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熙熙寶寶123
-
2 # 蕎庵觀世界
回答問題前,首先要申明一些基本概念,比如題主所問的“殖民地”、“國土”。殖民地的原始含義指移民墾殖的無主地,殖民地算不算國土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歷史條件分情況來看。比如19世紀大英帝國在世界範圍內四處殖民,它佔領的有些地方在當時,注意是當時由於英帝國實力強大,這些殖民地無力反抗,很多一度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國土。但這種情況也有改變,這個就不再細說了,比如後來的殖民地紛紛獨立,那麼從法理上說就不再屬於英帝國的國土範圍了。一般情況下,被殖民統治的殖民地當然算殖民者的國土了。
再來說說,漢家王朝對於西域的關係,確如題主所說,西域為王朝征服所得且此後漢人也的確向該地移民戍邊。至於您說的多次將其放棄的原因關鍵不在於殖民地算不算國土上,請不要混淆。而是必須考慮當時的內外形勢,說白了就是漢家王朝與當時雄霸北方的匈奴之間的戰爭。戰爭有勝利也有失敗,非一時成敗就可畢其功於一役。自漢武帝改變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採取進攻態勢後,一直到漢宣帝才算告一段落,然而並非意味著西域那裡就天下太平了。西漢末年,天下大亂,匈奴人再度起勢,一度給剛建立的東漢政權造成威脅,此後東漢也和匈奴展開長期爭鬥。這些都說明了蕎庵上面所說的,戰爭是曠日持久的。即使是匈奴最終不敵退出西域,然而北方草原上向來是不缺強大的遊牧民族逐漸發展壯大並與南方的漢家王朝展開對抗。
再補充一點,漢家王朝自身的實力也不是一直處於巔峰時期,特別是在王朝初建和末期,往往對西域的管控變得薄弱,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才造成題主所說的多次將其放棄。這種放棄當然更多是政治家的考慮而絕非是感情用事。
-
3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兩個問題似乎沒有關聯吧,首先從漢朝開始設定的西域都護府就是妥妥的中原王朝的領土。只不過因為民族眾多、形式複雜沒有設定郡縣直接統治,而是採用都護府的形式進行管理。都護是西域地方最高長官,“秩比二千石”,相當於內地的掌管軍事的郡級長官。客觀上中原王朝還是把西域看成了郡縣來進行管理。同時西域各國的高階官員都配有漢朝的印綬,既然都是中原王朝的官員西域自然算中原王朝的國土。歷史上中原王朝都是因為國力率落無暇顧及的情況下才被迫放棄西域,只有一次西域十八國不堪忍受草原政權的壓榨主動質子洛陽請求恢復西域都護府被皇帝婉拒。這位帝王就是光武帝劉秀,他拒絕的理由同樣是東漢當時的國力不足。
首先我們說從漢朝把西域納入版圖後,中原王朝就從來沒有主動放棄過西域。我們來回顧一下兩漢之間讓王莽的新朝弄了這幾十年不但西域混亂,而且自己的王朝也處處烽火最終被劉秀的東漢取代。之後三國曹魏、西晉都延續了對西域的控制。
但是由於西晉八王之亂演變成滅國之禍,西晉滅亡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北方亂紛紛,也就無法顧及西域了。然後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南北對峙,最終由隋朝再次統一全國。但是由於隋朝統一的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恢復對西域的統治就亡國了。所以再次蒞臨西域的是大唐王朝,唐在西域設定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所以說中原王朝幾乎從來沒有主動放棄過西域,為什麼叫幾乎還真有一次發生在光武帝劉秀時期。不過劉秀拒絕的原因同樣是東漢政權當時的實力不足,到東漢強大後照樣吊打匈奴恢復了西域都護府的設定。下面我們來說一說這段歷史:
當西域諸國主動要求東漢重新恢復西域都戶府遭到了劉秀的婉拒當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劉秀的魄力不足而是實實在在的實力不夠。只要沒傻歷代帝王誰不想開疆拓土青史留名,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更想。但是沒有那個實力自然不能逞能,劉秀唯恐重蹈漢高祖劉邦被困白登山的覆轍。劉秀被稱為位面之子,運氣好到爆棚。剔除所謂懷疑的穿越人士外,迅速的在諸侯紛爭的新朝末年以弱勝強、平定各路諸侯本來就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如果此時強行把介入匈奴控制的西域,一旦損失過大天下就有重新陷入烽火的危險。實力強大後的東漢政權到漢明帝、章帝的時候在既然吊打匈奴,威震四夷。所以不存在說把西域推出去的說法,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從西漢末年、王莽新朝到東漢初年西域的形式西漢從張騫開通西域後建立西域都護府開始持續了七八十年,西域都護府的設定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加強了民族團結和經濟文化交流。成功解決了西域各國的爭端,保證了西域各國的和平生活。
但是西漢末年隨著政權的腐敗也影響到了西域都護府,對當地的賦稅徭役逐漸加重。接連發生了車師后王姑句和唐兜叛逃匈奴事件,首先我們需要說明的是這兩起事件都是漢朝自身原因造成的。但是最後王莽居然強制殺掉了二人,這引起了西域各國的強烈不滿。
王莽時期更是拍腦門提出了西域各國國王都下降至侯爵;匈奴首領“匈奴單于璽”被更改“匈奴單于章”。妥妥的也是降了一級。作為屬國的西域各國和匈奴都非常的不滿。匈奴也一改陳湯擊殺北匈奴郅支單于以來臣服朝廷的態度,逐漸的離心離德。公元9年王莽篡漢以後,西漢原來設立的成已校時刀護的副式史陳良和終帶不滿王養篡漢便帶領戊已校尉吏士及男女2000多人投奔匈奴,自稱“廢漢大將軍”。
班固在《匈奴傳》記載:時戊己校尉史陳良、終帶、司馬丞韓玄、右曲候任商等見西域頗背叛,聞匈奴欲大侵,恐並死,即謀劫略吏卒數百人,共殺戊已校尉刀(刁)護,遣人與匈奴南犁汗王南將軍相聞。匈奴南將軍二千騎入西域迎良等,良等盡脅略戊己校尉吏士男女二千餘人入匈奴。在西域都護內訌後,西域諸國也紛紛投靠匈奴中原的聯絡中斷這都是王莽造孽。但是匈奴也不是什麼好人,再次控制了西域後開始對各國拼命搜刮。當時的莎車王延在西漢元帝時曾經作為侍子久居長安,是西域諸王中典型的親漢派。他認為應該世世代代地忠於漢家,不可背叛。所以西域也只有莎車一國不肯歸附匈奴。
東漢初年漢朝的軍事實力劉秀在新朝末年群雄並起的時代起兵,非常幸運的僅僅四年就建基稱帝建立大漢政權。然後掃平關東、平定隴西、定鼎巴蜀,順利的簡直不像話。所以很多人管劉秀叫位面之子,都懷疑這位開國君主是穿越來的。
但是正是由於幸運和迅速,所以東漢政權開始根基不穩。東漢建立11年後才勉強平定巴蜀的公孫述的成家政權;在建國15年後還沒有平定北部的並不強大的軍閥盧芳。最後還是盧芳在東漢封為代王后投降東漢後又反叛,兵敗後逃往匈奴。逃往匈奴後又活了十多年才去世,說明了什麼?東漢王朝剛開始國力不行啊,沒實力。
根據《漢書》記載,漢朝從王莽篡漢前的西漢平帝時期經歷了王莽篡漢、群雄逐鹿的大動盪到東漢光武帝劉秀駕崩的中元二年時間跨度大約50年。但是人口從西漢平帝時期的不到六千萬迅速萎縮到兩千萬,人口由於戰亂蒸發將近三分之二。人口在古代封建社會以為這國家的活力,有人就可以交賦稅、徵發徭役、就有兵源。人口數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家力量的萎靡。
還有一個佐證可以證明東漢王朝當時的戰鬥力不行:劉秀曾經派伏波將軍馬援率3000騎出五阮關攻擊烏桓僅追殺百餘人無功而還。烏桓尾隨擊馬援後軍,漢軍星夜撤退,死戰馬千餘匹。在烏桓成為東漢東北地區威脅的時候,光武帝劉秀的做法是“乃以幣賂烏桓”。這讓我們想起西漢劉邦為逃出白登山使出的套路一樣一樣的。
正是出於這種原因,在公元45年當鄯善、車師、焉耆等十八國國遣子入侍在不堪忍受匈奴的剝削和壓迫和莎車國的征伐來到帝都洛陽朝拜劉秀請求漢朝重新開通西域都護府的時候劉秀思索良久婉拒了。
東漢西域都護府經過休養生息,東漢王朝從漢明帝時期開始與北匈奴開仗開始向西域進發。公元73年, 東漢明帝派大將竇固出擊北向奴,次年東漢恢復設立西域都護和戊已校尉,再次對西域進行有效的管轄。
中間有過反覆和爭鬥,到東漢王朝在公元90、91年徹底擊潰北匈奴和大月氏人貴霜的威脅後西域都護府穩定下來。此戰是匈奴最後的一戰,此後匈奴被迫西遷。草原被鮮卑各部佔據。所以說國防強大才是守衛國土的根本之道。
小結:西域絕對是中原王朝的領土,這個是毋容置疑的。況且西域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和關鍵,所以中原王朝不可能更不存在多次放棄。當然中原王朝實力弱小的時候會逐漸收縮。比如唐朝末期直轄領地已經龜縮到長安附近了,西域就無暇管理了。其實別說西域了,它那個時候連老家關中地區都沒辦法顧及了。
-
4 # 梨城雅士
由於西域遠離中原,造成後勤補給困難。氣候惡劣,影響生活。以及漢朝內部動亂,需從西域調兵回援!就導致征服西域後,又多次放棄的局面。但西域離不開祖國!
回覆列表
算殖民地,漢朝都護府在統治轄區裡有人事任免權,駐軍,民政管理機構,徵稅,徵兵等大權,基本跟英國在印度殖民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