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皇帝劉邦原配夫人皇后呂雉,此外還有夫人戚氏、薄氏等眾多的妃嬪。劉邦與她們共生育了8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封齊王)、二子劉盈(即孝惠帝)、三子劉如意(封趙王)、四子劉恆(封代王 即文帝)、五子劉恢(封梁王)、六子劉友(封淮陽王)、七子劉長(封淮南王)、八子劉建(封燕王)。
這八個兒子當中,去掉呂后親生的漢惠帝,還有七人。七人中,淮南王劉長是由呂太后從小撫養大的,愛如己子,當然較為安全。剩下六人,其中劉如意 劉恢 劉友 劉建四人。或本人,或其後代,皆消滅於呂太后之手,身死國除。實際上,齊王劉肥差一點被鴆酒毒死,後來因為獻出了一郡給呂太后之女魯元公主,始得呂太后有所照顧;另一人則是代王劉恆,一因其母薄太后無寵於漢高祖,二因代國遠處邊境,手中又有兵權,呂太后投鼠忌器,也因為劉恆比較見機,方得免於毒手。
劉邦死後,呂太后做了一件常理上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就是,她把劉邦的那些已經封王的子子孫孫們,一個一個地消滅了。這些劉姓分封王們,各自封王於離京城較遠的地區,也並不像戚夫人與趙王如意那樣,同她有爭奪皇位的深仇大恨,但她何以會如此辣手?我們且看她是如何收拾這些劉姓分封王的,再來探討她的動機。
先看趙王劉友,劉友為漢高祖中子,於漢高祖十一年(前196)立為淮陽王。趙王如意死後,漢惠帝元年(前194),淮陽王劉友改封趙王。呂太后決定,以呂姓外戚之女為趙王劉友之王后。趙王劉友不喜歡這位呂姓王后,而寵愛其他王姬。呂姓王后於是怒而回京,進讒言於呂太后說:“趙王說:‘呂姓外威豈應封王,太后百歲(死)後,吾必攻擊之!’”呂太后大怒,於呂太后七年(前181),召趙王劉友來京,至京後,呂太后拒絕接見,將趙王劉友幽閉在趙邸(分封王在京均有館邸,以該王國之名命名)中,發兵圍守之,不給食物。趙國諸臣,凡是偷偷向趙王供應食物的,一律被逮捕治罪。趙王劉友餓極了,於是作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悟。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與直(希望上天給我一個公道,即申冤)!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賊(自殺)!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
詩寫得不算精彩,只能說是紀實之作。不過,說實話,一個人餓得頭昏腦漲、六神無主時,能夠留下這樣一首詩歌,也就不容易了。
趙王劉友終於餓死於長安趙邸。呂太后決定,以民禮葬之於長安民壕之間。所謂“民壕”,或者也就是亂墳崗了。
趙王劉友死後,呂太后改任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梁王劉恢為趙王,而將呂王呂產改任梁王,這一來,呂產封王以後,不就從無國土到有國土了嗎?呂太后又以呂產之女為趙王王后。王后帶去了大批呂姓隨從官員,控制了趙國的權力,趙王劉恢的一舉一動,都在諸呂的伺察之下。趙王有愛姬,呂姓王后則以鴆酒毒死之。趙王劉恢於是作歌曲四章,悼念其愛妃,令樂人歌之。歌畢,趙王劉恢感到活得實在沒有味道,於是自殺。呂太后聽了說:“趙王為一個婦人棄宗廟而死,其子不當繼承王位。”分封王國趙國,就此又空出來了。於是,呂太后派人告訴處於漢、胡邊境的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代王劉恆,要求代王劉恆改任趙王。代王劉恆謝過呂太后,要求繼續守於邊境。
代王劉恆的決定,當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兩個劉姓分封王已經被整死了,他哪裡還敢往油鍋裡跳。趙國相對而言處於內地,呂太后容易控制;代國乃是與匈奴接壤的邊疆之國,天高皇帝遠,鞭長莫及,而守邊的理由也算充分。另外,正由於代國處於與匈奴接壤的邊境地區,代王劉恆肩負著抗擊匈奴的重責,手中握有相當的兵權。(按,據漢代制度,為了有效地抗擊匈奴,邊境諸郡、國中,必有一位權威性人物,有權統一排程邊境諸郡兵力。雖然代王劉恆此時是否有此權力,史無明文。但是,一來,代國處於抗擊匈奴前沿,國中必有較強兵力;二來,他是劉姓分封王,地位遠高於諸郡太守,無疑為邊境諸郡中的領袖人物,按照漢代邊境抗擊匈奴的一貫制度,理當有此權力。那麼,此時代王劉恆手中的兵權,呂太后亦不能低估。)兵權在手,加之天高皇帝遠,呂太后輕易動他不得。由此,代王劉恆逃過了一劫。
不過,呂太后雖然沒有能算計到劉恆,倒也有失有得。分封王國趙國,則又空出來了。於是,太傅、梁王呂產與丞相陳平等大臣建言,武信侯呂祿爵居上侯,位次在侯爵中第一,請立呂祿為趙王,呂太后同意,同時追贈呂祿之父康侯呂釋之為趙昭王。在大臣建言名單中,呂產打頭,陳平隨後,這顯然是說明了,呂產是呂太后的代表,陳平等大臣必是唯睢諾諾了。
同年九月。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燕王劉建死,燕王劉建無嫡子,但是,後宮一美人生有庶子,按照王位繼承製度,分封王無嫡子時,則以庶子繼承王位。呂太后也有辦法,於是派人殺其庶子。這一來,燕王劉建就再也沒有王位繼承人了。十月,呂太后乃立呂王呂臺之弟呂通為燕王。
另有一個淮南王劉長,
漢高祖皇帝劉邦原配夫人皇后呂雉,此外還有夫人戚氏、薄氏等眾多的妃嬪。劉邦與她們共生育了8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封齊王)、二子劉盈(即孝惠帝)、三子劉如意(封趙王)、四子劉恆(封代王 即文帝)、五子劉恢(封梁王)、六子劉友(封淮陽王)、七子劉長(封淮南王)、八子劉建(封燕王)。
這八個兒子當中,去掉呂后親生的漢惠帝,還有七人。七人中,淮南王劉長是由呂太后從小撫養大的,愛如己子,當然較為安全。剩下六人,其中劉如意 劉恢 劉友 劉建四人。或本人,或其後代,皆消滅於呂太后之手,身死國除。實際上,齊王劉肥差一點被鴆酒毒死,後來因為獻出了一郡給呂太后之女魯元公主,始得呂太后有所照顧;另一人則是代王劉恆,一因其母薄太后無寵於漢高祖,二因代國遠處邊境,手中又有兵權,呂太后投鼠忌器,也因為劉恆比較見機,方得免於毒手。
劉邦死後,呂太后做了一件常理上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就是,她把劉邦的那些已經封王的子子孫孫們,一個一個地消滅了。這些劉姓分封王們,各自封王於離京城較遠的地區,也並不像戚夫人與趙王如意那樣,同她有爭奪皇位的深仇大恨,但她何以會如此辣手?我們且看她是如何收拾這些劉姓分封王的,再來探討她的動機。
先看趙王劉友,劉友為漢高祖中子,於漢高祖十一年(前196)立為淮陽王。趙王如意死後,漢惠帝元年(前194),淮陽王劉友改封趙王。呂太后決定,以呂姓外戚之女為趙王劉友之王后。趙王劉友不喜歡這位呂姓王后,而寵愛其他王姬。呂姓王后於是怒而回京,進讒言於呂太后說:“趙王說:‘呂姓外威豈應封王,太后百歲(死)後,吾必攻擊之!’”呂太后大怒,於呂太后七年(前181),召趙王劉友來京,至京後,呂太后拒絕接見,將趙王劉友幽閉在趙邸(分封王在京均有館邸,以該王國之名命名)中,發兵圍守之,不給食物。趙國諸臣,凡是偷偷向趙王供應食物的,一律被逮捕治罪。趙王劉友餓極了,於是作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悟。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與直(希望上天給我一個公道,即申冤)!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賊(自殺)!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
詩寫得不算精彩,只能說是紀實之作。不過,說實話,一個人餓得頭昏腦漲、六神無主時,能夠留下這樣一首詩歌,也就不容易了。
趙王劉友終於餓死於長安趙邸。呂太后決定,以民禮葬之於長安民壕之間。所謂“民壕”,或者也就是亂墳崗了。
趙王劉友死後,呂太后改任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梁王劉恢為趙王,而將呂王呂產改任梁王,這一來,呂產封王以後,不就從無國土到有國土了嗎?呂太后又以呂產之女為趙王王后。王后帶去了大批呂姓隨從官員,控制了趙國的權力,趙王劉恢的一舉一動,都在諸呂的伺察之下。趙王有愛姬,呂姓王后則以鴆酒毒死之。趙王劉恢於是作歌曲四章,悼念其愛妃,令樂人歌之。歌畢,趙王劉恢感到活得實在沒有味道,於是自殺。呂太后聽了說:“趙王為一個婦人棄宗廟而死,其子不當繼承王位。”分封王國趙國,就此又空出來了。於是,呂太后派人告訴處於漢、胡邊境的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代王劉恆,要求代王劉恆改任趙王。代王劉恆謝過呂太后,要求繼續守於邊境。
代王劉恆的決定,當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兩個劉姓分封王已經被整死了,他哪裡還敢往油鍋裡跳。趙國相對而言處於內地,呂太后容易控制;代國乃是與匈奴接壤的邊疆之國,天高皇帝遠,鞭長莫及,而守邊的理由也算充分。另外,正由於代國處於與匈奴接壤的邊境地區,代王劉恆肩負著抗擊匈奴的重責,手中握有相當的兵權。(按,據漢代制度,為了有效地抗擊匈奴,邊境諸郡、國中,必有一位權威性人物,有權統一排程邊境諸郡兵力。雖然代王劉恆此時是否有此權力,史無明文。但是,一來,代國處於抗擊匈奴前沿,國中必有較強兵力;二來,他是劉姓分封王,地位遠高於諸郡太守,無疑為邊境諸郡中的領袖人物,按照漢代邊境抗擊匈奴的一貫制度,理當有此權力。那麼,此時代王劉恆手中的兵權,呂太后亦不能低估。)兵權在手,加之天高皇帝遠,呂太后輕易動他不得。由此,代王劉恆逃過了一劫。
不過,呂太后雖然沒有能算計到劉恆,倒也有失有得。分封王國趙國,則又空出來了。於是,太傅、梁王呂產與丞相陳平等大臣建言,武信侯呂祿爵居上侯,位次在侯爵中第一,請立呂祿為趙王,呂太后同意,同時追贈呂祿之父康侯呂釋之為趙昭王。在大臣建言名單中,呂產打頭,陳平隨後,這顯然是說明了,呂產是呂太后的代表,陳平等大臣必是唯睢諾諾了。
同年九月。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燕王劉建死,燕王劉建無嫡子,但是,後宮一美人生有庶子,按照王位繼承製度,分封王無嫡子時,則以庶子繼承王位。呂太后也有辦法,於是派人殺其庶子。這一來,燕王劉建就再也沒有王位繼承人了。十月,呂太后乃立呂王呂臺之弟呂通為燕王。
另有一個淮南王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