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朋有話
-
2 # 瑪麗藝術影視媒體
謝謝邀請。 老舍是人們最尊敬的藝術家。他的原名叫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等。老舍出生日是立春節氣,父母為他取名“慶春”,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 他是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非常的勤奮執著。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楷模。他創作這些作品深受廣大民眾喜愛,以上這些作品都拍成了電視劇,電影。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貼近於生活,給人們茶餘飯後增添了樂趣,是人們最敬仰、最崇拜的老藝術家!
-
3 # 綠葉素榮2
老舍是中國現代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位文學家及小說家,他在文學界之中被賦予了高度評價,他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佼佼者,他是教育啟蒙下一代的一本教科書。他就是平民作家,他就是人民藝術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老舍。
老舍的兒子評價他說,父親的影子是剛硬的、堅強的,但他在生活中非常嚴肅,他一生都追求自己的小說,迷戀自己的文學。
老舍的朋友們評價老舍說,他是一個非常幽默風趣的人,非常善於交談,他的小說沒有一般的那麼浮誇,雖然他總是寫著平淡無奇的人,但是總是能夠賦了他們剛強的心,這就像是老舍他本人,他本人是幽默的語言家,也是偉大的創造者,他創造的人物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
老舍做的貢獻,他創作的文字,他筆下的小說劇情,每一樣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專研的,就像是一個優異的楷模。如了那句話,他一值都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我們銘記那個活著和死去的老舍——舒慶春!
-
4 # bj山那邊是海
老舍,滿族,其父親是滿族護軍,陣亡於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戰役中,母親靠為別人洗衣服維持生計。
老舍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
老舍作為生活在北京被滿清遺棄的旗人,因此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1939年,老舍翻譯的英文版《金瓶梅》在倫敦出版,轟動世界。
老舍還喜歡收藏,特別喜歡收藏梅蘭芳撕毀丟棄的扇子,並視如珍寶。並收藏了100多位“名伶”使用過的扇子。
(上圖為《晴雯撕扇》)
與文藝界的諸多人員一樣,老舍一生愛過3個女人。
第一個叫“劉姑娘”,死於“墜胎”。
第二個叫“胡潔青”,小老舍6歲。
第三個叫“趙清閣”,小老舍15歲。詳見下圖:
1943年,老舍的第二個老婆帶孩子來到老舍身邊。趙清閣攜女兒無奈地離開了老舍。
後來,老舍從新加坡回到國內發展,預重歸舊好,趙清閣給老舍寫了八個大字:“各居一城,永不相見”!
(下圖為趙清閣)
文革期間,老舍因婚姻問題,遭到迫害,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跳入北京的太平湖,時間永遠停止在1966年8月24日。
-
5 # 蘆葦luwei
老舍是個悲劇性的人物,年近古稀不堪忍受羞辱和迫害,自沉於北京的太平湖。
相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更願意去評價老舍先生的成就及其作品,因為對作品的評價要比對人的評價更容易一些,也更簡單和單純一點。
作為新中國第一位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先生有著《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等婦孺皆知的文學作品,他的筆觸更多的是關注了現實與生活中的矛盾,用京味兒十足的語言白描出了市井文化中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其文學成就毋庸置疑,簡單的說,如果不是老舍先生過早的離去,也許莫言就不再是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了。
至於老舍本人的悲劇,基於他所處的時代,引用一下王小波的話:“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謂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的年代。也是拉瓦錫上斷頭臺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殺的年代,也是老舍跳進太平湖的年代”。人皆非聖賢,孰能無過,芸芸眾生雖然品德能力各有差距,但都擺脫不了作為一個俗人的共性,老舍先生亦然,何況還處在了那個年代。雖然談不到什麼為尊者諱為長者諱,但老舍先生的作品曾經點亮過我們的童年,啟迪過我們的思想,我覺得這就夠了,完全沒必要去歌功頌德的塑造或吹毛求疵的議論。
正好前幾日路過老舍茶館,當時就餐時滿腦子想的都是當年知青的大碗茶,根本就一點也沒往“王利發”那兒靠,哈,看來,老舍先生真的是離我們已經很久很久了。
-
6 # 老路書法
老舍先生是中國當代偉大的作家,“人民的藝術家”的光榮稱號值得擁有。
在中國作家裡,除了魯迅,錢鍾書以外,我認為是老舍是當之無愧的文壇巨擘。
-
7 # 追求一句中的
小時候讀《駱駝祥子》和《四世同堂》,卻怎麼也讀不進去。那時候看書的插圖,也覺得很醜,實在無法用心去讀。要知道在70年代中期,找到一本書有多麼不易,但那時卻棄如敝履。
開始喜歡老舍是因為他的散文《養花》,那種平和知足不爭的文字,令人非常舒適。其中的一句話,不管是否開花,只要活了,我就高興
上了大學,再看《四世同堂》,感受完全不一樣了。如此平實的言語,也能品出美的味道來,與插圖中的形象有機地融為一體,透露出老北京人的禮節、幽默、和民族感。說實在話,現在的北京人沒法兒比,雖然現在教育普及,但卻失了老北京人的文化味兒。
老舍的書寫得好,但是做人卻慘了些,弄得後院起火。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這樣,但是遭遇挫折就輕生,老舍的精神世界還是太理想化了。
-
8 # 大航媽媽
“北平,那剛一降生似乎就已衰老,而在滅亡的時候反倒顯著更漂亮的北平,那因為事事都有些特色,而什麼事也顯不出奇特的北平,又看見一樁奇事。”《四世同堂》之中,老舍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寫了神韻來。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絡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的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範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
最近有很多人在談老舍,每個談論他的人,都有著獨到、精闢的見解。而有一個人雖然從事的是電影導演行業,看似不懂文學,對文學批評更是外行。但要談老舍,他堅信自己有“資格”插嘴。
《老舍和他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電影導演胡金銓,對老舍生平、文學作品、文藝活動的敘述和研究。胡金銓對老舍人生的記述,包含的是老舍的出生、求學、寫作、異國輾轉、回國教書及至抗戰時主持“文協”的等等經歷。整本書30個章節,詳細述說了他如何輾轉求學、如何開始創作、異國漂泊、異鄉奔走以及戰亂時期堅持文字創作與積極參與“文協”工作、最終迴歸故里的生命歷程。
一、“小窩頭”、“豆汁兒”是老舍一生的象徵
小窩頭,這東西雖據傳慈禧曾經吃過,1925年趙仁齋在北海創辦仿膳時也賣過它,可終究並非什麼金貴的稀罕物。然而1955年仿膳被收歸國有,次年10月1日在國慶招待外賓的晚宴上,仿膳提供了四千個小窩頭,讓它一時揚名海外。由此,胡金銓不無感慨地寫道:“‘小窩頭’象徵老舍的一生,沒落貴族,苦讀成名,文藝鬥士,入廟堂,投湖自盡。”
同時,在胡金銓看來,“老舍的作品,也最接近北京的勞苦大眾,而豆汁兒是北京勞苦大眾的食品。根據我的理論:能喝豆汁兒才能體會出老舍作品裡的趣味。” 同時還給了一個建議,說有志於研究老舍的人,不妨先練練喝豆汁兒……
老舍和胡金銓都是老北京人,都愛好書畫曲藝、民俗文化。作為同鄉,胡金銓喜歡讀老舍的小說,創作電影時也曾受其影響。
所以,胡金銓很懂老舍也很懂北京人。北京小市民的特點是本分、窩囊、有正義感,但好耍小心眼、自私、好面子,不愛出頭,得過且過,不做大惡,在適當的情形下也幫助別人。做事任勞任怨,但無進取心。無論在哪方面都沒有驚人的成就,可也不作大惡。很有些儒家的中庸之道。
老舍,就具備了這些特性。當然這個評價不是他信口開河,而是根據老舍的作品,還是經歷的事件,推敲而來,是有跡可循的。
老舍在動盪的年代,曾有過他的焦慮迷茫,因為生存與愛好不能兼顧;也曾錢不夠花,被生活所迫,交不起房租,流離失所;還有過愛而不得,為情所傷的感情經歷。老舍和任何年輕人一樣,從煩惱和磨練中逐漸了悟成熟,所以老舍拿起手中的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讓筆墨化成了一把把利劍,刺傷了敵人,也刺痛了麻木的心,給華人們昏沉的腦子帶來了清涼。
二、不只是梳理作品,更是一種別樣對老舍的紀念
從清政府的覆滅,到民國時期的興起,再到日本侵華,國共內戰,中華民族經受的創傷不是教科書中幾行文字可以描繪的,也不是長輩們的三言兩語可以呈現的。那段歷史,血淚史幾個字遠遠不夠。
亂世出英雄,同樣的也出文人作家。這個時期,誕生了無數的作家。他們用手中的筆,作為武器,比如魯迅、丁玲、蕭紅、戴望舒……還有老舍。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衝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同樣,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來自狄更斯等英國文學家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內蘊的“京味”。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
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華人民種種傷害。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
胡金銓出入歐美各大圖書館,調查各類資料,力求真實、全面地展現老舍和他的作品。在他的筆下,一個完全不同於課本里苦大仇深的人民藝術家形象的老舍,浮現在讀者面前,與一般分析老舍小說的人不同,書中更能準確的說出,老舍為什麼會這麼寫,這樣寫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不單單可以從書中梳理出老舍的前半生,更是一種對老舍的懷念和深刻紀念。
老舍作品的關注點不在宏大的歷史演變上,而在於被宏大歷史所遮蔽的卑微的現實人生中。1968年,他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且獲投票第一,但由於老舍已不在人世,遺憾頒予川端康成。1978年,老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象徵性的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孫鬱在《大愛者--老舍先生逝世四十年祭》中說:"當代作家中,沒有一個人的死,像他那樣讓後人痛心,其悲壯之志,讓一切苟活者頓失光澤。”
如果大家想更瞭解北京人,想更懂老舍,那麼《老舍和他的作品》絕對值得一讀。在書裡,我們能看到一個真實,豐滿,有血有肉的老舍先生,如同品味美味一般,去細細品味他的作品和他的人。
-
9 # 大豐205065954
老舍,偉大的作家,受人們崇拜的藝術家,文藝界當之無愧的楷模。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自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
這句話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
10 # cgh曾經滄海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1899年2月3日出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1921年,在《海外新聲》上發表《她的失敗》的白話小說,署名舍予,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於北京太平湖,享年67歲。
老舍,是一位勤奮的人民藝術家,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話劇等體裁,內容積極向上,獨一幟的京味語言,為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出了重大貢獻。
1968年,老舍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並在最終的5個候選人投票中,獲得最多票數。
瑞典曾派駐華大使尋訪老舍下落,一直沒有得到準確音信,就斷定老舍已經去世。
由於諾貝爾獎一般不頒給已故之人,所以評選委員會決定在剩下的4個人中重新進行評選,條件之一最好是東方人。於是,那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被日本的川端康成拿走了。
-
11 # 陽夏一閒
老舍的作品很大眾化,接地氣,很好地反映了善通人的生活,為一般基層人民群眾所喜愛。是社會主義文藝方針的實踐者和實幹家,為一代作家的楷模。正因為如此,授於其人民藝木家是實至名歸。老舍受到人民群眾的尊重和喜愛,並受到國家的嘉獎,只有在新生的人民政權才有這樣的結果,老舍應該是生逢其時的。至於後來其個人悲劇,有多種原因,個人私生活方面,家庭糾葛,文人之間的過火攻訐,氣量狹小的人很容易想不開。是一個偉大時代的小插曲。
-
12 # wtongda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戲劇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作家。代表作品《駱跎祥子》、《龍鬚溝》、《茶館》、《四世同堂》《貓城記》、《月芽兒》……
老舍一生忘我的工作,經過生活的甜酸苦辣,深通人情事故。他的作品,婦孺皆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從內容到形式雅俗共賞,文學上成就母庸置疑。
老舍寫的文章都是講故事,寫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透過富有特徵肖像描寫,細膩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生動描繪底層社會的風俗,機智幽默的諷刺、塑造了活靈活現人物形象。
《駱駝祥子》寫的是鄉下人到城市後生活。一個人力車伕悲慘遭遇命運的描寫,揭露舊社會剝削階級,對下層勞動者的的殘酷剝削。
作者寫祥子,一心只想透過自已努力買輛車,買新車激動心情:“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拉車子幾乎要哭出來”,“有許多次,他搶上買賣就跑,背後跟著一片駡聲,他決不還口,心理說:‘我要不是為買車,決不這麼不要臉。”
祥子拉了半年車,在兵荒馬亂中失去了自己的愛車。他並沒有失去對生活信心,努力地攢錢。但他並沒攢夠足夠的錢,被偵探敲詐,洗劫一空。祥子悲劇命運是時代註定的。
《四世同堂》講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及抗戰小說。小說幽默語言,具有俏皮、辛辣、含蓄個性色彩。如:“胖二嬸根本沒有來過,大概是,他們猜想,肉太多了,走不動的緣故。“人要是沒有那麼點勁兒,跟整天低著頭揀食雞有什麼分別?”
老舍是一個幽默的語言家,是中國最具有影響力作家之一,是唯一能夠身體力行,將文學與曲藝進行結合。他不但在小說、戲劇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還創作了大量優秀之藝作品。他的作品涉獵非常廣,包括小說、詩歌、曲藝。
-
13 # 玉兔老頭
我喜歡看老舍的作品,是因為有趣兒。
舉個例子,老舍在《離婚》的開篇第一句,就把我吸引住了。
“張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總以為他的父親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就是這麼足。”
張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這一句已經是石破驚天,什麼樣的人才能是一切人的大哥?更重的分量來了,你總以為他的父親也得管他叫大哥。哈哈!太接地氣了!老父親被他氣得不行的時候,真有可能叫他大哥,你在家裡有這樣的體會嗎?
“張大哥的全身整個是顯微鏡兼天平。在顯微鏡下發現一位姑娘,臉上有幾個麻子;他立刻就會在人海中找到一位男人,說話有點結巴或是眼睛有點近視,在天平上麻子與近視恰好兩相抵消,上等的婚姻。”
寥寥幾句半似玩笑的描述,張大哥的人物性格就定格了。
老舍先生的作品幽默風趣,當你跟著書中主人公,一同品嚐生活的酸甜苦辣時,會有一絲絲的回甘。
因為老舍的作品有趣味,因而喜歡老舍。
下面的結尾詞,也是老舍的:生命也許就是這樣,多一分經驗,便少一分幻想,以實際的愉快平衡實際的痛苦。
-
14 # 林半山詩歌
誰“正確”評價過?“正確”的標準是什麼內容?“首鼠兩端”的多,敢於觸及思想意識形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深層次因果的沒見到。再過百年,也許有所謂“正確”評價吧?
-
15 # 瀟灑雲水禪心
一分為二評價老舍先生:文學上成績卓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說,戲劇有《茶館》《龍鬚溝》等名作。但在個人感情上不專一,他的自殺跟感情上不專脫不了干係。
回覆列表
老舍這個人很高貴,他寫的東西是個市民看的,因為農民是不識字的,他比較認同城市化發展,不像沈從文這種老是寫一些田園生活,我指的是文字,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們這種嚮往農村生活,用的文字都是關於文字,寫的是如何如何在田園生活中自由自在。
而老舍就不一樣了,寫的東西都是關於城市化的,比如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都是說的城市,他的文字也很通俗,寫的是故事,駱駝祥子中他寫的是農村人到城市後的生活。大家有沒有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小說,很多人都是以為這是描寫的人性。
我們從另一方面說這個問題:城市發展。
祥子是個老實人,如果祥子不去城市打工是不是就不會墮落,是不是就不會成為那種人,那我想問問他不去城市一直在農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他不去城市打工會變成魯迅筆下的閏土,最後還是變成一個冷漠的中年男人。
所以我想這個其實是在描寫城市發展對農村人的影響,而且不是是城市的發展讓這些農村人變成這樣,而是不管祥子在哪他都會變成一個另我們不認可的人。
我從這個角度說說老舍,不足之處請各位批評。