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逸仙藥師
-
2 # 溧潗
這是我們中醫應該普及的基本健康知識,是日常生活的健康必須。是區別現代營養學,以及辯證治療的基本範疇和手段。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現在的中醫講“四氣五味”,“升降沉浮”關注“藥”的多,甚至忽略了食物的性味,以及加工後的實物的性味變化。人要生存就要攝入基本的生命所需,這學所需就是供養五藏六腑的不同質的要求,而攝入不同性味的食物。其二,人所受寒暑燥熱溼火以及情志內傷等就必須要有比較偏性的“物”去調整而恢復到正常狀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了講“四氣五味”的意義。再來說為什麼會有“四氣五味”呢?為什麼“四氣五味”會有這樣的機理作用呢?“天人合一”,人的五藏六腑所具有的自然屬性與天然物的內在“氣”的多少是相同想通的,同時也遵循著“五氣”流行法則。故而有物的性味不同,有五藏的“味”的區別,以及歸經的不同。如再夏季收穫的“麥子”就是“苦”味,杏也是苦味,從氣上來說“麥子”性“寒”,不同季節的收穫物它的“秉性”是不同的,春季的多有生髮之氣,秋季的多有收斂之氣,降性多等等,從食物到藥物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同時這也就是中醫學基本原理的一個應用。學基本原理就是更好的理解應用。而其實我們現在的中醫,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完全忽略了“性味”,不管癌症、體質的寒熱燥溼,用藥只要能殺死癌細胞就都用上,這是導致療效差,副作用大的主要原因。再說營養學,什麼保健品有這樣那樣的好,不顧身體的體質,結果買了用了還不舒服,這都是忽略了“四氣五味”所造成的,再如西醫用的激素,用的人都出現這樣那樣的後遺症,而不得不停止使用,啥原因還是隻知道這一點,而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還是不知道基本原理所導致的。等等,學中醫這是最基本的原理,恰恰我們在這方面做的很不夠,這是中醫治療效果差的主要原因,該是要尊重中醫原則的時候了。
-
3 # 藥事健康
“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是中藥學中的概念。中藥有很多效能,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氣”是指寒、熱、溫、涼這四種藥性,這裡並不是說中藥煎煮出來冒著熱氣就是熱的,等涼卻了就是涼的,而是說藥物本身帶著的一種性質,並非表面的溫度。打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乾薑就是偏於溫熱的,對於腹中冷痛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板藍根就是偏於寒性,風熱感冒咽痛的時候就可以應用。所以在用藥時要考慮藥物的寒熱溫涼,如果給一個本身就上火的人應用了熱性很大的藥物,可能會加重他的症狀,同理,一個體質偏寒的人應用了大量的苦寒藥也會損傷體內的陽氣。以熱益熱,以寒增寒都會造成不良後果。
“五味”是指酸、辛、甘、苦、鹹,主要是根據藥物的作用和藥物的味道參合而確定的。比如甘草、枸杞味道的是甘甜的,所以他們歸到“甘”,這是按照藥物本身的味道而歸類的。而隨著實踐的發展,這種歸類方法在很多情況下並不適用,所以又根據藥物的作用來確定藥味,比如說葛根沒有辛味,但是由於“辛”的作用是“辛能散、能行”,和葛根作用相同,所以就把葛根歸到了辛味。
“升降浮沉”反應的是藥物作用的趨向性。升代表上升,降代表下降,浮代表發散、沉代表收斂固藏。升浮的藥有發表散寒、湧吐開竅等作用,沉降的藥有利水滲溼、瀉下清熱等作用。掌握藥物的升降浮沉可以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調節機體的功能。
-
4 # goldoutlook
溫涼寒熱是四種狀態,可以是藥性也可以是身體內部環境!酸苦甘辛鹹是藥味,表明藥物的特點可作用的範圍方向!升降沉浮是人體內氣血迴圈基本原理,例如:低血壓升不起來,高血壓降不下去!
-
5 # 建康長樂張忠興
首先更正,應為四性五味,四性指藥的性質,即溫熱寒涼,五味者何?藥的五種味道即甘酸苦辛鹹。升降與浮沉應分開講,例:升,諸花皆升,唯獨旋覆花皆降,柴胡丶升麻等,如補中益氣湯溫燥行升清氣,方中的升麻柴胡能升也。降,如蘇子降氣湯。浮沉,指兩種脈象,浮脈主表症,沉脈主裡症。
回覆列表
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是中藥藥性理論內容的一部分。中藥藥性又稱中藥效能,是中藥作用的基本性質和特徵的高度概括。其中它還包括了歸經,有毒無毒等。那麼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具體指的是什麼?下面為大家介紹。
一、四氣五味
四氣五味理論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其序錄雲:"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書中以四氣配合五味,共同標明每味藥的藥性特徵,開創了先標明藥性,後論述藥物功效及主治病證的本草編寫體例,奠定了以四氣五味理論指導臨床用藥的基礎。
四氣中的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藥性,而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還有平性,即藥性平和。一般寒涼藥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主治各種熱症。溫熱藥多具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主治各種寒症。
藥物的五味是透過長期的用藥實踐所獲得的療效而確定的。五味不僅是藥物味道的真實反映,也是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內經》認為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這是關於五味所代表的藥物作用最早的總結和概括。經後世醫家不斷補充和發展,五味所代表的藥物作用及主治病證日臻完善。
由於每一種藥都具有氣和味,故有氣同而味異,氣異而味同。即同性的藥物各有五味的差異,同味的藥物亦各有四氣的不同。因此,必須把藥物的氣味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例如同一溫性藥,有辛溫(蘇葉,生薑),酸溫(五味子,山萸肉),甘溫(黨參,白朮),苦溫(蒼朮,厚朴),鹹溫(蛤蚧,肉蓯蓉)的不同;
二、升降浮沉
每種中藥作用於人體後對病位和病勢所產生的趨向。是中藥藥性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四氣五味理論的補充和發展。升指升提舉陷,降指下降平逆,浮指上行發散,沉指下行洩利。
一般來說,藥物"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與藥物的"藥性"和"味道"有一定關係。味道屬於辛、甘、藥性屬於溫熱的藥物,大多數都有"升浮"的作用;而味道屬於苦、酸、鹹,藥性屬於寒涼的藥物,則多有"沉降"的作用。質輕的藥物,例如薄荷、辛荑等花葉類藥材,大都能夠"升浮";而質重的藥物,例如根莖類、果實種子類、礦物類及介殼類藥材,大都能夠"沉降"。但當中亦有不少例外。
由於"升降浮沉"主要與藥物的氣味有關,所以"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實際上已包含在"四氣五味"的作用之中。因此,就每種藥物而言,都有"升降浮沉"的含義,但在臨床應用中,除部分藥物需注意其"升降浮沉"的特性外,多數藥物的應用還是以藥性、味道、功效、升降浮沉一併綜合考慮。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倫俊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