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農阿軍
-
2 # 深巷老貓灬
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Sunny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水分子的聚集沒有確定的形狀,故就沒有確定的形狀,所以雲朵的形狀才會千變萬化。
-
3 # 腦坑科學家
這個問題的原因說起來簡單,但也複雜。總體你能看到的形狀大多是空氣流動完成的,我就僅從自己個的觀點出發粗略的講一下自己的看法。
01
簡單的說雲的形成,是水蒸氣在空氣中凝結在聚集在微塵周邊,形成水滴或冰晶,而水蒸氣和微塵在空氣中大多時候都是相當豐富的,這種大規模的聚合物漂浮在空中。
這種本透明性的聚合物同時反射吸收和散射太Sunny,所有才會看到天空中不通透的各色的雲,而空中空氣的流動和他們自身的密度變化推動他們在空中運動,流體的不穩定性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02
而現實中看到的雲形態各異,而且還會在飄動的同時慢慢發生變化,變化的速度也各不相同。特別是秋高氣爽時,經常看到雲慢慢悠悠持久不變形態,很是妙哉,這跟雲所處的高度有關,持久不變形的多處於更高的對流層空間。
在對流層內越高的地方距地表起伏的地形波浪越遠,那麼空氣流動的狀態受地形山脈不規則擾動就越少,出現層流的時候就越多,空氣流動速度更穩定。因此雲到達更好處後形態就越穩定,變化的慢。
03
有的時候比如有風的多雲天氣,空氣流動比較大,而且雲的密集度也比較高溫度也低,看起來整個天空都是灰暗的,更感覺雲很低沉基本沒什麼形態很混亂。
這中時候的雲溫度低下沉多處於低空處,空氣流動多受地形的影響形成各種湍流,波動性很大,因此處在其中的雲被各種混合攪亂,本無形態可言。密度聚集雲的光透過率更低顯的更加灰暗壓抑。
風起雲湧,百態不定,大自然的千姿百態確實令人著迷。
雲朵的形狀千變萬化的原因:
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Sunny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水分子的聚集沒有確定的形狀,故就沒有確定的形狀,所以雲朵的形狀才會千變萬化。
雲的分類:
1、高雲族
高雲族的雲,中緯度地區雲底高度通常大於6000m,形成於對流層較冷的部分。分三屬,都是捲雲類的。在這高度的水都會凝固結晶,所以這族的雲都是由冰晶體所組成的。高雲一般呈纖維狀,薄薄的並多數會透明。
2、低雲族
低雲是在2000m以下的大氣中形成。當中包括濃密灰暗的層雲、層積雲(不連續的層雲)和濃密灰暗兼帶雨的雨層雲。層雲接地就被稱為霧。
3、直展雲族
直展雲有非常強的上升氣流,所以它們可以一直從底部長到更高處。帶有大量降雨和雷暴的積雨雲就可以從接近地面的高度開始,然後一直髮展到75000尺的高空。
在積雨雲的底部,當下降中較冷的空氣與上升中較暖的空氣相遇就會形成像一個個小袋的乳狀雲。薄薄的幞狀雲則會在積雨雲膨脹時於其頂部形成。
擴充套件資料
雲層型別:
卷積雲:看上去如同波紋狀,常被稱為“魚鱗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預兆晴朗天氣。
高積雲:類似於卷積雲,預兆天氣良好,但它的覆蓋範圍更廣,雲層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現於暴雨之後,懸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積雨雲:為低層雷雲,雲色烏暗。塔形雲層高可達6 000米,頂部平雲層被稱作砧頂。積雨雲常帶來強風暴雨、雷鳴和閃電。上層類似假捲雲,頂層類似假雨雲。
積雲:很易於識別,蓬鬆狀白雲,如同團團棉絮,飄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開意味著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發展得越來越大,前端越來越多,很可能會帶來一場突然降臨的暴雨。位於海上碧空中的積雲,通常表明離陸地已經不遠,高度一般不超過2 500米。
捲雲:由冰晶形成的高層縷狀雲,這也是它看上去純白色的原因,經常稱作馬尾雲。它們也通常意味著天氣晴朗,高5 000~9 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