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氣質叔歷史觀

    唯才是舉拋棄了當初的德才兼備的選拔人才的方針,說的很明顯,天下未定,不考其行。

    你有能力我就用你,這必然出現嚴重後果。

    武將的唯才是舉效果很明顯,弊端較少,武將大多是粗漢子,心思比較少,唯才是舉可以讓他們更加忠心。

    文臣則不然,文臣隊伍品行不一,節操風骨少有,敢力言直諫的更是少之又少,從赤壁之戰,曹操中計即可看出一二,沒有死諫之臣。

    而且,有才無德,貪汙腐敗,爭權奪利,結黨營私,在戰爭時期影響不大,但承平之後,就出現了各種問題。

    但可以說,這個策略是很正確的,也早就了曹操手下人才濟濟的局面。

  • 2 # 修遠談歷史

    曹操的唯才是舉,有兩個弊端,也有兩個利端!

    先看弊端。

    何為唯才是舉,是以才為主,這方才是唯才是舉,但是,這照就了什麼?手下人才濟濟,然品德卻不好。比如郭嘉,才華橫溢,少年有為,然去世太早,坊間就流傳他,好女色,幼時遍閱女無數,這就是德行,也是他為什麼達不到諸葛亮那個水平的原因,此其一。

    眾所周知,凡事有才之人必有癖好,然如此,朝廷之內會出現什麼情況?風流之人和風流之人為伍,飛鷹走狗和飛鷹走狗之人為伍。如此朝廷和有威嚴,此其二也。

    再看利端

    要知道三國時期是一個士族的社會,放眼天下何人不是出至士族,何人又敢藐視士族。然只有,曹操孔明爾。曹操、諸葛亮以法治國,抑制的就是士族,曹操的唯才是舉更是藐視士族,這是何等的魄力。中國五千年曆史,有幾個人幹光明正大說出唯才是舉,少也。而曹操的唯才是舉卻恰恰為以後的壓制士族奠定了基礎(雖然很少有壓制士族的)這是第一點利。

    第二點 是時代背景,正所謂,儒家治天下,法家平天下。若曹操還是以德為主,只會慢於其他人。要知道,有德不一定有才,有才不一定有德。曹操放德不用反用其才,就像“千金買馬骨

    ”一樣,得來的都是人才和好名聲,這也是為什麼他能遙遙領先孫劉的原因。

    以上個人己見!

  • 3 # 做你的快遞

    首先什麼是唯才是舉?

    百度百科解釋如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薦舉。推舉人才的時候,根據人是否有才能來推舉。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舉。

    唯才是舉的出處是曹操的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既然曹操提出了唯才是舉,那我們就分兩點說下唯才是舉:

    優點自然不必多說,先來了解一下背景:

    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但是品質高尚的人有多少?世家出身的又有多少?因此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服務,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強調“唯才是舉”。曹操在210年到217年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唯才是舉讓曹操從行伍中提拔了于禁樂進(二人皆位列五子良將),降將中任用了張遼張郃徐晃。郭嘉行為不檢點,但是曹操卻重用郭嘉。還有包括任俊等。這都是曹操唯才是舉的功績。

    但是這個唯才是舉的弊端也很明顯,其中最大的一點問題是得罪了士族門閥。

    我們都知道士族在三國時代的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重要,譬如袁紹袁術為什麼能夠在初期勢力那麼大,就是因為天下名士十之八九皆袁氏門生故吏。譬如曹操為什麼要重用荀彧,荀彧生前封萬歲亭侯,食邑2000戶,同時期荀彧是最高的,不僅僅是因為荀彧戰略眼光獨到,更重要的是荀彧背後站著整個潁川士族,三國時期潁川是人才第一的大基地,荀彧荀攸郭嘉戲志才鍾繇陳群司馬懿都是這一帶人,也都是荀彧舉薦的。

    本來應該士族當得官,現在曹操唯才是舉後,很多“草根”直接逆襲,也能當官,而且官都很大,試想一下,本來我什麼都不用幹就可以做官,現在一些出身不好的人居然官比我還大,你說我能不生氣嗎?

    非士族的人才缺少文化底蘊,後代基本上很少有出類拔萃的,但是士族家庭確實很多都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和教育條件,比如陳泰(陳群子)鍾會(鍾繇子)等,很多官二代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壞,你既然提拔了一些草根,那麼士族支援你的就少,等到下一代,正常來講士族還是要略勝一籌,那麼很明顯這幫人不會支援你,比如曹操家族在二代將領曹真曹休夏侯尚去世後就出現了人才斷層的情況,這些人本身就不是士族出身,司馬家篡權的時候,士族的立場已經看得清清楚楚了,這也是為什麼曹丕一定要用九品官人法的原因。同時這也是隋朝科舉制度偉大的原因(具體原因不在此贅述,可留言討論)。

    還有一個原因是唯才是舉提拔了一大批品行不端的人,導致道德喪失,堅持原則的人被打壓,曹操短時間內小有成就,但是隱患卻在身後。

    比如魏諷差點壞了曹操的大事。因此曹操晚年也有反思,多次訓誡子孫,在用人之道上應該“爭奪之時,書策為先,分定之後,忠義為首。”意思是,時值天下擾攘,為了提高競爭力,以便對付其他諸侯,沒有辦法,選取人才只能優先要那些聰明能幹的;可一旦四海平定之後,就要把品德放在第一位。

    社會自然發展形成的規律不要輕易動,不然正常情況下,當下改革困難重重,後世多為口誅筆伐,比如隋煬帝的科舉考試改革,雖然貧苦人有了上升通道,但是門閥士族卻總是暗中搗鬼,有唐一代還是更多的看祖上是否做官才會決定你的仕途,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扯遠了,大家包涵

  • 4 # 南方有詩經

    唯才是舉意思是隻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薦。

    詞語出自三國·魏·曹操《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曹操用人“不念舊惡”,比如張遼;“各盡其才”比如任峻;善於在實踐中選拔人才,比如郭嘉;此外,能用度外人,比如劉備。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曹操思賢若渴,為了實現自己的霸業,不拘一格,廣攬人才,知人善任,能用度外之人。

    對於當時的動亂時期,為成就自己霸業,其實唯才是舉又何嘗不是形式所迫,並且曹操雖然可以稱之為他那個時代的梟雄,任用人才,軍事政治方面也可以說是出類拔萃,可是他為了成就自己的霸業,殺人如麻,例如當時為了讓別人相信自己睡覺時有防禦功能,一旦有人靠近自己就會啟動這個功能,為實現這個謊言,把為自己鋪被子的僕人給殺死了。這種哪有德可說?

    但是對於現在這個和平時代,如果只有才能,沒有德行,別人認可你的才能,但是不會認可這個人,社會也不會接受這個人,只有才沒有德之人恐怕在現代社會難以生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鑑別一把吉他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