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檔張三瘋

    《西遊記》裡說唐太宗認唐僧為御弟在真實歷史上是沒有的。

    玄奘(西遊記裡的唐僧)去印度時27歲,當時唐朝是禁止普通百姓出國的,玄奘是偷渡出國。 回國後,李世民沒有怪罪他非法偷渡,還讓長安市民夾道迎接他。後招他進宮瞭解印度及其周邊國家的情況。最後玄奘在長安寺院裡渡過餘生,並翻譯經文。

    觀注維新工中呺:百閱小說網 多謝!

  • 2 # 日慕鄉關

    唐僧和唐太宗雖然都姓唐,但是這哥倆並沒有結拜。不但沒有結拜,唐僧取西經之前唐太宗根本不知道他是誰。

    年輕的唐僧對佛學十分痴迷,武德九年,唐僧遇到了來中國弘揚佛法的印度僧人波羅頗密多羅,一番學習後,堅定了去印度取西經的決心。

    在此之前,也有人成功去印度學習佛學,其中東晉僧人法顯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國記》,更直接激發了玄奘求取佛教經典的決心。

    玄奘多次提交“過所”(即通行證,小說中的通關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當時唐朝立國不久,邊界不穩,華人不允許出境。

    辦理簽證失敗的唐僧並沒有氣餒,貞觀三年(629年),長安遭遇大災,政府允許百姓自尋出路,唐僧趁亂偷渡,走出過門,走向了通往西天的大道。

    公元645年,學有所成的唐僧同學帶了六百多部佛經,回到闊別多年的長安。此時唐僧同學早已名滿天下,唐太宗不但不追究他偷渡的罪行,還在洛陽行宮接見了他,唐僧同學詳細彙報了海外遊學經歷見聞,唐太宗大開眼界。

    此後唐僧同學就定居下來,專心和徒弟做起了佛經翻譯,還編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把自己的見聞記錄下來,暢銷一時。

    至於結拜,唐僧同學遊學途中,確實和一位國王結拜過,據歷史記載,高昌國王麴文泰聽說玄奘到來,遣使迎候,並與玄奘結拜為兄弟。這位老兄十分仰慕大唐高僧,希望唐僧可以長留高昌,弘揚佛法,但是唐僧堅決不同意,還以絕食相威脅,麴文泰只好同意放他走,而且提供了豐厚物資。臨行前,麴文泰要求玄奘從印度返國路過高昌國時,留住三年。還要求講經一個月後才能走,玄奘一一答應。

    高度懷疑麴文泰是女兒國國主的原型!至於回來的時候留住講經,有點通天河老烏龜的意思。

  • 3 # 風舞鷹翎

    不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大國博弈一樣,簡單又複雜,肯定不是純粹的友誼。

    在歷史中,他們的關係沒有那麼親密。事實上,玄奘取經也沒有獲得唐太宗的許可。只是他心願已決,決定“冒越憲章,私往天竺”,意思就是他沒有通關文牒,屬於“偷渡”去的。

    在經歷了許多苦難後,。玄奘於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伴隨他的,是657部佛學經典。甚至可以說,他以一人之力,最大限度的儲存了古印度的佛學,在佛教發展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玄奘回國後,正好趕上唐太宗征伐遼東,唐太宗在百忙之中接見了他,和他一席深談後,深有感觸,也對他評價很高,其後幾次令他還俗,玄奘沒有答應,只想一心翻譯佛經,光大佛法。

    唐太宗雖然欣賞玄奘的學識,毅力,但是也對他有所防範。玄奘曾經想回先祖家鄉嵩山附近翻譯經典,未獲得唐太宗批准。他的一生基本就在皇家可監視範圍內活動。這裡面的原因是唐初經歷戰爭,百廢待興,統治者急需勞動力發展生產,而寺院裡的僧人不事生產,有的還要兼併大量土地,觸犯了統治階級的治國政策,所以,唐太宗不可能答應玄奘的所有要求,釋放不利的訊號,他必須掌握好和玄奘相處的“度”,把佛教發展在可控範圍內。

    玄奘是很有能力的,他智慧過人,學識豐富,去天竺一路上對西域的風土人情考察詳細,並著有《大唐西域記》。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在交通極為不便,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古代,憑藉強大的毅力,完成了艱難的旅程。唐太宗賞識他,也必然提防他,這也在側面反映了玄奘的優秀。要是作為兩個高人來講,他們是惺惺相惜的。可惜其中一個是帝王,必然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一團和氣。

  • 4 # 歷史知事

    唐僧和唐太宗不是結拜兄弟,而是兒女親家!

    唐僧,就是玄奘,去印度取經的時候,唐太宗都不知道他是誰,完全是無名之輩。而且唐朝在西域的控制力只能達到瓜州(甘肅酒泉)一帶。

    唐僧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國境,對雙方來說,都會把他當做間諜殺掉。但是唐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用草鞋當量天尺,走到天竺,成為得道高僧,取回大量佛經。

    唐僧取回經書後,名滿天下,才會被唐太宗人識,不僅認識,而且中間發生了一段姻緣。

    645年,玄奘法師回國在長安弘福寺首開譯場,選取了九名綴文大德,其中就有29歲的辯機和尚。

    辯機和尚和唐太宗愛女高陽公主通姦,給房玄齡兒子房遺愛帶了綠帽。事發後,被唐太宗判辯機和尚腰斬刑,成為大唐佛教最著名的醜聞之一。

    所以,唐僧應該算是唐太宗的兒女親家。

    值得指出的是,唐朝前期很多皇都都是崇道抑佛,唐太宗更是。唐太宗後來就死於迷通道家神仙術,吃金丹吃了!

    在唐朝弘揚佛教的,不是唐太宗,更不是唐僧玄奘,而是武則天。武則天喜歡找和尚洩火,更喜歡在佛經中找統治依據。武則天之後,越來越多皇帝喜歡佛教了。

    就是這樣!

  • 5 # 相對論相對

    並非真事,而且事實是大相徑庭,南轅北轍。

    1.沒有皇帝相送,只有偷渡出關

    《西遊記》中,唐僧受菩薩點化,得錦襴袈裟、紫金缽盂,唐太宗更是與其結拜,贈其隨行、盤纏、快馬。唐僧出發時可以說,如將軍出征,陣仗大的不得了,隆重的熱鬧滔天。而事實上,唐僧的原型人物玄奘,不僅無人相送,而且是偷渡出國。貞觀元年,他請求去往西方,唐太宗並沒有允准,於是,他混在災民群中偷出長安。經天水,玄奘到達涼州,但此時,追捕他的命令也已到涼州,玄奘在當地僧侶的幫助下,晝伏夜出,艱難西行。

    2. 結拜者另有其人,是為高昌國王

    玄奘西行至高昌國受到國王麴文泰的熱烈歡迎,倍至推崇。麴文泰曾於幾年前到過大唐,十分傾慕大唐,而高昌國又是佛國,國王篤信佛教,對大唐高僧奉若上賓。麴文泰強烈要求玄奘留在高昌,但玄奘去意不改,甚至絕食三天。二人被對方的真誠打動,在佛前結為兄弟,國王答應放行,玄奘立下誓言,取得真經後返回高昌,留駐三年。於是,麴文泰贈送玄奘隨行二十幾人,隨身馬匹金銀,以及二十四封國書,請後續沿途二十四國關照玄奘,自己更是親自又送出玄奘一行百里才分別。

    總之,結拜禮遇“唐僧”玄奘的是高昌國王並不是唐太宗。

  • 6 # 歷史密探

    歷史上真正的玄奘,其實跟唐太宗李世民沒有任何關係。作為一介普通和尚,年輕時的玄奘雖胸懷大志,希望學習大乘佛法,回來普度眾生,實現自己的夢想,於是,貞觀三年,玄奘從長安出發。

    此時的李世民正雄姿英發,忙著南征北戰,而玄奘因為沒有出國的簽證,不得出境。無奈,玄奘只好另闢蹊徑,靠偷渡出了大唐,一路西行。由於每經過一個國家,都要交換通關文書,所以玄奘在這件事上很費周折。

    原著中,唐僧不但帶著李世民的通關文書,還有各種御賜的禮物,實際上,真實的玄奘出發前毛都沒有。到了高昌國,國王極力要求唐玄宗留下,為本國講述經法,遭到了玄奘的拒絕。高昌國以玄奘沒有正規出國簽證,要遣返他為理由威脅。最後,唐僧以絕食抗議,達成了最終協議,唐僧從印度學成歸來之時,要為高昌國講佛三年。

    歷經十幾年的遊歷和學習,大唐電視臺報道了玄奘艱難的取經經歷,李世民看得淚眼婆娑,因為玄奘遊歷過程中,傳播大唐思想,又學習別國先進思想,完善中國文化。唐太宗看到這裡,他自己也想去參加這場真人秀,可惜身不由己,自己還要打仗。玄奘歸來時,李世民正在處理突厥戰爭。他非但沒有怪罪玄奘非法偷渡的事,還命令百姓夾道相迎,奉玄奘為高僧。

  • 7 # 雲飛wang

    看過電視劇《西遊記》應該都知道有這麼一段情節——唐太宗十分仰慕玄奘法師的“佛法”,在得知玄奘欲西行求取真經後,特地為其準備了盛大的送行儀式並和玄奘法師結拜,親切地稱玄奘為“御弟”並賜其紫金缽和通關文牒!然而歷史上真是如此嗎?還真不是、或者說是“不完全是”。《西遊記》是吳承恩根據玄奘法師西行而"編寫演繹”的,有一點藝術成分。且這一段也不是“完全虛構”,歷史上還真有“皇帝”與玄奘“結拜”那就是高昌國王麴文泰(這個後面再提),只是吳承恩為了作品的連貫性吧,把這個故事中的另一個“主角”換成了唐太宗!

    那麼既然玄奘的唐太宗的“御弟”身份是虛構的,那麼後面太宗隆重的送行儀式當然也都不會是真的了!歷史上的“玄奘西行”非但沒有隆重的送行儀式,並且還沒有得到“官方的許可”,用現在的話來說玄奘的“西行之旅”可以稱得上是“偷渡之旅”!沒有通緝“他”就可以說是“網開一面”了。再加上古時“惡劣的野外環境”和“通行條件。可以稱得上是“地獄開局了”!在“人困馬乏、疲憊不堪”的的玄奘法師來到高昌國後,遇到了他西行途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貴人——熱衷佛法的高昌國王麴文泰的盛大歡迎儀式。高昌國王麴文泰在與玄奘法師探討佛法後,被玄奘法師精湛佛法所“折服”,想讓玄奘留下來,給以國師的封號並與其“結義”為兄弟!然而這並沒有動搖“玄奘法師”的西行之“念”,並以“絕食”以表其志。。高昌國王見“無法挽回”,只好放其西去。但玄奘法師臨走時高昌國王麴文泰為其準備了豐厚的“盤纏”以及大量的隨從!可謂“仁至義盡”了!

    到這時玄奘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西行團隊,但這個團隊的壽命也不長,不久後會遇到了雪崩,大部分人皆命喪於此,再加上途中的各種危險,等到天竺時就剩下了倆人(不加玄奘)玄奘到達天竺後先在各寺廟修習了十年佛法,在訪師參學途中也在不斷與當地“明德大師”們探討交流佛學問題,並由此在當地“聲名鵲起”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玄奘42歲,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當然玄奘的回國之旅就順利多了,雖然沒有西遊記中的“神佛”護佑,但也有沿途各國的國王的“接力”護送!

    當然,此時已“功成名就”歸國的玄奘也受到了華人的隆重迎接。史載“道俗奔迎,傾都罷世”

    可見當時之盛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宮頸癌不僅只是腹痛,還會出現3種異常,別不當回事,具體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