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業行動家
-
2 # 創業密碼舒林
合夥人這塊重要是“找對人”,若你合夥人就是個“不合適”的,再好的“機制”又有何用?找合夥人是奠定企業文化基礎的事情,不是隨便到街上找個阿貓、阿狗就行的,我自身有綜合一套尋找合夥的經驗。
1、這個人必須是個善良誠實的人,喜歡搞是非的人,千萬不要讓他加入,否則後悔莫及。
2、合夥人最好是同學、朋友之類的,大家知根知底才更好辦事。馬雲很多合夥人其實都是他的學生、同學等;馬化騰的很多合夥都是九年以上的老同學,大家都瞭解,相處才能更愉快。
3、合夥人之間要學會包容,不要為些小事吵個不停,甚至散夥。這也是為什麼找同學同事合作的原因,大家都很熟,今天吵架了,明天又跟沒事一樣,繼續幹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的團隊才能走的更遠。
4、我們是來創業的,不是來吹牛、扯淡的。儘量只談工作,不談風月。創業的時間都是比較緊張的,沒有時間浪費。當然特殊情況也可以工作以後,吃個飯、喝個酒聯絡下感情,宣誓下自己的理想,放鬆下壓力。
5、創業必須一起出錢,俗話說:“親兄弟還明算賬”。我們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心要 往一處想;如果他不出錢,他就帶著投機的心理來創業。感覺形勢好了,他跟著你繼續幹,而一旦出現危機了,他馬上就“一溜煙”跑了。關鍵是他不出錢,幹活都不用心,嚴重影響團隊的效率。
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初次創業沒啥經驗;我們租了一個民房,有個合夥人就是不出房租,連飯錢都不出;看著公司沒啥收入,還跑出去幹兼職。結果是我們付房租、燒飯養活一個(費)物。
我們既然選擇了創業,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社會關係,跟打工都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我們做的每一個行為,都是要負責任的。
6、合夥人在打工的時候也一定是有“優秀者”,創業遠比打工更辛苦、更累;不要期望一個連打工都做不好的人,能做好老闆,做好團隊。
總結:我一直認為優秀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優秀的人會一直優秀,失敗的人依舊每天睡到自然醒。我要 找的是跟我差不多層次的,或者比我高一點素質的人;而不是找一個非常差的人進行教育培訓,差的人被教育,甚至還會反駁你,直到雙方變成仇人。
-
3 # 濤聲入耳
穩定的合夥人機制對一個組織的存活、發展到壯大意義重大,我分析穩定的合夥人機制有以下幾個特徵或者說特點吧:
一、詳細、完善的書面合夥人協議。明確合夥組織的發展戰略、合夥人情況、進入和退出機制、利益與風險說明、合夥人的職責和權利界限等等事關合夥組織發展的各種問題。這是一切穩定合夥事業的前提和基礎,否則,即使是好專案、好人手、好市場,最終也無法善終。
二、選適合事業組織發展的人,選志同道合的人,選有價值的人,選性格穩定的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透過人來實現,只選適合自己的,要精確研究適合自己合夥事業的合夥人應該是什麼樣的?然後做篩選減法,全方位比較,找到那個適合組織的人。
三、合夥人權利和職責明晰,要設計和設立互相制約、監督的合夥人體制,同時更要明確合夥人職權的臨界點,範圍。既能各司其職又能互不干擾,遇到問題又能合作。
綜合了以上幾點,都能做好,那麼這個合夥人機制就會相對比較穩定些。 -
4 # 合一股權設計
人的層面
穩定的合夥人機制,最關鍵的還是人,你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合夥人。這幾個標準可以參考一下:合夥人能力與性格互補、要具有創業精神、很強的學習能力、開放的合作心態、能夠自我驅動、自我激勵。
事的層面股權分配是核心要點。有這樣幾個分配標準值得你注意:
一定要保證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權;
原則上不要給兼職創業的合夥人股權,即使要給,也要少給;
承諾給資源的合夥人,必須等諮詢兌現了再分配股份,事先可以先有創始人代持;
預留股權池,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對幾個合夥人股權的調整,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吸引優秀人才進入的作用。
穩定的合夥人機制必須設定退出機制完美的合夥人機制絕對不是保證合夥人永遠在一起。小米上市後,合夥人周光平與黃江吉辭職,不就是一種完美的收場嗎?友好的退出機制,本來就是合夥人機制的一部分。好的股權設計,不是保證合夥人永遠在一起,而是要保證,有人想退出的時候能夠友好的退出,而不需要用江湖的方式解決。
-
5 # 開店好生意
見過太多因為合夥出現問題,最後導致好好的一個事幹不下去的,自古都有“不患寡而患不均”,往往是起步階段艱難的時候大家還能同仇敵愾,後來盈利了,反而問題更多,爭權奪利,不歡而散!
如何才能建立穩定的合作制度呢?我的建議如下:
1、要獨裁不要明主幹一件事就要找到綜合能力最強的人做領頭人,其他的合夥人都只有建議權,這個領導者非常重要,一是他要有全域性觀,二是德高望重,能服於人,三是最好是最大的股東,他需要的是樹立明確的目標,團結人心,處理分歧,扮演的是唐僧的角色!
2、資源互補這裡的資源可以是多方面的,比方說有人銷售能力很強,主做市場,面對客戶,儘可能的搞業績,有的人管理很強,主要對內,讓內部的人努力工作,安撫人心,任人唯賢,有的人技術很強,那麼主要是負責技術的開發和產品的更新迭代,這樣一來,每個人都能發揮各自的優勢,不會出現同行相嫉的情況
3、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可以將整個的事劃分為幾大板塊,每個板塊對應一位合夥人,全權負責,為最後的結果負責,別人可能不會知道你是如何做的,也可能看不懂,但是別人要的是結果,能力再強也必須體現在結果上
4、以結果為導向假如結果不好,你可以在召開會議上向大家解釋,爭取大家的理解,如果確實遇到特殊情況,困難太大,支撐力度不夠,相信大家也不會抱怨太多,但終究沒有結果大家都會被餓死,所以理由有千萬種,過程在崎嶇,力爭做到最好,展示在大家面前!
5、獎罰分明做出突出貢獻的有獎勵,出現重大失誤有懲罰,不搞平均主義,怎麼獎勵,怎麼罰提前寫出來,大家簽字確認,沒有在條款裡的商量著來,這樣努力有成果的人得到激勵工作積極性會提升,事情沒做好會懲罰,大家自然儘量避免出現大失誤
6、任人唯賢,不要其他朋友親戚每個合夥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和親戚,如果招聘儘量,會讓其他的合夥人礙於情面不好處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都不找親人,從社會進人,或者推舉制,可以推薦人,大家表決要不要進入!
7,提前告知,多溝通很多時候出現矛盾都是溝通不到位,裡面存在很多猜忌,猜忌多了就會越想越壞,另外,就是有重大事情,需要提前告知所有合夥人,一是讓大家知曉,二是可以提自己的意見,尋求最佳方案,三是這是大家共同作出決定,出現壞的情況,誰也不要去抱怨誰!
-
6 # 陳老闆說投資
合夥人的賽馬制度
大家都排斥合夥,因為太多受過傷的朋友。其實本質上我們和員工,和自己的老闆也是合夥的關係,只有好的合夥人制度才能互相約束,大家都在規律裡面合作共贏。
我見過很多人,可能自己開一家小店一年可以掙點錢,一但擴張馬上就會出現虧損。多門店經營最重要是人心,和店員利益掛鉤才能把老闆一個角色從店內剝離出去,專心考慮長遠的發展,一個模式跑通就可以快速複製下去。
我南京合夥的幾家快餐店就是借鑑了,永輝生活的合夥人+賽馬機制在運轉,效果很不錯。其中有一家改良這個這個模式以後,把營業額提升了幾倍,當然也有很多不完善的細節需要自己微調。門店合夥人激勵口號是,公司出錢 員工創業 工資保底 利潤對半 。完成目標銷售額以後,減掉開支的盈利對半分成。工資正常會佔收入比例的20%,看起來很多但是算算就沒有多少,在人員上可以大幅度減少,三個人幹五個人活拿四個人的工資,就是這個原理。
一個模式好處在會激勵店員的動力,效果完全不一樣。服務會變得更加熱情,態度會更加的誠懇,他的潛意識裡面自己是合夥人,產生的利潤有自己的對半,投訴的機率自然也會減少,減少管理的難度。
什麼是賽馬制度,一家門店六人為一小組,為了預防店員收入提高以後,服務熱情減退,佛繫上班,每4個月單店考察業績,沒有達到目標業績,門店店長會被取消資格,同時店員會有兩次機會,被其他店員選舉也會被幹掉,(預防出現偷懶的員工,感覺吃大鍋飯,幹多幹少都一樣)畢竟你的低業績影響了其他店員的利益和積極性。 這種制度的好處是有新鮮的血液進來,可以保持一個店的生命力,前提是合同要提前標註清楚,避免不必的勞務糾紛。
回覆列表
合夥人是我們同舟共濟、相互扶持的那個人,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需要共同遵守立下的規矩,約法三章。
1.早立規矩
在合夥人加入的那一刻起就明確規範的規矩,不可先做事後立規矩,很容易引起日後糾紛。
2.股權合理
設定合理的股權比例,合夥人之間的股權不能以出多少錢就分多少股份來算。發起人應該是最大股東,並且要有預留股份,為日後引入戰略投資者預留出足夠的股份空間。
3.分工明確
在創業團隊中,必須分工明確,充分發揮合夥人之間的互補優勢。每個人都要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4.退出機制
初創時就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對股權的轉讓和回購有明確的規定。具體操作要諮詢律師,不要等到企業做大的時候再去考慮這個問題。
5、互相支援
合夥人之間要能互相理解和支援、技能互補。如果互相拆臺,不能同心協力,立再多的規矩,最合理的股權分配,都無法把一個事業做好。其實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人品要好,互相認同一起做的這個事業。
更多具體的規則制度,需要結合你所選擇的行業來進行細分,找專業的人來幫你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