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秧苗根部有黃葉是因為患上土豆黃萎病。 土豆黃萎病屬於真菌病害,在整個土豆生育期均可侵染。該病菌以休眠菌絲和擬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透過根毛、傷口進行侵染。早期侵染引起葉片衰弱變黃,植株提前枯死。成株期發病,植株一側葉片或全部逐漸萎蔫,引起植株凋萎。莖稈維管束變成淡褐色。被侵染塊莖維管束呈淡褐色,嚴重者透過塊莖擴充套件到莖的髓部,形成縱向的變色條帶。受害重的塊莖內部可形成空洞,圍繞芽眼內形成粉紅、棕紅或棕褐色變色區,有的病薯表面形成不規則的褐色的斑點。 該病在溫暖和高溼的條件下容易發生。在20~26℃的溫度下,遇到土壤高溼,或雨後驟晴高溫天氣,利於該病快速暴發。另外,地勢低窪,土質黏重,連作重茬,施用未腐熟糞肥,均會加重病情。在這裡要特別提醒的是,透過調查,3個發病較重的地塊,種植土豆均在8年以上,其中一戶種植在12年以上。另外,土壤中線蟲和地下害蟲較多,發病也重。 防治辦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如國外的阿爾費、迪辛裡、斯巴恩特、貝雷克等品種較耐黃萎病。 (2)輪作。提倡與非茄科作物實行4年以上輪作。 (3)播前對種子消毒。播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對種薯消毒1小時。 (4)播前對土壤消毒。對發病嚴重的地塊,應提前使用石灰氮或棉隆等處理土壤,有一定防效。 (5)當前在田間管理方面要注意選擇晴天澆水,勿大水漫灌,尤其嚴禁上午10點後澆水,提倡傍晚或早晨澆水,灌水後及時中耕。對已患病的植株應及時拔除,減少病菌再次侵染。 土豆即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併成為世界五大作物。 新鮮馬鈴薯中所含成分:澱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能量318千焦,鈣5~8mg,磷15~40mg,鐵0.4mg~0.8mg,鉀200~340mg,碘0.8~1.2,胡蘿蔔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黃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 。 馬鈴薯塊莖含有大量的澱粉。澱粉是食用馬鈴薯的主要能量來源。-一般早熟種馬鈴薯含有11%~14%的澱粉,中晚熟種含有14%~20%的澱粉,高澱粉品種的塊莖可達25%以上。塊莖還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 馬鈴薯蛋白質營養價值高。馬鈴薯塊莖含有2%左右的蛋白質,薯幹中蛋白質含量為8%~9%。據研究,馬鈴薯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而且馬鈴薯的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高度評價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是與其塊莖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開的。
土豆秧苗根部有黃葉是因為患上土豆黃萎病。 土豆黃萎病屬於真菌病害,在整個土豆生育期均可侵染。該病菌以休眠菌絲和擬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透過根毛、傷口進行侵染。早期侵染引起葉片衰弱變黃,植株提前枯死。成株期發病,植株一側葉片或全部逐漸萎蔫,引起植株凋萎。莖稈維管束變成淡褐色。被侵染塊莖維管束呈淡褐色,嚴重者透過塊莖擴充套件到莖的髓部,形成縱向的變色條帶。受害重的塊莖內部可形成空洞,圍繞芽眼內形成粉紅、棕紅或棕褐色變色區,有的病薯表面形成不規則的褐色的斑點。 該病在溫暖和高溼的條件下容易發生。在20~26℃的溫度下,遇到土壤高溼,或雨後驟晴高溫天氣,利於該病快速暴發。另外,地勢低窪,土質黏重,連作重茬,施用未腐熟糞肥,均會加重病情。在這裡要特別提醒的是,透過調查,3個發病較重的地塊,種植土豆均在8年以上,其中一戶種植在12年以上。另外,土壤中線蟲和地下害蟲較多,發病也重。 防治辦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如國外的阿爾費、迪辛裡、斯巴恩特、貝雷克等品種較耐黃萎病。 (2)輪作。提倡與非茄科作物實行4年以上輪作。 (3)播前對種子消毒。播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對種薯消毒1小時。 (4)播前對土壤消毒。對發病嚴重的地塊,應提前使用石灰氮或棉隆等處理土壤,有一定防效。 (5)當前在田間管理方面要注意選擇晴天澆水,勿大水漫灌,尤其嚴禁上午10點後澆水,提倡傍晚或早晨澆水,灌水後及時中耕。對已患病的植株應及時拔除,減少病菌再次侵染。 土豆即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併成為世界五大作物。 新鮮馬鈴薯中所含成分:澱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能量318千焦,鈣5~8mg,磷15~40mg,鐵0.4mg~0.8mg,鉀200~340mg,碘0.8~1.2,胡蘿蔔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黃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 。 馬鈴薯塊莖含有大量的澱粉。澱粉是食用馬鈴薯的主要能量來源。-一般早熟種馬鈴薯含有11%~14%的澱粉,中晚熟種含有14%~20%的澱粉,高澱粉品種的塊莖可達25%以上。塊莖還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 馬鈴薯蛋白質營養價值高。馬鈴薯塊莖含有2%左右的蛋白質,薯幹中蛋白質含量為8%~9%。據研究,馬鈴薯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而且馬鈴薯的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高度評價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是與其塊莖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