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靜的雲裳
-
2 # 哀默能住E
在佛教把吃飯叫過堂!因為出家人日常有五堂功課,吃齋飯也是其中之一叫做過堂!
佛教吃齋是對佛的一種恭敬也是佛教禮佛的一種儀式!
佛教吃飯的地方叫齋堂,飯時必須供養佛,大家共同唱唸供養咒!進入齋堂不能說話!杜絕一切外來聲音,甚至吃東西時的咀嚼聲也是不能出現的!
所以吃齋飯時一定要關閉手機,裡邊打飯的工作人員叫“行堂”!一般第一次給您打飯菜的多少都是不拘多少的,然後您吃完後就把空碗放置到你正前方的左上方,表示還需要飯菜!這時候就有行堂給你補充飯菜!如果你只需要半碗就用筷子在碗裡比劃出半碗的標誌,如果是麵條要乾點的就把筷子在碗底豎起來,行堂就知道你要乾點的麵條,如果要帶湯的麵條或者稀飯就把筷子在碗口平劃而過,行堂自然知道您需要帶湯的麵條或稀飯了!
齋堂裡的坐姿也很重要,腰板要挺直,腳要稍微分開,不能翹二郎腿更不能躺著腰左顧右盼高聲喧譁喋喋不休!
其實,我們說的吃齋是持齋!
齋和素不是一回事
在佛教中不食非實時叫齋,也就是俗稱的過午不食。這是當時印度的生活習慣和僧侶的生活環境所限。簡單說,佛教出家眾不做飯,化緣而食,晚上化緣不方便,因為大多數人家也是一天兩頓飯的習慣。二者,“所謂齋正身心,不令散亂。持者護也” 吃多了也不利消化,這是和僧人的作息聯絡在一起的。
可是到了中土,尤其近代,一是寺院裡有了五觀堂、香積廚。不用出去化緣了。二者,僧人夜間活動增多了。所以晚上不吃飯是頂不住的,故而大多數僧人也吃晚飯,但晚上那頓不叫飯,託個名叫“藥石” 當藥來吃的
不光佛教有齋,天主教有大小齋,伊斯蘭教之穆斯林“五功” 齋、禮、念、課、朝。 也有齋!
☞好了,您說的寺廟的吃飯真的很複雜,呵呵入鄉隨俗吧!
-
3 # 一方一淨土
恆 傳:阿彌陀佛,好的,今天在這裡我就給大家簡單講解一下過堂的儀規。過堂,僧眾上齋堂用食之意,又作上當、赴堂。
在過堂時,大眾聽到打雲板,排隊依次進入齋堂。在齋堂裡保持安靜,關閉手機。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擺放,筷子橫放在碗前。在僧眾的帶領下開始念《供養偈》,之後就開始行堂了。過堂期間大家止語,以特定的手勢對行堂人員表達自己的意思。第一遍行堂時,只要用齋人員不拒絕,行堂人員就會把每種食物都在碗裡裝上一點。如果用齋人員不想要某種食物,或者覺得碗裡的飯菜已足夠,可將右手豎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個遮擋的動作,以示不需要。過堂時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頭用嘴湊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聲,雙腳不要交叉或翹起。開始用齋時,先把筷子和裝著飯菜的碗先後移近自己,然後輕輕地拿起筷子,左手將飯碗平端在胸前。端飯碗時,拇指扣在碗口,其餘四指平託碗底,叢林稱之為“龍含珠”。右手持筷子夾起食物送入口中,動作要輕而寂靜,叢林稱之為“鳳點頭”。
第二遍行堂時,用齋人員如果需要新增食物,就把碗輕放到桌子邊沿,注意不要超過桌子邊沿外,以免行堂人員碰倒。可用筷子在碗裡比劃一下,表示需要新增多少。應量受食,吃多少新增多少,不得浪費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飯菜,要撿起來吃掉,感恩惜福。對於某種食物還想再新增一些,碗即不須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邊輕點一下)。對於某種食物只想要一點點,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對於稀飯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裡做一個豎插的動作;需要比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劃一下。
三遍行堂之後,巡開水,蕩洗乾淨碗裡剩餘的食物一併喝下,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吃完飯之後,輕輕將碗疊起,整齊放在桌子外沿,將筷子放在碗右側距離約一寸的桌面上,與桌沿垂直。當大家食畢,僧值師巡走一圈後,至佛前問訊,維那師舉腔,大家齊誦結齋偈。然後依次走出齋堂。
我再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當中的含義,首先強調的是在齋堂一定要保持安靜,不要說話,要知道在齋堂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法。
《禪林象器箋叢軌門》中講到:僧眾入齋堂進食,不著不貪,是為過堂。所以飯打到你那裡你就吃,沒有打到你那裡你等待一下。不要著急,過堂也是一種修行。還有吃飯的時候把碗端起來,一定不準趴下吃,從佛法上講,不把碗端起來吃臨命終時容易轉生為畜牲道。從科學上講,你端起來吃的話不會擠壓胃,對你的身心也是有好處的,佛陀對我們的要求和教育都是有根據的。是為了眾生好。
古德雲:隨眾過堂,好處有八:(1)不懈怠故 (2)供養省力 (3)平等無我(4)不偏眾食 (5)甘苦同受(6)存在唸故 (7)如法如理 (8)起止威儀
過堂儀軌展現著佛門的莊嚴、僧團的威儀。佛教的修行讓人們通過了解自己來改善自己,吃飯的時候你靜下心慢慢的吃。對你自己的身心很好,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更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聞,就要努力修行,一言一行都按佛制要求,如理如法,勿空過時日。
-
4 # 自由自在暫離
14年在成都一道觀遊,正趕上中飯時,有四元,六元,八元的。我端了六元的,飯是裝好了。說實話,真的不好吃。我也知道不準剩飯,菜,沒辦法,把菜吃完,剩飯用紙包著帶出去。
我說這些,不是說那個伙食。是說我們平日裡過的太好了,連一點點苦,何況不是苦,都受不了!怎麼辦?
-
5 # 似水流年143324058
今年農曆九月十九,正好我休息,也碰巧是觀世音菩薩的出家日,我隨朋友到大連東邊山村,雙塔鎮望海寺去禮拜,也趕上為西方三聖開光,中午在寺院吃齋飯,大家須坐在出家人後面,吃的四個菜,全是素的,主食是饅頭,有居士給盛菜。吃多少接多少,不能浪費,用完後將碗筷擺好,因為不能白吃寺院裡的東西,臨走我們都在功德箱裡捐點錢,五元,十元的都有
回覆列表
早些年,因為經常參加戶外活動的關係,在大山的穿梭中偶爾有過在寺廟裡吃飯的經歷。記得是2013年9月下旬,藉著中秋節假期去山西五臺山大朝臺。原本計劃在獅子窩或吉祥寺掛單,結果剛過中臺,天氣大變。先是小雨接著大雨,然後轉中雪、大雪。在狂風大雪中,我們堅持著走到了西臺。
在西臺掛單。當天的晚飯及第二天都早飯都是在西臺吃的。五臺山西臺頂的寺院是法雷寺,號稱“月墜峰巔,儼若懸鏡,亦稱掛月峰,海拔2773米。
寺廟裡吃飯是要守規矩的。1、吃飯不能說話更不能大聲喧譁;2、吃多少拿多少,不能剩飯。拿到碗裡的食物,不管喜歡不喜歡必須吃乾淨;3、男女不能坐在一起,必須分開坐;4、在寺廟的飯堂裡,不能吃自己攜帶的葷腥食物。這個是必須嚴加註意的。5、吃飯不收錢,飯後客人往功德箱投放與否隨意。即飯後放不放錢都行,放多少都行,沒人刻意監督,沒人去主動跟你索取費用。主隨客便。
後來也去過其他寺院就餐,各個佛教寺院的規矩、情形,基本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