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國清雪
-
2 # i貝兒
這樣的情形,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
實際上,孩子哭與笑一樣,只是一種情緒的表現,這是一種“原生”的能力。
嚴格來說,“哭”其實比“笑”發育得更早。
初生嬰兒在飢餓、疼痛、尿布潮溼或有其他不適時,就張嘴啼哭。
這是嬰兒特有的語言,透過“哭”來告知自己的需求,尋求幫助。
這個時候孩子是處於全能感時期,他會認為自己是“全能的”,哭能控制一切。
當這種情形發生時,你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允許孩子暢快地哭,不要有時間限制
如果他是初次得到傾聽,他會哭得很厲害,很久,一般達半小時到
2、默默注視,學會傾聽孩子的哭泣
當你靜下心來聽孩子哭泣時,孩子的哭聲會變的越來越小。
孩子用哭來消除自己壞情緒時,你要留在他身邊,提供他所需的支援,使他在整個過程結束時,重新充滿信心和希望。
所以,在孩子開始哭時,我們應當停下手邊的事去傾聽他,以便有助於癒合孩子受到傷害的感情。
哭泣是傷口和過程都會自愈的過程。
要理解孩子對哭的需要。
哭泣是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
3、要堅決執行,不給的決定,一定要“延遲給予”
堅決不能“孩子,不給就哭”,而你“一哭就給”,形成惡性迴圈。
態度堅決,動作溫柔。讓寶寶明白,他的訴求,哭解決不了。
當孩子哭起來,你最起碼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先檢查孩子身體方面是否受到損傷,或環境是否有危險。如有,要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
2.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給以忠告。
既然你來到孩子身邊準備傾聽他,孩子就會尋求你的幫助。
你的忠告或明顯的不安,只會妨礙他理解所發生的事。
例如,如果孩子哭是因為奔跑時摔倒了,你只需摟著他,聽他哭。
你可能很想責備他的不小心或想告誡他要當心有水的路面。不要這麼做!
孩子哭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對四周事物全不在意。
3.靠近孩子,輕輕地摟住他,讓你們的目光相接
撫摩和愛撫的目光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有力的支援。
摟住孩子並注意相互位置,讓他在願意時能望到你的眼睛。
不要讓他趴在你的肩頭上哭,或一直把頭埋在你的膝頭上。要溫和地鼓勵他抬頭望著你,感受你對他的愛。
如果他能注意到你充滿愛撫的目光,就可能哭得更厲害。
不過也許他根本就不望著你,那也沒關係。
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的壞情緒上,他還沒有把它們清理完。
足夠的哭泣和你的耐心傾聽終會使他放鬆下來,恢復與你的全面接觸。
孩子哭的時候,情緒會隨之放鬆。他在宣洩悲傷的過程中,能敏銳地感受到你的反應。
溫柔的觸控,輕撫他的面頰,把他摟在懷裡輕搖,不時地輕吻他的小手,都會把你的關切直接送入他的心田。
言語幾乎是多餘的。
孩子對你的感情可能沒有什麼對應的表示,但只要你看到孩子越來越放鬆,就知道他已經接受了你給予的每一分愛。
4、和藹地請孩子把他的煩惱告訴你
放聲大哭的孩子總不是無緣無故地感到委屈的。委屈越深,孩子越不容易開口談。
你要對他說你想了解他的煩惱,然後,就耐心地聽他說。
有時候,你說完以後,孩子只是大哭不止,好久也說不出一個字來。
不定期的,你仍然能憑藉他的表情、哭泣的聲調、他看你時的眼神等大致推斷出他的煩惱所在。
所以,你要保持對他敏銳的觀察,不論他能開口談自己的煩惱與否。
哭在前,談在後,然後是新的認知——這就是一般的規律。
這一點太難做到了!我們太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我們自己有好心情,別人也該如此。
但孩子們的情緒有自己的陰晴雨雪氣象系統,為我們成人經常注意不到的因素所左右。
在孩子傷心時對他說“你該感到高興才對”,無異於對一場暴風雪說“快走開”。
最好對孩子說,“你這樣傷心我很難過,”或,“你不好受,我就在這兒陪著你,”這樣就給孩子機會去正視和處理他的壞情緒。
而類似“別覺得委屈,是你自己先動手的!”和“不就是撕壞了一份作業嘛,別像個愛哭的小寶貝似的沒完沒了!”
這樣的話只會羞辱孩子。你本想幫助孩子擺脫煩惱,可你這樣說只會適得其反。
傾聽孩子,既不意味著你認可他的情緒,也不意味著你縱容他。你只是在幫助他擺脫不良情緒。
-
3 # 幼兒教育
“我家寶寶比以前更愛哭了”、“我家寶寶越來越不聽話了,什麼事情都要依著她,不依著她就哭鬧發脾氣”、“我家寶寶脾氣越來越大了,隨時隨地發脾氣,甚至撒潑打滾......”
難道都是因為寶寶的脾氣不好嗎?而這時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為什麼你的寶寶會發脾氣?
發脾氣像夏季暴風雨一樣的情感狀態,突然來臨而且有時很激烈。可能你會擔心自己正養育著一個專橫的孩子,請你不要過早下結論!在這個年齡,孩子不太可能為了擺佈人而發脾氣;更可能的是,他因為失意而情緒崩潰。
1到3歲之間的孩子
特別容易發脾氣
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步發展,1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想要透過一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了。然而當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意願的時候,因為能力有限,往往會遇到許多挫折。
比如想喝水卻倒了自己一身水,想畫畫總是畫不好,這種挫折感導致孩子情緒低落而促使他們大發脾氣。也有可能是需求無法被滿足,比如想玩水卻被大人制止,想要某樣東西大人卻始終拿錯。
加利福尼亞的克萊蒙特研究大學的應用發展心理學教授Claire B. Kopp將大部分這種問題歸因於語言技能不穩定,學步的幼兒開始越來越能理解他們所聽到的話,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有限。
她說:當你的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或需求,而大人又不理解的時候,失意感就會膨脹,這個時候孩子只能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即發脾氣。
面對孩子發脾氣
我們該怎麼辦呢
要保持冷靜
發脾氣並不好看,除了踢、尖叫、猛擊地板外,學步幼兒的節目可能還包括扔東西、擊打、屏氣直到臉發青等。雖然這可能很難處理,但你可以放心,對於發脾氣的孩子,穩定的屏氣是正常行為。
孩子一旦開始發脾氣,就聽不進道理了,儘管他會(消極地)迴應你的大叫或威脅。有一些家長經常向我抱怨說:我發現,我越是叫我家寶寶停下來,他越不會停止,不但不停止反而越瘋狂。通常我會這樣告訴家長:“當他狂怒時你坐下來看著他,陪著他就好。”
一般來說,在孩子發脾氣時陪著孩子是個好主意。跺著腳離開房間,會令他覺得被拋棄了。孩子經歷的情感風暴對他來說很可怕,知道你陪在身旁,他會很感激的。
如果你已經感覺自己極其沮喪,建議平靜地離開房間一會兒,等孩子停止哭鬧後再回來;自己保持冷靜,就能幫助孩子平靜下來。
還有一些專家建議,孩子沒有胡亂掙扎的時候,可以抱起孩子,擁抱會令孩子得到安慰。但也有人說,那種戰術會助長消極行為,更好的做法是忽視孩子的脾氣,直到他平靜下來。
經過反覆嘗試,你會知道哪種方法更適用於孩子。無論你選擇如何處理孩子的脾氣,要想起作用,關鍵是要前後做法一致。
記住你是成年人
無論孩子發脾氣的情況持續多久,不要向不合理的要求讓步或試圖與尖叫的孩子談判。許多父母都經歷過這種事:為了結束孩子當眾鬧騰,你可能向孩子屈服,你會擔心別人怎麼想。
向孩子屈服,只會使孩子認為發脾氣是獲得所要東西的好方法,這也會滋生今後的各種衝突。
如果孩子發脾氣的情況上升到打人、寵物、扔東西、尖叫不停,那就抱起他,帶他去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告訴他為什麼要抱他在這裡(因為你打了某某小朋友/因為你大聲亂叫……),並讓他知道你會陪著他直到他冷靜下來。
如果是在公共場所,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離開,直到他平靜下來。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回覆列表
我說些外行話吧,請勿見怪。大概?也許?沒準?不一定?小寶寶體內可能缺少某種維生素了吧?請兒科醫生看一下/。因為孩子太小,還不到懂得發小脾氣時候,小寶寶之所以有這種發小脾氣,鬧人症狀,應該是身上或心裡某處不適所至。孩子太小不會表達,所以才會透過一些發小脾氣行為想引起大人重視,為他排憂解難。而人體內有時缺少某種維生素,無論大人孩都會時刻有想發脾氣跡象。大人可以透過理智來自我控制,而小孩子們就只能使小性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