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扎西平措lntl

    從客觀角度說,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他們雖然不像一戰後英國主導時那樣不計後果地懲罰德國,而是出臺“馬歇爾計劃”,幫助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收拾破碎山河,但一者這是“冷戰”大氣候、大格局的需要,二者他們還是和別國一起肢解了德國(一分為四,美、英、法和蘇聯各佔其一,後來出於“冷戰”的需要前三塊被合併成聯邦德國,而蘇聯則把另一塊變成了民主德國)。“冷戰”是一件曾經險些毀掉整個人類的大事,它持續了接近半個世紀,期間一切國際政治都從屬於它。當然戰勝國也從未放棄對他們的悔罪教育,從未放棄對納粹復活的警惕。所以,這期間的德國沒有實力起屁。

    從主觀角度說,我覺得德國至少在國家層面是真誠悔罪的。他們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但身陷苦難的不止別國,也包括他們自己。而且越到後面苦難越深重。所以才有追償納粹罪行不設時限的國家政策,才有勃蘭特下跪,才有每年紀念二戰結束的聯合國活動中連續不斷的道歉。時至今日,德國總統仍然去波蘭請求原諒。德國在這一點上跟日本不一樣。日本人從國家層面從未悔罪。

    所以,說德國曾經唯美國馬首是瞻只是貌似正確;說他們今天造美國的反也並不標準。世界大勢滾滾向前,有些事德國曾經不明白,後來明白了就做了。二戰後他們一直專注於國家經濟,而時至今日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美國反倒逆流而動,這種情況下,誰聽美國的誰就是傻瓜,包括德國在內。

  • 2 # 諶人

    德華人心裡在想什麼,外人只能猜測。

    但德國二戰後悔罪態度是明確的。

    德國不翻土地舊賬。二戰後波蘭切割了德國西普魯士幾乎全部土地,俄羅斯切割了德國整個東普魯士,迄今為止,德國遵守有關國際條約,沒有表示過異議。

    德國接受美英法在德國駐軍。雖然現在名義是北約協防,但實際上是美英法保持對德國佔領狀態。德國習以為常坦然接受。

    德國不斷向二戰受害國認罪。向猶太民族認罪。包括最震撼的勃蘭特“華沙之跪”。

    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訪問波蘭,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敬獻花圈,突然自發下跪,為在納粹德國殺害的死難者默哀。

    德國一直在對戰爭受害國支付經濟賠償。至1986年。西德支付各類賠償總計770.7億馬克(約合390億歐元)。 東西德統一後,德國繼續支付賠償,至 2007年6月12日,德國宣佈賠償完畢,默克爾說德國二戰後支付了大約640億歐元賠償。這還應不包括東德單獨支付的賠償款(僅蘇聯就折走了東德價值百億美元的工業裝置) 。

    德國為何以美國馬首是瞻,這大概有三個原因;

    第一,美國以“老大”身份在二戰後“關照”了德國。德國沒再一次遭受《凡爾賽和約》非人待遇。美國把西德拉入對俄冷戰團隊,沒有刻意孤立的和歧視;在經濟上,美英法分割槽佔領德國區保留了工業發展基礎(不像蘇聯將東德工廠裝置一掃而空),美國還透過“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重建,西德也受益。

    二戰後,蘇美英法分4個區佔領德國,後來美英法佔領區被允許合併為西德

    第二,德國一戰後靠發展軍工恢復經濟,結果走上了二戰不歸路。二戰後美國看管著、實際也掏錢保護著德國。德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不為軍火工業“燒錢”,專心致志打造了世界民用“德國製造”王國,並借用美國製定的多邊自由貿易規則發展成為世界頂尖貿易大國,還讓德國汽車佔據了美國高階市場半壁河山。

    第三,德美有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它們在意識上不排斥,在看待處理問題上合拍多於分歧。德國在許多國際問題上支援美國,並非無腦跟風,而是根據德國自身利益作出的判斷選擇。

    現在為什麼德國要公開與美國鬧彆扭!(還沒有到“叫板”程度)。這是特朗普主動挑事挑事所為

    第一,特朗普盯上了德國多年在美國大樹庇護下乘涼,悶聲賺大錢,認為美國當了“冤大頭”。現在美國要清算德國。包括限制德國對美貿易順差(2018年490億歐元,約合553.7億美元),著重用關稅大棒打壓德國汽車產業;要求德國每年多掏出百億美元量級的鉅額軍費,自己保護自己。

    第二,特朗普對德國還有N多不滿意!主要歸納兩點;

    德國領導歐盟與美國潛對抗,成為美國的經濟敵人;德國與俄羅斯發展務實經貿合作,成為俄羅斯的俘虜。

    這兩大問題,歸納到一點;就是美國要限制德國發財,還有大剪特剪德國經濟羊毛。

    德國對美國的不滿就在於;德國可以接受美國把它淪為接受管教的二等人,但決不能容忍美國把它變為束手束腳的窮人。

    默克爾現在公開與美國鬧彆扭,只是與蠻橫粗魯的特朗普鬥鬥氣。

    包括;德國揚言歡迎美軍撤出德國;德國反對特朗普過份袒護以色列;德國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制裁伊朗;德國反對美國在歐洲部署中導;德國不參加美國在波斯灣組織的國際護航聯盟等。

    解除美德緊張關係的關鍵詞就一個“錢”字。

    若美國妥協,只要求德國將軍費佔比GDP1.2%的水平適度增加,例如與英國、法國(現在約2%)看齊;德國承諾給美國製造進入歐洲、德國創造條件,並採取措施減少德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美德關係會言歸於好!

  • 3 # 草民879

    提問缺乏起碼的歷史知識。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是冷戰時期的西德(聯邦德國),而不是如今歐盟的領頭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也許有人忽略了這樣一個歷史細節:歐盟的誕生與蘇聯的滅亡幾乎是在同一時間。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裡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透過決議宣佈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從現實和法律上正式結束其存在。

    歐盟的誕生與蘇聯的滅亡標誌著一個曾經仰人鼻息的歐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德國不遺餘力地推動、建立、維護的“大歐洲”——歐盟,彰顯了東西德統一之後德意志人的大國雄心。

    一個強大的歐盟對美國而言,無疑是噩夢。世界第一流氓政客特朗普對德國的恐嚇、勒索必將適得其反,自取其辱。歷史說,共同的價值觀在大國尊嚴和大國利益面前一文不值,中蘇分裂、反目成仇的歷史已經詮釋了這一點。

  • 4 # 遠望水繞山

    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國際形勢變了,自身實力變了,德國的政策變化也是自然的。

    二戰後,德國是斷壁殘垣,一片廢墟。各種物質短缺,尤其是糧食和燃料,極度匱乏,國家也沒有錢來進口這些東西。而且德國還要賠付各國的戰爭賠款。這時,美國推出了馬歇爾計劃。不管美國的初衷是什麼,但這個計劃確確實實給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歐國家帶來了好處。在美國的幫助下,西歐各國度過難關。5年以後,馬歇爾計劃結束時,大部分國家都恢復到二戰前的水平。

    因此,西歐各國,當然包括德國在內對美國是感謝的。

    之後的幾十年,美蘇爭霸。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整個西歐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他們需要美國的保護。接受美國的保護,自然要服從美國的領導,順從美國的利益。

    蘇聯解體以後,在歐美的遏制與制裁下,俄羅斯的實力受到打擊,威脅西歐的能力下降了。以德國為首的歐盟看到俄羅斯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他們希望把俄羅斯變成原料和能源的來源地,還希望把俄羅斯變成他們的商品銷售地。因此他們希望與俄羅斯改善關係。

    但是美國為了控制歐洲,遏制俄羅斯,反對歐洲與俄羅斯改善關係,處處作梗,傷害了德國和臥洲的利益。

    對於美國的作法,歐洲國家敢怒不敢言。作為歐洲的雙核之一,德國必須有所表示。否則他又怎麼能當歐洲的領導呢?

    對德國的不滿與想法,美國早就察覺了。奧巴馬時期,就已經對德國進行了監聽。稜鏡門曝光後,德國的反應可想而知。

    奧巴馬時期,對德國和歐盟的壓制不是太過分,還找點理由,遮遮掩掩。特朗普上臺後,甩掉漂亮的外衣,赤膊上陣,毫不掩飾,直接喊出了美國優先,美國利益至上。以貿易逆差為藉口,威脅對歐洲汽車加徵關稅,挑起了貿易戰。貿易戰,必將傷害德國的經濟。2018年,德國的GDP增速已下降到1.5%,今年一季度降為0.8%,二季度則為0。如果德國抵抗不住美國的壓力,其經濟必將進入衰退期,這是德國必須強硬的理由。

    要麼低頭,要麼應戰。現在低頭,以後就再也沒有抬頭的機會了。

  • 5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很顯然,當今德國的主要威脅、曾經的假想敵逐漸變成了合作物件;而自己的帶頭大哥卻成了競爭對手,還漫天索要“保護費”,形象愈發負面。

    二戰後,德國被一分為二,連首都柏林,也被蘇美英法國分成了四塊地盤佔領。此時,被割裂的德國和東西柏林儼然成了兩大陣營對峙的最前線。

    當年,無論是東德還是西德,都過得不輕鬆,被雙方陣營定位成了打頭陣的“炮灰”,各色導彈優先“照顧”的物件,一旦美蘇兩國稍有不剋制,華約和北約集團爆發戰爭,之後還有沒有德國都不好說。

    整個冷戰時期,歐洲國家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蘇聯,美國和它旗下的北約,的確能帶來莫大的安全感。

    時至今日,聯邦德國的“假想敵”蘇東集團早已不復存在,而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和歐洲各國之間雖然也經常有看著不順眼的時候,但擋不住能源合作越來越火熱。法德等國家亟需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俄羅斯那邊呢,也非常樂於以優惠的價格從德國進口商品,或者取得大筆的低息貸款。很明顯,兩國合作的取得的利益遠高於敵對所帶來的好處。

    同理,其他西歐國家也大都是這樣的考慮。所以,當今的歐洲各個發達國家與俄羅斯合作的不亦樂乎,正面開戰的機率幾乎為零。

    此情此景下,美國竟然還打算一再提升北約的駐軍費,獅子大開口要求德國在內的盟友增加150%的軍費支出。當然,也有國家在權衡利弊之後,表示認慫。但法、德兩國態度很堅決,年初,默克爾和馬克龍聯合提議,計劃由法德兩國歐洲大陸的傳統國家牽頭,建立一支“歐洲軍”,負責歐洲防務,來擺脫美國控制。明擺著就是在示意美國——別把我們逼急了,不然咱們直接散夥。

    在當今的德國看來,美國在德國的駐軍愈發顯得“累贅”,不但沒帶來什麼安全感,倒是個巨大負擔。為了維持美國所謂的“軍事保護”,德國不得不每年繳納高昂的“保護費”,軍費開支已經佔到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24%。

    此外,美國對德國過度的政治、經濟干涉,也讓德華人非常不滿。比如,看到德國與俄羅斯合作的大工程,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專案的順利開展,美國連聲叫囂,要制裁相關德國企業,特朗普還帶用有強迫性質的語氣直接說,“這是不對的”,要求德國方面最好來購買美國天然氣。結果,話一出口,讓德國議員們氣壞了,甚至有人建議直接驅逐美國大使。畢竟,德國不是美國的“殖民地”,買誰不買誰,不容得別人指指點點。

    在是否會進口五代機F-35的立場上,德國和法國也手拉手的向美國說了“不”,並表示,法德已經著手共同設計和生產五代機,加強國防工業體系的自主性。

    而在美歐貿易摩擦方面,兩國更是直接開撕。

    美國不斷出臺對歐盟的關稅限制政策,重點“關照”的物件就是德國的汽車行業。之後歐盟也出臺了反制措施,搞得一時間氣氛還挺緊張。

    另外還有伊朗問題上,德國與美國的理念幾乎能說得上是截然相反。

    其實,美國想拆散或者削弱歐盟,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比如,曾經慫恿英國脫歐,暗中支援法國黃馬甲運動,處處給德國出么蛾子等等。畢竟,英國脫歐後,再打壓一下法德的氣焰,整個歐盟就成不了什麼氣候了,到時候還得向美華人低頭。

    因此,默克爾呼籲歐洲加強一體化,來抵禦美國壓力的構想,不出所料的遭到了特朗普總統積極打壓;而德國作為北約主力、歐盟的老大、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也並不好惹,所以很有底氣的開始公然叫板美國。

    實際上,美德之間的“不和諧”,上升到什麼理念層次,也非常能解釋的通,但那都是後話,最核心,最根源的議題還是它們互相認為對方妨礙自己賺錢了。

  • 6 # 五嶽掩赤城

    德國只是和特朗普叫板,是特朗普推行的政策與法德分歧太大。

    誰能代表美國?特朗普嗎?不,實際上特朗普恰恰最不能代表“傳統的我們所熟知的”那個美國。美國雖然一直以來標榜“皿煮”,但實際上長期以來奉行的傳承自英國的精英政治。經濟上家族財團-華爾街金融集團為支柱;宣傳上新聞集團為喉舌;執行上以國防部、財政部等各部分的事務官為主體;思想上以各智庫、研究中心為指導。這些精英們才是真正掌控美國的主人,也是我們所熟知的那個美國,德國從來沒有背叛過這個美國。像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這些政商世家,以及羅斯柴爾德和共濟會等傳聞,實質上是美國精英層的頂層。

    但是特朗普是首個讓美國精英們抓狂的領導人,身為財主自己有錢可以解決競選的入門費;依靠網紅模式,透過網際網路的宣傳造勢,避開傳統媒體集團和調研機構的圍追堵截;用廣大對現狀以及傳統政治模式不滿的“藍領工人們”的選票登上總統寶座。他是首個反傳統的美國總統,而美國國內反特朗普最厲害的恰恰是我們所熟知的美國傳統政治精英們。特朗普的網紅模式非常反傳統和出於精英層的意料之外

    這也是特朗普所踐行的政策與傳統美國模式完全是背道而馳,反對經濟全球化,反對自由貿易,反對移民等等,本質上就是在美國經濟形勢欠佳情況下,美國中低層勞動者要求進行“利己主義”,對美國經濟和就業崗位進行自我保護。特朗普上臺第一件時期就是廢除TPP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理由是這一協定可能會導致美國企業向海外轉移,從而損害美國本土就業崗位。而這個協定是美國政治精英們策劃了整整18年之久,作為美國最主要經濟政策,可以說讓他們吐血。TPP本意是把中國排擠在太平洋外

    而特朗普的這種極端利己、我行我素的方針政策,也嚴重損壞了歐盟和德國的利益。比如在伊核問題框架下,歐洲各大石油企業已經跟伊朗達成開發世界上最大海上油氣田“北方-南帕爾斯油氣田”協議,結果特朗普撕掉了,威脅誰敢跟伊朗合作就制裁誰。汽車工業是德國的支柱產業,德國汽車企業在美國的投資甚至超過美國本土,而特朗普一年多來都在不斷打擊德國汽車產業,要求平衡貿易逆差,要求在美國本土生產,對墨西哥等其他地區設廠生產的汽車加稅等。作為美國第二大貿易逆差國,德國也是特朗普關稅大棒打擊的重點物件,第一階段美國鋼鋁關稅之戰,美國豁免了日本、南韓、墨西哥、加拿大等,但是和歐盟的廝殺還在繼續。要求德國放棄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放棄“北溪線”波羅的海海底天然氣管道建設,改從美國進口作為代替。更加忍無可忍的是,特朗普還試圖分裂歐盟,他是英國脫歐的最大海外支持者,現在都還在鼓吹英國去無條件脫歐。

    可以說特朗普推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已經嚴重損害了德國和歐盟的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德國完全是在忍無可忍情況下進行反擊和自衛。同時德國也清楚,其反對的是特朗普,並不是反對美國,特朗普並不能代表美國,鬼知道美國下屆或下下屆總統是誰,美國傳統政治精英力量還是非常強的,捲土重來的可能性最大。

    並且德國並非孤軍奮戰,他是有歐盟的強力支撐,特別是法國的支援,特朗普是損害整個歐盟的利益。德國有法國作為政治支援,有歐盟作為經濟後盾,也敢於站出來反對美國。比如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是伊核協議撕毀後損失最大的能源企業,原本擁有南帕爾斯油田50.1%,目前已經轉由中石油接手。

    其他領域上,德國受制於美國的地方也少,不同於日本、南韓在安全領域非常依賴美國,不得不接受特朗普敲詐。特朗普的撤軍威脅對德國也沒什麼作用,德國有法國做打手,跟俄羅斯關係也良好,相反美軍在德國的軍事基地群,是美軍從本土起飛戰略運輸機,前往非洲、中東、阿富汗等地的中轉基地。也是美軍在中東和阿富汗軍事行動的後方總醫院和維修中心。

  • 7 # 光的影子ty

    因為底氣足了。

    1.德國自身。

    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之後,歐美國家一片哀鴻,德國卻成為少數經濟穩定的國家,況且,兩德合併,也壯大了德國的實力,削弱了美國控制德國的能力。

    2.歐盟

    德國現在顯然成為了歐盟的老大,一票的歐洲國家都等著德國援助,有歐盟做後盾,德國自然底氣更足。

    3.俄羅斯

    德國與俄國關係這幾年很好——兩德統一時,蘇聯沒有阻攔,蘇聯解體經濟崩潰時,德國給了大量援助。今天,兩國也在歐洲安全、能源合作領域展開深度對話合作。

    4.中國

    再加上領導人個人魅力——莫大媽已經掌權幾十年,而特朗普才剛上臺。

    所以德國在一些方面敢同美國叫板。

    但也僅限於與德國有關的、非原則性問題。

    在重大問題上,德國還是隻能唯美國馬首是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uper Junior成員的韓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