空只能停留15分鐘左右,英國噴火式戰鬥機雖然航程短,但因為在本土作戰,所以空中滯留時間長,空戰結果可想而知。
同時,英國工程師沃森.瓦特在此期間發明雷達,更使德國空軍落於下風。
由於損失過多的飛機及飛行員,德軍無法承受,於1941年放棄海獅計劃,轉而攻擊蘇聯。
影片《帝國的毀滅》中,希特勒怒斥戈林:這個抽大麻的毀了整個國家,看他把空軍整成了什麼樣,就憑這一點,早就該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