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界觀

    名為復漢,實為代漢。劉備,劉皇叔,中山靖王之後。他一直高舉興復漢室的大旗,加上了一系列的親民形動,一時間,天下無不讚頌劉皇叔之仁義。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都說他名為扶漢,實為竄漢。怎麼評價這兩個人。首先,皇宮裡的漢朝已經滅了,可是百姓的漢朝還沒有滅。得民心得天下,兩人都知道漢朝已經滅了,如何興復,就算復了,此漢非彼漢。但他們的性格和方法不一樣,曹操就比較直接一點,先把天下統一安定下來,老百姓慢慢也就習慣了,挾天子,就是因為民心還在向漢。

    而劉備,他的方法很委婉,懂得利用百姓的心理,懂得發動群眾的力量。劉備也不在乎,將來自己真做皇帝,叫什麼都無所謂,叫漢也行。人人都說曹操是亂臣,把曹操樹立一個賊的形象,自己樹立漢室復興的後裔,這樣,輿論優勢在我。曹操能力強,身邊的基礎好,一起兵,一堆兄弟都來了。而劉備,力量弱小,他必須藉助一切能借助群眾力量,建立聲望。百姓只喜歡仁義道德的人,我就做個這樣的人。後期,劉備建立蜀漢,這時期他力量強大了,人也就驕傲了,口中的仁義道德也就少了。那邊稱呼魏王,那邊也有稱王的想法,我就直接來個皇帝。無論從自己需要,還是實際情況,劉備都必須和曹操勢不兩立,否則他的大旗就會倒,梁山好漢為什麼要替天行道,也是一樣的。孫權也得口號也和劉備喊得一樣,只是沒有劉備響亮,劉備野心大。

  • 2 # 勇戰王聊歷史

    我有個大膽的猜測,劉備就沒想復興漢室,而是想作割據一方的諸侯!這要先說下“衣帶詔”的事。

    《三國志先主傳》: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

    咱們拋開衣帶詔真假,是否是國舅董承假借獻帝名義,我們只看劉備反映。董承第一次找劉備的時候,劉備竟然沒有同意參加!“煮酒論英雄”以後,劉備覺得曹操已經惦記他了,所以才加入誓死擁護漢氏這一派。

    而且,早前劉備在被呂布擊敗後,能投靠曹操,也說明他當時只是想生存,並不敢反對曹操。

    曹操“煮酒論英雄”以後,劉備以討伐袁術為名,趁機與曹操分道揚鑣。一是劉備的信心又被點燃了,覺得自己其實有能力的。二是,他被曹操認為是英雄,那麼他肯定怕曹操會加害他。跟復興漢氏什麼的沒什麼關係,都是衣帶詔逼出來的。反正曹操早晚要對自己動手,自己不如先下手為強!

    還有,劉備入蜀以後,劉備集團的老班底成員,並不執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尤其是關羽,曹魏和東吳一起打!這明顯是要長期割據下去的。

    再看當時,姓劉的不止劉備一位,都是割據勢力。劉表,劉璋,都是割據一方的霸主。所以,劉備的志向,更可能是成為劉表劉璋這樣的諸侯。

    最後,看看劉備四個兒子名字:劉封、劉禪、劉永、劉理。連起來就是“封禪永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 3 # 阿甘

    如果看過周星馳的鹿鼎記,裡邊有句臺詞是這麼說的:“要搶回我們的錢和女人,所以我們要反清,復不復明根本就是脫了褲子放屁,關人鳥事”。

    劉備要復興漢室也是同樣的道理。那麼有沒有可能我們誤會了劉備,他的確對漢室的感情非常深厚呢?我認為可能性非常小。第一,雖然他自稱貴胄之後,但並沒有因為這樣的身份而分享過皇室的利益,一直生活的很落魄。第二,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任何生活在動亂社會的老百姓我想都不會感恩當朝的政府的。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備作為一個有頭腦的人,非常清楚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混亂時代。而他想在這個群雄割據的局面下分得一杯羹,必須有能讓自己撐的起門面的東西,他沒有土地沒有兵馬也沒有錢,要不是桃園三結義張飛那點錢,他連個像樣的兵器都沒有。那麼他得靠什麼呢,思前想後,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皇族後裔的身份,復興漢室的招牌,這兩樣東西也許是他“招搖撞騙”的法寶。

    我們再分析一下劉備的皇室後裔這個身份的真實性,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那個年代又沒有DNA鑑定,那不是誰說是就是啊。中山靖王的後代分支也有很多,隨便挑一支不起眼的往上靠一靠也很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劉備讀過一些書,是有知識的聰明人,如果又正好見識過一些大場面,裝一裝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那個年代土匪軍閥當道,沒幾個有貴族氣質的。劉備的確是個聰明人,知道這個亂世就得靠耍流氓(其實哭也是一種耍流氓),於是他的隊伍就一點一點壯大起來了。

    至於到了後來,他的勢力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時候,復興漢室這個金字招牌就更不敢亂拆了,否則他興兵的合法性就沒有了。復興漢室不僅是一塊獲得大量利益的金字招牌,更是一塊個人目的掩蓋公眾利益的遮羞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售票反映人氣,AG超玩會首戰門票已“售罄”,eStar和QG得靠邊站,沒夢淚你會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