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不死的小馬
-
2 # 季我努學社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是太平天國名將,因功受封“翼王”,意為“羽翼天朝”。他一生經歷傳奇坎坷,十六歲被洪秀全、馮雲山邀約舉事,二十歲封王,三十二歲受凌遲極刑而從容赴死。左宗棠說他“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所畏忌也”。忠王李秀成稱諸王之中“獨服石王”,亦為後人所紀念,追憶。
(石達開雕像)
石達開意氣慷慨,賞罰分明,軍事才能極為突出。1852年西王蕭朝貴長沙陣亡,太平軍被圍困長沙城下,形勢危殆。石達開率軍西渡湘江,多次重挫清軍,沿長江東下金陵,為全軍所折服1854年再主西征,並於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戰中,力挫湘軍,逼得曾國藩投水自盡。
(曾國藩)
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後,諸王同享太平富貴,唯石達開潔身自好,不參與驕奢淫逸之舉。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被殺,上萬部屬慘遭株連,石達開為避免內訌,從前線趕回阻止。北王韋昌輝認為石達開偏袒東王,意圖加害,石達開連夜逃出天京,但家屬及部屬慘遭殺害。事變後,天朝上下擁戴石達開處理朝政,石達開只誅首惡,不辦脅從,人心迅速安定,並被尊為“義王”,但這卻引得洪秀全猜忌。無奈之下,石出走天京,另闢根據地,輔翼天京。石的出走使天平天華人心散亂,元氣大傷。這也給予了清軍各個擊破的機會,咸豐亦叫囂“乘其內亂,次第削平”。
(咸豐)
自此,石達開接連轉戰十五省,孤軍作戰,雖偶有戰績,如牽制清軍,使太平軍獲得浦口大捷、三河大捷等。但與全盛時期已不可同日而語,部下亦多有離心離德,走失離散者。1863年,石達開欲強渡大渡河,在四川建立根據地,但洪流暴漲,搶渡不成。在“戰守俱窮,進退失據”的情況下,石達開苦撐一月有餘。為保全部下,石達開以投降的代價使四川總督駱秉章放走太平軍四千餘人,自己則深受凌遲酷刑而死。臨死“辭色不卑不亢,不做搖尾乞憐之語”,觀者嘆為“奇男子”。而太平天國也於次年被清軍剿平。
參考文獻:
1、戎笙等編寫:《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北京:三聯書店,1962年。
2、張鈺釵:《石達開傳》,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
3、王令金:《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新探——以實踐與理論背離的視角》,《東方論壇》2017年第5期。
4、魏星:《民國時期廣西地區的太平天國紀念活動》,《民國研究》2017年第1期。
-
3 # 雁小驢
左宗棠為何會對石達開心生畏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左宗棠自視甚高,嘴巴也很毒,但偏偏是他評價石達開時說出了:“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探究左宗棠畏忌石達開的源頭,要從水陸洲之戰開始說。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長沙西面,一水湘江南北奔流,湘江的中心,有一長條形的沖積沙洲,便是聞名遐邇的橘子洲。如今的橘子洲,如同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艦泊在湘江中心。然而,在咸豐年間,橘子洲並不是像如今一樣渾然一體,而是由三個“望之若帶,實不相連”的小島組成。它們分別是:傅家洲、水陸洲與牛頭洲。(清《長沙縣誌》)
咸豐二年,一場戰役發生在水陸洲與牛頭洲一帶。許多寫石達開的文章都把這次戰役稱之為水陸洲大捷,並認為這是石達開在蕭朝貴死後,臨危受命,富有戰略性意義的一招妙棋。
然而,在翻閱記錄這次戰役的奏摺後,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奏摺的記錄人塞尚阿並未提及水陸洲之戰太方指揮人是誰,不但如此,在之前和之後的清方奏摺中,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提到過這次大戰太平軍主帥的名姓。
被好奇心驅動的我開始查閱當時身在長沙的歷史當事人所留下的資料,清方有江忠源的書信、駱秉章年譜;太方則是《李秀成自述》。沒有,石達開的名字,並未被任何敵我雙方的當事人提及。不甘心的我又查閱了《湘軍記》與《湘軍志》這兩部由湖南人或湖南人主持編寫的湘軍戰記,沒有,有關水陸洲之戰的文字裡,沒有隻字片語提到石達開。那麼私家筆記又如何呢?然而,翻遍了蕭盛遠的《粵匪紀略》、夏爕的《粵氛紀事》、佚名的《粵匪犯湖南紀略》杜文瀾的《平定粵匪紀略》、李濱的《中興別記》、李汝昭的《鏡山野史》後,我還是沒有發現石達開的名字。那麼縣誌的情況怎麼樣呢?在光緒《善化縣誌》、同治《長沙縣誌》、光緒《湖南通志》的一通尋覓後,沒有,石達開的名字,依舊是一片空白。
塞尚阿像
石達開,不但被當時所有主持長沙軍務的大佬遺忘了,也被時空遺忘了。那麼,為何石達開會被太史專家集體定義為水陸洲大捷太平軍最高指揮官呢?
是的,在這世上,只有一份史料記錄下了那次軍事行動中石達開的名字,不但記錄,還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了那一役太平軍炫目的風姿。
還是把這篇文章的有關文字錄入如下吧:
賊復遣其黨石達開渡湘而西,築數大營,兼掠洋湖晚稻供賊糧。湘水中一洲,俗呼水陸洲,即古橘洲也,長數里,橫亙江心,如匹練。賊之渡西岸也,留賊屯洲尾為聲援。向公擬先剿之。九月十九日,親率勁卒三千餘,由西岸渡江至洲北,整隊而進。賊盡匿洲南樹林中,時出零騎誘官軍。向公督所部放槍擊賊。賊走避林中,徐從林旁出,斜鈔官軍後。官軍初為林木所蔽,不及覺,比賊幟微露,則疾趨如旋風,官軍驚潰,健將遊擊蕭逢春、都司姬聖脈戰歿,士卒死者千餘。向公與河北鎮總兵王代琳騎善馬得免。城上諸軍望見,為之奪氣。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江忠烈公行狀》,是記錄江忠源一生光輝事蹟的紀念性文章。說到這裡,有人恐怕會問了,寫江忠源的一生,為何要濃墨重彩記下石達開的一筆?是以石達開的光輝偉岸反襯江忠源嗎?
江忠源像
讓我們看一下時間。要知道,江忠源是咸豐二年八月十三日到達的長沙,僅僅一個禮拜後,他便因為腿部被長矛刺中而不得不在長沙城內養傷。江忠源離開了太清對峙的前線,直到太平軍撤離長沙,也再未上過戰場。有些不嚴謹的史書中讓江忠源在八月二十二日之後依舊頻頻在戰場亮相,實際上,那時參加戰鬥的只是江忠源的部下,不過幾百人而已。水陸洲之戰,是向榮與石達開的pk,與江忠源,恐怕只有一毛錢的關係。
那麼,《江忠烈公行狀》的作者是誰呢?
有兩個人,一個是郭嵩燾。另外一個,就是左宗棠。
那麼,上面這段被引用的文字,究竟出自誰的手筆?是郭,還是左?
我們翻開郭嵩燾咸豐十一年十月十一日的日記。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忠烈公戰跡,廣濟以前,季高知之頗詳,江西以後,則予所親歷。吾兩人編定忠烈公行狀,恰相承接。”(《郭嵩燾日記》p468)
郭嵩燾像
江忠源主持江西省會南昌的守城是在1853年,所以說,《江忠烈公行狀》雖然是二人合作的產物,但有關石達開水陸洲的文字,卻是出自左宗棠之手。
左宗棠在水陸洲大捷時,正在長沙城中,身份是新任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幕僚。那麼,為什麼石達開被所有人遺忘的時候,唯獨會被左宗棠情有獨鍾記錄下來呢?
很多文章提到長沙之戰,都會把左宗棠放在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甚至認為他才是長沙內外清軍的真正指揮者。正是因為他匹敵諸葛亮一樣的才能,才使得前任和現任的湖南巡撫駱秉章與張亮基三顧茅廬,並都對這個幕僚言聽計從。
我要說,這種說法,恐怕是把歷史當作演義小說來記錄了。
1852年的長沙,清廷封疆大吏雲集,用駱秉章在年譜中的話說是:“住城一中堂、三巡撫、三提督、總兵十一二員;在城外者兩總督”。(《駱秉章年譜》)眾多大佬扎堆,搞得長沙之戰官僚主義作風極其嚴重。明明兵力勝過太平軍幾倍,卻生生被動挨打。這種指揮風格,與用兵如神的諸葛亮毫不相干。要真把長沙之戰算到左宗棠的功勞簿上,這水平,也夠丟人的了。
駱秉章朝服像
此時的左宗棠,雖然是前兩江總督親家公,卻只不過是個小小幕僚。曾國藩早就冷嘲熱諷:“從前左季高與陶文毅為婚,餘即譏其輩行不倫。”(《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六月初一日》《曾國藩全集修訂版20家書1》p192)
曾國藩之所以敢這麼說,自然是人家中了進士,以從二品的侍郎平步青雲。左宗棠的其他好友,如胡林翼,如郭嵩燾,也早就以進士的身份在官場混得風生水起。雖然在那個年代,舉人老爺在社會上是相當有地位的存在,但在講究論資排輩的官場,誰又會把一個舉人,一個鄉紳當一回事兒。
雖然同為舉人,但左宗棠與江忠源還不同,他沒有任何實戰經驗,所以,誰又會在那麼一場舉足輕重的戰役中對他言聽計從?
1812年生人,雖然還沒有過四十歲的生日,但按那個時代的記歲標準,他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在壽命普遍偏低的晚清,很多人一輩子也許就這樣了。所以,在咸豐二年的長沙,左宗棠應該是相當失意的。直到,他聽說太平天國裡有石達開這樣一個人。
彷彿一瞬間,他的心情豁然開朗了。因為,他在石達開的身上,看到了理想中的自己。他感覺自己和石達開,真的有太多太多的相似之處。
民國圖書《石達開》插畫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一口老血噴到顯示屏上。有沒有搞錯?一個是四十歲,懷才不遇的中老年,另一個,可是才剛剛二十一歲,正是意氣風發,開展人生宏圖的青年人啊?這也能湊一塊?
答案要從當時清方掌握的石達開容貌年齡等狀況中去尋找。
1853年上半年,即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法國巴黎出版了一本名為《太平天國初期紀事》的小冊子。其中,首義王與秦日綱都被記錄在案,並描繪出了容貌特徵。現錄入在下面:
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主將和他的夥伴們――四個王.洪秀全號稱太平王,身材頗高,被太陽曬成紫銅色的臉上,帶著勇敢而自信的神情。他的年紀大約四十多歲,鬍鬚和頭髮已經斑白。據說他有極大的勇氣,雖然他的聲調帶著廣州口音,卻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姓名,也不知道他生在何處。
東王楊秀清,年三十五歲,身材短小枯瘦,面麻,嘴唇上生著稀疏的鬍髭。楊秀清的口才很流利,對部下非常和藹;沒有人知道他是何處人,只知道他與太平王的妹妹結了婚。
西王蕭朝貴是這一群王中最年少、英俊而勇敢的阿溪裡(Achllle)(特洛伊戰爭中最勇敢的英雄)凡遇交戰,他都奮不顧身,身先士卒,指揮軍隊極其周密,證明他有過人的識見。他風姿倜儻,容貌活潑,面板很黃,長方形的臉上,除了寬大的鼻孔和傾斜的眼睛以外,沒有其他蒙古種的特徵;他沒有鬍鬚,他是他的戰友中天賦最高的人,年紀不到三十歲,據說他與太平王的小妹結了婚。
南王馮雲山是廣東省的一個文人,他應過幾次科舉,曾得有功名,年三十二歲。據說他的同學都非常愛戴他,他們認為他有極大的才能。他沒有鬍鬚,性格有點象青年人,雖在紛擾的軍營生活中,他仍然儘可能過著孤獨生活,從事文學研究。
北王韋正是叛軍中的阿雅克斯(Ajax)(特洛伊戰爭勇猛僅次於Achllle的英雄)。他的身材很高,膚色黝黑如馬來亞人;他的黑髭與棕色面板看上去不大分得清。他只有二十五歲。他的膂力和勇猛造成他在叛軍中很高的地位。據說他是廣西人。
天官正丞相秦日綱年三十七歲,人極矮瘦,非常精明,富於機變;大家知道他是廣東省人。
副丞相石達開相貌奇醜,極瘦,膚黑如炭;他的長頸項支援著骨瘦的臉和尖形的頭,他是一個文人,據說過去所釋出的檄文大部分出於他的手筆。這種情形使我們推測他是一個上帝會中人,可能是郭士立的佈道會會員。(《太平天國初期紀事》p115-116)
石達開是這樣一個類似鳥類的存在嗎?查閱諸多有關石達開容貌的資料,可謂眾說紛紜,有盛讚其“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的;也有醜化為“面黑高顴,鄙陋兇悍”的,那麼,到底石達開容貌如何呢?
據我考證,他的的確確是個帥哥。因為,石達開大渡河被擒後,在成都親自主持審訊工作的四川按察使牛樹梅在其年譜裡評價石達開的容貌,用了一個“偉”字。雖是惜墨如金,卻也不難得出他相貌堂堂的結論。(《胞兄紀略卷二》《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p30)
這篇來自法國的報道明顯是失實的,因此,有人不免認為:是法華人搞錯了,與此同時,法華人記載的蕭朝貴又是如此光彩照人。那麼,必然是他們把蕭朝貴當成了石達開。這樣一鵲巢鳩佔,石達開的形象果然英俊了許多,也較為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翼王粉絲們的心願。然而,是這樣的嗎?我們有必要尋找一下法華人記錄的來源。
在田餘慶、金毓兩位學者主編的《太平天國史料》中,我發現了這樣一份探報,其中,也同樣記載了太平天國軍興時期的重要人物們,並與法華人所寫的《太平天國初期紀事》非常類似。讓我們抽取其中的蕭朝貴與石達開,與上文作個對比。
蕭朝潰偽西王,三十歲,面白無鬚,秀全妹夫,貴縣人,此人用兵最猛。
石達開偽丞相右翼公面黑長頸微須,增城縣人。
這封探報來自何時呢?查文中之意,當在太平軍定都天京之後不久。(《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太平天國史料》沈雲龍編纂《清方文書之三探報》《賊頭目姓名籍貫》p449)
石達開被記載成鳥人並非孤證,考察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編號FC171/13的《賊頭目姓名籍貫單》的抄本與《粵匪雜錄》中的《長白清供單》也能發現類似的記載。
還是把他和蕭朝貴的有關文字摘抄如下:
1、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編號FC171/13的《賊頭目姓名籍貫單》的抄本
蕭朝潰,偽西王,卅歲,面白無鬚,貴縣人,此人用兵最猛。
石達開,偽丞相右翼公,面黑長頸微須(增城縣人)。此人卅九歲,粗通文墨,賊中偽示偽檄皆出其手。(轉引《太平天國的文獻和歷史——海外新文獻刊佈和文獻史事研究 》王慶成p480-481)
2、《粵匪雜錄》中的《長白清供單》
蕭朝貴,三十歲,面白,無須,安縣人,封西王,秀全姨夫。
石達開,三十九歲,面黑,微須,廣東巨城人,封右翼公。
(轉引自《羅爾綱全集2》p115)
可以看出,法華人在《太平天國初期紀事》中描述的石達開,來源是清方探報。雖然出自敵方,但既然是探報,就必然以追求真相為最大目的。像蕭朝貴與韋昌輝等人,他們不但親自帶兵,而且真身經常出現在清軍面前,所謂探報,必然是以戰場目睹實況為依據,相對來說是自然比較準確的。而石達開呢?因為他在軍興時期更多的是參與後勤工作,從來沒有被記載真身出現在敵前,所以,儘管他的的確確是個帥哥,卻還是以“鳥人”這種失真的形象,出現在清方的記錄裡面了。
石達開是個年輕的,相貌堂堂的帥哥。但左宗棠是不知道的,清方人士也是不知道的。他們瞭解的石達開是一個三十九歲,其貌不揚的落魄文人。這樣的石達開,又怎麼不讓左宗棠頓起親近之感。
因此,當石達開獨當一面之時,亂哄哄的長沙,沒有一個人注意湘江西面的太平軍主帥。只有左宗棠,在內心深處印下石達開的名字。並在八年之後,特意借紀念江忠源的緣由,濃墨重彩的記下敵方的這次水陸洲大捷。
要不說,有個重量級的人物作粉絲真好。
不過,左宗棠畏忌石達開主要在出走之前,石達開出走後戰績不佳,他就慢慢消除了畏忌之心。但不管怎麼樣,石達開在左宗棠心中,還是初戀般的存在。
-
4 # 張細水
太平天國時期,八旗軍和綠營腐朽不堪,戰鬥力不值一提。之後漢人上位的湘軍統帥曾國藩、淮軍統帥李鴻章、協助守衛長沙左宗棠、此時還是小朋友張之洞。四位如日中天的晚清中流砥柱,前三人與石達開直接或間接交過手。但這並不足以說明石達開強。因為除了左宗棠能稱上有軍事才能的帥才,能打呆仗的曾國藩和長袖善舞的李鴻章這兩個書生有什麼軍事才能?
對手弱如何稱其強?
左宗棠評價石達開稱其‘頗以結人心(會籠絡人心),是求人才為急(收聚人才),不甚附會邪教俚說(不愚昧迷信),是賊之宗主(是太平軍的真正軍事領袖),而我所畏忌也(所以我才怕他)’。
左宗棠字裡字外沒說石達開打仗如何厲害,沒說運兵如神、策無遺漏、能征善戰等等這般關於軍事才能的詞語。原因是太平天國起義十多年,整個太平軍打的也多是呆仗(消耗戰、陣地戰),少有奇計奇謀的智戰。
所以左宗棠這個酸秀才覺得,太平軍的目標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天下的歸屬。得民心者得天下,石達開這樣會籠絡人心的政治才能,遠遠比他的軍事才能可怕的多!
回覆列表
石達開,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客家人,太平天國的主要將領之一,永安建制封為翼王。三十二歲在大渡河兵敗被俘,英勇就義。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運動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太平落的高階將領對石達開的膽略非常推崇,清廷也對石達開評價頗高,其中左宗棠說他“奸悍著聞,素的群賊之心,其才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哩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也忌”,其實這個評語基本上把石達開為什麼能讓自己人信服,讓對手畏懼的理由了。
1.石達開十六歲被訪出山,十六歲統領千軍萬馬,二十歲封王,能征善戰,足智多謀,是太平軍中少數幾個善戰的高階將領,其中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統帥曾國藩投水自盡被手下救起。
2.石達開在太平天國的威望很高,定都天京後,諸王享樂主義抬頭,唯獨石達開潔身自好,從不參與。
3.他軍紀嚴明,愛護百姓,求賢若渴,不管是佔領區還是敵方的百姓都對石達開掙相擁戴,許多對太平天國不友好的知識分子也轉而支援太平軍。
最後,這樣一個年少有為,文韜武略都很出眾的農民軍頭領,深受百姓的擁護,本身也沒有什麼汙點,更是多次大敗清軍,這樣的人物放在秦末就是劉邦一類的人物,放在元末就是朱元璋一類的人物,對手哪裡能夠不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