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蝦仁大百科

    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

    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封稱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封稱右翼。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

    皇帝本人一般屬滿洲鑲黃旗,但其他宗親由於人口龐大就未必都是一個旗裡的。基本上愛新覺羅氏分散在各旗的都有。

    八旗簡介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努爾哈赤遂於天命年間始設蒙古旗,至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編成蒙古八旗。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年)先編一漢軍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制。

    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

    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

    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清入關伊始,為加強軍事防禦,分別令八旗兵在京師與各地駐防,直至18世紀中葉,八旗營區終於系統地分佈於全國的軍事要地,實行永久性的駐紮。

    入關伊始,清廷即採取了大規模的“圈地”活動,圈佔民人的大批良田劃歸旗人;豁免旗人的稅賦與勞役。

    優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頹廢和寄生性,致使其後代騎射荒廢,甚至出現“生計”問題。

    八旗制度與清政權相始終,它既是清王朝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終走向衰敗沒落之路。

    擴充套件資料

    八旗中旗人的演變

    清兵入關的時候,這些“旗下人”或者說“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騎善射,勇於征戰的。入關以後,他們大抵受到了世代的優待。

    和皇室血緣親近,地位崇隆的,當了王公大臣,什麼親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之類;地位小的,當什麼參領、佐領;最小最小的,也當一名旗兵。

    由於他們參與“開國”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祿或者受到照顧。

    特別是滿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們大抵是滿洲人,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隨清宗室到處征戰的漢人,即歸附已久的“舊人”置身其間。

    清代的制度,規定他們不準隨便離開本旗,在京的也不準隨便離京。憑祖宗的福廕,他們好些人世代有個官銜,領月錢過活。

    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當兵,領一份錢糧。但是家族繁衍,人越來越多。有的人名義上還是參領佐領,但實際上已經並不帶兵,有的人名義還是驍騎校,但是已經不會騎馬。

    更甚的,由於子孫大量繁殖的結果,每家每戶的“月錢”不可能累進,“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

    旗兵的名額有限,也不可能隨便入營。加上上層人物的貪汙腐化,大吃空額,能夠入營的旗兵相對來說就更加有限了。

    這樣,世代遞嬗,不少“旗下人”就窮困下來。他們之中某些有識之士,也覺得長年累月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坐吃山空不是辦法,也有去學習手藝的。

    但是這樣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認為他們沒有出息。所以就其壓倒的多數而論,“旗下人”大抵是遊手好閒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弢是誰,唐弢和魯迅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