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00891189642

    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際中,經常要與各種年齡、性別、身份的人互相交往和相處,都有一個如何稱呼別人的問題。由於各國、各民族語言不同,風俗習慣各異,因而在稱呼上差別很大。如果稱呼錯了,不但會使對方不高興,甚至還會鬧出笑話來。在比較正式的社交場合,對別人稱呼不得當,就顯得有失禮貌,有時甚至對自己與他人的交際相處帶來不利影響。現在一般社交禮儀中的稱呼(又稱稱謂)逐漸趨向於簡單化,但也更注重親切與尊重。在商務交往中,應重點掌握公眾稱謂和國際交往中的稱謂。 公眾稱謂一般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而有所變化的。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一般社交場合和工作場合,“同志”這個稱呼比較普及。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一些社交場合,稱男士為“先生”,年輕女子為“小姐”、“女士”,也可以用職業名稱來稱呼,如教師、醫生、律師、導演等;某些職稱也可以稱呼,如教授、編輯、記者、工程師、技術員等;也可以用職務稱呼,如王校長、張主任、李總編,或用軍銜稱呼,如“王將軍”、“楊少校”、“李連長”等。 國際交往中,一般對男子稱先生,對女子稱夫人、女士、小姐,這些稱呼均可冠以姓名、職稱、銜稱等,如“戴維先生”、“秘書小姐”、“傑克夫人”等。但在日本,對女子一般不稱“小姐”、“女士”,而稱“先生”,如“中島京子先生”。 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為部長以上的高階官員,按國家情況稱“閣下”、職銜或先生,如“部長閣下”、“主席先生閣下”、“大使先生閣下”等。但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國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因此在這些國家可稱先生。對有地位的女士可稱夫人,對有高階官銜的婦女也可稱“閣下”。 君主制國家,按習慣稱國王、皇后為“閣下”。對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稱爵位,也可稱“閣下”,一般也稱先生。 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等學位的人士,均可單獨稱“醫生”、“法官”、“律師”等,同時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師先生”、“馬丁博士”等。 對於自己已經認識的人,多在姓氏之前加上稱呼,千萬不可以用名代姓,如說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人們一定要稱之為華盛頓總統、華盛頓先生,因為華盛頓是他的姓,如果稱他為喬治先生,保證震驚全場。因為只有以前的黑奴才會如此稱呼主人的,此點華人都常常弄不清楚,所以也讓別人驚異連連。 有不少人一見外華人就稱為“Sir”(先生),這是不對的。因為只有對看起來明顯十分年長者或是雖不知其姓名但顯然是十分重要的人士方才適用之,當然面對正在執行公務的官員、警員等也可以Sir稱呼以表尊敬;而相對於女士則一律以Madam(夫人)稱呼之,不論她是否已婚。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係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因此對它不能隨便亂用。 在中國的禮儀稱呼中,關係十分密切的人之間,可以不稱其姓而直呼其名。長輩對晚輩大都這樣稱呼,但關係普通者之間以此稱呼是不適當的。 在同事之間,可以姓氏前邊加上“老”或“小”相稱,對年長者稱“老章”,對年輕者稱“小吳”。 對於知識界人士,可以直接稱呼其職稱,或在前邊冠以姓氏,如“曾教授”、“曹醫生”等。對於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或師長,可以稱呼其“先生”。 有時遇到才結識的朋友,且年長於自己,不知該怎樣稱呼好的話,可以稱之為“老師”,尤其對文藝界人士可以這樣做。年輕的朋友為了表示親熱以“哥們兒”“姐們兒”相稱,不太文雅,而叫人外號則更是粗俗失禮行為。 向他人介紹家人時,華人喜歡稱呼自己的伴侶為“愛人”,稱呼父母為“家父、家母”,稱呼子女為“小兒、小女”。對朋友的父母兒女則分別稱為“令尊”、“令堂”、“令郎”、“令嬡”。 敬語主要指的是在人際交往活動中蘊涵著的對他人表示敬重、禮讓、客氣等內容的語言表達方式。敬語是談吐文雅的重要體現,是展示談話人風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他人並獲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條件,是人際交往達到和諧融洽境界的推動因素。一般而言,敬語的型別可歸結為以下幾種。

    2.請求型敬語 俗話說,人生在世,不可能“萬事不求人”,而請求型敬語就是在請求別人幫忙時所使用的一類敬語。這類敬語通常有“請”,“勞駕”,“請多關照”,“承蒙關照”,“拜託”等多種不同表達方式。

    4.致歉型敬語 在現代生活中,人際交往的層面不斷擴大,人際關係的網路也日趨複雜,這使得人際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而當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或消極影響時,最平常的致歉型敬語是“對不起”,“請多包涵”,“打擾您了”,“給您添麻煩了”,“非常抱歉”等。 當然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敬語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除了上述四種類型外,在其他一些場合下也常用敬語,如等待客人說“恭候”;請人勿送說“留步”;陪伴朋友說“奉陪”;中途先走說“失陪”;向人道賀用“恭喜”;讚賞見解用“高見”;歡迎消費者用“光顧”;談及老人年歲用“高壽”;稱小姐年齡用“芳齡”;說他人來信為“惠書”,等等。 但是不管運用何種敬語,在表達上都要注意: 首先,敬語的使用要本著誠心誠意的原則,不能只是作為形式上的應付或敷衍塞責;其次,要根據不同物件、不同場合、不同氛圍靈活掌握敬語的使用,既要體現出彬彬有禮,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語時還應認真、得體、直截了當,不要含糊不清,同時還要注意對方的反應,並輔之以必要的體態語言。總之,要力求透過敬語的表達使從事人際交往的人們在心裡產生反響和共鳴,以達到感情的進一步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國外,皇室的權利大,還是國會的權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