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沉船

    這個問題與孫吳軍權變化有關,孫策憑著一批武將平定了江東,孫權上臺後開始啟用江東和江北士族,但兵權主要還掌握在各位武將手中,隨著周瑜、程普、呂蒙、蔣欽等武將趨勢,孫吳政權也隨著士族的政治力量擴大,成為了權力的核心,於是兵權逐漸轉入各大家族手中。

    孫吳最後手握軍權的武將是孫皎、呂蒙、蔣欽,恰巧這三人在襲取荊州不久全部病逝,這時留下的陸遜是代表士族的人物,成為了軍權一把手。諸葛瑾接替呂蒙成為南郡太守,拿到了兵權。還有江北的步騭、張昭之子張承紛紛開始掌兵,新晉名將朱桓、全琮也是地方強族。從此,老一輩吳將被替換,軍權集中掌握在士人手中,這些士人在孫吳更強調他們的政治力量,軍權只是政治的延續。所以江東的軍事體系轉型後,並不太考量將領的實際才能。

    諸葛瑾作為孫權的核心幕僚,更看重的是諸葛瑾在政治方面的才幹,其本傳一句記載:“瑾為人有容貌思度,於時服其弘雅。權亦重之,大事諮訪。”已完全解釋了孫權重用諸葛瑾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很爭氣,他若冠出仕,成為孫登的太子四友之一,以才思敏捷、隨機應變知名,深受孫權喜愛。在孫吳政權重臣的政治力量可以被世襲,子嗣若有才華,父親也會更被倚重。

    原本孫權讓諸葛恪管理糧草、倉庫,陸遜本就認為諸葛恪性格疏忽,諸葛亮聽聞以後也給陸遜寫信,認為諸葛恪不適合管理糧草,陸遜把此事告訴孫權,於是孫權正式給諸葛恪授兵。在當時像諸葛瑾、諸葛恪這樣父子被孫權並重的例子不多,陸遜和朱然的兒子都是在父親死後才更出名。

    諸葛瑾在當時的政治力量也是不可動搖,他的女兒嫁給張昭之子張承為妻,張承的女兒分別嫁給太子孫和與陸遜之子陸抗,相當於諸葛瑾的外孫女是孫和、陸抗的妻子。太子黨中的顧譚是顧邵與陸氏所生,也就是說孫吳一代人中孫和、諸葛恪、陸抗、顧譚、張休全是親戚。

    其中諸葛瑾和陸遜又是坐鎮荊州的大將,兩家關係密切,相輔相成,所以只要陸遜手握大權就會有諸葛瑾一份。陸遜負責謀劃戰略、戰術,諸葛瑾只需要中規中矩的統領兵權即可。

    在士族的政治影響下,孫權不是一句諸葛瑾非軍事大才就可以不用,他後來利用吳壹打擊內部豪強,又利用太子黨和魯王黨之爭,處理了許多官員,卻適得其反消滅了孫吳一大批精英人才。這還是等張昭、諸葛瑾、顧雍死後,才拿他們兒子開刀,做的太過分,恐怕孫權自己都壓不住。

  • 2 # 魚包同學

    謝官方邀。諸葛瑾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非常的耐人尋味。

    諸葛瑾對於孫權意味著什麼?

    孫權在孫策死後,開始在東吳掌權,面臨的情況是,世家大族持續觀望,宗族兄弟不值一提,實際上,孫權只有一個知心人,那就是諸葛瑾。

    諸葛瑾從江東就職到死在任上,總共工作了42年,總的來說,他能力上平淡無奇,專業上無所建樹,軍事上一塌糊塗,但是他卻得到了領導無以復加的信任,這種信任比他那個天下奇才,鞠躬盡瘁的弟弟諸葛亮得到的信任還要更多。

    孫權是一個薄情寡興的領導,對哥哥、對妹妹、對兒子,他都是不擇手段的,可是孫權對於諸葛瑾卻是悉心照顧,對於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更是百般呵護,疼愛有加,臨終前更是全權委任諸葛恪做顧命大臣。

    孫權對於諸葛瑾的情義從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劉備對關羽,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義,孫權在東吳有依仗,卻沒有心腹,心裡的公事、私事跟誰傾吐?只能和同樣的外鄉人、讀書人諸葛瑾。

    諸葛瑾每次和孫權談話都非常有分寸,體現出他超高的情商。諸葛瑾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

    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

    孫權和諸葛瑾另有一個“生死不易”的典故

    劉備起兵伐吳,誓要重奪荊州之時,荊州的當家人就是諸葛瑾,由於諸葛瑾和諸葛亮的兄弟關係,東吳就開始謠言四起,詆譭諸葛瑾和劉備互通關係,通敵賣國。

    對此,首先站出來的是陸遜,陸遜表示這絕對是造謠,孫權則表示——

    “我和子瑜在一起很多年了,有生死不易的誓言。他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當初孔明出訪吳國,我讓子瑜留下他。子瑜對我說:‘弟弟已經跟隨他人,義無二心。弟弟不會留下,就像我不會離去一樣。’他的言行是如此英明。論世上君臣大義,我和子瑜,可以說是‘神交’了,不是旁人可以離間的。我已知你的心意,表函會再遞交給子瑜,讓他也瞭解你的良苦用心。”——翻譯自《三國志》

    這樣一個“生死不易”的兄弟,孫權給機會照顧一下,給一些軍功提拔一下也是清理之中,諸葛瑾隨著呂蒙攻入荊州,基本上就是孫權安排隨軍出征,談不上多大功勞,可是奪下荊州後,孫權馬上封諸葛瑾,宣城侯的爵位。如果你不知道這個什麼概念,作為對比,諸葛亮可是在劉備死後,才被劉禪封為武鄉侯的。

    呂蒙死後,諸葛瑾就全面接手了呂蒙的部隊,坐鎮荊州,開始全面執掌一州的軍政,這裡面必然有兄弟兼領導孫老闆的照顧的。

    諸葛瑾的真正優點何在?

    古往今來,君王的心腹人大都免不了狐假虎威,黨同伐異,爭權奪利,慾求不滿。可是諸葛瑾完全沒有這些毛病,他從來沒有利用領導的信任作威作福,反倒是一次次出手幫助同事免於災禍。不爭、不搶、不鬥、不說是非。

    諸葛瑾表現出軍政老成持重的一面,善於處理內部紛爭,團結軍隊力量,他是孫權的一張擴大向心力的王牌。進取不足,退守則有可取之處。

    諸葛瑾實際處理事務的能力確實不高,軍事水平確實不足,但是他人品高雅,從不算計他人,在勾心鬥角的政壇,有一個春風化雨,令人如沐春風的左右手,這是任何一個君王的福氣。

  • 3 # 不沉的經遠

    孫權多次派諸葛瑾伐魏無非是因為需要一個人來平衡江東大族出身的陸遜的權力而已。

    孫策攻取江東,最初依賴的武力是他父親孫堅在淮泗招募的精兵。但是東漢末年世家大族的勢力很大,在奪取江東以後,孫策也採取了和世家大族合作的政策。同時為了平衡權力,淮泗集團和其他因為躲避戰亂南渡的北方人士也成為他倚重的物件。

    孫權是時期也是基本延續這一政策,周瑜、魯肅、呂蒙等都是外來人士,呂蒙死的時候,也是推薦朱然來接替自己的位子。但是朱然的能力顯然不如陸遜,在劉備起兵為關羽報仇時,孫權不得不任命陸遜為主帥,以抵禦劉備。

    然而江東大族與孫權的關係更多的是合作性質,而淮泗集團和南渡人士則和孫權是唇亡齒寒的依附關係。江東大族的權力過重,顯然不是孫權希望看到的,而和孫權關係密切,孫權對其極為信賴的諸葛瑾,顯然是一個用來平衡陸遜權力的很好人選。

    所以此後孫權多次給予諸葛瑾大權,讓他參與戰事,雖然諸葛瑾戰績不佳,不過此時隨著北方日益平定,南渡的人士也越來越少,淮泗集團和南渡人士的人才難以為繼,所以孫權還是不斷提升諸葛瑾的職位,最後拜大將軍,封為左都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織田信長為什麼會不顧家臣勸阻堅持要火燒比睿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