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
2 # lanfengz1
歷代悼屈原詩詞不少,摘幾篇如下:
《祠南夕望》唐.杜甫
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興來猶杖履,月斷更雲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離騷》唐.陸龜蒙
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
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
《吊靈均》唐.王魯復
萬古汨羅深,騷人道不沉。
明明唐日月,應見楚臣心。
“萬古汨羅深,騷人道不沉。”這兩句寫汨羅江水的深沉萬古不變,但它淹沒不了騷人屈原的高風亮節。句中的“汨羅”,江名,在今湖南東北部,江有二源,一出江西修水縣,一出平江縣,古稱汨水、羅水,西流至湘陰縣入洞庭湖。據說屈原是自投汨羅而死。“騷人”,即騷體詩人,這裡指屈原。
“明明唐時月,應見楚臣心。”這兩句承上句而來,意為從光輝燦爛的唐時明月就可以看到屈原那顆與日月同輝的心。句中的“明明”,明亮的意思;“楚臣”,指屈原。“楚臣心”,指屈原的愛國之心,與上兩句中的“騷人道”是融為一體的。這兩句與上兩句相對應。上兩句是從時間的久遠來說明屈原之道永存;這兩句則更進一步,從廣闊的空間來說明屈原的一顆忠君愛國之心永在。這兩句亦有所本。《史記·屈原列傳》載:《離騷》“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竦;濯淖於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在唐代,詩人借日月來抒懷,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作者將皎皎日月與屈原的愛國之心聯絡起來,更具有詩情畫意和深刻含義。
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