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縱橫帝

    導讀: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河西走廊以及和經營西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使羸弱的北宋都曾佔據河湟之地設定隴右都護府進行管理。可見河西走廊的重大意義,不但是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巨大的軍事價值。

    透過陝西后西行是一條狹長的通道。北有高原,南有祁連山脈。這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中國從西漢設定河西四郡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開始,基本上所有大一統的王朝都會控制這裡並以此為跳板進軍西域完成西跨蔥嶺的戰略構想。

    所以,河西走廊的地位位置非常關鍵。處於中原文明和西域、中亞的溝通要衝,不但有巨大的經濟意義還有重大的軍事戰略意義。下面我們從經濟、軍事兩個層面來闡述河西走廊對中原王朝的重大意義。

    經濟層面:

    前秦時期雖然也有周天子西行崑崙和老子騎牛出關的記載,但那更多的是神話傳說。漢朝以前,西北河西走廊附近都是戎狄等少數民族。是秦國重點打擊的物件,秦國曆代先王都是在同他們的戰鬥中戰死沙場。到秦穆公的時候才透過向西“拓地千里,滅國十二,遂霸西戎”完成稱霸。這也是最早關於勉強和河西走廊沾邊的歷史記載了。

    到西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才在河西設定河西四郡。匈奴人失去了水草豐美溫度宜居的河西走廊,不禁感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說明河西此地水草豐美,河流遍佈。大的河流就有四條,河西四郡就建立在四條河流上。

    如果說人口、出產還是基本的話,當張騫鑿穿西域後形成的絲綢之路河西走廊就成為東西經濟交流的咽喉之地。在鉅額利潤的誘惑下,無數商人穿過河西走廊行走在這條漫長的河西走廊上。當時就說稅收就是一大筆。況且南北客商對當地的經濟、貿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帶動,如果拿到現在來說可以說對拉動GDP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原因就在於隋唐之前,雖然也有孫吳的海軍出海,但是那主要是軍事意義。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海外貿易。所以河西走廊所在的絲綢之路就是唯一的東西方溝通交流的通道。能不重要,所以始終河西都是直接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轄範圍。

    軍事層面:

    精兵良馬的出產地

    咱們說過,河西走廊水草豐美。自古就是放牧的優良牧場。所以匈奴人失去以後才有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感嘆。此地溫度適中,維度較高,是培養戰馬和戰士的天然環境。東漢末年的西涼兵;唐朝的河西軍無不是精銳強悍以一抵十的的精銳。雍州、涼州的戰馬也非常優良。所以小小的西夏僅僅憑藉河西之地就得以立國兩百餘年。

    河西走廊的示警作用

    另外河西走廊宜耕宜牧,可以作為中原王朝的屯田定居之地。由於維度較高,所以環境相對嚴酷。因此這種環境下的兵源作戰都非常勇猛。況且此地已經脫離傳統長城的防禦地帶,尤其是古代王朝通常定都在關中長安,所以河西走廊就成為帝都的大後方的戰略縱深。在防範敵人從西方偷襲有重要的意義。中原王朝可以放心的把防禦重點放到北方。

    歷史上吐蕃就是佔領河西后幾次威脅大唐的帝都長安,有一次還佔領長安15天立了一位傀儡皇帝。可見失去河西后,中原王朝就會心腹之地大開危險之致。

    透過河西走廊控制西域

    河西走廊不但是經濟咽喉之地,在軍事上也是咽喉之地。透過河西可以控制西域。西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原王朝起初只能在北方被動的防禦遊牧政權的不斷南下襲擾。但是自從西漢的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中原王朝看到了另外一種作戰方式。可以從正北方和西北兩個方向對北方的遊牧政權施加軍事壓力。這樣攻守態勢逆轉,遊牧政權也很頭疼。不但不能放心的從北方南下,也怕被中原王朝從西北抄了後路。歷史上的陳湯就曾矯詔出兵,從西域平定北匈奴後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最強音“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河西走廊可以造成對敵作戰時的虛實轉換

    西域的貫通確實給中原王朝拓展了戰略縱深和威懾的軍事意義。當和北方遊牧民族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原王朝隨時可以把西北的戰略威懾變成主攻方向。這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河西走廊。助攻、主攻的轉換也符合兵法中“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精髓。造成遊牧政權的不得不分兵對待,客觀上造成了對方實力的下降。

    綜上所述,歷史上的河西走廊的經濟、軍事意義重大。如果二者相比,對中原王朝來說軍事意義更為重大。

  • 2 # 蘭臺說

    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分佈。這樣的地勢,造成了交通不便。而河西走廊,是溝通中亞與中原的重要紐帶。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抵玉門關,南依祁連山,北靠合黎山,全長約一千公里,寬度從幾公里至二百公里不等。

    河西走廊的北面是阿拉善高原,戈壁遍佈,人跡罕至,南面是青藏高原,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河西走廊處於兩者之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河西走廊獨特的地理位置,溝通了中原和亞洲腹地,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經此產生了交集。

    在中原的統治者眼中,河西走廊的遊牧民族與中原民族格格不入;而遊牧民族則一直覬覦中原的富庶繁華。

    兩種文明的差異,成為衝突的導火索,以致千百年來衝突不斷,相愛相殺。

    春秋時期,河西走廊被西戎佔領;戰國時期,被月氏人佔領,後被匈奴攻破,建城池。隨後西戎大舉進攻西周,導致其滅亡。

    周王室東遷洛陽,周王認識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此設立雍州,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

    秦國的出現,阻擋了遊牧民族向東發展的腳步。匈奴人控制了河西走廊,成為東出中原的重要通道。秦始皇為防範匈奴人的入侵,修建了萬里長城。

    漢朝時,打敗匈奴,在河西走廊設四郡,戍兵屯田,成為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河西走廊併入華夏版圖,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張騫持節出使,西域各民族與中原有了密切的交流和溝通,這條通道就是“絲綢之路”。

    兩晉南北朝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都在河西走廊建都。

    直至唐代中期,河西走廊始終被中原統治者牢牢掌握。“安史之亂”時,西北兵力空虛,吐蕃趁機席捲祁連,隴右、河西相繼陷落,使得安西、北庭與唐朝斷絕聯絡。

    吐蕃衰亡後,回鶻西遷並在河西走廊站穩了腳跟。党項族勢力不斷擴充套件。隨後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北宋未對河西走廊進行有效控制,只得蝸居中原,與西域斷絕了聯絡。

    元朝時,成吉思汗不惜代價,攻滅西夏,打通河西走廊,將北方和西域連成一體,從中獲取了豐厚回報。

    明朝,不斷修建長城,嘉峪關成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關隘。

    清康熙時期,征討盤踞在西北的準爾丹。為了保障後勤運輸和情報傳送,清朝以嘉峪關為基地,在河西走廊修建了大量的軍臺、驛站和道路,同時修建大型水利灌溉設施,發展農業生產,既節約了轉運成本,又保障了軍糧供應。

    自西漢以來,河西走廊一直給歷朝的軍隊供應著重要的軍事戰略物資---良馬和車。

    自古以來,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的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亦為溝通中原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伸向西域的一條手臂。能否控制河西走廊,是一個政權強盛與否重要標誌之一。漢朝就是個成功案例。

    河西走廊在充當文化與經貿輸血管的同時,也把北方的少數民族一分為二,使他們相互得不到有效的聯絡互動,從而減輕了對抗中原王朝的壓力,並且促進了中原王朝對於西域的統一。

    同樣地,對於北方少數民族來說,丟掉河西走廊,就意味著沒有進佔中原的跳板。

    河西走廊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軍事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今,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河西走廊將續寫輝煌。

  • 3 # 魯遼一家親

    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區,政治、軍事、交通、經濟、科教文化綜合體,具有極高戰略地位,不是簡單的軍事戰略要道。政治地緣影響深遠河西走廊控制在中華文化影響區的政治功能首先,確保甘肅中華文明傳承區不變色,西北政治穩定基石堅挺其次,穩藏固疆聯蒙抑回第三,抵禦西亞伊斯蘭文明持續東擴西漢鑿通西域,中華文化影響與西亞文化影響在西域交匯,抵禦了西亞文化向東拓展。唐同樣經略西北,再次抵禦了西亞文化東擴兩宋以後,中華文化對河西以西影響力逐漸減弱,西亞伊斯蘭文化向東影響力逐漸增強。清,伊斯蘭文化在西北的影響已經成為地區重要政治問題陝甘疆回民動亂,對當地漢民大肆屠殺,大量漢民向東遷移左宗堂平定陝甘疆回亂,保住了新疆部分疆土,但伊犁已經失去中心戰略功能。民國寧馬、青馬回族軍政控制青海、寧夏政權;新疆盛世才在英、俄教唆下,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外蒙古獨立;俄國對河西走廊、內蒙古地區影響加深;英國教唆西藏獨立。河西走廊的軍事、交通地位不用多講。沒有經濟的繁榮,沒有科教文化的多樣性,河西走廊無法穩定。清,洋務派重海權輕地緣政治,認為西北地廣人稀、經濟落後,失之無殤,得之無利,守之耗損錢糧。左公則認為,國立東海,東拓無望,西去萬里,土闊族強,群寇環伺。今洞開門戶,以身飼虎,引狼入室,西域失則藏蒙難存,陝甘動盪,國無寧日。左宗堂任陝甘總督時認為:河湟河西險峻有餘而繁華不足;沒有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昌盛,只靠軍事無法保持西北穩定;經濟落後將導致當地睿智富賈者向東遷移,赤貧弄橫者日漸剽悍;周邊經濟走強又將導致信仰變化,西來文化逐漸生根茁壯;因此,倡導繁榮當地經濟;可惜,清末已經無力西顧。曾多次從歷史程序,從正面表述,如果從反面探討,這裡強調“如果”。如果中華失去河西,今日會是什麼後果?

    根據歷史看,只要失去河西的朝代,西藏、青海、新疆、內外蒙古、東北均將無存。

    如果西北建立強國,必將經營新疆;

    新疆缺水,自西藏、青海、河西調雅魯藏布江、長江、黃河水資源進疆是必然結果。

    按現在情況看,上游按國際慣例調水1000億立方米水資源進疆是可能的;

    新疆可能發展成人口上億的繁華地區。

    黃河中下游水資源將更加缺乏。

    其他暫且不談,僅僅水資源一項,這是軍事、還是經濟?

    馬六甲、巴拿馬等通道是軍事、還是經濟?

    經濟!不僅僅是GDP!!!

  • 4 # 網言軍事

    要說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不妨先和古代印度做個比照。整體來看,南亞次大陸的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西北方向的興都庫什山脈和塔爾沙漠、北面的喜馬拉雅山脈、分列於次大陸兩側海岸的東西高止山脈和夾在中部的德干高原,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印度河、恆河2大平原3面合圍,形成了一個有利於文明獨立、可持續發展的相對安全環境。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西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有包括開伯爾山口在內的多條天然通道,最寬處達數百米,堪稱南亞“河西走廊”。來自中亞、阿富汗、波斯的外敵經由這些山口先後、屢次進犯印度,導致南亞次大陸本土古文明毀滅,取而代之的是異族統治強加給他們的種姓制度、外來教派和語言文化,並給當地埋下了長期衝突、分裂的禍根。

    反過頭來再說河西走廊(兩側被合黎山、龍首山、祁連山等山脈護持),其對於以農耕民族為主體和立國之本的中原王朝而言,同樣是國之命脈。只要中原王朝能夠強有力地掌控這條全長約1100公里、寬度從幾公里至200公里不等的咽喉要道,即可確保唐代以前的古代中央王朝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繁榮、文化最昌盛的核心統治區——關中地區免遭來自西北方向的遊牧民族侵略,再加上修築長城,就能夠進一步形成“人工+天然”相結合的北部國防體系。

    在漢唐國力尚不強的“隱忍”階段,由於河西走廊防禦薄弱,無論匈奴還是突厥,都能從北方草原向南侵擾,多路突入中原王朝腹地——今天的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北一線,常年邊警四起,防不勝防。

    以西漢前期的匈奴為例,其從漠北南下,將休屠王、渾邪王、折蘭王、盧胡王等多個強藩部署在河西走廊,匈奴控制區距離長安城最近的只有400多公里,而且途中幾無天險可守。騎乘大宛汗血寶馬的匈奴兵,即使按正常速度行進,也只需1周左右即可兵鋒直指漢帝國心臟地帶。

    公元前166年(漢文帝在位時期),匈奴14萬鐵騎南下深入漢朝內地,其中一路闖進關中地區,不僅把距長安城西北約260公里的秦漢行宮——佔地30萬平方米、建有200多座大小殿堂的回中宮焚燬,其前鋒更是長驅直入進抵距長安只有80公里的甘泉(今陝西淳化縣境內),一時間漢廷震動,緊急部署10萬大軍鎮守京城。當時來自西北方向的威脅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而一旦奪取河西走廊控制權後,整個戰略局勢便為之一變——以西漢為例,漢武帝“鑿空西域”佔領河西走廊,不僅打通了與西域的貿易文化交流通道,更重要的是從經濟利益角度和地理空間層面,重創了匈奴這個鬆散遊牧聯盟的生存基礎(匈奴人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部分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客觀上形成對匈奴的夾擊包圍態勢。

    漢唐盛世的出現、中華帝國的威名遠播,與當時西漢痛擊匈奴(河西走廊是主戰場之一)、唐軍平滅突厥,進而將版圖拓展至西域有直接關係,而要做到這一切都離不開佔據河西走廊。

    直到明朝初期,中原王朝還險些遭遇一次來自河西走廊方向的強敵入侵。1405年,中亞雄主帖木兒策劃率20萬大軍從費爾幹納盆地出發,途經西域、河西走廊進入甘肅,攻打明朝西北重鎮嘉峪關。只因前者中途病逝,才讓這次世所罕見的東西兩強歷史大碰撞未能發生。

    而有清一代,更是對河西走廊的戰略意義看得很清楚——依託河西走廊作為“軍需總彙”的主要後勤基地和壓縮、包抄對手的“要塞線”重要一環,康雍乾祖孫3代花費近70年時間,消滅準噶爾汗國、收復西域、平定回部之亂,最終實現了中原王朝對西域完全、徹底的管轄。

    至於後來左宗棠西征大捷,一個關鍵因素同樣在於清廷有效控制著河西走廊,才能確保西征大軍獲得源源不斷的裝備、糧秣、輜重補給,從而順利出兵平定西陲。從當時危機四伏的邊疆形勢來看,若清朝丟掉西域及河西走廊這一“戰略抓手”,則不僅整個大西北難保,甚至連內蒙、康藏、川陝的控制權都有可能喪失,後果不堪設想。左宗棠“塞防與海防並重”策略的高瞻遠矚,就體現在此處。

  • 5 # 陳鴻鈞

    河西走廊,之於中國, 它的價值遠遠不止軍事意義上的存在,影響了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多個領域。

    河西走廊應該說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從漢朝開始的第一次對外的國際外交, 自秦漢到魏晉南北朝, 從隋唐再到 宋元明清,河西走廊安定則關隴安定,關隴安定則中原安定。

    自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算是中國第一次透過陸上交通實現與世界的交流,迫於匈奴壓力的 西漢王朝 需要從外部找到戰略聯盟力量夾擊匈奴。衛青,霍去病的出現。極大地實現了漢武帝的戰略構想。尤其是 霍去病封狼居胥,中原的首個大一統王朝實現了對匈奴的戰略反攻。在後續的東漢時期。竇憲在衛青,霍去病的基礎之上終於解決匈奴問題。漢武帝終於打通河西走廊,透過河西走廊為中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軍事力量,如戰馬。

    當天下大亂的時候,河西走廊往往是先亂。因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決定了 來自中原王朝的武裝力量鞭長莫及,來自於匈奴等少數民族的威脅卻始終揮之不去,在河西走廊所在的區域,你方唱罷我登場。

    在這種情況下,河西走廊的存在,是軍事,更是政治,也是經濟。西漢王朝每一次對匈奴的戰爭,都是對國庫的極大消耗, 軍事問題最終會轉化為經濟問題。

    經由河西走廊,佛教開始規模化的傳入,從東晉開始到魏晉南北朝,石窟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蔚為壯觀,它極大的安撫了在多個戰亂的時代裡無數的心靈。

    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的紀錄片,央視出品的《河西走廊》,全面的詮釋了河西走廊的宗教文化價值,這部紀錄片的配樂來自國際大師雅尼, 大家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部甘肅旅遊寶典。佛教傳入中原以來,自鳩摩羅什到曇曜,從敦煌莫高窟到麥積山石窟,到雲崗石窟,再到龍門石窟,順著這條文化交流的通道, 佛學逐漸的為中原所接受,雖然在很大程度了受制於各方的割據勢力,但佛學顯現出的強大生命力,也在另一個程度上驗證了其在中國的龐大市場需求,連年戰亂,人們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慰藉。 之所以甘肅被評為亞洲十大旅行目的地之首, 其核心原因也在於它的文化價值。

  • 6 # 蕭武

    如果只是從古代中原農耕王朝的角度看,河西走廊的經濟價值是非常低的。因為河西走廊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和戈壁灘,再就是草原,適合農耕的就是很少的幾個綠洲地帶。因此,如果要有效控制這一帶,除了必須駐紮軍隊並且移民進行屯墾開發之外,從內地大量運輸糧食過去也是必不可少的。

    從漢武帝時期漢朝佔領這個地區,並且設定郡縣進行開發以後,先後設定了河西四郡,也就是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其中敦煌郡的轄區是比較大的,向西進入了今天的新疆境內,兒不只是今天甘肅境內。隨後,漢朝一邊大規模修築長城,一邊從內地大量移民進行屯墾和開發。到西漢末年,河西地區人口達到七十萬戶,也就是大約三百五十萬人。

    但是經過西漢末期和王莽新朝時期的大規模戰亂,漢人在當地的勢力有所衰減,羌族,匈奴小部落以及從中亞地區遷徙而來的胡人在河西走廊的影響力逐步增加。到東漢初期,整個河西走廊的漢人只有不到三十萬戶了,也就是不到一百五十萬人。之後,羌族在河西走廊的勢力越來越大,長期處於不太穩定的戰爭狀態,羌族時叛時服,東漢則一直在不斷出兵征討。

    一直到五胡十六國時期,涼州地區還出現了五涼和南秦政權,都是在河西走廊這一帶興起又衰亡的。這就是因為在東漢末期中原大亂之後,內地的漢人大量向邊疆地帶遷徙,而當時的涼州還算是比較安定的,因此成為內地漢人的移民目的地之一。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當地的胡人和漢人相互融合,為之後的隋唐重新控制這裡奠定了基礎。

    唐朝初期消滅了高昌國,高昌國雖然以今天的吐魯番喂中心,但控制著今天我們常說的河西走廊西段的一部分,因為當時的河西走廊是包括今天新疆東部的哈密和吐魯番在內的。一直到唐朝時期,流沙才成為河西走廊與西域的自然分界線。越過今天敦煌到哈密之間的流沙地帶,就算是進入了西域,而以東則是屬於中原控制下的河西走廊,也就是唐朝的隴右節度使轄區。

    但是從軍事上看,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唐朝以前的關中本位模式下,河西走廊為關中地區提供了最基本的戰略掩護。中原地區控制河西走廊,關中就不容易受到直接的軍事威脅,而河西走廊一旦失守,被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控制,就很容易居高臨下的進攻關中,關中往往很難有效防禦。漢唐時期都出現過這種情況。

    比如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了平定安祿山叛軍,不得不大量抽調隴右和北庭地區的駐軍到中原來參戰,從而將河西走廊拱手讓人,很快就被正在積極向北擴張的吐蕃所佔領和控制。在中晚唐時期,吐蕃憑藉著控制河西走廊的便利條件,關中在吐蕃眼裡幾乎沒有設防,所以多次進入關中地區。也是因此,現在的陝北和河西走廊出現了大量吐蕃後裔,在吐蕃帝國崩潰後,他們就在當地留下來了。

    所以,對任何定都關中的王朝來說,都是要謀求直接控制河西走廊的,因為這是關係到關中根本之地的基本安全的大問題。除了掩護關中地區之外,河西走廊還有一個重要軍事價值在於,中原王朝控制河西走廊,不被北方遊牧民族控制,就可以使中原王朝在戰略上處於可攻可守的有利地位。哪怕是北魏和前秦這樣的政權,也是很快就出兵攻佔了河西走廊。

    所以,明朝興起後,把蒙古驅逐出去後,很快就由馮勝率軍攻佔了河西走廊地區。這是自安史之亂髮生後,中原政權時隔六百年才再一次有效控制了河西走廊。正是因為明朝控制著河西走廊,所以蒙古無法穿過河西走廊,與青海連成一片,而且蒙古也無法從河西走廊直接威脅關中地區。而宋朝因為沒有控制河西走廊,所以當西夏崛起後,朝廷一度出現了放棄整個潼關以西的聲音。

  • 7 # 聶敏104888541

    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生存的命脈:

    一,古代生產力條件下,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與西方世界唯一的商道,繁榮中原經濟獨一無二的途徑。

    打通西域之前,中原近三千年文明一直閉塞視聽,諸侯割據,戰亂煩擾。班超出使後,中原人才熱情於對外交流,始知天外有天。間接促進了“大漢”民族凝聚和中央集權。

    二,河西走廊是拱衛京師最有效的戰略屏障。佔據河西走廊,中原王朝就可以對北方胡族和南邊的吐蕃形成戰略迂迴形式,稍有風吹草動,中原王朝就可以重兵切斷外敵後路,讓外敵首尾不相呼應,確保中原安全。

    漢朝初期的白登山之戰,明初的土木堡之戰,中原王朝都吃足了苦頭。繁榮的宋朝沒能控制河西走廊,一直羸弱不堪。而控制了河西走廊後的漢朝明朝都一直強盛到底。隋唐時期擁有河西走廊的強盛與安史之亂丟失河西走廊後的羸弱形成鮮明對比。清朝一直擁有河西走廊乃至新疆,才確保北京政權穩定300年。中原人徹底丟失河西走廊控制權是五胡亂華,五代十國,宋元銜接,明清銜接幾個時期,正是中原民族最為災難深重時期。

    三,漢朝控制河西走廊後,西域各國才紛紛歸附。隋朝清朝控制河西走廊後,隋煬帝和乾隆皇帝都在張掖搞了“萬邦來朝”大會,唐朝甚至在擁有安西都護府後,王玄策就能單槍匹馬借兵滅敵。蒙古人丟失北京後,因有西域和河西走廊的牽制能力,仍能與大明對峙兩百多年。

    四,班超出使,唐僧取經,馬可波羅這些中西文化交流的經典案例無一不是途經河西走廊。

    經濟,軍事,政治,文化是國家組成四要素。現代生產力之前,河西走廊就是中原王朝的命脈。

  • 8 # 漩渦鳴人yy

    河西走廊這個東西和兩樣東西有關,一個是絲綢之路,還有一個就是關中地區。

    絲綢之路大家都懂,漢武帝時期開闢了河西走廊,透過河西走廊到達西域,連線起了一條貫穿亞歐非三大洲的絲綢之路為大漢王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所以這個時候漢武帝拿下河西走廊,大家理所應當的認為漢武帝看上了是絲綢之路的繁榮,所以費盡心思拿下的河西走廊,並且鞏固了自己的勝利成果,這點並不是不無道理,畢竟,在古代,中國就有長期對外貿易協作的這種傳統,在絲綢之路被斷掉以後,甚至還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所帶來的巨大的關稅貿易,也讓大漢王朝因此受益,所以漢武帝等歷次的繼任者對於河西走廊的重視,也可見一般。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得說,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的危險,尤其是透過河西走廊,可以以很少的阻力,就可以直接殺入長安等關中地區。

    這件事情的影響便是在北宋時期,由於這個河西走廊在其他人的手裡面,所以北宋的皇帝趙匡胤在定都的時候,雖然有意向將自己的都城安置於關中地區,但是後來還是選擇放棄,在這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安全問題。

    當然在這之後,到了大明王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建立,而且這個時候陸地上面的絲綢之路已經基本上廢棄,但是大明王朝仍然派出軍隊奪下河西走廊,為什麼大明王朝是一個農耕國家,這個國家極其重視農業生產,關中地區雖然說土地不再那麼富有,但是確實會出產糧食,為了保護這些農民的利益,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

    其實河西走廊的命運和農耕文明的命運相互的聯絡在了一起,只不過河西走廊相對於全國來講影響甚小,警隊關中地區的影響頗大,所以只要不是將自己的中央權力集中於關中地區的國家和政府,是不會放太多注意力與河西走廊的相反,那些政權集中於關中地區的國家和政府,會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河西走廊上面。

    你說這個玩意兒有軍事價值,有有經濟價值,也有二者之間的價值,卻不可以用數量來衡量的,會說所謂的盯市價值大於經濟價值,這一點可能是你最大的錯覺,畢竟和平才是發展的第一動力。

  • 9 # 李論

    河西走廊是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富甲一方,又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軍事價值,還是經濟效益,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是不可或缺的,它保證了中原王朝是一個強大的王朝。

    但凡中原強大的王朝,無論是漢、唐、明、清中國歷史上的強大王朝的版圖上,都有河西走廊的身影。(漢朝版圖)

    (唐朝版圖)

    (明朝版圖)

    (清朝版圖)

    事實證明,凡是強大的中原王朝,版圖上都有河西走廊的身影。

    而但凡中原王朝國力衰弱時,都會失去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典型的是宋。當然,東晉以及類似於五代十國軍閥割據的時候,中原王朝也會失去河西走廊。(北宋,宋朝最強大時期的版圖)(東晉,無力北上)(五代十國時期,河西走廊被吐蕃佔領)

    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原王朝一旦擁有了河西走廊,進可取西域諸國,退可守陝西關中。唐朝就是在此基礎上控制西域,並在怛羅斯(今哈薩克)與阿拉伯帝國發生戰爭衝突,即著名的“怛羅斯之戰。而唐朝以河西走廊為跳板,起到了“拒敵於千里之外”的效果。而且由於長城以北的草原被北方遊牧民族統治,中原地區缺少良馬,西域地區的戰馬就顯得格外重要。著名的汗血寶馬就產自西域。(怛羅斯之戰的地理位置)

    在經濟上,中原王朝一旦佔領河西走廊,那麼就相當於擁有了開啟西域大門的鑰匙。中原王朝可以透過絲綢之路與西域諸國通商,將中國的商品賣到全世界。也是中原王朝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因此,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對於中原王朝來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保障王朝的強大是不可或缺的。

  • 10 # 一般小賤

    河西走廊不光是軍事經濟價值,他還是首都長安的兩翼安危之所在,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對外開拓探索的通道,就像美國的西進運動一樣,是一個國家的千年大計。

  • 11 # 誠哥日常

    如果以古代中國來說,古代中國是個農耕社會,而河西地區,病不適合耕種,但奈何軍事價值大,在政治地緣上影響深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垂釣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