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嘔吐是妊娠早期徵象之一,多發生在懷孕2-3個月期間,輕者即妊娠反應,出現食慾減退、擇食、清晨噁心及輕度嘔吐等現象,一般在3-4周後即自行消失,對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不需特殊治療.少數婦女反應嚴重,呈持續性嘔吐,甚至不能進食、進水、伴有上腹飲悶不適,頭暈乏力或喜食酸鹹之物等,這時稱妊娠嘔吐.本病多見於精神過度緊張,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的年青初孕婦.另外,胃酸降低,胃腸道蠕動減弱,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多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等,與妊娠嘔吐也有一定關係. 妊娠嘔吐即懷孕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厭食或食入即吐的現象.中醫稱之為“惡阻”、“子病”、“病兒”、“阻病”等.其主要由於胎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臨床上一般分為脾胃虛弱與肝胃不和兩種型別,前者可見噁心、嘔吐清水、厭食、精神倦怠、嗜睡等症,治療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為主;後者可見噁心、嘔吐酸水或苦水、胸脅脹痛、精神抑鬱、口苦、煩躁等症,治療宜平肝和胃、降逆止嘔.若僅見懷孕後噁心、嗜酸、擇食或晨間偶有嘔吐痰涎等,這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應,屬正常情況,一般3月後可自行消失. 【自療注意事項】 (1)保持情志的安定與舒暢. (2)居室儘量佈置得清潔、安靜、舒適.避免異味的刺激.嘔吐後應立即清除嘔吐物,以避免惡性刺激,並用溫開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3)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營養價值稍高且易消化為主.可採取少吃多餐的方法. (4)為防止脫水,應保持每天的液體攝入量,平時宜多吃一些西瓜、生梨、甘蔗等水果. (5)嘔吐嚴重者,須臥床休息. (6)保持大便的通暢. (7)嘔吐較劇者,可在食前口中含生薑1片,以達到暫時止嘔的目的.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香砂養胃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於脾胃虛弱型. (2)2陳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於脾胃虛弱型. (3)左金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於肝胃不和型. (4)孕婦清火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於肝胃不和型. 2.驗方自療法 (1)葫蘆茶30克,水煎分3次服. (2)柚子片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柿蒂30克、冰糖60克.煎水代茶,徐徐飲之. (4)橘皮15克、生薑10克、紅糖20克,煎水代茶. 3.飲食自療法 (1)鮮薑汁1湯匙、甘蔗汁1杯,共調勻,加熱溫服.本方用治孕婦嘔吐,飲食難下,具有健胃、下氣、止嘔之功效. (2)鮮姜200克、韭菜200克、白糖.將韭菜、生薑切碎,搗爛取汁,用白糖調勻飲汁.本方用治懷孕後噁心嘔吐、不思飲食之症,具有溫中止嘔、行氣和中的作用. (3)鮮姜15克、蘿蔔籽15克、柚皮15克.用水1碗,煮成半碗後服.本方用治妊娠嘔吐,具有溫中止嘔的作用. (4)鮮姜5克、灶心土30克,水煎服.妊娠早期反覆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厭食、甚至食入即吐者,稱為妊娠惡阻,主要機理為胃失和降,衝脈之氣上逆所致. (5)生薑12克、茯苓12克、半夏6克,水煎服.本方主治妊娠初期,噁心,嘔吐者. (6)鮮姜3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本方主治婦女妊娠嘔吐者.每日頻頻飲用,具有良好的止嘔作用. (7)老薑9克,柚皮18克.姜切成片,和柚皮一起入鍋,加1杯水煮,至半杯水的量,取出殘渣,等涼後再食用.老薑有止嘔作用,柚皮有抑制上逆的功能,故治療孕吐,頗有功效.但本方稍有刺激性,不可過量服用. (8)雞蛋1只、白糖50克、米醋100克.加水適量同煮,熟後吃蛋喝湯.每日2次. (9)活鯉魚1條.洗淨隔水蒸熟,食之(不可放油鹽等調). (10)活鯉魚1條、粳米100克,魚洗淨與粳米共煮粥,每日2次食之. (11)綠豆10克、扁豆15克、刀豆15克、生薑5克,煎水代茶. 4.外治自療法 (1)按壓內關穴(手臂內側,腕上2寸,2筋之間)、足3裡(外膝眼直下3寸,脛骨外緣一橫指處),每次3-5分鐘. (2)生薑30克、烏梅10克.共絞汁擦舌,1日數次. (3)丁香15克、半夏20克、生薑30克.前兩味研末,生薑煎濃汁,共調成糊狀,取適量敷臍部,每日1次,連用3-4日. (4)陳艾葉250克、蒼朮30克.揉碎後用細麻紙捲成條狀(要卷緊),點燃後灸中脘穴(臍上4寸)、內關穴、足3裡.灸時離面板一寸左右,至區域性面板潮紅為度. 5.其他自療法 芫荽250克、蘇葉6克、藿香6克、砂仁1.5克.在屋內燻蒸. 【避免誤診】 妊娠嘔吐,嚴重時粒米不下,食入即吐者,可導致脫水、酸中毒等,不可止於自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處理. 如出現高熱、脈搏加快,面板、鞏膜、小便發黃,嘔吐苦水者,不可止於自療應立即去醫院作有關肝膽方面的檢查. 妊娠期常可因胃炎、闌尾炎等引起嘔吐,此時應注意有無上述病史、疼痛部位與性質,以資鑑別.
妊娠嘔吐是妊娠早期徵象之一,多發生在懷孕2-3個月期間,輕者即妊娠反應,出現食慾減退、擇食、清晨噁心及輕度嘔吐等現象,一般在3-4周後即自行消失,對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不需特殊治療.少數婦女反應嚴重,呈持續性嘔吐,甚至不能進食、進水、伴有上腹飲悶不適,頭暈乏力或喜食酸鹹之物等,這時稱妊娠嘔吐.本病多見於精神過度緊張,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的年青初孕婦.另外,胃酸降低,胃腸道蠕動減弱,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多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等,與妊娠嘔吐也有一定關係. 妊娠嘔吐即懷孕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厭食或食入即吐的現象.中醫稱之為“惡阻”、“子病”、“病兒”、“阻病”等.其主要由於胎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臨床上一般分為脾胃虛弱與肝胃不和兩種型別,前者可見噁心、嘔吐清水、厭食、精神倦怠、嗜睡等症,治療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為主;後者可見噁心、嘔吐酸水或苦水、胸脅脹痛、精神抑鬱、口苦、煩躁等症,治療宜平肝和胃、降逆止嘔.若僅見懷孕後噁心、嗜酸、擇食或晨間偶有嘔吐痰涎等,這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應,屬正常情況,一般3月後可自行消失. 【自療注意事項】 (1)保持情志的安定與舒暢. (2)居室儘量佈置得清潔、安靜、舒適.避免異味的刺激.嘔吐後應立即清除嘔吐物,以避免惡性刺激,並用溫開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3)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營養價值稍高且易消化為主.可採取少吃多餐的方法. (4)為防止脫水,應保持每天的液體攝入量,平時宜多吃一些西瓜、生梨、甘蔗等水果. (5)嘔吐嚴重者,須臥床休息. (6)保持大便的通暢. (7)嘔吐較劇者,可在食前口中含生薑1片,以達到暫時止嘔的目的.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香砂養胃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於脾胃虛弱型. (2)2陳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於脾胃虛弱型. (3)左金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於肝胃不和型. (4)孕婦清火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於肝胃不和型. 2.驗方自療法 (1)葫蘆茶30克,水煎分3次服. (2)柚子片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柿蒂30克、冰糖60克.煎水代茶,徐徐飲之. (4)橘皮15克、生薑10克、紅糖20克,煎水代茶. 3.飲食自療法 (1)鮮薑汁1湯匙、甘蔗汁1杯,共調勻,加熱溫服.本方用治孕婦嘔吐,飲食難下,具有健胃、下氣、止嘔之功效. (2)鮮姜200克、韭菜200克、白糖.將韭菜、生薑切碎,搗爛取汁,用白糖調勻飲汁.本方用治懷孕後噁心嘔吐、不思飲食之症,具有溫中止嘔、行氣和中的作用. (3)鮮姜15克、蘿蔔籽15克、柚皮15克.用水1碗,煮成半碗後服.本方用治妊娠嘔吐,具有溫中止嘔的作用. (4)鮮姜5克、灶心土30克,水煎服.妊娠早期反覆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厭食、甚至食入即吐者,稱為妊娠惡阻,主要機理為胃失和降,衝脈之氣上逆所致. (5)生薑12克、茯苓12克、半夏6克,水煎服.本方主治妊娠初期,噁心,嘔吐者. (6)鮮姜3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本方主治婦女妊娠嘔吐者.每日頻頻飲用,具有良好的止嘔作用. (7)老薑9克,柚皮18克.姜切成片,和柚皮一起入鍋,加1杯水煮,至半杯水的量,取出殘渣,等涼後再食用.老薑有止嘔作用,柚皮有抑制上逆的功能,故治療孕吐,頗有功效.但本方稍有刺激性,不可過量服用. (8)雞蛋1只、白糖50克、米醋100克.加水適量同煮,熟後吃蛋喝湯.每日2次. (9)活鯉魚1條.洗淨隔水蒸熟,食之(不可放油鹽等調). (10)活鯉魚1條、粳米100克,魚洗淨與粳米共煮粥,每日2次食之. (11)綠豆10克、扁豆15克、刀豆15克、生薑5克,煎水代茶. 4.外治自療法 (1)按壓內關穴(手臂內側,腕上2寸,2筋之間)、足3裡(外膝眼直下3寸,脛骨外緣一橫指處),每次3-5分鐘. (2)生薑30克、烏梅10克.共絞汁擦舌,1日數次. (3)丁香15克、半夏20克、生薑30克.前兩味研末,生薑煎濃汁,共調成糊狀,取適量敷臍部,每日1次,連用3-4日. (4)陳艾葉250克、蒼朮30克.揉碎後用細麻紙捲成條狀(要卷緊),點燃後灸中脘穴(臍上4寸)、內關穴、足3裡.灸時離面板一寸左右,至區域性面板潮紅為度. 5.其他自療法 芫荽250克、蘇葉6克、藿香6克、砂仁1.5克.在屋內燻蒸. 【避免誤診】 妊娠嘔吐,嚴重時粒米不下,食入即吐者,可導致脫水、酸中毒等,不可止於自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處理. 如出現高熱、脈搏加快,面板、鞏膜、小便發黃,嘔吐苦水者,不可止於自療應立即去醫院作有關肝膽方面的檢查. 妊娠期常可因胃炎、闌尾炎等引起嘔吐,此時應注意有無上述病史、疼痛部位與性質,以資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