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祁oop

    自歐洲人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的對外征服後,東南亞地區,便成了他們的獵食目標。在當時,東南亞除了泰國尚且能保持獨立以外,其餘地區,都分別被荷蘭、英國、葡萄牙、法國、美國佔領。他們在這裡經營多年,根基深厚。在很長時間內,歐洲國家都將東南亞視為重要的輸血動脈。

    但在二戰爆發以後,日本僅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這裡。歐美各國,幾乎沒有稍顯反抗的能力。既然東南亞對歐洲國家那麼重要,而且這些國家,實力又不弱,為什麼會眼睜睜的看著東南亞,以這樣的快的速度淪落呢?

    日本選擇進攻東南亞,來自於當時日本面臨的狀況實在糟糕。在二戰爆發的初期,日本滿心以為自己能迅速的吞併中國。可日本想不到,看似貧弱的中國,在面對日本進攻的時候,空前的團結。幾十萬,上百萬,乃至更多的華人選擇走上戰爭,共同抗日。昔日的仇敵可以握手言和,只為救國。

    日本85萬陸軍被拖進中國戰場的泥潭中,不可自拔。在日本原先的計劃,他們打算分兩條路走。一條是”北上“,進攻蘇聯,以陸軍為主。另一條是南下,進攻東南亞,以海軍、空軍為主。而在進攻蘇聯這條路線上,日本遭遇了挫折。”諾門罕戰役“中,日本受挫,再加上陸軍大部分被拖在中國戰場。

    無奈之下,日本選擇與蘇聯議和,放棄”北上“路線,轉攻東南亞。當時的東南亞,對於日本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東南亞資源豐富,而日本資源貧瘠。如果佔有東南亞,必然能為日本提供大量的戰爭物資。而且,當日本佔領東南亞後,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切斷英、美等國對中國的從緬甸一帶的援助路線。

    而在這個時候,納粹德國在歐洲的接連勝利,讓日本看到了機會,因為歐洲各國正忙於應對德國的進攻。日本進攻東南亞的戰爭就此爆發。

    不過,真正決定戰爭結果的,並非只是開端,還有過程。當戰爭真正爆發後,英美等國的盟軍才發現,自己在東南亞的駐軍跟日本軍隊的差距。當時盟軍在東南亞的駐軍,大多由本地土著,或民兵組成。只有軍官是歐洲人。不管是在訓練,或者武器上,這些軍隊就已經跟日本軍隊產生了差距。

    而且,盟軍各國內部,又紛爭不斷。這給了日本可乘之機。反觀日本,不僅在訓練、裝備上,超過了盟軍。更重要的是,日本做了大量的情報工作。他們清楚自己要面對的對手,以及東南亞熱帶雨林的複雜環境。為了能進一步在東南亞取得優勢。日本又在東南亞國家進行大量宣傳,借用反對歐美殖民者為口號,將很多東南亞年輕人拉攏到自己這一邊。

    不過,即便說這種差距,英、美等國依舊不打算將主力送往歐洲。當時希特勒依然步步緊逼。相比較於東南亞殖民地的丟失,德華人可以隨時摧毀歐洲國家的本土。孰輕孰重,英、美等國自然懂得。所以,他們定下了”先歐後亞“的策略。在東南亞,採取了防禦性抵抗策略。

    但這也給了日本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對盟軍進行逐個擊破。尤其是在佔領美國跟英國的殖民地上,日本更是大膽。他們先是襲擊了美國珍珠港,重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又摧毀了美國在菲律賓的空軍基地,並藉此佔領菲律賓。

    又用三架飛機為代價,擊沉了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以及”卻敵號“這兩艘英國東方艦隊的核心。這讓英國失去了在東南亞的制海權。而在當時,英國正因為對德戰爭,實力大損。而美國短時間內,還沒能重建海軍優勢。到了這個時候,日本一舉獲得了在東南亞的優勢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茄子為什麼會發生落花現象?怎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