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一軍情
-
2 # 戰情解碼
其實不止菲律賓和馬來半島,日本佔領整個東南亞都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日本僅僅花費了4個多月的時間,並且僅動用了11個師團,就擊敗了英美法等國軍隊,一舉佔領了擁有豐富戰略資源的東南亞地區。這在二戰史乃至整個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那麼為什麼日本能夠如此迅速的攻佔這些地區呢?
英美法等國不得人心在二戰爆發之前,整個東南亞國家幾乎全部是歐美列強的殖民地。西方列強在佔領東南亞期間,不僅奴役和剝削東南亞人民,還採取高壓手段來控制東南亞人民,當地人恨透了西方列強。在日本進攻東南亞期間,當地人根本不反感日本人(甚至被當成救星),日軍幾乎沒有受到多少當地人的抵抗。
西方國家重心在歐洲1941年12月7日以前,美、英等國都在忙於應付德、意法西斯的侵略,盡力避免與日本加劇衝突,甚至透過犧牲華人民利益,達到維護其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殖民的利益。因此西方列強在東南亞軍事戰略方針上側重於防禦,並沒有在東南亞地區部署太多的軍事力量。
麻痺大意儘管在日本突襲珍珠港之前,日美雙方的關係就已經變得很糟,但美國仍然不相信日本會進攻自己,英美對日的輕敵和麻痺思想十分嚴重。甚至羅斯福和丘吉爾還認為,憑藉美國在菲律賓的空軍力量,加上可以迅速開往遠東的英國軍艦,就能夠嚇得日本不敢開戰。
隨著局勢越來越緊張,美英也預料到日本的可能進攻,但仍然抱著僥倖的心理,希望把這股禍水往東引或北引,因此未能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其在太平洋尤其是在東南亞的軍事部署。而日軍進攻東南亞是經過長期準備,周密計劃後才決定的,一開戰高下立判!
-
3 # 開啟車窗看景色
1、無論從武器裝備、戰略資源、日本軍隊的戰鬥力,當時的中國及東南亞各國與其無法相比;
2、日本預定戰領東南亞的計劃首先就是菲律賓、馬來半島。所以準備充分,事先進行了進攻演習,制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
3、投入的兵力多。為了達到戰領目的,日軍共出動十一個師團、兩個飛行集團、兩個艦隊、陸軍航空作戰飛機700餘架、海軍作戰飛機1600多架,兵力約40萬人;
4、馬來半島雖屬英國殖民地,但駐地軍隊人數不多,消弱了其抵抗能力,使日軍輕而易舉地改佔了馬來半島。隨機日軍第二梯隊登陸,英軍完全沒有抵抗;
5、日軍在攻打菲律賓時,10多萬的菲律賓軍隊更是不堪一擊,雖有1萬多人的美華人參與作戰,仍無法抵禦日軍的進攻。日軍用了幾個多月的時間便佔領了菲律賓。
二戰中,日軍能迅速佔領東南亞,實現其侵略野心,其根本在於急需獲取戰略資源來彌補本國資源的缺乏,而且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武器精良,戰鬥力強,投入的兵力多等諸多因素而獲取了戰爭的主動權。
-
4 # 歷史軍魂
感謝邀請!日本軍部之中有“北上”和“南下”之爭。經過“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戰役之後,日軍嚐到了蘇聯的苦頭,決定放棄“北上”改為“南下”東南亞。東南亞有豐富的石油和橡膠,是日本戰爭所需的戰略資源。東南亞是英美的殖民地,日本與英美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二戰中,日軍能夠迅速攻佔菲律賓和馬來半島的原因如下:
一、日本發動東南亞的進攻是蓄謀已久的,且準備充分。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也對東南亞發動了突然的進攻,英美軍猝不及防。
二、日軍進攻東南亞的軍隊為甲種師團,其司令官為山下奉文,號稱“馬來之虎”,戰鬥力強悍。進攻東南亞之前,英美軍已經喪失了制海權和制空權。在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則坐潛艇灰溜溜地逃跑了,臨走時說:I will be back !
三、當時英軍的戰略重心在歐洲,而非亞洲。美國則認為日本不會進攻美國,所以才給了日軍機會。
-
5 # 慣與長夜
1939年8月的諾門罕戰役之後,日本基本放棄了“北進”戰略而選擇“南進”並同英、美交戰。
周密計劃南進戰略確定後,日軍大本營決定海陸兩線同時作戰,海軍方面,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精心策劃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而與之配合的日本陸軍則進攻菲律賓和馬來半島,為此日本軍部進行了長達一年左右時間的去準備。日本陸軍部從1940年12月便開始編制對美、英的作戰方略,對每個打算侵略的地區,都擬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再彙總起來編制綜合計劃。最後,再把陸軍的作戰計劃和海軍的作戰計劃統合到一起,研究協同作戰方案,共約經過十個月之久,由此可見,日軍在發動對東南亞地區侵略之前,早蓄謀已久,而且經過了精心地準備。
宣傳造勢早在作戰兩年以前,日本就開動宣傳機器,利用英美等西方國家長期殖民東南亞地區,當地民眾普遍仇視西方殖民者為契機,扮演出一副救世主的模樣,大肆宣傳“大東亞共榮圈”、“打倒暴戾美英”等口號,為其侵略戰爭美化造勢。這些宣傳在開戰初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導致了菲律賓等國的軍隊有所保留,並不全力支援美英,所以使得英美軍比較被動。
美英軍準備不足在對美作戰前,日本一直在外交上製造煙幕彈,極力做出一副不會跟美國開戰的姿態,為此甚至派遣前駐德大使來棲三郎作為“和平特使”赴美,協助野村舍三郎大使與美國進行和平會談,以至於在偷襲珍珠港之後近一小時才向美國遞交戰書。日本的這些精心表演,客觀上迷惑了美華人,於是英美放鬆了在亞太地區對日本的防範,所以兵力部署不足,準備也不充分,倉促應戰下,自然難免節節敗退。
-
6 # 紅色手電筒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橫掃東南亞,攻佔菲律賓,事後日本大本營的總結報告用了四個出乎意料,好像是,戰果出乎意料的大,損失出乎意料的小,作戰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所用時間出乎意料的短?這個記不太清楚了。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達成了突然性,應該說日軍是精於偷襲。而日軍在偷襲前對於,作戰地域敵情和自然環境做了非常詳細的偵察,取得了相當多的情報。比如在制定進攻馬來半島計劃過程中,日軍透過實地勘察發現,原來地圖上只標有3條河流,但是實際上按照原來的進軍路上有250條大小河流,有了這個發現日軍調整了計劃,按照實際的情況重新制定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從當時東南亞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當時東南亞地區都是殖民地,分屬於荷蘭,法國,英國等,當時這些國家在歐洲戰敗,海外的殖民地就成了海外的棄兒,守衛殖民地的歐洲軍隊沒有本土支援是頂不住的。
駐守殖民地軍隊戰鬥力都不強,平時主要對付殖民地內部的獨立運動,裝備的主要都是輕武器,對付獨立運動和維持治安已經是足夠了,但是如果對付正規軍隊的進攻,這樣部隊就顯得缺乏重武器,火力太弱,而且一般來說,在殖民地設定的兵工廠也是以修理還有生產輕武器的彈藥為主,重武器補充也要靠本土,在本土已經全面淪陷的情況下,補充就是不可能的。
二戰前,各個殖民地都有一些要求獨立的呼聲,作為當時亞洲3個獨立國家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日本對於其他殖民地國家中要求獨立的菁英分子有些特殊的吸引力,利用這些獨立運動的人員,日軍訓練了一大批目標地的潛伏人員。比如昂山素季的父親當時就是作為史稱三十同志之一,三十同志去日本受訓,回來組織武裝,在日軍進攻緬甸是,30同志領導武裝力量都是帶路黨,有了這些帶路黨的配合,日軍經常可以出其不意的攻擊殖民軍的後方,打得英荷軍隊措手不及,丟盔卸甲,達到了自己制定計劃時要達到的所有目標。
精心準備可以說是日軍橫掃東南亞的第一因素。同時,利用東南亞殖民地的內部獨立運動,是獨立運動成為自己的帶路黨也是重要原因。
-
7 # 謝金澎
其實二戰期間,菲律賓和馬來半島根本就沒有什麼國家武備,即便是現在,這兩個地方那點武備還是不值一提。
但是這兩個地方是美英勢力範圍,駐紮的有美英軍隊。問題是英國軍隊精銳早已經調回歐洲本土去死磕德國保命去了,美國軍隊二戰前硬仗打的少,怕死,一跟日軍交火跑的比兔子還快。
英軍那個時候已經顧不上亞洲殖民地了,在納粹德國的蹂躪下,自己的女王會不會成為納粹的玩物都說不準,哪裡還顧得上亞洲?所以失去本土強力支援的英軍惶惶如喪家之犬,在緬甸被日本幾千人追的七萬人到處跑,最後還被包圍了,靠中國遠征軍解救了出來,才一路狂奔到印度躲清閒去了。
失去美英庇護的菲律賓和馬來半島在日軍精銳老兵面前,自然就是砧板上的肉,日軍想怎麼切就怎麼切,蒸、炒、煎、炸、煮,愛怎麼吃就怎麼吃,哪裡還有半分抵抗力?自然,日本就能輕易、快速的攻佔這兩個地方了。
-
8 # 葦說歷史
馬尼拉大屠殺,也稱馬尼拉大慘案。1941年12月,美軍撤出馬尼拉後,宣佈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日軍兵不血刃的侵佔了馬尼拉。1945年1月,美軍從萊特灣出航,在林加延登陸呂宋島,同時,美軍第11空降師登陸納蘇格布,直指馬尼拉。攻入城內的美軍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日軍撤退過程中,對馬尼拉進行了瘋狂的破壞的屠殺,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建築被毀,125000多菲律賓人們遭到殺戮。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僅10個小時的時間,日軍便對處於美國控制之下的菲律賓發起了猛攻。一個月之後,日本成功佔領了馬尼拉,大約有7萬人淪為日軍戰俘。日軍將這些戰俘押解到100多公里之外的戰俘營,全程境況慘烈,史稱“巴丹死亡行軍”。整個行軍過程中僅在出發的時候給戰俘吃了一個飯糰,此後一路上不許戰俘喝水進食,凡是企圖找水和食物者,即被日軍以刺刀或開槍處決。
一路上因飢渴而死或者遭到日軍處死的戰俘超過1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菲律賓人。抵達戰俘營之後的兩個月內,又有2.6萬名戰俘被日軍虐待致死。
1945年2月,捲土重來的麥克阿瑟率美軍直逼馬尼拉城下。日本第14方面軍司令山下奉文大將下令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但海軍部隊拒絕服從。在美軍強攻馬尼拉期間發生了持續達一個月之久的屠殺事件,直到2月23日,美國軍隊重新奪回馬尼拉。
戰後據統計,馬尼拉圍城期間,死亡的菲律賓人總數達10萬人以上,平均每天有3000人遇害。考慮到美軍攻城期間也動用了大量重武器,10萬人中有一部分死於美日兩軍的交火。
但大部分菲律賓人肯定是死於日軍有組織的大屠殺。美軍繳獲了一份這樣的日軍命令:“殺死菲律賓人時,儘量集中在一個地方,採用節省彈藥和人力的方式進行,屍體的處理很麻煩,應把屍體塞進預定燒掉或炸燬的房屋裡,或扔進河裡。”
戰後遠東軍事法庭裁定,日軍曾在聖保羅大學一次殺害994名菲律賓兒童。1945年2月4日至2月10日日軍在巴石河南岸肆意姦淫屠殺,燒燬了教堂和圖書館,將避難所的3000名難民燒死,2月5日勒令城中男女分開排列街上,將男子用機關槍射殺,來不及殺害的無辜百姓則用手榴彈爆炸,屍橫遍地。
此役日軍戰死者約12,000人、美軍戰死者約1,020人,戰傷5,565人。平民百姓死傷約10萬人至15萬人之間,約為當時馬尼拉人口數的百分之十。
戰後成為菲律賓總統的艾爾皮迪歐·季裡諾,妻子與五個兒女中的三個都在屠殺中遇害。日後在韓戰期間,菲律賓政府對日本提出80億美金的戰爭賠償,遭到日本拒絕後,時任總統的季裡諾立刻在一天之內將14名日本戰犯處決。
這是一支近代史上最暴虐、最野蠻、最反人類的軍隊,這是一個被宗教狂熱式的天皇崇拜武裝起來的披著文明外衣,卻活在前現代的民族。我們詛咒這支軍隊,我們也同樣警惕產生這樣一支軍隊的民族和文明土壤,因為屠殺是他們的常態。
然而近幾年來日軍曾經公佈在馬尼拉大屠殺中曾經對戰俘有過解剖的行為,然而這樣一則重磅訊息卻並沒有在菲律賓引起任何的風波,於是很多人紛紛認為馬尼拉大屠殺被遺忘了,那麼馬尼拉大屠殺被遺忘的原因是什麼呢?
馬尼拉大屠殺被遺忘是有特定的政治和經濟原因的,早在很多年以前菲律賓就參加到東南亞條約組織中去,並且和日本同時站到了一條戰線上,同時都屬於西方的國家陣營。
在美國的有意引導之下,日本和菲律賓之間也簽訂了賠償等條約。同時日本還將一名早期移民到菲律賓的日本人進行了讚揚,這位日本人曾經在屠殺事件中挽救了許多人,於是日本便將她包裝為兩國友好的見證。這是人們遺忘馬尼拉大屠殺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回覆列表
1941年日本突然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基地,太平洋戰爭隨機全面爆發。與此同時,日本於當年的12月發起了對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登陸作戰,另外,日軍一些部隊迅速佔領了包括關島在內的其他太平洋小島。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佔領馬來半島,日本派出了近七萬部隊,期間他們遭到了印澳英三國9萬多聯軍的抵抗。但日本很快掌控了戰場主動權,馬來半島和菲律賓很快落入日軍的魔掌中。
日軍之所以能迅速佔領馬來半島和菲律賓,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日本在戰爭前作了充分準備,無論是軍事情報還是部隊調遣,工作做的很完善。其二,日軍參戰部隊大部分來自侵華戰爭中的老兵,他們久經陣仗,具有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單兵素質很高。其三,日軍利用坦克等裝甲車迅速突破敵人防禦體系,出其不意打擊敵人,充分發揮了閃電戰的優勢。另外,盟軍臨時組建,指揮混亂,各個系統互相掣肘,但凡臨戰,大多一潰即散,更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