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定慧堂

    胡寶鋼:從“漸悟”與“頓悟”的差別,看中西醫之間的差異(一)

    中國是禪宗的故鄉,很早以前,就有“北漸南頓” 之說。其中,神秀大師的“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就是“漸悟”。

    “漸悟”的境界只是一個“心”的實體。而惠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則是“頓悟”。

    “頓悟”是要消解實體的“心”,使“心與物”達到不二的境界。

    可見,“漸悟”是一種知識積累的“漸變”,而“頓悟”是一種智慧閃現的“突變”,是一次生命的感悟!至於誰對誰錯?誰好誰壞?應該說,不分伯仲,各有千秋,主要是因角度而異,因環境而異!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存在東方和西方!也同時存在文化與科學的差異。文化與科學的差異僅僅是“歸納法”和“演繹法”之間的方法不同而已。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存在“漸悟”和“頓悟”的相同感悟,也就是說,相對於“北神秀”和“南惠能”而言,既然存在“北漸南頓”,相對於東方和西方而言,也同樣存在“西漸東頓”的本徵。先不必大驚小怪,這只不過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基因程式碼不同,對於“漸悟”和“頓悟”的理解也相差甚遠罷了。

    所以,東西方之間的問題不在於“漸悟”與“頓悟”之間的區別,以及兩者相互之間的利弊關係,關鍵在於如何認識清楚“漸悟”與“頓悟”之間的本質區別,然後才能客觀的看待“漸悟”和“頓悟”所形成的機理,從而更好的協調“漸悟”與“頓悟”之間的關係。

    “悟”就是用更加智慧的方法,懂得將“漸悟”轉化為“頓悟”的辯證關係,以及再將“頓悟”轉化為“漸悟”的智慧化過程,最終建立“漸悟”與“頓悟”之間彼此的互聯關係!

    “人以縱生,貴於橫生”。人是天地之心,人體就是這樣一個系統。對於人體的認知,歷來都存在東西方不同的看法,這也就是我們今天面臨著的“中西醫之辯”。其實,中國自甲午戰爭之後,就長期存在著中西醫爭辯。表面上看,是一個“很科學”和“偽科學”之間的辯論,實質上是一種文化之爭,看法之爭、原則之爭。

    “你在選擇他還是他的選擇你?”健康就是一個無厘頭的選擇!中智院研究的結果認為:人體產業鏈是由“基因、遺傳、意識、靈魂和興趣”這五大要素構成的。

    對於人體(基因)而言,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處於混沌的未知狀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誰比誰更加偉大。現在的差別主要還是在人體的“遺傳”上。

    因此,人體後天的“遺傳”所引發的一系列人體病症以及對於這些病症的起因看法,才是中醫和西醫爭論的焦點。

    通常,西方人對於人體的觀察主要集中在:“系統是怎樣組成的”?而東方人對於人體的關心則主要集中在:“系統是怎樣執行的”?由此,不僅引發了東方文化的創意以及西方科學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引發了一系列的不同觀點和不同方法。

    這個世界其實就是“人體”與“物體”之間的連線。仔細回顧一下,無論是西方的文藝復興還是中國的戊戌變法,無論是西方對中國發起的鴉片戰爭,還是中國自己內部進行的改革開放,都是在文化與科學之間究竟“誰主沉浮”的爭鬥中徘徊。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今天的中國,也正是在科技開始強盛的今天,才有了追求“文化自信”底氣,也才有了我們今天進一步探討中醫與西醫之間的“不同”於“相同”關係的可能性。這本身就是中國開始《大國與大民》的一次創舉,也是中國文化與西方科學協同進步的一次嘗試。

    結合人體的系統認知我們才突然發現,中西醫之間真正的區別,不僅僅在於科學、文化、技術和經驗,而在於“遺傳”延伸下的“意識”以及由“意識”連線起來的“靈魂”(下一節將專門討論意識與靈魂對中西醫的影響)。也行正是由於今天的網際網路、“IOS”和“量子力學”等,第一次證明了“意識”的存在,繼而由“意識”所帶動的“靈魂再現”。

    現在,單就中醫和西醫而言,(這裡不是專門談什麼中醫,希望大家理解,不要延伸性過度深究)中醫就是對“人體系統是怎麼樣執行”的變化規律的“頓悟”結果;而西醫就是對“人體系統是怎麼樣構成”的組織結構的“漸悟”結果!好複雜的解釋呀!

    看來,阻礙我們對中西醫認知,從來都不是中西醫本身,而是我們對於中西醫的看法。一個看法的變換,就匯出來中西醫之間“和與分”的“奧秘”。讓我們既看到了兩者之間本質區別,又發現了兩者之間本身無別的本源。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中西醫原來同在燈火闌珊處”。其實,中西醫之間本來並不存在著矛盾關係,只有因為中醫是站在綜合的“人體之外”使用了“旁觀者清”的“用心”方法,呵護著人體的自然生長;與此同時,西醫則站在單純的“人體之內”採取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用靈”方式,深究“人體”組織和細胞的真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站在中國,我們是兩方,站在地球,我們豈不是一方?深刻的思考了這些問題以後,只要認清了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絡,我們才能夠真正理解中醫和西醫之間的異同,達到“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境界。

    由於“漸悟”與“頓悟”本身是兩種不同的禪宗學派,兩者之間正是因為區別,所以才很難達到本質上的融合。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到網際網路的智慧化發展,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區塊鏈”這些神器面前,中西醫之間立即遁形,早已不再是彼此之間的爭鬥,而是尋求在不同維度之間的協同和連結。如此下來,就完全可能建立“漸悟”與“頓悟”,西醫與中醫之間的“智慧化連結”。

    簡單講,“漸悟”與“頓悟”分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西醫由於是對人體的“頓悟”。所以,它將人體的內部結構作為分析的主要物件,對於人體手術和人體內部的細胞和結構分析的比較清楚;而中醫由於是對人體的“頓悟”,顯然,它將人體的外部系統作為主要分析的物件,只能透過系統性觀察而進行系統性調理。

    從這個意義上講,西醫更適合手術和注射類疾病(舉例),而中醫更適合調理和推拿型疾病(舉例)。比如,將中醫的中草藥作為注射用針劑,或許是中醫與西醫結合中一個不理智的路徑選擇,而將西醫的“化療”作為治療癌症的最佳方法,或許也是對西醫崇拜的一個不禪定的方法判斷。

    事實上,中醫(中醫代表人的虛體)本身存在著與西醫相共同的一面(中醫的實體);同樣,西醫(西醫代表人的實體)中包含著與中醫相共同的另一面(西醫的虛體),只有將中醫中的實體一面與西醫中的虛體另一面相結合,才能夠實現中西醫在智慧化條件下的部分結合.......。

    上面這張圖從根本上揭示了人體中的奧秘,也讓我們看清楚了中西醫之間的本質區別:“悟”的不同。正是由於中西醫之間看待人體的角度不同,才能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中西醫之間對於人體醫療的共同價值和貢獻,才能在不同中找到共同,在共同中區分不同,東方和西方,中醫和西醫,既不是彼此排斥,也是不盲目結合。世界盡在“中庸之道”中,也行正是對方的存在,才顯示我們的偉大。正如佛陀在《金剛經》中所描述的:“碰觸第二種感覺——依他起,你就可以在依賴他的地方現起”,這何嘗不是一次智慧的靈現。

  • 2 # qianyuming12345

    這是對中醫的誤讀,中醫不是說中國的醫學,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治病的學問,那時沒有中國這個詞。中醫是以人體的中心為治病原則的,故稱中醫。西醫確實是華人對西方醫學的稱呼。科學是全人類探索自然的學問,不必爭對錯,只要對人類健康有益,都應肯定和學習。

  • 3 # 超然智者

    你說的不錯醫學在17世紀之前或者說西方資本主義大革命發展之前是不分中西醫的。醫學一開始就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都是透過原始化的中草藥摸索治病。在中國隨著巜周易》的誕生醫學才真正逐漸上升為理論。易經是萬經之首,是中華生化的源泉。醫學也不例外,易經陰陽五行也是中醫的理論基礎。

    西醫是華人冠以的名字,其實西醫也是經驗科學。因為每一種西藥的產生也要經過動物的反覆試驗再進入臨床試驗。也是從自然物質中提純而來。在西方資本化大生產之前和中醫沒有區別。上個世紀初伴隨著中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生而滲透。中醫的中並非是中國之中。是中庸之道的中,因為中醫治療的原理就是尋求陰陽平衡,陰虛和陽虛都是病,採取辦法赳偏是其原理。這也是中醫能夠治療疑難雜症或癌症的奧妙所在。

    現在可以這樣說中醫和西醫都是科學,雖然它們理論基礎有別都能治病就是科學,儘管西醫對病有選擇性。

  • 4 # 好好283075266

    謬論。醫學是科學的分支,中醫與西醫同樣是醫學中的分支,中醫西醫又有內外婦兒等分科,都有著不同的定意與特點與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個月寶寶白天睡一會就哭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