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指尖上的芳香

    入院當天或入院後接受靜脈血栓栓塞(VTE)預防的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患者的百分比(護理: 中風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增加。臨床實踐指南預防VTE建議在高危患者中使用預防性治療。)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出院時開出抗血栓治療的百分比(抗血栓形成劑是一種減少血塊形成的藥物。研究表明,在缺血性中風後出院時應規定抗血栓治療,以降低卒中死亡率和發病率。)

    在出院時接受抗凝治療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的百分比(抗凝治療是一種藥物治療過程,其中向患者施用藥物以減慢患者血液凝結的速度。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心律失常意味著心臟的正常跳動節奏被打斷。抗凝治療是預防高風險房顫患者複發性卒中的有效策略。)

    在2小時內到達這家醫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百分比最後已知,並且在這家醫院3小時內發現IV t-PA的患者最後一次已知(目標是迅速擺脫任何血塊以恢復受中風影響的區域(如大腦)的功能。這可以透過在中風發作後三小時內將t-PA藥物靜脈內給予符合條件的患者來實現。)

    在住院第二天結束時接受抗血栓治療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百分比(抗血栓藥是一種可以防止血液凝結的藥物。此時的研究表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現症狀後2天內應該進行抗血栓治療,以降低卒中死亡率和發病率。)

    缺血性卒中患者LDL大於或等於70 mg / dL或未測量LDL或在入院前使用降脂藥物的患者的百分比在出院時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他汀類藥物是用於降低血清膽固醇等血脂水平的藥物。建議透過適當的生活方式調整和藥物治療來降低LDL膽固醇,以預防複發性缺血性中風,心臟病發作和其他主要血管事件。)

    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或他們的護理人員在住院期間接受教育材料的百分比包括以下所有內容:啟用緊急醫療系統,出院後需要隨訪,出院時處方藥物,中風風險因素,以及中風的警告徵兆和症狀(患者教育應包括有關事件的資訊(例如,原因,治療和風險因素),各種藥物或策略的作用,以及理想的生活方式調整,以降低風險或改善預後。家庭/護理人員也需要指導,制定適合患者預後和康復潛力的有效和現實的護理策略。)(中風是美國嚴重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中風後開始的早期康復干預可以增強康復過程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功能障礙。康復的主要目標是預防併發症,減少損傷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功能。)

    評估康復服務的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的百分比(ACM是個別患者級別的合格 - 不合格度量,它會詢問合格的患者是否已經接受了所有適合他或她正在接受治療的狀況的護理。)

    適當的護理措施(ACM)

  • 2 # 杭川醫俠陳醫生

    腦中風患者的康復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話題,一般來說,康復包括康復的評估,康復方案的確定和實施,康復的效果評價等多個環節。不是所有的中風患者都適合康復的,比如病情很輕微的,不需要什麼康復,在生活自理的過程中就自行恢復了,有一些特別嚴重的就算給予康復了,效果也不明顯。

    現就腦中風導致肢體偏癱現代康復的兩個主要康復手段進行介紹

    1.運動療法

    就是透過運動訓練來治療肢體功能障礙,矯正運動姿勢的異常。運動療法可分為傳統運動療法、神經生物學方法,以及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運動再學習方法、強制性運動療法、運動想象法等。這些方法在網路上都有詳細介紹和相關影片等,有興趣的可以去學習。

    傳統的針灸、推拿康復訓練也是中國廣泛使用的傳統康復手段,具有一定的效果。

    2.作業療法

    作業療法是針對患者因為疾病倒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問題,從日常生活、勞動、社交等活動中選擇和設計一些作業活動,是把作業作為一種治療方式,目的是使患者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功能和獨立性儘可能恢復到最好的水平。具體訓練方法,如:床上翻身、坐起的訓練,上下床訓練,行走運動訓練,進食訓練,穿衣訓練,家務活動訓練等等。

    腦中風後的康復還包括吞嚥障礙的康復、構音障礙的康復,以及認知、心理、情感障礙的康復等等。

    對於中風患者和家屬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學習多少康復的理論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到當地醫院的康復科或者康復中心進行科學規範的康復治療。如果不能長期住院康復治療,也可以住院五六天,住院期間在醫生指導下自己學習一些相對簡單有效的康復方法,然後在家裡進行康復鍛鍊,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3 # 問上醫

    中風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常見的康復計劃包括言語治療、理療和力量訓練、重新學習生活技能和心理諮詢。

    1.什麼是中風康復?

    中風造成的腦損傷會影響患者的運動、感知、思維或說話。患者可以從治療中受益,但是某些損傷可能是永久性的。中風康復可以幫助患者重新學習中風時受損的技能,讓患者可以生活自理並提高生活質量。

    言語治療:中風患者可能無法說話或理解別人的話,語言專家可以幫助失語患者重新學習如何使用語言交流。治療方式可能包括重複念單詞以及閱讀和寫作練習。

    理療:中風後身體一側可能會偏癱或喪失肌肉功能,理療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力量、協調性和平衡,還能加強對運動的控制。理療方式包括按摩緩解肌肉緊張,使用輔助裝置幫助患肢反覆運動,使用電裝置刺激肌肉等。

    重新學習技能:職業治療師可以幫助患者重新學習日常生活必需的技能,比如洗漱和控制膀胱大腸蠕動。

    心理諮詢:中風會造成大腦化學物質變化,影響患者思考、感知和行動的方式。此外,中風康復是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需要透過心理健康諮詢和藥物來幫助解決抑鬱、焦慮、沮喪和憤怒等問題。

    2.中風康復應該何時開始?

    越早開始中風康復,越有可能恢復失去的能力和技能。中風入院後24-48小時內就開始康復是很常見的。但在開始康復之前,醫生必須保證以下4點:

    病情穩定;

    危及生命的情況已經可控;

    預防再次中風;

    限制中風相關的併發症。

    3.中風康復需要注意什麼?

    從中風中康復可能是非常令人沮喪的,感到抑鬱或遇到一些挫折是很常見的。患者首先必須做出很大的改變,才能接受自己失去了一些生活技能的事實。此外,解決語言問題可能會非常緩慢,而且有可能難以衡量進度,看不到自己的進步。

    在恢復過程中儘早發現和治療心理健康問題非常重要。抑鬱的中風患者不太可能會堅持中風康復和治療計劃。保持樂觀和心情舒暢也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

    小貼士:中風康復是一個終身過程,需要堅持服藥和改變生活方式,改善整體健康狀況,預防未來再次中風。
  • 4 # 科學運動與健康

    WKYY:

    中國腦卒中患者的康復現狀不容樂觀,存活者的致殘率非常高,常見的就是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下降。而正確的康復訓練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助於早日迴歸社會。

    根據中風的時間,可分為急性期(小於2周)、恢復期(小於2年)和後遺症期(大於2年)。康復應於生命體徵平穩24小時後開始介入。在康復訓練之前,首先要透過評定來確定患者主要的功能障礙。根據功能障礙再製定康復方案,因此,在這裡僅簡單介紹一些中風患者康復治療的原則,具體的實施應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患者在軟癱期時,應以恢復和增加肌張力為主,誘發肢體的主動運動;痙攣期時,應以控制肌肉痙攣和異常運動模式,促進分離運動為主;改善期,進行選擇性運動、精細運動和速度運動。運動訓練的順序為:翻身——坐起——坐位平衡——站起——站立平衡——步行——跑、跳。上述僅是中風患者康復治療的基本原則,康復方法的推進也應根據階段治療後康復評定的結果進行調整,具體的操作應請專業人士進行。

  • 5 # 急救醫生賈大成

    腦卒中俗稱中風,猝死率雖說沒有心梗高,但是治癒率卻很低,而且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比如半身不遂、講話不清、關節僵硬、智力下降、痴呆等。這其中四分之三患者喪失勞動能力,三分之二的患者需要人幫助料理生活。幫助中風患者儘快康復,可以從3方面入手。

    1、鼓勵、支援患者加強鍛鍊。由於中風導致患者肢體功能活動不良,出現諸如關節強直、肌肉萎縮等情況,因此鍛鍊必不可少。可以先從單個關節開始,再慢慢移向多個關節。在進行坐、站、走、蹲的功能訓練時,家屬要站在患者的患側進行協助。由於病後患者部分關節和肌肉處於廢用狀態,大多數患者都沒有鍛鍊意願,家屬和看護者一定要鼓勵、督促,協助患者進行康復鍛鍊。

    2、幫助按摩患肢。按摩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促進區域性血液和淋巴迴圈,防止和減輕肌肉、骨骼因為長期不運動而出現的萎縮與變形。對於肌肉緊張類的痙攣性癱瘓,手法要輕,使其肌肉鬆弛;對於肌肉鬆軟的軟癱,手法要深而重,以刺激神經活動過程的興奮性。另外還要注意按摩室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指能使這一部位的關節與肌肉發揮最大功能的體位),不要讓肢體關節發生扭轉、彎曲。

    3、中風後會有一部分患者出現失語狀態,還要對他們進行口語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讓患者多看電視、聽廣播,儘量給他聽覺和視覺上的刺激。訓練從患者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由易到難,由短到長。

    此外要做好中風患者的保養工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富含蛋白質的瘦肉、魚類、乳類和大豆製品等易消化而有營養的食物。少吃動物脂肪,過鹹、過甜和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腦血管病發作和天氣變化有關係,在三九天、三伏天,或者氣溫驟變的時候,家人要密切注意患者健康。

  • 6 # 海上名醫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首席康復醫生舒樂博教授表示:

    一般來說,從大腦神經重塑的理論來看,六個月是黃金的康復時期,但是如果過了六個月,還是要進行康復治療,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來決定的。患者應該找到正規的康復醫院找專業的康復醫師進行康復一個評估,由專業的康復治療師來進行康復治療。

    卒中的五種康復療法

    卒中康復需要多元化的康復治療手段,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認知治療和神經心理治療。

    1.物理治療主要是幫助患者能夠促進損傷的恢復,提高活動能力,改善功能和生活的質量。

    2.作業治療關注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幫助患者恢復功能障礙,改變異常的運動模式,從而獲得最大的生活獨立性。

    3.言語治療是針對腦損傷後的各種言語吞嚥障礙患者,幫助他們治療預防代償以及恢復患者的語言吞嚥功能,促進患者交流交流能力的再獲得。

    4.認知治療是對腦損傷患者進行專業評估後給予干預的手段,幫助他們能夠重新融入生活克服自理以及交往的困難,提高個人的能力,並能夠有效地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5.神經心理治療是患者後患者經常發病之後經常會有不同的心理變化以及行為異常,所以透過有效的面談溝通手段標準的測試,對導致心理異常進行深入分析。

    總的來說,卒中康復有利於預防腦卒中後可能發生的一些併發症,改善腦卒中患者受損功能,有效的重塑大腦神經網路,促進感覺運用語言和認知等功能。能夠減輕殘疾的殘損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 7 # 康復科李醫生

    中風發病比較急,患者第一時間送院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後,那麼就可以開始康復治療了。

    早期康復很重要,那麼多早算是早呢?很多患者不知道,經過臨床經驗總結,我認為入院後的第二天就可以,當然需要生命體徵平穩,我們科現在就開展床旁早期康復,基本都是入院後第二天就開始了。

    首先,日常預防用藥,阿司匹林,阿託伐他汀類藥物堅持服用。這對二次復發有很大的幫助,很多患者二次復發中風都和沒有常規服藥有關係。

    其次,康復訓練,這個真的很重要,你可以不必住院康復太長時間,但是你一定要去康復,軟癱期的被動運動,對維持關節活動度和減緩肌肉萎縮都有至關重要。良肢位擺放,維持肢體功能的基本操作。

    特別到了痙攣期時,如果不能有效的抗痙攣治療很可能造成患者肢體僵硬並形成“挎籃”姿勢和劃圈步態。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造成很大的損害,後期很難再恢復,特別精細動作更無法達到自理的程度。

    家庭康復,單純靠醫院裡醫生和治療師的幫助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家屬按照醫生的指示給患者做基礎的訓練,每天完成醫生給予的訓練目標,並幫助患者進行放送按摩緩解疲勞。

    終生康復,沒錯,康復要伴隨終生。我們科室有很多患者會出院後一年或半年後回來,肢體功能退化,已經無法生活自理,大部分都是回家後也不訓練了,所以造成功能退話。所以我就告訴患者出院後3個月一定會來做康復評估,半年後在做一次評估,如果需要的話繼續做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

    中風康復,不容忽視!

  • 8 # 湖南醫聊

    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之後,往往會遺留一些神經功能的併發症,康復治療至關重要。

    有部分患者在康復期間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長期做康復訓練,就是沒有效果,或者進步緩慢。

    雖然每天都會訓練,但是病情沒有減輕,甚至加重了……因此,有些患者便覺得康復沒有效果,放棄了後續的訓練和治療。

    很多人對康復訓練的認識都存在誤區,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腦病科康復治療專家陳宇劍表示一定要正確認識康復治療,避免影響療效。

    誤區1 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就是針灸和按摩

    正解:康復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

    1.運動療法:用於恢復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主要是一對一(即一個康復治療師對一個患者)的手法治療。

    治療方法是根據中樞神經發育學原理,透過易化和促通技術恢復患者的運動和感覺功能,抑制異常運動和反射。

    也配合使用一些運動器械促進患者的運動能力。

    2.作業療法:是針對上肢運動能力、協調性和手的精細活動進行的康復治療,目的是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3.物理治療:如功能性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和相應的理療,改善偏癱肢體的肌肉和迴圈問題。

    4.言語治療:對伴有言語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言語溝通能力。

    5.心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常伴有抑鬱、焦慮情緒,需要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

    6.康復工程:對於偏癱肢體可以配置適當的矯形支具,以阻止肢體變形,輔助功能活動。

    7.康復護理:患者發病早期或臥床期的肢體功能位擺放和被動活動,預防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腸道的併發症等。

    按照中醫理論,採用針刺和按摩治療可以疏通經絡,同時使康復治療更具中國特色。但是,針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復治療。

    誤區2 家庭對患者的關愛和支援越多,患者的恢復越快

    正解:能夠自己做的事,家屬儘量不要替代完成

    2003年,國內研究得出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結果,即家庭人數成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阻礙因素。

    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復較差,相反,在人口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復較好。這一現象說明。

    許多日常生活活動,即使患者能做,也不讓動手,都是他們替代完成,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間雖然也同樣接受了康復治療,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康復意識不強,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也就較差。

    而在人數少的家庭,患者的許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生活自理的意識相當強烈,偏癱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程度較高。

    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員應樹立康復意識,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

    誤區3 等患者病情好一點了再進行康復吧

    正解:康復治療應儘早介入

    康復治療介入的時機:

    在病人生命體徵(如呼吸、血壓、脈搏、瞳孔改變等)平穩、神經症狀不再發展48h後,一般來說腦梗發病後2~3d,腦出血可稍推遲至7~10d左右,在神經內外科病房藥物治療的同時。

    早期開始的康復治療應包括關節活動度練習和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和體位改變等,隨後活動水平進一步增加,應當在藥物治療同時提供,早期運動還應當包括鼓勵患者重新開始與外界的交流。

    誤區4 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後遺症期沒有效果

    正解:腦損傷的恢復過程沒有終點,只是恢復程序逐漸減慢。

    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應儘早,最佳康復期在發病後3個月內。對3個月以上再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腦卒中後遺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關鍵在於方法正確。

    運動功能的恢復可持續到傷後1年或2年,甚至有研究證實可持續到形成固定損害之後5年以上。

    國內也有報告,一組平均病程11個月的恢復期和後遺症期患者,從未接受過康復治療指導,被“廢用綜合症”和“誤用綜合症”所困擾,透過康復治療性“矯正”,使運動功能得到部分恢復。

    在中國,由於各地區康復醫學的發展和醫療費用等問題,有不少腦卒中偏癱患者未接受過康復治療,但是,他們仍有“康復潛能”,康復治療還可以改善他們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誤區5 康復可以自己練

    正解:方法不對,康復訓練只會徒勞無功,甚至有害

    很多患者知道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也很用功刻苦鍛鍊,但是方法錯誤,反而對身體造成了傷害。

    前段時間一個腦出血的病人就認為上網查資料,自己練習就可以了。買了個握力圈鍛鍊上肢,在走廊裡來回走鍛鍊下肢。

    一週後該患者可以自己拿個啞鈴走路,手指卻不能伸展,啞鈴拿得起放不下,走路也是畫圈步態。

    卒中患者的異常模式以上肢屈肌痙攣為主,下肢以伸肌痙攣為主。所以說這個患者練錯了,把自己的手練成了廢用手。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誤區6 把康復治療當成特效藥

    正解:康復應該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格列寧”是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但是康復治療卻不是一味特效藥。

    部分患者對康復治療訓練有一定程度的誤解,認為做一兩次康復治療就能夠馬上見到效果,就像吃特效藥那樣起效快。

    其實,目前我們臨床康復介入的病人大都是慢性病、長期功能障礙患者,正所謂“慢病慢治”。

    透過科學、持久的康復訓練量的積累,慢慢才會顯現出質的改變。

    (網路圖,僅供參考)

  • 9 # 財友寶典

    答:中風的康復除了要抓好黃金時間之外,也要做好持續康復。中風的康復是需要“隨時、隨地、隨人”的,患者在出院之後在附近的社群醫院或者當地的醫院進行康復護理,除了醫院的康復治療之外,中風患者的家庭護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具體的康復手法可以參考康復幫上的影片材料,也會有專業的康復師指點。康復幫康復訓練系統是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針對因腦卒中、中風、外傷引起的偏癱患者的自我康復人工智慧支援系統。患者透過康復訓練系統可以進行便利的、無地域、無時間限制、專業、高效的完成自我康復。

  • 10 # 找金問寶

    中風(主要是腦血栓、腦栓塞和腦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導致長期殘疾的首要疾病。中國現有的500萬—600萬中風病人中,約有3/4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然而,康復醫學專家指出,透過康復,可使大多數中風病人減輕或避免殘疾,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中風後的恢復,可以在康&復&幫&平臺中看影片學習,康&復&幫&是很好的平臺,可供患者恢復治療時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考研什麼專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