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資料完善度低
-
2 # 知足常樂0724
時間是否真的存在呢?還是隻是我們對過去、現在、未來的一種衡量尺度呢?
●時間這個概念是地球萬物真實存在,後來人類在主觀意識形態上更進一步完善出來的。
時間是地球人類用來記錄地球圍繞太陽運轉每一天的刻度(日出月落),時間只是人類文明階段的一種計時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就可以隨時隨地記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一切;同時也是衡量標準。時間是存在的。人類在理解時間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在衣耕時代,人們憑藉日升日落、月圓月缺、季節交替這種自然界的週期性變化來計時,由此有了一天、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概念。古人發明出了日晷、沙漏、水鍾等原始計時工具,我們在故宮裡可以看到這些工具。日就是利用太Sunny照射到指標上投下的日影,日影移動一個格子,就是過了一個時辰。沙漏和水鍾比日晷更精密一些,水鍾是利用水滴推動內部的機械來計時,而機械部分會像我們的手錶指標一樣運動,但是這樣的計時方式還不夠精確。
從16世紀開始,人類開始將活動範圍過大,必然要依靠時間作為記錄自己行動的基礎。伽利略發明了鐘錶;20世紀電子科技手段出現石英鐘,將時間變得更加準確。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建立在時間上的;用時間它跑的路程長短,作為消耗的時間與能量多少,這就是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原理。
時間與人有著太多太多的關係,我們的生活永遠都離不開時間。地球上的動物們也都具有時間觀念,冬眠與甦醒這樣的生物鐘它們計算的比人類還準確;沒有時間觀念,人們將整天渾渾噩噩的。比如我們有時候睡得晚了,第二天就會覺得工作起來很吃力;或者我們有時候會失眠,晚上睡不著, 白天打瞌睡,時間就會發生混亂。很奇妙的是,我們一天24小時的作息基本上跟日出和日落不謀而合,這或許是人類長期演化的結果。
比如,我們在地面上、Sunny下生活,通常醒著的時間是16個小時,睡眠的時間是8個小時。還有一個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隻海蚌放到遠離大海的地方。他發現,海蚌會按時張開合上,而且它所遵循的時間與原先它在大海里生活時所遵循的時間是一樣的,也就是依照潮漲潮落的規律。雖然遠離了大海,但它依然記得潮漲潮落的時間。這就證明了生物在生理方面是具有生物鐘的。
知足常樂於湖北省鍾祥市老家2020.3.12日
-
3 # 自然法則是真理
我多次說過,時間就是過程的代名詞,有過程就有時間,沒過程就沒時間。
為什麼偏要往死衚衕裡鑽呢,自己把自己去搞糊塗,好玩嗎。時間不是分與秒,為了統一標準,分秒這些單位只是人為的時間規範而已。
-
4 # 科學黑洞
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在我們每個人的世界裡時間都是一致的,公司說早上九點上班,大家都會在那個時間點準時到達,當然這是牛頓的絕對時間,但實際上愛因斯坦已經打破了這種常規,時間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時間的流逝與物體的運動速度以及所處引力場的強弱息息相關,從本質上來說你我他的時間尺度可能都不相同。
無論在哪個時代時間都是最神秘同時也是最普通的存在,地球自轉一週我們把這個時間段定義為一晝夜也就是24個小時,而把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這個時間段定義為一年也就是365個日夜。秒、分、時、日、月、年這些是我們對於時間最直觀的接觸。
那麼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生活在宇宙的一個角落裡,那裡行星不自轉也不公轉,一直都存在於一個黑暗伸手不見五指的世界。那我們對於時間會有著什麼樣的定義哪?還會有一日三餐、晝伏夜出嗎?那個時候人類可能就都抑鬱了,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速度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可以說我們理解中的時間必須要和空間以及物質搭配到一切,也就是說它們單獨的存在貌似都毫無意義。物質存在於空間,物質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如果物質不存在、空間不存在,也就沒有所謂的時間了。但這裡邊有一個問題想要說一下,時間是否真實的存在?它可以有兩種身份:第一種時間不存在,它只不過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中,讓我們區分過去、現在和未來,本質上來說就是物質的變化過程。第二種時間是一種特殊的性質,例如一個物體的質量或者長寬高等,因為時間這個性質的存在,宇宙萬物才會發生變化,如果調控了時間,那麼物質的變化就可能有快有慢,這就是物質的變化和時間誰是主說是輔的問題了。
在所有物理學家的眼裡時間都是既普通又神秘的存在,牛頓研究時間愛因斯坦也研究時間,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認為的時間就是牛頓堅持的絕對時空觀。但真正來說,這可能是不對的,只不過我們生活在低速時間,影響較小罷了!
-
5 # 四川達州人
這個問題真的很無聊哎。
時間是一個複合概念。
時:記錄物質能量存在與運動的引數。
間:智慧生命對時的劃分。
所以,只要存在物質,物質能量還存在著運動,就有時間。哪怕沒有智慧生命對時間進行定義與劃分,太陽依舊要圍繞銀河系運動下去,宇宙依舊要繼續演化。即便用原子核震動次數當做記錄單位,時間這東西依舊會存在,縱然所有智慧生命都滅亡。
-
6 # 謝楠45
有一種說法。
到現在也不能給時間這個物理量做定義。所以咱也不探討了。
速度越快,時間流逝越慢。(相對於慢速運動物體)。如果等於光速,則相對慢速移動物體時間靜止。
既然如此,速度到底是什麼?光速到底為何不變?從1m/s到30000km/s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一直幻想是否對於光,從A到B的始終都是瞬間到達的。只是在三維世界折射高維度事件導致滯後性,而這種滯後性是時間產的的原因。因此時間本質上是一種產物。同樣解釋量子的瞬間效應,延時選擇效應和那隻該死的貓。從高維度看,都是同時發生的,量子糾纏不是折射所以有超距作用,而延時選擇和貓根本就是同時出現的,不過在折射時產生了時間,導致最終觀測結果?
胡思亂想的,怎麼感覺逗他嘛的能寫成小說了。
-
7 # K線均線量
時間一詞按中國的文字特點是日月之影與寸(寸是中國長短計量)結合在一起就是時,時與時的間隔就組成了時間。時間只是大眾為計量對日出日落、月升月降一天的等分,華人民過去用的是把一天等分十二下的一十二時制,後來發展到現在的二十四時制,當某些工有作必要更加精分時制時,就出來了分丶秒、毫秒等。過去用日月影子計時,後來發展用鐘錶計時。時間可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8 # 趣談科學
時間是一個無法研究到盡頭的命題,目前人類還沒有為時間找到一個萬事萬物適用、具有一致性且又不迴圈的定義,或許愛因斯坦最接近時間的真相。
哲學層面分為兩派:(1)一部分人認為時間在宇宙中是不可或缺的,沒有時間就沒有宇宙,是宇宙中的一個可以從小到大排列的維度。在物理學中有長度,有重量,時間也是一種尺度的標量。
在愛因斯坦出現之前,所有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包括牛頓,他認為時間是一個獨立的維度。光在一種叫做“以太”的介質中流淌,只有一個方向,一往無前。以太平均分佈在整個宇宙中,處於絕對靜止狀態,所以時間也是絕對的,是宇宙變化、物體運動的共同的參照物,就像一個均勻流動、方向單一的參考系,但不會對任何物質產生影響。
比如:太陽突然間消失,牛頓的萬有引力得出的結論是超距作用,即地球會在太陽消失的瞬間馬上“甩”出去。兩個相互吸引的天體,無論距離有多遠,引力都不存在時間延遲的作用。
(2)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時間並不存在,比如德國的兩位哲學家萊布尼茨和伊曼努爾。他們認為時間並不是維度,也不是流動的物質,是一種人為的假想概念。這個概念可以配合空間和數字來記錄事件的邏輯順序,物體運動和改變,還有變化大小(速度)的比較。
愛因斯坦的時空觀時間之矢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上面哪一派,只要討論時間都離開不萬物變化。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告訴我們,一切孤立系統的混亂程度都會增加,直到混亂最大化,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以宇宙的每一個角落,萬事萬物都在奔向無序,不存在絕對靜止。你人不動,但是你身體上的分子、原子都在向著混亂最大化運動,只有獲取外界的能量才能維持身體的秩序。
隨著時間的流逝,宇宙這個孤立的系統終將達到混亂最大化,那麼宇宙就沒有了變化,一片死寂,絕對靜止,時間也就沒有了意義。由於一切混亂,宇宙中一片混沌,所有元素都衰變了,沒有任何有秩序的物質,也就沒有了參考物,也就沒有了上下左右,東西南北,也就沒有了空間的概念。
所以時間、空間、物質是相輔相成,同時存在的。除此之外,宇宙或許就像是霍金從《廣義相對論》求得的其中一個解——宇宙大爆炸,爆炸之前,這個未知領域,處於沒有時間、空間、物質的絕對虛空狀態。
愛因斯坦基於光速在相對參考系中速度恆定的原理(實驗證實)推匯出了《狹義相對論》,其中的鐘慢效應,描述的是相對高速運動的物體,時間流速慢。
舉個例子:
假設有三個人頭上都頂一個鐘,他們處於同一個引力場中,其中兩人相對靜止,另一個人高速運動。那麼你會發現,兩個相對靜止的時鐘,走的速度是一致的,而高速運動的時鐘卻慢了。
廣義相對論在《廣義相對論》中,描述了引力的作用不是力,是時空幾何,質量扭曲了時空,扭曲的時空告訴行星如何運動。質量越大的天體,時空曲率越大,引力場中時間流速越慢。
所謂時間流速慢並不代表你可以活得更久,因為這不是絕對變慢,而是相對變慢。比如三胞胎猴子都剛好可以活到28歲,當它們處於不同引力場或者以不同的相對速度運動時。時間的流速不同,所以變化的間隔不同,就像下面被拉伸的格尺一樣,雖然單位間隔不同,但是對於格尺本身總量程還是28,所以三隻猴子都只能活到28歲。
愛因斯坦的時空觀完全顛覆了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而且《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都已經有大量觀測及實驗證實,這是人類從絕對時空到相對時空的轉變,也是目前人類離時間的意義最接近的時空觀。
回覆列表
把日出日落一個輪迴24等分,就是一天24小時;把每小時60等分就是60分鐘;把每分鐘60等分……,我們把這就叫時間了。
明白了沒,時間就是個概念,並用它來量度生命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